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担忧

消息以八百里急报的形式被迅速的传到了北京城之中,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闻讯各个都喜形于色。

这一仗虽然比起对付建奴的辽东之战,算不上什么大仗,用兵规模上更是没法相比,但是这一战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这是大中军皇家海军第一次以海军为主导,来完成的一场越海登陆作战,而且对付的是西方近现代化的荷兰军队,这也是对肖天健极力主导打造强大海军的一次检验行动。

海军没有辜负肖天健的期望,不管是海战还是登陆战乃至是攻坚战,都打的非常漂亮,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台湾岛拿下,攻克了荷兰人在台南的热兰遮城和赤嵌城,此战堪称完美,彻底打掉了荷兰人的嚣张气焰。

另外大中军的作战不同于大明朝,在大中军出战的时候,朝廷并不委派狗屁的监军随军指手画脚,但是却有随军专员,他们不会干涉任何指挥官的指挥行动,但是却会专门负责详细记录作战过程,绝不可能出现军将夸大其词表功的情况,每战都会由专门人员记录整个作战过程,然后随战报一起呈送到兵部备案,以备战后审查和检讨作战的得失。

另外这些战报在进行整理分析之后,还会被送到各大讲武堂之中,供学员兵进行学习,从中汲取战争指挥经验,也正是肖天健前期推行的这种制度,使得大中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大批合格的初级中级指挥官,为今后的战争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使得大中军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战争技巧也越来越娴熟。

最重要的是通过讲武堂的军校培训方式,避免了旧式军将形成世代相传,把持军务的情况,避免了大中军形成世代军阀集团。

这些年来大中军许多大将的子嗣,也都逐步的开始成年,大中朝不推行世袭制,这些大将的子嗣,如果想要继承他们父辈的衣钵,那么他们唯一可以走的路,便是进入讲武堂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按照他们的成绩进行统一分配,绝不会让他们到各自父辈的军中服役,如此一来,也就不可能再像旧时那样,形成军阀集团。

这一战之中,还有一件事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出战的舰队之中,有一名舰长,名叫郑森!

郑森也正是旧时空著名的郑成功,在郑家集团投降大中朝之后,郑森没有跟着郑芝龙进入到海贸集团之中做事,而是在郑氏集团投降大中朝的第二年,郑森便听从了钱谦益的建议,投到了皇家海军之中,先是进入到了宁波皇家海军讲武堂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学习,之后因为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开始在一条巡逻船上担任见习船长,前段时间正是转为了一条三等战舰的船长,成为了皇家海军之中的一个耀眼的新秀。

此战郑森也以一条三等战舰的舰长的身份参战,在对荷兰人舰队的海战之中,郑森所率的这条战舰作战极为勇猛,而且全船水兵在他的率领之下,操船灵活,炮击猛烈而且准确,并且适时的堵住了两条荷兰战船逃走的去路,虽然战船在作战之中受损严重,但是却帮助其他战船最终俘获了这两条荷兰战船。

海战之后,郑森还带领水兵快速抢修了战船,并且投入到了随后的对岸边荷兰炮台的炮击行动,他的船只在炮战之中再次中炮不退,最终成功摧毁荷兰人一个炮台和几门重炮。

在他的船只严重受损,郑森本人还受了轻伤的情况下,他指挥战船冲滩搁浅,保住了战船不沉,在攻打热兰遮城的时候,他带领全船水兵,将船上的火炮卸下,又加入到了炮击热兰遮城的炮阵之中,此战立功非常大,被刘岩明专门提名,请兵部授予他一等海战战功勋章。

除了郑森之外,此战之中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海军指挥官,其中还有一个人有必要也提及一下,这个人就是施琅,在郑森投入皇家海军的时候,施琅因为族叔投顺大中朝最早,有背叛郑家的嫌疑,所以郑氏集团投降大中朝之后,施福认为他们不易再留在海贸集团做事,于是便带着族人转入到了海军系统之中,施琅作为他的侄子,也跟着一起进入到了皇家海军服役,同样也是经过了两年时间海军讲武堂的培训之后,成为了一条战船的见习舰长。

此战之中,他所在的战船舰长在海战中身负重伤,施琅随即接替了舰长的指挥,率领全船水兵继续和荷兰战船进行炮战,最终成功击毁一条荷兰战船,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这些人之所以能在海军之中脱颖而出,跟他们的经历分不开关系,他们这些年青一代早年都习惯于在海上作战,早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转入皇家海军之后,想不出类拔萃都很难,所以在这一次海军克复台湾岛的作战之中,都纷纷有上佳的表现。

肖天健得知之后非常高兴,亲自以皇帝的名义,对这些有功之人进行了嘉奖,特令郑森、施琅这些人赴京接受他的亲自授勋。

至于此战俘虏的一千多荷兰人,肖天健下旨将其关押到福建泉州,统治荷兰当局向大中朝缴纳二百万荷兰盾作为战争赔款,方可释放这些俘虏。

荷兰东印度公司本来得知大中朝攻打台湾岛的消息之后,想要派兵增援台湾的,但是何奈他们手头战船有限,虽然荷兰拥有相当多的战船,但是在亚洲他们的战船数量并不多,而且荷兰人也得知大中朝海师力量现在已经非常厉害,他们即便是派船增援也不见得能救得了热兰遮城和赤嵌城。

就在他们刚刚在巴达维亚组织起来了一支船队,想要出发救援台湾的时候,便得知了大中朝已经攻克了热兰遮城和赤嵌城,将岛上的荷兰守军全数歼灭俘虏,于是他们只能放弃了救援计划,派人前往广州和大中朝谈判。

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荷兰人只得按照大中朝的要求,支付了二百万荷兰盾作为战争赔款,才将那一千多俘虏给接回了巴达维亚,至此荷兰人在中国沿海的势力被大中朝彻底逐离,大中朝也彻底控制住了日本的贸易航线。

大中朝克复了台湾岛之后,西班牙人也开始更加感受到了大中朝对他们的威胁。

西班牙人早已占领了吕宋,在他们的经营之下马尼拉已经成了现在西方在亚洲最大的商港,西班牙在亚洲的利益,完全需要马尼拉来支撑。

而天元七年之后,中国海师的各种船只还有一些不明渔船,便开始频繁出现在了马尼拉一带的海面上,许多不明身份的中国人也开始出现在了马尼拉港一带。

近期连生活在马尼拉的华侨商人,也开始变得腰杆硬气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于开始频频和当地的菲律宾土著猴子发生暴力冲突事件。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是十分惧怕中国人的,他们生怕中国人太多,会影响到他们对菲律宾的殖民,所以他们便经常性的挑唆当地菲猴儿和华人过不去,欺压华人,甚至于明里暗里的屠杀华人。

特别是西班牙人很清楚他们早年在菲律宾干了什么事情,万历年间也就是1603年,万历皇帝道听途说,听闻有人传言菲律宾有很多金矿,便派人到菲律宾探查,结果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惧。

后来西班牙人因为压迫当地华人,导致华人起义,后来西班牙人强力镇压,最后演变成了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非但西班牙人参与了那场大屠杀,当地的菲猴儿甚至于日本人也参与了进来,几个月之中,他们屠杀了近三万华人。

后来西班牙人很担心会招致大明朝的报复,但是没成想万历皇帝听说此事之后,却没有一点反应,反倒认为出洋的那些华人,都是大明弃民,根本不管这件事。

于是西班牙人便放心下来,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也就是1639年,西班牙人再一次在马尼拉屠杀华人,这一次又是数不清的华人被西班牙人屠杀,他们的财产也被西班牙人给抢夺了过去。

本来郑氏集团对此是十分愤怒,想要出手干预此事,报复西班牙人,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郑氏集团没有能发动进攻马尼拉的行动,而崇祯这个时候根本顾不上这种事情,所以西班牙人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西班牙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说垮就垮了,在中国一个全新的大中朝迅速的崛起,在前两年的时候,肖天健还没有力量找西班牙人讨个说法,但是现在随着海贸集团的发展和海军实力的迅猛扩张,大中朝终于有了力气来找西班牙人算账了。

在天元六年的时候,肖天健便着令礼部对西班牙人发出照会,着令西班牙人对着两次大规模屠杀华人事件给大中朝一个解释,并且要求西班牙人给受害华人亲属进行赔偿,为此西班牙人非常担忧,但是却咬着牙不肯认错。

现在当看到大中朝悍然将荷兰人逐出台湾岛之后,西班牙人更是害怕了起来,于是天元七年末的时候,西班牙人开始朝着马尼拉增派军队,并且开始武装当地土著,准备应付可能到来的大中朝的兴师问罪。

同时西班牙派出战船开始驱逐出现在菲律宾沿海的大中朝海军船只,双方在年底的时候,便逐步的开始发生摩擦。

(今日特别鸣谢linaciel朋友的打赏!)

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阳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15章 螳螂捕蝉第201章 拒绝受降第49章 官军阻路第2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47章 蛇鼠一窝第91章 单挑第40章 皇太极的算计第39章 突袭第42章 关宁铁骑第13章 另有所求第3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04章 战争红利第3章 强度黄河第44章 标枪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72章 得胜还师第89章 疑窦第95章 宿敌第153章 首战建功第66章 试枪第180章 招安风波第76章 通州会战3第135章 剿兵安民吊民伐罪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64章 进展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9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88章 石冉第181章 两路进逼第133章 抛车建功第29章 分道扬镳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184章 丁督师的反扑第15章 巡视第71章 异议第60章 炼铁炉头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52章 临危不惧第88章 困局第20章 禽兽不如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39章 海军第一战第108章 高肃怠工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138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第114章 迎战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5章 求援第134章 短期计划第150章 全胜第125章 名臣第133章 名儒第57章 石桥攻防战7第91章 杀奴第61章 退缩第93章 三顺王第13章 谋主第119章 背叛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232章 制服控第91章 实证第136章 国债第86章 老农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7章 反中其计第208章 再打庐州第1章 民政之议第235章 大阅兵2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29章 转变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83章 厉兵秣马第70章 亲人相见第49章 满门尽屠第1章 困顿督臣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81章 断然拒绝第86章 磨刀霍霍第92章 凤翔卫官军第2章 亩产千斤第83章 夫人外交第100章 逆袭2第100章 突然袭击第46章 卑鄙之极第87章 新作物第201章 虎大威之败第125章 觐见第3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69章 攻营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23章 绝望反击第131章 借头示威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14章 落脚之地
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阳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15章 螳螂捕蝉第201章 拒绝受降第49章 官军阻路第2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47章 蛇鼠一窝第91章 单挑第40章 皇太极的算计第39章 突袭第42章 关宁铁骑第13章 另有所求第3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04章 战争红利第3章 强度黄河第44章 标枪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72章 得胜还师第89章 疑窦第95章 宿敌第153章 首战建功第66章 试枪第180章 招安风波第76章 通州会战3第135章 剿兵安民吊民伐罪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64章 进展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9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88章 石冉第181章 两路进逼第133章 抛车建功第29章 分道扬镳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184章 丁督师的反扑第15章 巡视第71章 异议第60章 炼铁炉头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52章 临危不惧第88章 困局第20章 禽兽不如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39章 海军第一战第108章 高肃怠工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138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第114章 迎战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5章 求援第134章 短期计划第150章 全胜第125章 名臣第133章 名儒第57章 石桥攻防战7第91章 杀奴第61章 退缩第93章 三顺王第13章 谋主第119章 背叛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232章 制服控第91章 实证第136章 国债第86章 老农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7章 反中其计第208章 再打庐州第1章 民政之议第235章 大阅兵2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29章 转变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83章 厉兵秣马第70章 亲人相见第49章 满门尽屠第1章 困顿督臣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81章 断然拒绝第86章 磨刀霍霍第92章 凤翔卫官军第2章 亩产千斤第83章 夫人外交第100章 逆袭2第100章 突然袭击第46章 卑鄙之极第87章 新作物第201章 虎大威之败第125章 觐见第37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69章 攻营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23章 绝望反击第131章 借头示威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14章 落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