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

1880年1月1日元旦,南美本土各地百姓张灯结彩,庆祝阳历新年的到来。

长安城(科尔多瓦市)苏松纺织厂,厂区内的普通工人放假回家与庆祝元旦,而在厂区内部,六七十名厂区骨干员工、一百余名皇家科学院研究人员、技术官僚守在闷热的车间厂房内,耐心的等待着实验的最终结果。

“林先生,您有几成把握能够成功?”

苏松纺织厂厂长小声问道。

“”新发现的染色剂遇到酸性物质很容易转变为蓝色,而且处理方法稍稍有点误差的话,很难将湿处理牢度提高到符合要求的程度,

所以,使用新染色剂染布的车间,要严格按照规定比例添加硫酸等强酸性试剂用量。”

一个年轻的华人青年注视着染布池旁边几个技工操作机器的举动,认真道“虽然新染色剂的使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但是综合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西方列强国家的纺织工业染色剂技术水平,新染色剂染布性能比德国人拜耳两年前发明的靛红染色剂更佳,

而且经过在实验室上百次验证,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新染色剂的工业化应用,最起码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能够成功。”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苏松纺织厂厂长脸上神情放松许多。感叹道“时间只是过去七八年,纺织行业的发展却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几年前还是缸染、瓮染、硫酸等手工作坊式,现在全换上上纺织机、染布机、拉布机等机器操作,真是一年一个变化呀。”

“陛下早前时常说,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稍稍落后其他国家一步以后想要追赶上去,就十分困难。”

同样一个隶属于皇家研究院的年轻人附和道“就拿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在染料行业上的发展来说,1873年,法国化学家克鲁西昂和布雷通尼埃在将褐煤、钢末、纸、皮革等与硫化钠及硫黄的焙烧实验中,获得棕色硫化染料。

前不久,英国人托马斯和R.霍利德在低温环境下,将乙萘酚钠盐溶液浸在棉布上,然后用乙萘胺重氮盐显色,成功使棉纤维变成红色,因此获得一种冰染染料。…………

西方国家在化学纺织染料方面起步并不比我们早多少,但是看着德意志、英吉利、美利坚等国科技技术迅速发展,我们却不能只是模仿引进,自主研发新技术才是正道呀。”

“前些年本土受教育人口较少,国家缺乏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科学技术方面整体落后于西方是客观事实,但是经过十年大规模财政补贴和投入,出国留学生数量超过三千人,前六批学成归国的留学生能够从事基础性技术研究,化工、电气等新兴工业类别,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几个年轻的化工研究员谈话期间,纺织工人们则仔细的将染好的布匹捞出,放在中高温环境下晾晒。

时间过去两个小时,最早染出的坯布初步晾晒完成,工人们取出一件十多米长的大红布匹,铺展在台子上,众人围在一起,高声讨论着。

“王厂长,布匹成色如何?”

“好好好,颜色艳丽,布匹浸水揉洗过后不褪色、不起皱,是上等的好染料。”

苏松纺织厂厂长摸着漂染后的布匹,赞叹道。

“自然是好染料,使用这种染色剂浸染坯布,不仅染色效果好、不褪色,而且染料成本比西方主流染色剂低两成左右,如果再配合最新式的印染机,染料成本还能再降低一些。”

“现在一件成品布价格两汉元,要是每件成品布消耗的染料成本降低两成,一年下来,可是能省下不少钱呢。”

厂长脸上带着喜色道“成本低、布色好,使用新型染色剂以后,咱们的成品布出口优势就更高了。

林先生,这可是一个大好事,您应该趁着今天喜庆的日子,早点让陛下知道呀。”

“不急这一会时间,王厂长可能还不知道,新型染料的研发是在陛下主导下进行的,新型染料的研发原理、各种成分都是由陛下提出来,我们只是根据陛下的提示,进行细致化实验而已。”

成功完成新型染料研发的研究员,一个名叫林深河的男子解释道。

“但是新型染料试生产成功,总该给这种新型染料取个名字吧?”

“前天验证实验结束的时候,陛下亲自取好了名字,叫做刚果红染料,寓意是纪念国家拥有的第一个大型海外殖民地。”……

用作纺织行业的染料剂只是刚果红众多用途中的一种,它还可以作为酸碱指标剂、生物分析试剂、用作吸附指示剂,用于测定卤化物、硫氰酸盐和锌以及大量用于造纸生产等方面。

1869年门捷列夫编组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时期,汉国的化工工业也开始起步,橡胶工业是最早投入实际应用的化工分支行业,自此以后,李明远回忆大学时期,学习的应用化学专业知识,选择一部分知识点,简单编列出《有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基础》、《分析化学基础》、《物理化学入门》四门基础学科,专门供留学归来的化工类学生们学习和进行研究性实验所用。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化工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类别,李明远前世作为一个应用化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学习的只是宽泛、基础性的化工知识,但是那些建立在前人百年智慧总结前提下的知识体系,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大部分还没有被人提出来。

一个后世常见的化工工艺背后的一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个简单的化工现象原理,单独拿出来都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化工发现,但是局限于当前的总体科技水平,李明远只能将能够记住的一些知识写出来,交给留学归来的本土学生,然后注重保密,将这些知识严格限定在皇家研究院化工行业的小部分研究人员中间传播。

刚果红试剂的发现算是染料化工方面的一个小进步,而在汉国大化工体系的规划中,目前正在进行发展的化工分支行业包括染料、橡胶、火炸药、纯碱、医药化工、煤化工、塑料、催化剂化工、感光材料、涂料工业、人造纤维、石油化工、化肥工业一共十三个方向。

化工染料行业中,以氨基蒽醌为主要原料进行碱熔制获取还原蓝RSN物质、分离获取坚固度更高的2-萘酚-3-甲酰芳胺、完善色酚AS色系等工作仍在进行中,当前的研究方向以无机染料为主,有机染料的开发尚要等到二十世纪以后。

橡胶工业方面,本土掌握的充气自行车轮胎技术引起德国、英国等科学界关注,利用天然橡胶为原料,开发多种实用产品的科研工作,西方国家也在加紧进行,同时,依赖早期积累的技术优势,科学院中一些本土研究人员开始依照李明远编写的技方案,尝试用苯胺作硫化剂、炭黑作补强剂,继续进行提高橡胶可塑性能的相关实验。

纯碱可用于玻璃制造、食品加工工业、味精生产等行业,

1861年, E.索尔维在煤气厂从事稀氨水的浓缩工作时,在用盐水吸收氨和二氧

化碳的试验中得到碳酸氣钠。同年,他获得了用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制取碳酸钠的工

业生产方法的专利。

此生产方法被称为索尔维法,又称氨碱法。1863 年, E.索尔维与兄弟A.索尔维筹集资金,组建索尔维公同,并在比利时库耶建立纯碱厂,1865年1月投产,1872年产量达到日产10吨。

1873年索尔维公司所产纯碱在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质量纯净荣普奖,自此以后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索尔维法一直是制作纯碱的主流方法,稍后的侯氏制碱法、德国察安法都是在索维尔法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完善。

改进索维尔法的难度相对较高,本土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以李明远提供的碎片式技术点,尝试还原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汉国以军事起家,和军队武器装备直接相关的火炸药化工同样是大化工发展计划中的重点,制作无烟火药苦味酸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酚的磺硝化和二硝基苯酚的硝化,后者是由氯二硝基苯的水解制备的。第一种方法涉及分二步进行的工艺,该工艺包括酚的磺化步骤,以及然后将所得的已磺化酚硝化的步骤。然而这样一种工艺有许多缺点磺化操作时间长并且免不了使生产率水平低,然后硝化操作要在已稀释的介质中进行,这又导致降低生产率。制备苦味酸的另一方法也包括许多步骤一氯苯的硝化得到氯二硝基苯,随后将所得产物水解,然后由硝酸和发烟硫酸的混合物硝化二硝基苯酚。该方法由于其时间长,复杂并且污染严重而不能令人满意。

两种制作苦味酸的大致方法都记在李明远的脑子里,只不过因为事关机密,从事苦味酸制作方法研究的人员都是本土培养的华人学生,实验过程中遭遇多次挫折,直到1880年元旦前一天,才完成实验性制备技术路线,至于熟练掌握技术工艺,进行规模化生产,大概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

橡胶化工、染料化工、纯碱化工、火炸药化工是大化工体系中的重中之中,本土十年培养的本土化工人才、留学化工人才百分之七十以上集中在以上四大化工分支行业。

用作纺织原料的人造纤维、处于高分子加工阶段的塑料化工、目前主要用来生产相机胶卷的感光材料以及技术条件尚不成熟的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其他化工分支行业,虽然有一部分产品具有出口优势,但是考虑到后续技术发展难度较高,因此仅仅处于技术储备阶段,不作为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方向。

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华与觉醒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四十章 夜谋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设第四十章 夜谋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五十八章 伤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
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三百五十五章 轻视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华与觉醒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二十四章 激战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四十章 夜谋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设第四十章 夜谋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五十八章 伤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