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

富饶的拉普拉塔平原落入囊中,汉国雄霸南美的战略态势初步奠定,为了稳固阿根廷战争的胜利成果,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李明远亲自主导,在中央政府合部门官员配合下,制定了一份细节祥尽的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次以内燃机、电力为主的工业变革,从十九世纪中叶为起始,二十世纪中叶结束,横跨时间达一个世纪。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后发国家赶超英法列强的最有利时期,在这个时间短内,德国、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工业国家的代表,日本、俄罗斯政治体制不彻底、工业革命程度低,最初只能处于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而汉国工业起步晚,国家人口数量低、受教育程度低,要想迎头赶上德、美、英、法几国的发展速度,必须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工业人口数量匮乏的难题。

教育是进行工业革命的基础,一个工业体系完善的国家,离不开各个层次的工人、技术人才,根据最新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接受初级教育的国民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受教育人群为二十岁以上,只是因为要进入工厂企业工作,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夜校教育,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局限于简单的识字读书,以及跟从事工作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物理、化学知识,而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普遍大字不识一箩筐,从事的工作也只是种田、挖矿、打渔等纯体力劳动。

受教育的难易程度跟国民的年龄有很大关系,第一代华人移民错过最佳的受教育年龄,因此他们这一代人中,只有少部分接受了零基础的知识教育,和他们相比,第二代出生的本土孩童和跟着家人移民到南美的幼童,百分之八十以上,接受了政府的强制性教育。

建国前三个年头,读书人和教师人员稀缺,为了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义务教育法令,基层官员们想尽办法,一个定居点凑不出足够的教师,那就两三个定居点合办一个小学堂,听课的学生太多,教师不能容纳全部学生,就号召定居点的百姓搭建简易的茅草棚,然后让所有娃娃们围绕在老师身旁听课,这边一年级的孩子上完课,那边二年级的孩子们补上来继续听课。

简陋的茅草棚、脏兮兮的用木炭制成的粉笔支撑教师们度过最困难的三年,三年后,汉国的农牧业、纺织业迎来爆发式发展,用粮食、肉类和生丝、布匹换来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再加上三年时间从各地移民来的读书人补充,汉国的基础教育一步步走上了正轨,时至今日,国家初步完成基础教育的布局,每个人口数量在2000人以上的定居点,都有一个小学堂,每个县城或者总人口达到10000人以上的聚居群落都有一个中级学堂。

基础教育虽然受众群体庞大,但是只要坚持每年的资金投入,十年间便能看到成果,而高等教育就不是简单的花钱就能够办到,汉国目前的几所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偏向机械、纺织等单一学科,学科专业性不强,每年毕业季,教育部都会联合各高校,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到欧洲留学,接受深度更高一级的教育。

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中,教育照例是重头戏,规划实行期间,国家每年会拿出财政收入的百分二十投入教育领域,重点扶持高等院校引进外籍教师和留学教育。

支持高等院校增加金融、经济、律法等实用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覆盖率,让更多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工业发展与教育相辅相成,在发展教育同时,利用现有知识人才和引进的外国技术专家,加大对内燃机、电力领域研究,提前储备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然后利用汉国在新兴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打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接着等待时机成熟,拿出掌握的技术与西方国家进行技术交换,从而补上工业体系的短板,弯道超越进入新兴工业国家行列。

农业、移民是发展规划的另外两个方面,土地和农业是吸引移民的最有利条件,因此,为了吸引外来移民与布局农业工业化,未来十年中,政府既要发展集成型农业,又要防止豪强大规模兼并土地,确保每户迁居汉国的家庭最少拥有耕地量不低于30亩,最高耕地拥有量不超过500亩,林地、牧场最高上限10000亩,多出部分土地按照梯度化加税。

教育、移民、农业、电力、内燃机工业、政治建设与内部整顿、交通、医疗、城市建设、外交、殖民地建设、军事工业、造船业……

十年发展规划涉及大大小小近百个行业,和建国初期的发展规划相比,十年发展规划涵盖类别更全面、更详细,每一个大工业行业都细致划分为多个方面,然后每一个方面都设定了具体的发展模式与目标。…………

长安皇宫,李明远将十年发展规划的完善性工作交给下面的官员整理,随后穿上专属的元帅军装,来到皇宫中央位置的议事厅。

“阿根廷战争结束,往后一段时间,本土会迎来一个长远的和平期,诸位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参谋部也都审核上报,稍后几天,我会命令参谋部公布此次战争中的有功人员名单。”

宽敞的议事大厅内坐满了高级官员、将领,李明远停顿一会,继续道“战功评定的问题,要是有人有疑问的话,可以去参谋部找人询问,战功封赏的问题暂时不多说了,今天召集诸位前来的目的,大家心里应该大致有个脉络,战争结束了,往后政府和军队的重心要从战争转到内部生产建设上面,因为阿根廷战争,召集组建的警备军、民兵部队该解散的解散,该整编的整编,至于野战军,全军恢复和平时期建制,每个师恢复12000人的标准,四个野战师满编多出的16000人,配合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混编,在三个混成旅的基础上,组建第五、第六、第七三个野战师和京畿禁卫师,不足人员从警备军中择优挑选。

孙彬、赵延,四个新编师的整编工作和警备军、民兵的遣散工作由刘朴主导,你们要好好配合刘朴的工作。”

“是,殿下。”

“野战军整编与警备军遣散工作完成,陆海军总数量将维持在12.6万人左右的规模,户部要做好士兵的军饷、土地发放工作,不能出现侵吞士兵军饷、军田的事情。”

“殿下放心,户部名下的土地供应量充裕,国内十八州,每个州都有专门划定的军事饷田。”

“嗯,不错,南洋军团的将士们驻扎海外,面对的环境也比本土更加险恶,划分军功土地时,多考虑南洋军团将士们做出的贡献。”

李明远把目光由本土转移到南洋,认真道“依照我们与英国人协议的停战协议规定,驻扎在宋卡的军队必须于1880年之前撤离当地,但是宋卡内部割据势力林立,一旦我们的军队撤离,很难保证吴氏政权的安全,所以在撤军之前,我们的军队需要配合吴城主手下军队,对当地割据势力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消灭泰国、马来土著酋长在当地的军事力量。”

“英国、荷兰解除了对纳土纳群岛的围困,驻防在纳土纳群岛的部队可以就近调派到宋卡,在撤离期限之前,完成对宋卡内部割据势力的打击。”

“纳土纳群岛有1200驻军,宋卡驻扎着1500正规军,加上2000宋卡军队,一共4700人,用来对付泰国和马来土著的军队,倒是足够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机器设备类别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十章 夜谋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五十四章 狩猎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机器设备类别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十章 夜谋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五十四章 狩猎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