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五)

区区一府之地,就能达到衣被天下的等级,这绝不是西北各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绝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依靠棉行内部同进共退而带来的规模上的优势,将一个个势单力薄的对手,挤出局去。

江南富庶,土地膏腴,粮食的亩产量往往三倍四倍于西北,加之江南的田亩数量也远不是千丘万壑的陇西可比,若是这样的田地转种棉花,天下棉布的产量翻几倍十几倍都是可以想见的。

高等级的陇西棉布,如今在京城市场上的地位,大约是寸布寸金的蜀锦那个级别,而普通一点的棉布,也相当与上品的丝绢。

即便如今市面上还有其他地方出产的棉布,不过从规模、品质、种类和口碑等各方面,都远远不如陇西棉布。所以陇西棉布才能维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

与品牌优势带来的高昂售价相比,棉布远比丝绢还要低,甚至因为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还低于麻布的生产成本,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一旦江南开始大规模生产棉布,以其土地数量和种植条件,很快就会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简单的品牌效应,根本抵不过数量上的优势,当棉布不再成为数量紧缺的奢侈品,而与麻布规模相当,陇西棉布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就是因为了解到陇西在生产上的客观条件的不足,早在棉行成立伊始,一方面就对行会内独有的织造技术严防死守,严格防止外泄,并不断投入巨量资金,对织机、纺机、轧花机等有关棉布生产的机械进行研发和改进,让外泄出去的技术无法追及,另一方面,便开始对天下各路所有可能种植棉花的地区,展开监视。

将西北的特产运去天下诸路的关西棉商,都会将各地的见闻传回家乡,尤其是出现竞争者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立刻就会引发行会内部的高度关注。

韩冈之所以能够随时了解到各地棉花的种植情况,乃至于各地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正是来自于棉行的通报。

江南早几年就开始种植棉花,但棉花生产开始上规模还是去年的事,当去年年末,江南自产的棉布打到了十万匹的规模后,韩冈这里就不断收到来自棉行内部的请求。

很多人都希望韩冈能将敌人扼杀在摇篮中,但韩冈自己最清楚。他对江南的棉纺织业,能够做到的只有拖延,想要扼杀根本不可能。皇帝都做不了快意事,更别说韩冈这个参知政事了。

以韩冈的地位,他想要压制江南的棉花生产,的确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也是棉行想要他去做的——那就是粮食。

棉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又不像是桑树可以长在不适宜耕种的山坡上,天然地就要与主粮争夺田地。

来自于东南诸路的纲粮,攸关京师的粮食安全问题。如今每年已经接近七百万石的纲粮,若有个闪失,京师都要大乱。

如果江南粮食生产不足,纲粮就有可能不足,东南各路的常平仓也会无法补足缺额。一旦遇上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东南各路就会成为火药桶。

在京师百万军民皆仰食东南的情况下,朝廷当然不会允许东南诸路有太多田地转产棉花。

在韩冈的眼中,粮食安全自然要比棉花更加重要,但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朝廷即使下达禁令,也无法阻止江南田主的向利之心。

更别说那些出身江南的官员,必定会为自家的利益而拼命阻止禁令颁布和执行,而地方上执行实务的吏员,也必定会出工不出力。

棉花的种植技术不可能不外流,江南也还有稻棉轮种的可能。只是在耕地上,江南不如西北多牲畜,但完全可以以人力替代。

政治手段,尤其是缺乏执行力的政治手段,根本不是经济规律的对手。从各种角度来看,江南开始大规模生产棉布,已经成了定局。

现阶段只有朝廷的和买手段来威胁,才能够在几年内稍稍延缓江南开发棉纺业的脚步。

而对江南发展棉纺业的另一个阻碍,就是棉种问题。如今的棉花品种,对江南当地的气候能否很快适应,其实还说不准。据前往江南的不少行商探查得知,当地棉花的亩产量,现在普遍比陇西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点。

以江南的自然条件,棉花的亩产量尚不及陇西,可见棉种问题没有解决这个猜测,并非无的放矢——不过既然历史上江南地区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棉布生产中心,棉种问题不可能困扰江南太久。

在朝廷和买的威慑下,棉种的问题解决之前,来自西北的棉商们还有几年的时间可以供他们准备。

在韩冈看来,想要与江南棉产业相竞争,必须做到两件事,一件事是降低成本,另一桩则是扩大规模。然后才可以做到与江南一较高下。

扩大规模,首先就是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由于棉布通行于世,棉行这个区域性的行会,影响力早已扩大到全国。

而以棉行为核心的雍秦商会在襄州,以及襄州至京城这一线的商业圈中,有着很重的分量,尤其是仓储转运,在襄州是独家买卖。这两年,从京城和襄州这两个中枢节点,同样将势力探伸到全国。

但棉花产地,依然局限在西北。其中熙河路发展得最好,秦凤次之,甘凉、宁夏则是刚刚起步,而在天山南北,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甚至更多,在种植规模上,西北还有很大的开发余地。只是由于地域广大,棉花和棉布的运输,要占去大量的成本空间。

这就使得棉行必须同时推进先进的织造工艺,在制造成本上压倒竞争对手。

新式的棉纺织技术,各色机器,甚至还包括蒸汽机在内,韩冈将每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研发之中,而在他的引领下,同时也因为尝到了甜头,棉行的成员也都没有吝啬通过棉布赚取的收入。

有了机器,现在在棉纺工场中,织造的效率能够做到几十倍、近百倍的提升。

棉花的轧制,棉纱的纺成,棉布的织造,在西北都已经在使用机器,减少了大量的人工,适应了西北缺乏人口的状况,同时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这些纺织机器,以巩州为中心,从外到内,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巩州的几家棉纺织工场中所使用的机器,已经不是间谍看上一阵就能将技术给偷走的水平了。

就是拿到原型机,想要一模一样地模仿出来,都不是江南的一家一户能够做到的。至于江南的田主会不会联合起来,这并不是需要担心的事。大户开办织机工场,小民则种棉纺纱,这样的分工合作,符合江南田地零碎、地主家的田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特点,但与一家一户都能有上百亩连片田地,大户更是阡陌相连的熙河路相比,缺乏工业化的源动力。

只要将这些机器继续改进,西北地区的棉布产业,只会遥遥领先于天下各路的竞争者。

现在困扰织机进一步发展的就是动力的问题,水力、畜力是机器动力的主力。而蒸汽机,韩冈都不指望能够在十年内看到成果。

另外在织造机械的研发和修改之外,棉行内部还在集资实验种植各种棉花,试图从其中培育出更好的良种来。而在事前的约定中,出产的种子只供给所有行会内部的成员。

这也是西北棉纺织业的优势之一。

不过对手不仅仅是江南,河北方向上也会有问题。

河北种植棉花有着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沧州。

沧州靠海,面积广大,基本上都是平原。只因为土地偏盐碱,才没有多少人来落足。

而且在河北,不仅仅是沧州,河北东路临海诸州都有很大一片荒地,那是因为水患和近海双重因素造成的结果。

但棉花耐得住盐碱,正是种植在当地最好的作物。

有了各地同时推广棉布,其取代丝绢,成为国内的主流织物,韩冈的想法也许在十年内成为现实。

……

京城的风中带着暖意,完全是春天的气候了。

韩冈在殿上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太后的应允。而猜到他本意的也有好几个,章惇在出来后,就冲着韩冈摇头了好一阵。王安石也是投来冷淡的一瞥。

道路上,在头上带着花的人也多了起来。京师之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拿着花做头上饰物的习惯。

对京城中这样的风俗,韩冈并不喜欢,看着不顺眼,想起自己曾经不得不簪花,越发地心中有抵触。

但新科进士簪花是从唐时便开始的习俗,探花郎之名,也是此中而来。有世所称羡的进士引领,想要改掉簪花的风俗,可是难得很。

韩冈自己都带过花,又怎么去干涉多年的习惯。?

骑着高头大马,韩冈从大街上招摇而过,往家的方向过去。

一路上,韩冈看到了不少士子避让道旁。

已经接近礼部试发榜的时候了。

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二)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二)第八十九章 尘嚣(二十)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三)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下)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下)第一章 巩州(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击(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
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二)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上)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二)第八十九章 尘嚣(二十)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三)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下)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下)第一章 巩州(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一十八章 霁月虚明自知寒(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击(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