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

ps:感谢老夫龙傲天同学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1878年三月二十日,刚果马塔迪河口地区,黄乃裳指挥两百多名华人士兵和一千多黑人平整河岸附近的土地。

非洲地区气候炎热,身上穿着墨绿色热带军装的华人士兵脸上、身上渗出一滴滴汗水,随着他们拖动被砍倒的树木,汗珠被甩在潮湿的地面上,和松软的泥土参杂在一起。

一个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士兵趁着休息的空隙将头上的军帽摘掉,当做驱热的扇子握在手中摇动,带起一股燥热的轻风。

“这片地区地势开阔,土地肥沃,西面靠近刚果河流域,非常适合进行垦殖。”

在紧张忙碌的人群中,黄乃裳指着四周的土地,眼中充满希翼与谨慎道“薛中校,殿下已经允许将滞留在安南的部分难民转移至刚果进行垦殖活动,第一批来自闽清、古田、永泰等闽省地区的七百难民最近一周会抵达刚果,咱们要在难民抵达前将新营地建造好,不能让他们到了这里沾染上热带疾病死去。”

“按照国内派来郎中的建议,我手下的士兵和从附近土著酋长手中买来的一千多奴隶会把周围半里方圆的土地全部平整干净,营地边缘地区会用艾草将营地与树林隔绝开,不会让新来的难民沾染上痢疾。”

薛益忠回答道。

“薛中校考虑的很周到。”黄乃裳点点头,赞同道“万事开头难,第一批来到刚果的难民全部是一无所有的底层老百姓,他们相信汉国,不辞辛劳赶到疾病肆虐的蛮荒之地,咱们两个作为刚果殖民计划的负责人,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让他们来到刚果还像在大陆那样缺衣少食,没有栖身的居所。”

“黄大人放心,这个地方虽然荒芜了点,不过土地却很肥沃,去年二月,在下和手下兄弟们开垦了一百多亩荒地,随便栽下了一点红薯蔬菜,到了今年三月,当初了那块荒地已经长满了红薯藤蔓,藤蔓下的红薯大的一个有好几斤重,在下和兄弟们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挖了十多万斤红薯,除去供应给部队和黑人奴隶用做杂粮,还有一小半红薯没有吃完,被管理后勤的兄弟拿来喂养牲畜。

黄大人,这个地方只要种上粮食就不担心收获问题,那些来到刚果的难民绝对不用担心吃不饱肚子。”

“这片土地确实很肥沃,难民抵达刚果后,可以组织他们种植一部分稻米、蔬菜作为据点粮食供应,然后在他们适应这里的天气后,再安排他们监督和指导黑人奴隶开采矿场。”

“通信船只昨天转来国内的电报,殿下命令我们延迟开采刚果铜矿的进度,已经计划施工的铜矿暂时进行封存处理,等到国内协调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后,再进行铜矿的开采工作。”

“薛中校的消息可靠吗?”

黄乃裳皱着眉头道。

“应该可靠,正式的通知会等到接收军舰的舰队停留在刚果时传达。”

“勘探人员在金沙萨发现一片大型铜矿,既然国内命令暂时延迟矿产开采工作,那么我会派人通知勘探队停止勘探金沙萨铜矿,以免铜矿的位置被泄露出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黄乃裳沉思片刻,认真道“刚果地区铜矿、煤炭、金矿、钻石等资源丰富,乌班吉河东岸的两处铜矿、一处铁矿与法国的殖民地接壤,趁着三处矿产场还没有开采,薛中校带着你的人尽量把勘探到的矿场地区恢复原样,并且派驻一部士兵防守在乌班吉河东岸,防止法国人将势力扩充到东岸地区。”

“弗兰克中校麾下的一个连队士兵今天早上启程赶往乌班吉河东岸地区,矿场附近区域的防卫工作应当没有疏漏。”

薛益忠道。

“外籍军团毕竟是外人,把他们派驻到矿场附近会不会有隐患?”

听到薛益钟派驻的部队是外籍军团,黄乃裳有些担心道。

“不会有问题,派驻到乌班吉河东岸的外籍士兵距离矿场区有二十多公里远,他们不知道矿区的情况,而且在矿场区方圆三公里内,有一百多名国防军士兵防守,任何人包括外籍士兵在内,没有得到部队签发的许可证,不会被允许进入矿场区。”

“薛中校思虑周密,提前做好了矿场的保卫工作,如此在下就放心了。”

黄乃裳点点头,脸上慎重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

和移民到汉国普通华人不同,黄乃裳虽然幼年贫困,却在成年后有机会接收到西方文化,从而使他摆脱了普通华人的保守思想,产生了较为激进的想法。

1866年,十八岁的黄乃裳为了维持生活,接受一个美国神父的洗礼,进入美国人在闽地开设的一家教堂做杂工,在教堂中的六七年时间内,黄乃裳除了诵读圣经外,还勤奋的学习英文和文化科学知识,接触到了美国立国以来的扩张发展历史,萌生了中国要向美国学习,由官府组织民间华人赴南洋移民,将南洋地区开辟为华人的殖民地的激进想法。

当时不过二十出头的黄乃裳思想激进,没有人认可他的观念,直到晚年时期,下定决心的黄乃裳掏出积累的全部家财,并且从其他地方借贷,攒够了初步的移民启动资金,然后在加里曼丹岛买下了三千英亩的土地,招揽一千多名老家闽省华人到加里曼丹曼丹岛进行垦殖活动。

黄乃裳是福州人,在垦殖农场初具规模后,黄乃裳将其命名为新福州垦殖场,希望效仿英国人开发澳大利亚、新子兰等殖民地一样,把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垦殖场发展为华人新的繁衍地。

1903年时,第一批购买的土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黄乃裳感到满足之下,一边派遣女婿和族中后辈福老家招揽新移民,一边与英国殖民者协商扩大垦殖场范围,然而,在看到华人农场发展兴旺的局面后,英国殖民者担心越来越多的华人聚集在一起会给当地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不仅拒绝了黄乃裳的请求,还向对方施压,要么答应英国人的条件,允许英国商人在垦殖场售卖鸦片,要么解散垦殖场。

英国人利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国门,大量华人因为吸食鸦片国破家亡,而且鸦片也给华人带来东亚病夫的负面形象,幼年贫苦的黄乃裳深知鸦片的危害,在他管理垦殖农场市一律禁止农场华人吸食鸦片,而英国人再次以鸦片问题向他施压,触碰了黄乃裳的底线,在气愤和感到无力的情绪下,黄乃裳拒绝了英国殖民者的要求,将垦殖农场发卖给当地华人和在农场内工作的华工,独身一人回到老家,不久后投身革命事业。

黄乃裳的原有命运和许许多多饥饿而死的华人灾民一样,被异军突起的南美汉国改变,在1873年移民南美后,黄乃裳利用在教堂中学习的知识,先是被急缺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语言的外交部征辟为科级外交官员,然后在三年工作后,逐渐被提拔为副司级官员。(官员等级由低到高为科、处、局、司、部、阁,正副十二等。)

1877年初,黄乃裳建议将滞留在南洋地区的难民部分疏散至汉国在非洲开辟的殖民据点,这样的话既能解决华人难民的安置问题,又可以增加华人在非洲据点的比例,加强汉国对非洲殖民据点控制。

非洲地区气候炎热、热带疾病盛行,即使汉国能够大量提供抗痢疾药物奎宁,华人在当地扩张势力的行动仍然有很大阻碍。

在内心深处,李明远并不愿意把让华人移民到非洲地区,因此有后世的经验,列强在非洲的统治势力瓦解后,遗留在当地的外来者没有一个能够保持住他们的政权,南非、罗得西亚、莫桑比克,一个个白人主导的非洲国家被黑人推翻,幸存的白人由统治者沦为被统治者,接受黑人政府的管辖。

非洲因为贫困、文化落后等因素,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后世,黑人不仅走出了非洲,反而在世界各个地方落地生根,美国、巴西、英国、德国、大陆、俄罗斯,不仅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遍布黑人,连天气严寒的俄罗斯、尚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的大陆也有大量的黑人。

李明远没有打算清理汉国在非洲据点黑人的打算,但是他同样不愿意看到遗落在非洲的华人和白人遭受同样的命运,因此,刚看到黄乃裳呈上来的建议时,李明远是拒绝的态度,后来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批准了黄乃裳的计划,并且将他的编制级别提拔为正司级官员,负责汉国在非洲的殖民事务。

从长远眼光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限制汉国在非洲扩大殖民势力的不利因素会迅速消失,移民船只可以从远东运更大的移民安置在非洲据点,而且汉国在南美洲的扩张不会停止,等到完全吞并了阿根廷、乌拉圭两国,汉国可以就近将留在非洲据点的华人接到国内,减少华人在非洲的数量。

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十章 夜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
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十章 夜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