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

华人族群对土地的渴望是无法抑制的,

十九世纪末正处于中原大地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数千万百姓为了争取活下去的希望,络绎不绝得离开熟悉、贫穷的家乡,向关东、西北、海外等地区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移南美,

沉重的苦难造就了华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大迁移,也改变了数亿海外华人以及他们后代的命运。

当后世,大汉帝国的历史学家们,以沉重又饱含敬佩的笔触,记录祖先迁移的途径时,写道:“出海的家庭身无分文,他们穿着身上仅有的一件破旧衣裳,牵着光脚的孩童,一步一步拄着木棍,以乞讨的方式,跨过几百、数千公里的路程,来到最近的沿海港口,最后登上一艘艘拥挤的蒸汽运输船,一路在海上颠簸数月时间,方能抵达南美本土。”

大规模的海外迁移活动,是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百姓们,最后的努力,他们的努力、苦难在踏上海外异国土地的一刻,虽然没有彻底结束,但是也宣告了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1868年至1889年间,出海谋生的华人数量出现几何式的增长,满清朝廷的出海禁令和管治,在东南沿海和各地方官员的有意纵容下,形同虚设,

甚至许许多多的地方官员为了从贫苦百姓身上剥削出最后的利益,开始主动诱使青壮百姓出海,然后再以他们的家人为抵押,要求出海归来的青壮付出一部分银钱后,才能带着家人一同移居海外。

青年百姓率先出海闯荡,在海外找到求生的门路后,再付出一定的金钱为代价,把亲人接到海外生活。

清廷官员极尽所能的搜刮方式,在满足了自己腰包的同时,也减轻了底层百姓出海的难度,家里太穷、身无分文也没关系,把家人留在老家,签下一份欠债协议,官府主动帮你解决出海关文问题,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二十一年间,出海华人总量超过1400万,除去移居南美本土的近700万人(汉国本土1742万人口中,包括约200万白人、印第安人,以及移民和移民后代。)

剩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百姓,选择留在南洋生活。

宋卡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二十一年间接收人口200余万,总人口280余万,兰芳大统制国宣称领土50万平方公里,实际领土30万平方公里,接纳华人人口260余万,华人总人口340余万。

宋卡、兰芳、泰国、东印度群岛各地总计接收了近600万华人移民,在青壮移民的不断输送下,宋卡、兰芳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渐渐具备了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英国、荷兰殖民者侵略的实力。

1882年10月,宋卡、兰芳同时宣布接受南美汉国全面改编,两国政治、经济等方面按照南美汉国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维新。

1884年9月,经过两年时间磨合和改造,以普通华人身份进入宋卡和兰芳,总计1万国防军部队和400余名政务官员正式从旧有的统治阶级手中,接管两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大权。

1884年11月,按照本土政府指示,宋卡和兰芳大统制国相继以进驻的1万国防军正规军为基础,分别建立起了一支3.4万和3.6万人规模的正规军。

两地总计7万余人的部队,虽然表面上披着宋卡和兰芳的旗号,实际上却和南美本土一般无二,新迁移进来的百姓由南美本土派遣的政务人员统一管理、安排,新生儿和移民幼童接受和南美本土一样的忠君爱国教育,在宋卡和兰芳各地新建立的各级学堂中,教师们每天强调的一句话便是宋卡和兰芳同属大汉帝国的一部分,所有在两地生活的百姓,都是大汉帝国的子民,他们和本土百姓只是居住地区不同,而身份却是一样的。

南美汉国对宋卡和兰芳两国潜移默化的渗透,引起了英国殖民者和荷兰殖民者的警惕,

1886年2月,比历史上兰芳灭国的时间提前半年,荷兰东印度殖民政府以华人百姓非法越界垦荒为借口,派遣4000白人士兵、1.3万土著士兵,对兰芳大统制国发动突然进攻。

战争最初按照东印度殖民政府的方向进行,3月中旬,1.7万荷兰殖民军相继占领二十余座华人移民放弃的营地,进抵兰芳首府坤甸城下,

3月17日,荷兰殖民军以土著部队为前导,对坤甸城发起进攻,战争持续半个月,荷兰殖民军一方相继付出600白人士兵和3000土著士兵伤亡的代价,仍然没有攻克坤甸城。

4月6日,就在荷兰殖民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想要撤离的时候,突然遭到一支规模近3万人的华人部队围攻。

一方是保卫家园、全面接受本土军事训练的3万余兰芳国防军士兵,一方是久战疲惫、伤亡惨重的荷兰殖民军,在悬殊的综合实力对比下,一夜之间,纵横婆罗洲近百年,少有敌手的荷兰殖民军惨遭围歼,1.7万余殖民军中被俘虏者超过1万人,而真正战死者,不到4000人。

坤甸之战的结果,使英国和荷兰殖民军清醒的认识到,宋卡、兰芳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任他们剥削、凌辱的华人族群组成的国家,接受南美汉国十余年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改革后,总计拥有人口超过630万,具备近代文明信仰支撑的两地,依照南美汉国的动员体制,完全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动员出50到80万大军。

时间过去二十年,南美汉国在世界列强角逐中,逐步奠定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二十年后,再想效仿法兰西人将南美汉国赶出安南的方式,强迫南美汉国放弃对宋卡和兰芳的支持以及暗中控制,却是不大现实的事情。

通过坤甸战役,认清双方在南洋地区的实力对比后,英国马来殖民政府选择了最为明智的方式,劝说荷兰东印度殖民当局与兰芳大统制国,要求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面对英国殖民政府伸过来的橄榄枝,兰芳军政最高领导层在本土政府命令下,一方面派出人员与荷兰交涉、谈判,一方面利用荷兰殖民军遭受重大损失的机会,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大举向荷属婆罗洲发动进攻。

6月12日,苏卡达纳、马辰等西婆罗洲地区全部落入兰芳国防军手中,而被坤甸之战以及后续诸多战斗中华人军队战斗力吓破胆的荷兰殖民军,只能步步后退,不断的向东印度总督府拍发求援电报。

荷属东印度群岛岛屿过万,荷兰殖民军数万的的军队撒在近190万平方公里的分散岛屿上,哪那么容易能够调集起来,支援婆罗洲守军,而且受坤甸之战影响,东印度群岛其他地区的土著势力也蠢蠢欲动,在这种危机关头,东印度群岛总督不敢贸然调动部队,只能不断向英国殖民政府求援,要求英国政府从中协调,尽快解决婆罗洲纠纷。

7月10日,婆罗洲战争爆发五个月后,充满硝烟的东印度群岛再次恢复平静,

兰芳、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签订协议,正式承认兰芳大统制国为独立国家,荷兰王国解除与兰芳的隶属关系,两方以马辰、普图西包一线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约30万平方公里为兰芳领土,以东约24万平方公里为荷兰王国领土。

《坤甸停战协议》签订,兰芳领土扩大两倍,虽然不能与全盛时期相比,但是在荷兰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团团围困下,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足够派遣至兰芳的一众官员将领们感到满意。

兰芳、宋卡是南美汉国百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容不得有失,所以在大朝会最后,李明远任命曾经担任过安南北部两省总督的梅东兴为新任兰芳统制,代替本土政府,执掌兰芳的政务大权。

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四章 军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运业 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一百八十一章 势力倍增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设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五十四章 狩猎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赏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开启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十七章 扫荡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七十八章 无烟火药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
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四章 军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运业 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一百八十一章 势力倍增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设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五十四章 狩猎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赏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开启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十七章 扫荡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七十八章 无烟火药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