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

“英国人鬼心眼多,自1878年以来,本土和英国的外交关系素来不冷不热,今天由英国公使亲自出面,主动与帝国政府联系,可还是十余年来,头一次。”

从皇宫内离开,胡亚基、唐景嵩两人坐在三轮马车上,边走边聊。

“本土经济发展不同于往,早在阿根廷战争结束初期,本土政府出于缓和双方关系的目的,返还了许多英国商人在阿根廷的资产,而在铁路和畜牧业、农业三个领域,政府同样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允许英国商人以外籍商人的身份,按照资金数额标准,重新领取一部分股份。

但是英国商人得寸进尺,妄图染指本土铁路的运营权和控制权,图谋失败之后,七成以上英国商人被踢出局,他们留下来的股份和资本,分别被本土政府和德国、奥匈帝国等方面接收。而剩下的英国商人,在德国、奥匈帝国、瑞士等国资本竞争下,在本土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已经不复阿根廷时期,拥有一家独大的影响力。”

胡亚基回想起英国资本在本土地区衰退的过程,脸上露出笑容:

“帝国本土遏守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两条国际河道主河道,拥有1700余万接受过初级扫盲教育的国民,本土国名平均知识素养虽然大达不到欧洲列强国家标准,但是拥有初级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钢铁、机械、车床、步枪、火炮、机枪、弹药等工业品,综合工业体系覆盖钢铁冶炼、纺织、化工、内燃机、电气等核心工业领域,

地理航运优势加上工业市场优势,足以让早期退出的英国资本眼红、后悔。”

“英国人想要进入本土经济领域,借着本土经济腾飞的机遇分一杯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唐景嵩点头认同胡亚基的想法,附和道:“只是因为阿根廷战争因素影响,英国政府对帝国抱有顾忌和偏见,既想白白占帝国的便宜,又不愿意在购舰、留学生派遣、工业产品互惠等方面,给予帝国应有的条件。

只想着获取,不愿意做出对等的让步,天下间那有这么好的事。”

“英国人是在南美洲横行霸道久了,习惯于欺负南美洲那些小国家,一时之间没能转过来弯,不甘心自降身份,以平等的姿态与本土进行经济交易。”

胡亚基揣测着英国人的心思,继续道:“英国政府在南美洲问题上的转变,比起对待欧洲大陆均衡问题方面,要迟钝得多,其实,早在本土收缩海外势力,相继退出在坦桑尼亚、索马里、安南三地的殖民据点的时候,英国人便应该看出帝国政府无意损害英国的殖民利益、经济利益。

但是时间过去了十多年,在面对美国资本全面进入南美洲,对英国资本进行围剿和驱逐的时候,英国人才转变外交政策,主动联系帝国。

英国人在大多数国际问题上的决策,都是比较理智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是唯独在面对美国崛起问题和南美洲布局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英国即便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面积不过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本土和英国政府两方在国际局势分析判断方面,存在差异和不同,也不算奇怪。”…………

英国人主动寻求汉国支持,胡亚基和唐景嵩两人心中有了底气,也不着急着赶路,

一路上心定气和的探讨着英国对本土外交政策的利弊。

临近中午,英国公使亚尔曼的心情已经不像最初来到汉国外交部大楼那般,还有闲情逸致观察汉国风土人情、回忆往昔过往。

对于主动联系汉国外交总长,亚尔曼身上是抱有重要使命的。

汉国本土的市场,乃至由汉国控制,一个统一而完整的巴拉那河流域,从经济角度考虑,对英国并不是没有好处,

但是这一方面的因素,在亚尔曼此行中仅居于次要地位,联合南美汉国,将美国嚣张的扩张气焰打消下去,才是第一等紧要的大事。

美国人侵略扩张的习性由来已久,1812年美加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打消美国人的扩张野心,反而激发出了所谓的天定命运、美国合该统一北美洲、主导世界秩序的思潮。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通过这场战争,美国

从墨西哥割占了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美墨战争之前,早在杰斐逊时代起,美国就想将古巴纳入统治范围内。

约翰.昆西.亚当斯在1823年发表声明称:“总有一天,古巴会象一只成熟的苹果一样落人美国人手中,”

在1825-1826年,他又阻止大哥伦比亚解放这个安的列斯岛。

从1845年到1861年,美国曾向西班牙几次表示要购买古巴。

1880年以后,美国金融帝国主义的崛起,加强了吞井古巴的思想。

吞并总要找个托辞,美国找到的托辞是谴责西班牙殖民地,表面上同情勇敢的古巴人民为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斗争。

而背地里,却向古巴反叛武装提供武器和弹药支援。

西班牙政府已经衰退没落,接受美国支持和援助,层出不穷的反叛武装越剿越多,如果不是英国政府站在一旁为西班牙撑腰,自忖国家实力远超过西班牙的美国政府,不会等到1898年,早在1823年,便会对古巴下手,将古巴变成美国名下一个新加入的州。

和美国相比,汉国相当于一个处于幼年期的狮子,虽然国家实现初级的工业化,但是还远远威胁不到英国的海上霸权,而美国则不同,美国拥有各种用于工业生产的矿产资源,距离欧洲大陆的海上距离不过3000公里,同时,紧靠美国、矿产资源丰富、在大英帝国全球战略布局中,与印度一同处于核心地位的加拿大,一直面临着美国的侵略风险。

加拿大在英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与印度的作用完全不同,印度人口众多,英国占领当地,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加拿大却被当做本土一样经营,移民当地的人口全部是欧洲白人,少量移居当地的华工,也在数年前的排华风潮中被遣返。

如果南美洲局势失控,最坏的局面不过是汉国占领巴拉圭、智利乃至割让巴西共和国一部分领土,对英国在智利、巴西共和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却不会伤及根本,毕竟智利、巴拉圭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也还是当前的世界霸主,南美汉国占领智利和巴拉圭之后,依旧会保留英国在两国的经济利益,英国资本最多因为局势动荡,造成小部分的损失,却不会一无所有。

而如果美国人暴露扩张野心,武力侵略加拿大、古巴、南美洲,不仅最重要的自治领地加拿大难保,英国在整个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经济、政治利益,将全部丧失。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很容易便能理解,为何1900年英德矛盾未激化前,美国一直充当着英国第一假想敌的原因。

历史上的一战之后,英国实力受损,不得已接受美国与英国并列的事实,然而1889年年初的现在,德国皇储腓特烈三世因为李明远的干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并且在手术后恢复良好,于1888年加冕为德国第二任皇帝。

腓特烈三世登基,延续威廉一世时期对英友好的外交政策,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权威没有遭受挑衅,而在欧洲大陆,另一个可能威胁到英国霸权地位的国家,俄罗斯帝国忙于内部改革,暂时没有心思给大英帝国找麻烦、调堵。

所以排除两个欧洲竞争对手后,正处于最鼎盛时期的英国登高四顾,便发现只有一个叫嚷着自由、平等、解放殖民地人民的美国。

殖民地体制是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根基,美国人不仅在一百年前造英国人的反,搞出四不像的共和制度,而且还在工业总量超越英国后,四处嚷嚷着解放美洲殖民地人民,这不是从根子上威胁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吗?

英国不害怕拥有野心的殖民体制国家,却害怕以解放殖民地人民、意图肢解殖民体的破坏者!

美国政府正是充当着这一破坏者的角色,而且乐此不疲、大张旗鼓的在全世界宣传,面对美国目的性明确的敌对行为,英国政府即使与南美汉国发生过军事冲突,也不得不改变外交策略,转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扶持汉国,将汉国作为在美洲地区,遏制美国野心的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顿 完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
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顿 完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