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

科学研究院几个重要研究项目中,研发拜耳式旋转磁场型交流发电机和改进电解法制备金属单质,都是为生产工业用钢材服务。

钢材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在二者中,钢材生产由于成本高、产量低、技术复杂等原因,更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科技水平和工业市场的差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粗钢产量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截止1878年年末,英国粗钢产量为99.8万吨,美国产量为74.4万吨,德国产量为48.9万吨,法国31.3万吨,沙俄钢9.5万吨。

而作为后发国家中的两个代表,汉国的粗钢产量刚突破7000吨,为7060吨,而日本的粗钢依旧在2000吨左右的产量区域徘徊,短时间内没有大步增长的趋势。

年产粗钢7060吨的规模与欧美主要列强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考虑到汉国在钢铁冶炼和加工生产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科学院负责的拜耳式旋转磁场型交流发电机已经于两个半月前研发成功,那么限制粗钢冶炼产能的电力动力问题便圆满解决,汉国的粗钢产量在稍后几年迅速提升甚至达到欧美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皇家科学研究院,李明远、刘朴等人站立在一处庞大的高炉附近,仔细观察此番视察的成果。

“锰金属单质以前一直用做冶炼钢材的添加剂,当添加锰的剂量在百分之十以内时,钢材产品呈现脆化现象,而在增加锰的剂量后,将锰的剂量增加到百分之十二至百分之十三时,钢材脆化现象消失,然后将高炉的温度升高至一千度,加热至金属液化,再把液体放置于水下淬火,便能够达到硬化后的钢材。”

第一个发现使锰钢产硬效果的白人技师哈菲尔德激动的对李明远介绍道。

“不错,你做的很好,稍后我会让人记下你的功劳。”

李明远满意道。

“殿下,这个锰钢有什么用处?它能不能用在火炮制造上面?”

中途被李明远拉开的刘朴问道。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哈菲尔德,他比较清楚。”

李明远笑着把问题抛给了哈菲尔德。

“刘将军,您可能不了解锰钢的性质。”

哈菲尔德笑着回应一句,解释道“锰钢的硬化强度很高,以锰钢为原料生产火炮火炮一方面加工成本高,另一方面锰钢高硬化强度的特点也会磨损军工厂机械设备,所以锰钢不适合作为火炮炮管原料。”

“哈菲尔德阁下,如果锰钢不能应用在军事工业上面,那么发明它的意义何在?”

阿根廷战事在即,刘朴认为李明远拉着他来到研究院肯定是视察与部队装备有关的技术,却没想到从哈菲尔德口中得到的答案完全相反,因此,心中产生不解。

“不,将军,我认为锰钢的发明是特种合成钢发展史上的一项里程碑,它的意义绝对不下于应用于军事工业的铬钢和钨钢。”

哈菲尔德十分在意自己的发明成果,听到刘朴质疑的提问,立刻解释道“发明锰钢的意义在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钢材原料,比如在铁路建造上面,根据实验数据,以锰钢制作出来的轨道在同等条件下,是熟铁使用寿命的20到25倍,而且在需要高强度工业生产的机床、矿石开采等行业,利用锰钢的高硬化特性,能够有效避免普通钢材设备硬度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而锰钢在重工业领域的用途是包括铬钢、钨钢等其他特种钢无法代替的,它的价值绝对不会因为在军事领域的不足而有所折扣。”

1819年,随着法拉第首次在实验室中研制出铬钢,其他各种类型的特种合成钢不断被研发出来,其中铬钢作为最早被发现的合成钢,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上面都得到不小发展,而同样由法拉第发现的镍钢因为技术条件不成熟,尚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制作火炮、机枪、步枪的钢管一般需要添加铬、镍、钼、铂等金属元素,但是因为钼、铂等微量元素被应用在特种钢合成中较晚,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炮炮管具有、制造粗糙、寿命较短等缺点,无法像二十世纪中叶的火炮一样广泛应用在军事上面。

当然,等到时间过去几十年,限制锰钢大规模使用的难题被解决后,锰钢同样可以用来制造钢盔、坦克钢甲、穿甲弹的弹头等。而现在的话,李明远便只能暂时搁置利用锰钢提升国防军武器装备的想法,转而将锰钢用到它该用的地方。

矿产资源开采和铁路发展是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刚果殖民地有许多已经被勘探出来的矿场,由于担心矿场消息泄露引起其他殖民国家窥探,那些矿场一直处于未开采状态,而等到战争结束,汉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得到缓解,那些以锰钢为原料制作的机械设备,便能够找到用武之地。

www ▲ttкan ▲Сo 刚果殖民地在比利时国王手中的时候,从那里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养活了比利时、英国等诸多矿产公司,而汉国的体量和科技发展潜力远高于比利时,李明远相信,有了更加合适的特种钢材料,汉国对刚果的经济开发会更加充分和顺利。

除去锰钢在殖民地开发中的作用,铁路发展便是汉国本土的一项重要工作。

汉国本土现存的铁路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政府遗留下来的,李明远带领国防军占领这些地区后,考虑到当前建造铁路技术水平的落后,不想辛辛苦苦修建的铁路在几年十几年后落后,便没有实行大建铁路的计划,而锰钢发明出来以后,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相应的建造铁路的成本降低很多,由此,关系汉国发展的铁路建造便能够提上日程。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在特种钢合成方面,哈菲尔德既然能够提前四年将锰钢研制出来,李明远自然也会尊重他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哈菲尔德的成果做出一番肯定以及对他本人的奖赏后,李明远便嘱托曼尼斯特和哈菲尔德配合其他技术人员,及早将锰钢应用于工业生产上面,接着在一众技术人员陪同下,李明远又视察了引进的内燃机、弧光灯、电气等项目,最后在天色将黑时离开研究院。

视察研究院回来,李明远立刻召集主要将军和官员商议提前开战的计划,会议结束后,汉国政府紧接着做出颁布三项政策,

一:增发3700万汉元国债,折合白银2000万两。

二:以高于市价一成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牲畜

三:颁布与爵位等级对应的封田数量:

每个受封世袭男爵获得三百亩免税田,五百亩官田,

子爵五百亩免税田,一千亩官田,

伯爵八百亩免税田,一千五百亩官田,

侯爵一千二百亩百免税田,两千亩官田,

公爵一千八百亩免税田,两千五百亩官田。

免税田延续三代,三代后按照统一标准收税。

汉国政府颁布的三项政策都与军事有关,当消息传到南美南部其他国家尤其是阿根廷那里,他们便明白汉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启动。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二百章 改造国民性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十七章 扫荡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465章 无题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国人 二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二百章 改造国民性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十七章 扫荡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465章 无题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国人 二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