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

在火器局的新试验场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韩冈回到京城时已经是黄昏。

尽管试验场位置有些远,但视察的结果让韩冈还是比较满意。

在方兴的主持下,这个试验场虽然简陋,却已经很好的开始运作。虽说有问题的地方的确还很多,不过在韩冈看来,再多的问题也不能掩盖试验场的价值。

这座试验场,可以说是军器设计、生产正规化的第一步。

军器监日后的设计和生产,不能像神臂弓、斩马刀一样,在皇帝面前耍了一套之后,就得到了配发军中的许可证。尽管韩冈也曾是受益者,但他始终认为,比起来自高层的许可,专业的测试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才能够不断积累和进步。

火炮试验场的建设才刚刚开始,现在只是第一处。在计划中,主要是虎蹲炮的试验地,日后在臼炮和火枪开发出来之后,也可以于此处进行试验。不过等到那时候,运输用的专门轨道就必须提上台面,不能将火药火炮这些机密之物,用马车在官道上装来运去。

而射程更远的野战炮、城防炮,则需要更大的试验场地,否则射程等数据根本无法进行统计。动辄数里的射程,才一里见方的试验场完全约束不了。射角、装药量、炮弹重量与射程之间的换算关系,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才能得到,不可能让炮手凭着个人经验来玩。

只是开封府附近短时间内还没办法找到更大的空地来试验。中原平陆就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土地都有了主人,就算有旧军营可以利用,可周围人口太多,还是无法保证实验武器数据的隐秘。短时间内,只能暂时使用这边的试验场,瞄准土山上进行射击。

回到京城,王居卿早一步下马告辞,韩冈准备去一趟政事堂看看情况便回家。

韩绛早一步就回家了。这位宰相一向不到散衙便回家,太后也罢,御史也罢,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他。张璪比起韩绛也不过小了十岁多一点,却是学不来韩绛的大牌,每天是按时来按时去。不过当韩冈回来的时候,却也正好准备回家,都走到了正院中了。

看到韩冈回来,张璪就停住了脚,跟韩冈寒暄起来:“玉昆,情况怎么样?”

两位参政站在正院中说话,跟在张璪身边的人,跟在韩冈身边的人,呼地一下散到了两三丈开外,以两人为中心,空出了一圈地来。还有政事堂中奔走的官吏,也都远远地绕过了路去。

韩冈左右看了看,摇头对张璪道:“我们这是雄黄吗?”

张璪哈哈笑道:“艾草也差不离。”

“也算他们晓事。”韩冈道:“虎蹲炮的情况还不错。一年千余门不成问题。”

“又便宜又好,就跟玉昆你的板甲一样了。”

“得等到弹药的成本降下来才能当得起价廉物美四个字。”

“好像也不比箭矢更贵……”

“现在差不多,之后还能更便宜一点。”

神臂弓训练耗费的是箭矢,重弩本身也容易损坏,而火炮好歹是铜铁金属,好歹要比弓弩要结实些。火药、弹丸,现在加起来比箭矢要贵一点,但东西一多,成本立刻就会降下来。

张璪多少知道一点,“‘尔禄尔俸,民脂民膏’,这军器花费也同样是民脂民膏,价廉物美才为最好。”

“不过如何配合弓弩列阵发射,下面就要等训练了。不好生训练,再好的军器也是废铁,白白浪费了钱。”

“虎蹲炮,张璪也看过。比神臂弓、床子弩都易用,看几眼就会了,还不像床子弩和神臂弓那样费力气。”张璪与韩冈面对面的坐下来,“其实照张璪说,都用不到五个人,两三个人就够了。”

“还是人多些安稳点。行军时,轮流背着火炮不损气力。”

“原来如此。”张璪点点头,突然又道,“对了,之前宫里面几次派人出来请玉昆你。”

“韩冈出外前,应该已经通报过了吧。”韩冈奇怪的问道,“是什么事?”

“杨戬没说。”张璪神情淡淡地说道。既然中使不说,从臣子的角度,也不方便问。他正想再说什么,突然扬了扬眉,“人来了。”

过来的就是杨戬,或许是一直在听着消息,得知韩冈终于回来了,就忙小跑着过来。

“参政终于回来了。”杨戬给张璪、韩冈行过礼,就急不可耐地对韩冈道,“太后有旨,请参政速至内东门小殿。”

韩冈没有立刻领旨,而是先问道,“什么事?”

“太后想了解一下火器局的情况,让小人在这里等着参政。”

按照分管项目,军器监和将作监的管辖权,在韩冈手中。韩绛和张璪都不会插手。

但如果太后想要了解军器监的发展情况,派个中使去不就行了?满皇城的阉人,随便挑几个都比外臣更靠谱。

韩冈能从对面的张璪脸上,读出他想说的话。

一般而论,太后更相信外臣而不是宫人,对朝臣们来说并非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只要不是专信某个人。

“臣遵旨。”

“某个人”领旨之后,又与张璪打了个招呼,随即从侧门往内东门小殿而去。

韩冈一向知道,向太后很看重火炮。

神臂弓、斩马刀,乃至板甲、飞船,都是先帝赵顼看好,并配发军中的军器,只有火炮,是在太后执掌国政后才出现。

而且论起声势和威力来,火炮远远超过其他兵器,非刀枪弓弩所能比。

当初金明池试射,湖水上方,火炮的轰鸣声惊天动地,而摧毁目标的能力和重新发射的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了床子弩。

事后太后兴奋的心情,从她的话语中就能听得出来。

韩冈去了城外试验场一趟,回来就要问详情,并不让人感到惊奇。

当韩冈来到内东门小殿,都已是皇城快要落锁的时候了,但太后没有半点急躁。

赐了韩冈的座,赐了韩冈的茶,方才道:“参政今日辛苦了。”

“此乃臣分內之事,亦只是半日来回而已。”

宰辅为国之鼎鼐,素不轻动。实地视察是韩冈的习惯,而不是宰辅们的惯例。

不过韩冈,而以火炮的价值,和太后对火炮的看重,也的确当得起一名参知政事,花上一天时间去试验场视察一下。

“不知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军器监、火器局的奏报并无虚言,若无意外,虎蹲炮年内千门非是难事。”

“如此甚好,火器局上下当重赏。”

“陛下,还请完成之后再赏不迟。是赏是罚,得看结果再说。”

“吾知道了。”屏风后先叹了一口气,然后又振奋起来,“参政,吾前日听曹诵说火器局有人献上了一种能发八寸炮弹的火炮?”

军器监的两位判监,一位是过世的慈圣光献曹后侄儿的曹诵。在京百司的主官,每天都会有两人上殿奏报本司事务,前几天正好是军器监奏报的日子,由曹诵入殿。

“的确,不过仅只是图纸。以火器局现有的水平,想造出来有些难。”

“吾看参政当初所进火炮,不是有一种炮口还要大的吗?”

“臣所进的乃是臼炮,形如石臼,口大而身短。而局中近日所进,却是与野战炮、城防炮一个形制。臣因其炮弹如石榴般圆滑,故而名为榴弹炮。野战炮、城防炮都是榴弹炮的一种。所用榴弹的直径每增加一倍,重量就要增加到原来的八倍,四寸榴弹便有十余斤,而八寸的榴弹更是达到了近百斤。”

现在野战炮的口径是四寸,城防炮则是六寸,再大的话,就是七寸、八寸。

武器当然是越粗越长越有威慑力。一人拿着匕首,一人举着斩马刀,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而炮口酒杯大小与海碗大小,也同样不是一个等级。

要是先用普通的四寸炮,将城墙轰的土石横飞,再让十几头牛拖着口径跟缸一般大小的重炮上来,包管城中的守军立刻缴械投降。韩冈也曾经向人描述过这样的画面,但那水缸一样的重炮终究只是臼炮,不需要太远的射程,也不需要太长的炮身,同时对炮管强度的要求也不高,仅仅是口径大而已。

如野战炮、城防炮这类榴弹炮体系的火炮,想要将口径造得更大,其自身重量差不多要有万斤了。

火炮若以万斤为标准,根本就没有前例。不论是青铜也好,黑铁也好,以最常见的铸器——钟鼎来说,千斤是最多的,三五千斤就已经凤毛麟角了,最大的铁鼎才八千余斤,这还是之前为了庆贺新天子登基,并对辽胜利,以那尊殷墟方鼎为蓝本,又因虚荣心而加以放大,方才铸造出来的。

而且炮车的主体部分,也是用模铸法造出来,重量与炮身相当,这样才能承受开炮之后的反冲。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多重的炮身就需要多重的炮车。

听了韩冈的一番解释,太后冷静了下来,“也就是造不出来?”

“很难。而且造出来后,又太过沉重,只能放在城中。不过一旦成功造出,经此磨砺,火器局中一众大匠的技术当又能更上一层楼。”

那样的火炮,现在肯定造不出好货来。可韩冈明白,有些钱尽管肯定是浪费,却也该花。技术储备,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够积累,而且在研发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得到一些惊喜。

“那样的话,还是不要吝啬这份钱为是。”

“臣明白,请陛下放心。”

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六)第二百九十章 飞信(下)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一百八十章 变迁(七)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八)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三章 巩州(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六)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九)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上)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八)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五)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变故(九)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下)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长风(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议(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二)第二十章 庙堂(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五)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上)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六章 日暮别乡关(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
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六)第二百九十章 飞信(下)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一百八十章 变迁(七)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八)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三章 巩州(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六)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九)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上)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八)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五)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变故(九)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下)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四)第二百七十章 长风(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议(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二)第二十章 庙堂(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五)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上)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六章 日暮别乡关(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