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失散

出启封的车队,并无秦人护卫。过秦人关隘时,但由领队的出示节符即可。车队领队的正是那日为华阳尉车右的韩不申。他身边也环绕着十人,虽然也是短褐,但与周围的车夫迥然不同,想是华阳城内的韩卒。和尉氏家老喜欢在车尾不同,韩不申始终居于前队,居中调度的是白艮和吕不韦,陈和在前队,后队则是巴宰。吕伯阶真的出城后就离开了车队,把自己的一切事项交给吕仲。反正也是从周围乡里雇来的车,并无吕氏其他人参与,吕仲也就答应下来。芒申和须伯岸明显是富贵出身,被韩不申留在前队,作为管理整个队伍的传令使者。吕仲领着武卒居中,曹包则与诸唐氏居于后队。吕伯自然是去找到吕仲,所以陈四和启封令、尉都在中队,由武卒护卫;后队的唐氏暂时不知情,但知道前面被吕伯带进了人,提高了警惕。

跟上吕伯的陈四随着车队走了会儿,找不到车右先生,正慌乱间,车队中有一人向他打出了武卒的暗号,让陈四立时放下心来,平静地随着车队而行,相信车右先生定是早有安排。惟一熟悉车右先生的芒申,由于在前队,处于韩不申的严密控制之下,反而什么也不知道,出城时,车右先生离得较远,两人也未谋面。这也是阴差阳错。

车右先生随着车队一直走到启封关隘附近,才恍然意识到事情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乘着车队过关减速,他打算加快脚步往前赶,但却被车队后尾的人客气地阻挡在车队范围之外。这下车右先生惨了,他自然没有出关的节符;因为完全出乎预料,他连为什么出关的瞎话都还没编圆。车右先生自然知道,在秦人的眼皮底下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车队绝尘而去;自己赶紧编瞎话,接收秦人的盘问。

清醒过来的车右先生,还是很有智慧的,他很快以高超的演技,扮演了一名在启封行商的郑人,因为家中老母生病,赶着回家探望。秦人没有为难他,但不许他出关,命他回启封领节符,明日再行。车右先生再三哀求无果,只得悻悻往回走,脸上满是焦虑。

天色渐渐暗下来,车右先生心里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大梁的粮船肯定已经启航,自己怎么也追不上了;启封令、尉被吕伯带着,跟着车队走了,那肯定是要落到信陵君的手中。自己大约还是得回到米铺,先借宿一夜,明天再托米铺帮忙关到节符出去。

车右先生想到这里,也不知是喜是悲。自己独自带出启封令、尉,自然功劳巨大,但风险也很大;跟着信陵君,风险小了,那功劳自然要归于信陵君。信陵君何许人也,魏王亲弟,在魏王还未即位时就封了君,手下三千门客,个个一方人杰;他派门客把启封令、尉救援出去,无人感到意外。自己呢,虽然深入秦人腹心,带出了启封令、尉,但自己却出不了启封,说出去谁也不信启封令、尉是自己救出来的。“唉,身值乱世,得保首级可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就在车右先生自艾自怨之时,前面朦胧中出现几个人。天色如此之暗时,还有行人?车右先生吓得不轻,赶紧停止胡思乱想,向前看去,不料却发现是熟悉的人:张辄和郭氏父子,旁边还有两人却认不真。

张辄远远看见前面的人影,即已认出是车右先生,感到十分奇怪。但由于身边有尉氏家老和曾季,不敢多言,只能悄悄暗示郭先生。郭先生和郭仲谨也认出了前面的人就是车右先生,相互也暗示了一下。走到近前,车右先生突然躬身行礼道:“张公子救我!”

张辄连忙停下脚步,假意上前认了认,道:“此非车先生乎?奈何在此?”

车右先生道:“臣母有疾,臣欲星夜往视。奈事起匆忙,未得节符,不得出关。公子若行,万乞提携!”

张辄知道情况与预想有差。他想着芒申在车队中,怎么也能有所照应,不料是这么个结果。事已至此,他只得将身边的尉氏家老介绍过来,道:“此尉氏家老也,可拜求之。”

车右先生何等聪明,闻言马上拜伏于地,颤声道:“家母有疾,非人子可堪,万乞尉老怜之,将携一程!”

尉氏家老偷偷望了曾季一眼,见曾季面无表情,遂道:“既为人子,岂有空手望母,必有所隐。”

张辄见尉氏家老说得如此明显,不禁莞尔。车右先生连忙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约有二三十,奉于尉氏家老,道:“事出仓促,难以应付,但求亲见一面,不事多也!”

尉氏家老转向张辄问道:“汝何以知之?”

张辄道:“此通家之好也。”

尉氏家老道:“既与公子通家,且随身后!——此子长衫,何以与公子通家?”

张辄随口道:“足智多谋,家赖以存。”

尉氏家老又望了眼车右先生,似乎想看出哪里有足智多谋的样子,足以当得“家赖以存”四字,但有些失望。想张家破败出于一些意外,这位车先生提供了些帮助吧。

相比起尉氏家老的兴趣,曾季似乎对车右先生一点兴趣没有,对随行中增加的这人,连多一眼都没有,更不用说接话了。车右先生见张辄没有向曾季介绍,不知底细,也就不主动招惹。

尉氏家老有些多话,对穿长衫的三人没有兴趣,只爱找士子张辄说话:“张公子身为士子,所交尽长衫,奈何?”

听了这句话,车右先生心中一震。他见张辄士子装,郭先生长衫,郭先生可以进青楼接张辄出去,完全是一副家臣的姿态;但听尉氏家老所言,他们俩似乎是交好,而非主仆。他赶紧提醒自己,句句慎言,万一一句出错,自己的小命不说,连信陵君都陷进去了,主公芒卯说不得也脱不了干系。

张辄道:“不肖子弟,得诸公助力,所得多矣,焉敢下之。”

第209章 乘其隙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297章 会魏齐第303章 韩袭第285章 见陈公第30章 陷城第205章 武卒归营第275章 和议第295章 示警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08章 救暴鸢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67章 交酒第245章 入韩第88章 武卒第243章 伐兵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174章 华阳四行第37章 点兵第33章 出城第85章 军市第260章 议连衡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236章 后军议事第58章 蓝田玉第74章 将相和第3章 祭旗出征第65章 梁氏贾米第74章 将相和第266章 吴子之道第285章 见陈公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159章 启封令尉第301章 重归故里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64章 布衣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8章 管城第56章 计谋第38章 列阵(一)第240章 盖聂第160章 青楼老丈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58章 蓝田玉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27章 降服第358章 夜聚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318章 退兵第284章 巴氏车行第133章 吕太公第306章 另寻墓穴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195章 复命第186章 多嘴的陈四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99章 归华阳第56章 计谋第157章 交粮第173章 夜议第87章 武将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13章 赠剑第345章 除夕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8章 列阵(一)第348章 管仲明第42章 失机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199章 归华阳第137章 军市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282章 疑云第307章 北邙点穴第340章 三牲第282章 疑云第99章 义士曹包第130章 烤肉第23章 大梁门卫第7章 圃田第36章 定夺第59章 拜将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189章 各方动作第49章 庭议第265章 郑安平访郑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277章 再探启封第369章 赐婚
第209章 乘其隙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297章 会魏齐第303章 韩袭第285章 见陈公第30章 陷城第205章 武卒归营第275章 和议第295章 示警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08章 救暴鸢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67章 交酒第245章 入韩第88章 武卒第243章 伐兵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174章 华阳四行第37章 点兵第33章 出城第85章 军市第260章 议连衡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236章 后军议事第58章 蓝田玉第74章 将相和第3章 祭旗出征第65章 梁氏贾米第74章 将相和第266章 吴子之道第285章 见陈公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159章 启封令尉第301章 重归故里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64章 布衣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8章 管城第56章 计谋第38章 列阵(一)第240章 盖聂第160章 青楼老丈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58章 蓝田玉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27章 降服第358章 夜聚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318章 退兵第284章 巴氏车行第133章 吕太公第306章 另寻墓穴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195章 复命第186章 多嘴的陈四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99章 归华阳第56章 计谋第157章 交粮第173章 夜议第87章 武将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13章 赠剑第345章 除夕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38章 列阵(一)第348章 管仲明第42章 失机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199章 归华阳第137章 军市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282章 疑云第307章 北邙点穴第340章 三牲第282章 疑云第99章 义士曹包第130章 烤肉第23章 大梁门卫第7章 圃田第36章 定夺第59章 拜将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189章 各方动作第49章 庭议第265章 郑安平访郑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277章 再探启封第369章 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