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

中央铁路长安(科尔多瓦)路段站台,一列冒着滚滚浓烟的火车驶进车站。

列车前九节车厢搭载的是国防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所部士兵,他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前线返回后方修整,顺便换装新式的汉华1878式步枪。

汉华1878式步枪是由李明远亲自命名,基于毛瑟M1871单发式步枪改装而成的一款新式仿制步枪。

1872年3月,汉国政府从德国引入这种单发步枪生产线,1873年至1877年进行小规模实验性生产,1877年汉国钢铁联合集团生产出第一批仿制的m71步枪生产线,验证合格后,

于1878年2月交付集团下属的枪械厂进行新式步枪的规模化生产,1878年4月,第一批1500杆汉华1878式步枪交付国防军禁卫旅列装使用。

阿根廷战事结束,国防军主力部队保持16万人左右的规模,而在16万人的部队中,有约7万部队依旧在使用仿制的德莱赛针发式步枪。

1872年普法战争结束,老式的针发式步枪迅速被时代所淘汰,汉国国防军仿制的6万余支德莱赛步枪在随后五六年时间内,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产物,为了追赶欧洲国家的平均陆军装备水平,李明远一方面加大聘用德、法、奥匈等欧洲强国军工技师的力度,由本土钢铁联合集团负责模仿制造m71式步枪生产线,一方面从欧洲购进新式单发式步枪,替换落后的仿德莱赛针发枪。

外购加本土化生产,9万国防军正规军完成战前大换装,同时随着钢铁联合集团制造完成的步枪生产线一批批交付给下辖的枪械厂,国防军主力部队制式步枪的缺口正被迅速补上。

淘汰下来的仿德莱赛步枪除去3万支交付给警备军和预备役民兵使用,其余4万支步枪会以政府的名义,低价卖给移居巴塔哥尼亚荒原的平民。

巴塔哥尼亚荒原土地平坦,绿草遍地,因为当地经常刮大风和缺少高大植株的因素,不适宜作为粮食生产基地,发展农耕业。反倒是当地人口稀少、草地面积广阔的优势,适合发展畜牧业。

巴塔哥尼亚荒原西部是和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脉,那里有雪山融化流下来的充裕河水,能够为草地和移居当地的华人提供生活所需的水资源。

汉国在巴塔哥尼亚的存在,暂时只能靠叶成林所部几千人维持,因此,等到迁移行动结束,将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低价卖给移居那里的华人,即能够为部队培养合格的后备兵源,又能够充当汉国开发巴塔哥尼亚的前锋队伍,压制不服从管理的印第安人和应对智利人的反扑企图。

刺耳的鸣笛声响起,火车在接近车站前,速度缓缓的降了下来。

火车停靠稳当,一队队身穿深灰色军装、头戴蓝色阔檐帽的士兵走下车厢,然后在各部军官的指挥下整队集合。

一千余国防军士兵列队整理完毕,在车站中间的月台上,几名国防军军官陪同三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从车厢中走了下来。

“难以让人相信,阿根廷人竟然这么快就战败了。

根据顾问团推演,国防军最少要一年时间才能够打败阿根廷和英国、巴西联合部队,没有想到你们仅仅用了半年就做到了。”

德国顾问团团长戈特里布伯爵感叹道。

“伯爵阁下,您要明白一点,汉国不是满清朝廷统治下的中原地区,在这个刚刚诞生的华人国家中,蕴藏着种种可能,半年时间战争阿根廷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打完阿根廷战争,肩膀上面的军衔换成表示少将的小金豆,爵位顺利提升至世袭伯爵,吴凤典正处于人生得意时刻,脸上充满自信道“汉王殿下起事不过十一载,最初在下和叶将军等人投奔殿下时,国防军装备的只是贵国陆军淘汰后的老旧德莱赛步枪,现在,十六万国防军全面换装本土生产的汉华1878式步枪,机枪、迫击炮、轻重火炮配备到每个团级作战单位。

在殿下运筹帷幄下,汉国和国防军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相信伯爵阁下要是在汉国多停留几年,会慢慢适应这里的发展速度。”

“将军,我和顾问团的军官们都认为国防军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只不过没能亲眼跟随国防军上前线,目睹这场战争的过程,却是一个遗憾。”

“伯爵阁下,希望您能理解,贵国皇帝和汉王殿下都不希望德国军官团出现在一线战场上,那样可能对德国和汉国都不好。”

“英国、意大利对贵国占领阿根廷十分不满,德国国内舆论对贵国也很不利,这次威廉一世陛下委任我与贵国国王陛下会面,正是想要从中协调贵国与欧洲的关系。

吴将军,战争虽然是以军人为主,但是战争的决定权却不在军人手中,也希望将军和贵国国王陛下能够理解德国的立场。”

汉国占领阿根廷,欧洲各国反华情绪加重,以英国、意大利为首的几个欧洲国家对德国与汉国紧密的经济、军事联系大为不满,几国政府相继对德国施加外交压力,强迫德国断绝与汉国的往来,加入封锁汉国的行列。

英国、意大利能够果断下决心断绝与汉国关系,并对汉国实行海上封锁,但是德国却很难下这个决心。

德国工业资本过剩,汉国国内诸多经济、工业领域都有德国的投资,而且作为对德国出售工业技术和外派熟练技工到汉国工作的回报,汉国出口到德国的粮食、肉类以及其他加工食品价格,平均比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低两成。

德国缺少能够输入粮食的海外殖民地,本土粮食进口又掐在沙皇俄国这个潜在敌国的手里,单凭英国人的好恶,就让德国断绝与汉国的联系确实得不偿失,因此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授权戈特里布伯爵,希望借助德国军官团对国防军的影响,劝说李明远妥协,主动与英国协调解决阿根廷争端。

“国防军上下没有人愿意与英吉利国为敌,但是汉国与阿根廷的矛盾必须用战争解决。

就像德意志国与法兰西国的战争一样,只有打败一个,另外一个国家才能够崛起。”

吴凤典对戈特里布的解释不置可否,他只是负责护送他们到长安(科尔多瓦),后面的事情就与他无关了。……

“殿下,兴安县工业基地二期建设计划初步完成,从兴安县县城到瓜伊巴河一带的三十里重工业厂区内,目前已经建成包括冶炼厂、锻造厂、生铁厂、贝色麻钢厂、士钢厂、压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钉厂、扬州兵工厂、火药厂、针钉厂、第一枪炮厂、炮弹厂,一共十八个大型钢铁、军事工业厂区,以及相关配套的数百家大小工厂。

汉华1878式步枪、弹药、步枪生产线实现本土化生产。

55毫米迫击炮、加特林机枪、65毫米小型山炮、75毫米野战炮等武器生产线的改进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需要两年能够达到西洋国家平均水平。……”

会议厅内,一名主管重工业和武器生产的官员汇报道。

“使用钢铁联合集团制造的生产线,生产55毫米迫击炮“、加特林机枪等武器的成本比欧洲列强出多少?”

“成本比英国高出三成,比法国高出两成半,比德国高出两成。”

“暂时削减从钢铁联合集团购置武器生产线的数量,国防军需要换装的机枪、火炮等重武器按照7:3的比例,等到英国解除海上封锁后,7成重武器从德国、法国购买,3成利用本土仿制的武器生产线和原有的武器生产线生产。”

“胡大人上次出使欧洲回来,跟下官说过,奥地利帝国的商人们也愿意和汉国做生意,他们的武器和一些生产技术都可以卖给我们。”

“奥匈帝国嘛,”李明远脑海中思虑一会,继续道“新京城那边还有不少奥匈帝国的商人,派人联系他们,就说汉国愿意和他们做生意,等到南美洲恢复和平后,汉国政府先期会派遣代表到奥匈帝国考察,考察结束后再谈合作交易的事情。”

“是,殿下,职下这就回去安排。”

处理完有关钢铁联合集团建设的事务,目光转移到书桌上面的一叠公务奏折,光是从奏折的封面上面看,李明远知道,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英国海上封锁,本土农业、畜牧业、轻工业等行业遭受损失的事。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英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动了英国人在阿根廷的利益,汉国也只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不过英国海上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李明远也是到了必须尽快带领汉国走出封锁,寻求妥善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华工移民中转站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
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华工移民中转站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五十六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