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

持续近半个月的暴雨天气终于结束,天空中

积聚的云层渐渐消散。

广袤的南大西洋海面,两支规模差距悬殊的舰队,隔着数海里的距离,静静对峙着。

海域北部,一排冒着冒着浓郁黑烟,由四艘大型铁甲舰和十余艘辅助舰只组成的舰队,是隶属于巴西共和国海军的本土舰队。

巴西共和国海军本土舰队是在原巴西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基础上组建的舰队。

1879年巴西南北分裂,当时,巴西共和政府意识到北方政权和汉国海军对本方的海上威胁,便开始采取购置新式战舰的方式,用以加强本方的海上防御力量。

1885年,两艘订购于英国Samuda Brothers造船厂的新式战舰号Riachuelo和achuelo装甲巡洋舰先后经英国伦敦返回里约热内卢港。

Riachuelo号和achuelo号装甲巡洋舰为同一级战舰,排水量5000吨,舰长93米。宽17.16米,吃水5.60米,装机功率4500马力,常压航速16节,以10节速度进行巡航,续航行程达到6000海里。

两舰皆装备4门234mm后膛炮;5.6门140mm30倍口径单装炮、12门37毫米速射机关炮以及5具356mm水下鱼雷管。

同时,因为在甲板和炮塔、司令塔等部分安装复合装甲防护,使得Riachuelo号和achuelo号装甲巡洋舰,在与老式铁壳战舰进行海上决战时,更具备炮火和速度优势。

1880年代末期,当许多依靠外购渠道进行海军舰队建设的国家,看到排在港口的内的一艘艘两三千吨级铁甲舰沾沾自喜时,

在欧洲大陆,各国列强对于海军主力战舰的标准,已经由三五千吨,提升至八千吨以上。

战舰建造模式和主要武器装备也由铁壳式铁甲舰和后膛炮,进化到装甲战舰和主炮、速射炮相结合的时代。

本方海军实力急需提高,并且赶上欧洲列强海军战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时期,巴西共和国政府在获得了两艘新式装甲巡洋舰后,又于1885年订购了另外一艘大型巡洋舰。

阿奎达班号巡洋舰1887年列入巴西共和国海军服役,1888年,充任巴西本土舰队旗舰。由英国Samuda Brothers公司建造,

造价345000英镑,约合库平银124万两,

标准排水量5020吨,满载排水量5540,舰长85米),宽15.8米,常压航速15.8节,以10节速度进行远程巡航,续航航程7200公里,编制297人。

阿奎达班号巡洋舰装备两座双联装234mm炮台炮,4门40mm30倍口径单装炮,13门哈奇开斯37mm速射炮,5具356mm水下鱼雷发射管。

三艘排水量皆超过5000吨的新式装甲巡洋舰以及一艘标准排水量4000吨级的自造铁甲舰构成了巴西共和海军的海上防御中坚力量。

举起单筒望远镜,注视着数艘威风凛凛的装甲战舰,再回首看向本方一大两小的三艘军舰,

担任3500吨级先锋号装甲巡洋舰舰长的徐之宣,不禁在一瞬间,对巴西共和国的海军同行们产生了羡慕的情绪。

1868年巴拉圭战争时期,巴西海军拥有四艘铁甲舰,海军实力综合排名排名巴西世界第十六,

1879年,巴西南北两方分裂前夕,巴西帝国和海军总吨位增长至3.9万吨,

海军综合实力排名提高至世界第十三名。

而巴西南北政权分裂后的十年期间,

通过出卖矿产、铁路等方面利益筹措资金订购军舰的方式,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两方拥有的军舰总吨位增长至5万吨,单纯依照海军舰船吨位而算,巴西南北两方拥有的军舰总和,已经与东亚新兴海军强国日本相接近。

而反观汉国方面,虽然海军总吨位达到5.2万吨,2000吨以上舰船吨位接近3.5万吨,但是排水量高于5000吨的核心战舰只有两艘,而排水量吨位2000吨以下,总数达到12艘的永兴级轻型巡洋舰,则因为远洋航运性能较差、火力输出不足等问题,很难在主力舰队远洋作战过程中,发挥出原本期望的作战水平。

因为前期陆主海从的国防战略,使得汉国海军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却一直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毕竟,对比汉国、巴西共和国、巴西帝国三方掌控的土地面积和资源而言,

汉国占据了拉普拉塔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平原、林地,原本属于巴西帝国的南部两州、乌拉圭、阿根廷全部国土以及智利南部地区都被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

时间向前追溯二十年,被称为南美三强的智利、阿根廷、巴西三国,仅仅凭借一国之地,便具备大肆购舰、进行南美海军军备竞赛的能力,而国土面积横跨三国、掌控了单比三国一方更多的资源、人力、技术,如果汉国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汉国海军没有理由只维持在眼前这种水平。

明白国家目前阶段,实行陆主海从的必要性,不过身为海军军官,徐之宣还是希望在自己服役期间,能够看到汉国海军以南美洲水上霸主的身份,巡航大西洋、太平洋各处。

汽笛长鸣,数艘悬挂赤龙军旗的战舰排成战斗队列,从南部海域疾驰而来,

烟囱林立、巨炮森然!看到汉国主力战舰赶到,巴西共和国海军最先服软认输,

排在队列中间的旗舰阿奎达班号装甲巡洋舰升起信号旗,缓缓转身向北航行,得到撤离信号,其他大小十余艘军舰按照指令,相继停止对峙、调转船头向北方驶去。

“述堂兄,要不要吊在他们后面,继续跟踪?”

看到对面的军舰正纷纷调头转向,先锋号副舰长兼航海长沈寿昌建议道。

“算了,再往北就是巴西共和国控制的海域,直接逼近到人家家门口,偷窥对方舰船的情报,挑衅意味太过。”

徐之宣停顿片刻,决定道:“我们这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搜集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州近海海域水文情况,现在咱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侥幸遇到对方海军新式战舰出海演练,得到了部分有关敌军主力战舰水上性能的一手资料,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再冒着激怒巴西共和国海军的风险,继续跟踪前进,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寿昌兄,以后了解对方军舰性能的机会还有很多,就不必非要纠结于这次了。”

“巴西共和国海军舰队主力全出的机会不多见,今天没能抓住机会,再仔细探查、推测巴西共和国海军那几艘装甲巡洋舰的水上性能,却是有些可惜了。”

沈寿昌面露惋惜,开口道:“不过,今天窥探到巴西共和国海军本土舰队的几分虚实,特别是大致推测出,巴西共和国自行建造的那艘二级巡洋舰的航速性能,却也是大有收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巴西共和国继承了巴西帝国的主要领土和工业基础,他们能够自行建造出标准排水量4000吨的铁甲舰,倒也在情理之中。”

“是呀,巴西帝国是南美洲最早独立的国家,他们比其他国家进行工业化建造的时间更早,如果不是遭遇南北分裂的打击,说不定多给他们几年时间,真能够完成初步的工业建设。”

“彼之英雄,我之仇蔻,巴西共和国、巴西帝国的发展形势越好,对帝国未来的国家战略越不利。”

想到巴西共和国自建铁甲舰背后蕴涵的威胁,徐之宣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转过身对沈寿昌吩咐道:“寿昌兄,今天靠岸归港后,军舰上面的管理事务暂时交给你负责,我准备利用晚上的时间,把今天探查到的情报整理、汇总出来,然后在明天早上,分别上呈给海军部和海军参谋本部,希望两总部的陈将军和李将军看到汇报的情报后,能够引起他们对巴西共和国海军的重视和警惕。”

“述堂兄放心,有我在舰上,晚上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第二天傍晚,海军部总长陈森、海军参谋总长李汉拿着徐之宣呈上的信封,以及搜集到有关巴西共和国海军方面的情报,一同来到皇宫内。

“巴西共和国第一艘复合装甲巡洋舰曼德尔海军上将号,1884年4月在里约热内卢造船厂开工建造,1889年1月1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000吨,满载排水量4500吨。长95米,宽14米,最大吃水7.06米,最低吃水6.20米。配备两台蒸汽机,动力7000马力,常压航速17节。

装备4门152 mm后膛炮, 2门120 mm30倍口径单装炮,8门 47mm速射机关炮。5具水下鱼雷发射管……

甲板装甲厚度41毫米,炮盾装甲厚度51毫米。

历时近五年时间建造完成,造价74万英镑,折合300万两库平银。”

一字一句念完巴西共和国自建装甲巡洋舰的整体性能情报,李明远笑道:“里约热内卢造船厂的技术储备不错,虽然花了74万英镑,但是能够自行建造出4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陛下,本土三大造船厂吸收了先锋级装甲巡洋舰和定远级战列舰的建造经验后,已经具备自行建造5000吨级装甲巡洋舰的能力,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希望获得陛下的批准,为帝国海军追加两艘5000吨级装甲巡洋舰,用以保持对巴西共和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地位。”

陈森、李汉两人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一般,一齐出声请求道。

“海军技术发展、更迭速度太快,6年前,3500吨级铁甲舰可以充当主力军舰使用,现在按照西方列强国家标准,5000至6000吨级铁甲舰,都只能归属到二级巡洋舰的行列,本土两艘定远级铁甲舰,虽然建造之初被称为战列舰,不过搁在今后几年,恐怕就不具备称为战列舰的资格了。”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海军战舰沿着装甲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特别是1890年至1900年之间的时间,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舰一艘接着一艘得下水,不仅英法俄德等欧洲列强国家的海军服役着万吨级装甲战舰,就连后发的日本海军,也订购了数艘万吨装甲战舰。

在装甲和速射炮组合的装甲战舰迅速成为海上主流的时候,以铁壳和老式舰炮为代表的铁甲舰正面临着快速被淘汰的命运,四五年时间后,当那场决定远东霸权接替命运的海战爆发时,与汉国海军朝阳号、黎明号同级的镇远级铁甲舰,建造时间不过十年,却也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

购买全套设计图纸、技术专利、吸取对方造船厂的技术经验,为了奠定本土的造船基础,汉国方面花费了不菲的资金、调动了本就稀缺的技术人才学习舰船设计、建造技术。

十年引进、十年学习,二十余年时间过去,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汉国本土三大造船厂初步建立了一套整体的舰船建造体系,并培养了一批舰船设计、建造人才。

不过,德国人在军舰建造方面原本便存在不足和缺陷,以德国人的技术为基础和蓝本,汉国本土掌握的舰船技术同样有部分不足之处,永兴级轻型巡洋舰航速慢、远洋性能较差便是这一缺点的典型体现。

因此,在认识到本土舰船技术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后,李明远并不赞同继续沿着德国方面的技术路线,进行激进式的自主装甲巡洋舰建造计划。

3500吨级先锋号装甲巡洋舰建造完成后,李明远只允许根据先锋级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标注,进行排水量2400吨级的缩水型战舰建造计划,便是出于这种考虑。

实行5000吨级装甲巡洋舰的自主式建造方案并不成熟,并且根据巴拉圭、巴西共和国、智利等周边国家未来几年的局势发展来看,

自行建造5000吨级铁甲舰资金投入量大、耗时长、见效慢,远不如向其他国家订购更加成熟的军舰更为有利。

对于汉国海军的长远规划,李明远心中早早便有了打算,未来五到十年内,依旧执行对外订购和引进、消化舰船建造技术为主、本土自行建造为辅的海军发展方针,

而对于陈森、李汉两人反映出来的问题,

则代以增加更多军舰订购渠道的方式,来改进和提高本土的舰船建造技术水平。

“建造装甲战舰的难度和建造铁甲舰的难度不一样,巴西共和国为了完成曼德尔海军上将号的建造工作,用了近5年时间、花了等于同等型号装甲巡洋舰3倍的资金,

本土三大造船厂有建造2400吨级装甲巡洋舰的经验,建造同等标准的装甲巡洋舰,造船时间和经费应该要比巴西共和国短,但是,本土三大造船使用的技术来自德国,德国装甲巡洋舰带有的缺点和不足,本土造船厂建造的军舰也同样存在。

所以,在吸收、消化德国方面的舰船建造技术之外,海军方面也要尝试增加扩展对外购舰渠道,多与英国、法国、奥匈帝国等国家的造船厂接触,

比如英国,英国在南美洲的主导权受到美国挑衅,帝国政府与英国目前的关系处于较紧密阶段,那么,利用这一阶段,两国政府难得的和平期,多派人走动走动,看看能不能想出办法,从英国方面订购一到两艘技术成熟的装甲巡洋舰。”

李明远坐在上首位置,笑着给两人提建议道:“购舰费用的事情你们先不用管,等到你们拿出合适的购舰方案后,可以再提出来,交由海军部、海军参谋部、财政部三方面协调解决。”

“还是陛下想的周到,经陛下这么一说,我和李总长就理顺了思路。等到回去后,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会尽快拿出个让陛下满意的购舰方案。”

“军舰的订购价格高一些不打紧,但是与军舰建造相关的设计图纸、技术专利等方面容不得马虎,确定了订购军舰的方案后,最好是联同军舰设计图纸、相关的技术专利一同买下,而且还要尽量获取对方造船厂的同意,让他们答应在本土开工建设一艘装甲巡洋舰,建造成本即便是高出同等战舰两倍,我也可以支持你们答应下来。”

“有了陛下的支持,我和李总长心里就有底了,陛下放心,海军部和参谋总长一定认真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不会让陛下和国民失望。”

陈森没有想到李明远比自己两人想的更周到,两个人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都被李明远提了出来,所以,听到李明远的建议后,连连点头应是。

“订购军舰的事情要及早着手准备,巴拉圭锅国内局势严峻,我也没有十足把握预料巴拉圭近期的走向,会不会影响本土和英国的关系,所以在事情还在掌控之前,尽快定下购舰方案,以免夜长梦多。”

“是,陛下。”

“帝国海军中,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大型军舰数量不足,排水量2000吨以下的军舰数量暂时能够满足本土近海、内陆水上的防御要求,

因此,可以暂时中止永兴级轻型巡洋舰的建造计划,目前海军名下的十二艘永兴级轻型巡洋舰,除去驻扎在海外执行警戒防御任务的,其他军舰划给近海警戒舰队,不再赋予远洋作战任务的职责。”…………

第十四章 山谷伏击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七十八章 误判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骑兵之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十七章 扫荡
第十四章 山谷伏击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七十八章 误判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骑兵之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十七章 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