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

1870年年初,李明远政权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古巴等国签署华工遣返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工作期满的华人由南美华人政权接收运输回国,不得无故滞留当地,遣返协议的签订,免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如何处理华工去留的后顾之忧,因此,从1870年开始到1879年,恰逢中原故地灾害频发的十年间,近七十万沿海穷苦百姓,以及逃离丁戍奇荒爆发省份的幸运幸运儿,因为驶往南美地区的运力有限,只能接受汉国政府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达成的劳工协议,由各国政府出面,将这些劳工分批次运往目的地。

受汉国接纳大陆华工和华工遣返协议的影响,数百万大陆受灾百姓幸运的避免了死亡的命运,搭乘一艘艘拥挤的运输船,分别驶向不同的目的地,而且跟历史同一时期相比,除去进入南美本土的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秘鲁、古巴五国的华人总数量,不仅没有因为汉国吸收外国华工政策的影响而减少,反而比历史上多出两倍到三倍。

西方资本家把追逐利益作为第一位目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古巴彼时处于英国、西班牙的直接殖民统治之下,对于使用华人青壮作为一线劳工开采矿产和种植经济农作物,即解决了使用白人劳工带来的成本高昂的问题,又为殖民政府增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英国、西班牙两国政府何乐而不为呢?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逐步被发现和开采利用,澳大利亚也继美国旧金山之后,被华人劳工称为新金山。

因为比起美国,距离更近、运输成本更低的原因,过去的十年,前往澳大利亚的华工数量倍加,到了1879年10月份,当地的华工数量达到了20万人,仅次于美国35万人,在西方诸国留居华人数量方面排名第二。

1876年,南北战争功勋老将福德·海斯就任美国总统,就任正式接任总统当天,他就在演说中明确宣誓自己的排华立场:“我们对付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经验也可以用在华人身上,我会优先考虑用任何合适的手段,阻止中国人抵达我们的海岸。”

作为美洲第一大国元首,海斯迎合部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心态,发表排华演讲,为轰轰烈烈的华工引进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自海斯上台起,美国政府有意识的降低来美华工数量,在美国本土,纵容白人暴动分子对华工的迫害,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的美国警察也对打砸华人商铺、杀害华人劳工的事件视而不见,而阿根廷战争爆发,二十余万汉国军队挺入阿根廷、乌拉圭两国更加剧了美国本土的排华氛围。

美国排华风暴愈演愈烈,随着阿根廷战争结束,汉国全面确立拉普拉塔地区的统治权起,汉国政府和不少在美国生活过的华人已经感觉到,新一轮排华风暴即将掀起,滞留美国的华工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险恶处境。

黄希平是劳工遣返协议的受益者之一,1875年,从闽南老家的小山村里,跟随着周边县城一共1300名青壮搭船来到美国当铁路工人,1877年年底,两年劳工协议期失效,黄希平没有跟其他华工一样坐上前往汉国的运输船离开,而是留在内华达州的一个华工聚集的城镇,利用以前在药铺当学徒的经验,开了一家中医药铺,黄希平医术平平,从老家乡下土郎中那里学来的半吊子医术常常时灵时不灵,不过医术再差也是个郎中,周边聚集的数千名华工,为黄希平带来了不小的收益,1878年年末,就当黄希平准备用赚来的钱,换一家大的药材铺、多请几个华人学徒,把药铺生意做大的时候,一场针对华人的暴动发生了,黄希平所在的华人聚居区,几百名携带老式火枪、刀具的白人男子闯进唐人街,见到走在路上的华人就开枪射击,或是用刀具追逐着惊恐逃跑的华人,而且在杀人之后,他们还会割下华人的辫子,拿在手里争相炫耀。

发生在内华达州的事件不是个例,在阿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华人聚集人数较多的地区,白人牛仔、流浪枪手们竟相加入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近千名华人遭受白人的殴打伤害,美国主流媒体对发生的暴力事件举手叫好,只有一些雇佣华工较多的白人农场主、矿场商人们嘟囔几句,表达利益受损的不满,但是也于事无补。

美国政府有意撕毁华工遣返协议,不再大规模引进华工从事底层劳动,因此,对美政府交涉无果后,汉国驻美官员只能提醒华工多加小心,在局势恶化之际,准备好能够找到的武器自卫。

亲眼目睹美国白人的暴行,黄希平吸收了教训,决定离开美国这个是非之地,匆匆把当地的药材铺低价处理给几个打算留下来的学徒,算是给予他们一年来辛苦工作的补偿,而他自己则赶在1879年年初,移民运输船抵达美国的时候,乘船前往南美洲。

到了汉国本土,在新都长安盘下一间店面后,黄希平很快发现,南美汉国与美国华人聚居区有很大不同,在美国内荷达州的小镇上,虽然自己医术水平一般,但是因为周边只有一家中医药铺,每天的收益都还不错,但是汉国本土发展了十一年多,中医、西医治疗体系都逐步建立了起来,自己那点低下的医术根本没法在长安城立足。

明查暗访观察街上其他几年中医药铺,黄希平发现那些药材铺的草药价格比他在美国时候高出两到三成,排除人家医术比自己高超的因素,黄希平仔细琢磨后明白,自己的药材都是托同乡亲人从老家打包带来的,每次带来满满一车药材,运输成本比经过二手药材商人的手要低出不少,察觉出其中蕴藏的商机,黄希平做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关闭中医药铺,转行做专业的药材批发商人。

今时今日,汉国雄据拉普拉塔地区,距离成为南美洲综合实力第一大国最多不过三五年时间,而且随着新京造船厂自主建造的第一艘1350吨级轻型巡洋舰交付海军服役,军用造船技术反哺民用轮船业,汉国新一批1500吨级大型民用远洋运输船已经完成实验验收,即将授权新京造船厂和兴和造船厂批量式生产。

汉国三家核心造船厂,新京造船厂、兴和造船厂、还有以江南造船厂技术工人为基础成立的皇家军事造船厂都以建造军舰为主要目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期内,汉国政府将授权开放一部分蒸汽船建造技术,整合与扶持成立三到五家大中型民用造船厂,专门负责远洋轮船运输任务,届时,来往南美本土与南洋、大陆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将呈现一个爆发期,移民和商品运输的成本也将得到进一步降低。

从一个中医郎中的角度看待国家发展对行业的影响,黄希平初步探索出改行经商的重点,先是寻找医术高超、名声良好的中医郎中作合伙人,即能为药材出售寻找到买家,也能在创业初期,迅速打开局面,其次亲自乘船回到老家,联系那里的乡朋亲人,从当地药材商人或者直接从药农手里收购草药,接着再租用远洋运输船,把收购的草药集中运输回南美。

规划好创业大计,黄希平找到冯郎中,开门见山的将真实目的一并道出。

“冯先生,黄某去过美利坚国,中途也在南洋短暂停留过,根据黄某观察,本土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药材的价格比大陆地区要高出两到三倍,如果我们联手合作,由我从大陆以成本价收购这些药材,再由灯兄药铺转手卖出,扣除海上运输和经营的成本,少说也有两到三成的利润。

医药行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冯兄可否有意?”

“本土到大陆故土远隔万里,海上风险难测,万一我们的药材在海上遇上风暴,那我们岂不是血本无亏?”

冯郎中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邀请,而是问出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海上风险有是有,但是也没有冯先生想的那般大。”双方第一次商讨合作,互相之间总归有点顾忌,黄希平耐心解释道“风暴是远洋运输的最大风险,往前几年,不时有小型运输船遭遇风暴,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但是根据官府发布的航海法令,排水量700吨以下的小型运输船将逐步退出远洋运输行业,三年以后,执行远洋运输业务的船只,排水量最低标准为800吨,低于800吨的运输船只能从事本土到南美洲北部的中短程近海运输业务,不得私自出海下南洋。

还有本土的两家军事造船厂开始向民用造船厂转移蒸汽船建造技术,未来十年,远洋风帆运输船都会被淘汰,蒸汽轮船将成为远洋运输行业的主力,以蒸汽轮船的吨位和动力装置具有的抗风暴能力远高于风帆木船,因此,即使不幸遭遇风暴,船只也有很大的生存能力。

“多谢黄兄诚心相邀,只是冯某刚到长安定居,积攒钱财大部分买了临街店铺,余下的钱财怕是不够与黄兄合伙做生意了。”

“冯先生现下能够拿出多少余钱。”

“最多2400汉元,夫人重孕在身,冯某不得不备下部分钱财作急用。”

“冯先生不用担心,钱财方面,大不了在下多出一份,只是在股份方面,恐怕要委屈冯先生了。”

“药材生意大部分都是黄兄操劳联络,黄兄多占一份股是应该的,冯某没有意见。”

“好,那就与冯兄商议定了,冯兄出2400汉元,占三成干股,在下出5000汉元,占七成干股,明日咱们就拟订正式协议。”

“那就多谢黄兄提携关照了。”

“呵呵,冯先生客气,你我互相合作,互相提携,都是应该的。”…………

女目的达成,黄希平笑呵呵回答道。

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三十七章 发现山洞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门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四章 军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 二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
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三十七章 发现山洞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门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四章 军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 二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