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

“对于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大汉国一向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姿态,只是不知道贵国政府,是否愿意就加强两国民间合作、破除贵国民间百姓对大汉国留学生的误会和偏见,做出实质性的举措?”

李明远并不满足于德国公使口中的表面式敷衍,反问道。

“大汉国是德意志最重要的海外合作国家,腓特烈三世陛下、俾斯麦首相阁下还有德意志政府都非常重视与大汉国的合作关系。

腓特烈三世陛下和首相阁下都不想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影响到两国皇室以及民间的友谊。”

德国公使再次强调了德国对于两国合作的重视态度,随即代表德国皇室和政府回应道:“大汉国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南美大国,贵国留学生在德意志本土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精神令人佩服,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数十所接收贵国留学生的学校,都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腓特烈陛下和首相阁下也认为,贵国留学生是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群体,他们和贵国军队一样,都有着接触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毅力,对于一群热衷于学习现代文明知识的年轻人,德意志帝国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在离开欧洲之前,首相阁下秉承着腓特烈陛下的旨意,已经将修改贵国留学生人数限制的提案呈交到帝国议会,相信再过一个月时间,贵国政府便能够看到帝国议会通过修正议案的好消息。”

德国政治体制与南美汉国相似,德国皇帝的权力虽然因为本土各邦国君主和议会牵制,没有李明远掌握的权力大,但是作为整个德意志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三世仍然具有对政治议案的最终决定权,只要腓特烈本人坚持,即便议案在议会中遭到部分议员否决,最后也能够依赖皇帝的权威,成功通过。

德国是一个传统甚至偏向于保守的欧洲帝制国家,废除留学生限制法案,允许大量汉国留学生到德国就读,不可避免会遭到许多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不过,在考量德国、汉国两国间近二十年合作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汉国留学生在德国本土的表现后,掌握中央权力的腓特烈三世和以俾斯麦为首的容克政治精英们,很快抛弃他们不必要的疑虑,果断得做出了决策。

促使德国政府方面快速做出决定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一是南美汉国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市场价值作用,虽然德国人内心仍然具有白种人高人一等的骄傲心态,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效仿拉拢奥斯曼帝国的方式,继续拉拢南美汉国。

其次,汉国留学生进入德国本土学习,虽然招致部分激进白人份子的反对,但是因为汉国留学生生活范围仅仅限制在高等院校附近的因素,留学生和德国本土白人冲突的现象并没有上升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从另一方面考虑,总数超过一万人,并且数量连年增加的留德学生,每年花费的资金可以为德国政府、学校带来大笔收入,这必收入虽然无法与汉国、德国两国的经济合作产生的利益相比,但是也达到了一个足以让德国政府无法忽视的程度。

最后,当然也是促使德国方面全面放开对留学生数量限制的直接因素,则是几乎每一个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都会返回南美本土,不会赖在德国不走。

受传统文化影响,学成归国报效国家是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直接动力,每一个官派留学生都是经过详细选拔后,才获得的留学机会,在他们学成归国之后,可以获得进入政府和国营企业工作的宝贵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留学生愿意放弃,而对于民间自费出国留学生的学生而言,同样需要经过政府审核一关,如果只是想要出国镀金,进入一个不入流的德国学校混日子,即便逃过了最初的审查,但是在进入德国本土后,也会面临被驻德国公使发现,驱逐出境的处罚。

一方面是学成归国后,进入政府和国营企业工作,完成自身身份地位转变的吸引,另一方面是强行留在德国,面临白人歧视和被驱逐出境的风险,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没有留学生选择逾期留在德国。

肤色不同的汉国留学生结束学业后便离开欧洲贵国,使得德国政府不用担心因为华人过多,导致不同族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毕竟日耳曼族群偏向于保守,不像法国人那般,连殖民地上的非洲黑人都能够接纳。

本质上来说,这个时代的汉国国民传统文化方面,比德国人更加保守,即便德国人像对待普通白人一般对待华人,他们也不大愿意留在德国生活,

南美本土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留在本土生活,有熟悉的文化氛围,有安定的社会生活,而留在德国有什么呢?

德国的饮食习惯难以让人接受,德国白人身上体味重,毛发多,不符合华人传统审美观念,至于德国女人的外貌,在德国国内都经常受到诗人的调侃,更何况其中符合华人审美观念的女人,少之又少。

一方不愿意留在德国,一方不愿意接纳,汉国留学生完成学业便离开的行为,除去了德国人的后顾之忧,而且在送走一批又一批汉国留学生后,德国方面又有了新想法,他们打算将留学群体的范围扩大到军队中高级将领阶层,想要通过影响中高级将领,进而将德国的影响力延伸到汉国军队上层。

德国公使把德国政府方面的意图一个个显露出来后,解释道:“为消除两国民间因为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帝国政府希望与贵国公使馆联手合作,在贵国留学生主要聚集地区展开联合宣传活动,从而让德意志帝国的国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有关大汉国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很感谢腓特烈陛下和俾斯麦首相为两国友谊做出的努力,为了加强两国间的友谊,大汉国同样愿意做出更积极的合作举动。”

李明远看到了德国人表现出来的诚意,回复道:“本土在未来十年内,将陆续开工建设四条干线铁路,我希望德国方面能够参与到这四条铁路的建设工程中。”

没有附加政治条件的铁路建设工程,经济利益有限,但是李明远抛出四条铁路建设项目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了李明远对双方合作的积极态度,因此,德国公使高兴得答应了下来。

解决了主要的分歧点,李明远将加强经济合作方面的问题交给政府各部门执行,而在留学生事务方面,经过详细讨论后,两国达成共识,决定由德国和汉国共同指派官员,组成留德学生事务委员会,负责管理留学生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全部事务。

留学生事务委员会成立之后,便意味着执行近二十年的留学生发展计划面临巨大变动,原本限制汉国学生赴德国留学的限制问题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只要经过汉国教育部和德国留学目的方高校组织的联合考核,本土学生便能够获得宝贵的留学机会,而不用面临之前达到留学资质,却因为人数限制,无法出国留学的遗憾。

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点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导权的争夺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军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乱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导权的争夺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业母机、贵族制度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
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点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导权的争夺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军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乱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导权的争夺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业母机、贵族制度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