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

贺炎良剿灭巴西游击队有功,被提升为第一警备旅中校旅长,晋升命令下达当日,第一警备旅全体士兵在李明远命令下由阿雷格里港出发,于两日后抵达第一批退役士兵安置地―圣玛利亚,

圣玛利亚位于南里奥格兰州中部,远离巴西控制的圣卡塔琳娜州和乌拉圭等敌对国家,处于华人独立军占领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李明远计划中的后方基地。

在圣玛利亚地区驻扎着扫荡部队主力,第一批退役部队也被安置在圣玛利亚周围乡下地区,再加上奉命前来的四千第一警备旅士兵,圣玛利亚地区的华人数量达到两万多人,在南里奥格兰州,像圣玛利亚这样规模的城市有七八个,不过在安置的人口方面,圣玛利亚是仅次于阿雷格里港的地方。

阿雷格里港是南里奥格兰州的首府和华人独立军的临时总部,大量的华人士兵和退役士兵被安置在阿雷格里港,在利用阿雷格港近海的地理优势的同时,大量野战军主力也是为了防备巴西军队的海上进攻。

华人独立军在巴拉圭战争中,总共缴获三艘铁甲舰,其中一艘主炮受损的铁甲舰在稍事修理,去除一座炮台后,已经恢复大部分作战能力,和另外两艘铁甲舰组成主力战舰,在港口处由俘虏的巴西海军教导华人士兵进行操作训练,距离正式形成海上战斗力还有一大段距离。

海上作战和水上作战不同,在巴拉圭境内作战时可以依靠俘虏的巴西海军士兵操作火炮打击措不及防的敌人,可是在辽阔的大海上巴西海军不会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会像活靶子一样任由华人独立军攻击,因此,在海上力量不敌巴西海军的时候,把总部建立在阿雷格里港有一定的危险。

由于担心巴西军队由海上进攻阿雷格李港,刘朴等人劝说过李明远把总部后移至圣玛利亚,不过李明远却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阿雷格里港是南里奥格兰州少有的优良港口,是华人独立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如果主力部队后移,留守的部队将难以抵挡拥有铁甲舰的巴西军队。

巴西人口近千万,是南美大陆人口最多的国家,巴拉圭战争中十多万的陆军损失会让它一时之间失去陆上反击能力,不过拥有近千万人口优势的巴西海上力量仍然不可小视,两艘大型铁甲舰加上数量不小的炮艇、风帆战舰,如果英国再插手其中鼓动巴西从海上进攻,进而夺取阿雷格里港,华人独立军不仅将失去最优良的港口,同样会被巴西海军封锁在陆地上,

海上通道被封锁、陆地上面又全部是敌对国家,没有华人移民的输入补充和海外国家的贸易物资交换,华人独立军转战千里征战磨练出来的战斗力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李明远力排众议,没有选择看似稳妥,实则危险的建议,而是以阿雷格里港为临时总部,时刻警戒巴西军队的海上进攻。

刘朴、孙彬等人作为李明远的谋士,在平时的传统战争中可能给李明远提供有用的建议,但是作为没有接受近现代海权理论影响的他们,不会想到海军的力量对于一场近代战争的决定性意义,刘朴等人没有看到华人独立军主力后移的坏处,李明远没有因此对他们提出的建议不屑一顾,而是在做出总部设置在阿雷格里港的同时,同意将退役士兵还有大量物资以及从秘鲁拆卸运输而来的步枪、子弹生产线建立在圣玛利亚,作为后方的生产建设基地。

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为了让军工厂早日建设完成、投入生产,李明远抽调三千名巴西战俘交由贺炎良使用,剩余一万多巴西俘虏则集中安排在阿雷格里港,负责港口地区防御工事的建造工作。

从传令军官手中接收完三千巴西战俘,贺炎良问道“我这里有一万退役士兵加上三千战俘,军工厂的建设生产工作可以在世子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过完成军工厂的计划后,这些战俘怎么安排?是不是要就地解决掉?”

“贺旅长误会了,这些战俘不只是用来建设军工厂,世子还有其他工作交给他们做。”

传令军官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递给贺炎良说道“这是参谋部根据世子提议设计的小型防御工事,等到军工厂建设完成后,三千战俘和一部分退役士兵就要转入修建小型要塞的工作中,贺旅长,这是世子亲自交代的任务,你可要认真完成。”

贺炎良在伤兵队学习了半年的军事理论知识,对于普通的工事图纸也能看得明白,不过传令军官递给他的图纸却让他心中犯了迷糊,防御工事的结构构造很简单,不过一个工事的建筑面积不到三四米长,这么小的建筑工事能发挥出什么作用?

“吴参谋,图纸上的要塞有什么用,我怎么一点也看不明白?”

“贺旅长看不明白也正常,图纸上的要塞有些特殊,和平时洋人修建的要塞不一样。”

参谋军官把图纸放在一条桌子上,指着图纸下边的标注道“一般的要塞常常修建在城市周围旁边,构成防御城市的防御支点,不过你们这次要修建的小型要塞不同,它们将按照参谋部测量后选定的具体位置,安排在野外各个区域,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圣玛利亚地区的要塞群。”

“圣玛利亚面积不小,修建在野外的小型要塞防御人数不足,而且分散在整个地区不是让敌人各个击破吗?”贺炎良疑问道。

“不会,每个小型要塞会选择在高坡、山林等隐蔽地区,要塞的主体结构深入地下,要塞表面保留修筑地点的原有面貌,保证敌人发现不了,而且每个小型要塞下面以挖掘的地道要连接,即使一个要塞暴露,要塞里的守军也可以通过地道撤退后,封锁通向要塞的地道部分,防止敌人找到其他要塞入口。”

“用地道连接各个小型要塞,即使敌人占据了圣玛利亚地面上的地区,我军也可以利用事先挖掘好的地道集中到敌人附近,在夜间突入敌人营地,歼灭进入圣玛利亚的敌军。”

贺炎良听完参谋军官的介绍,思考了一会,领悟道。

“巴西军队再次反攻的时候,军队数量肯定更加庞大,在巴拉圭作战时世子带领我军利用敌军不备打败巴西军队,吃了一次大亏后,巴西军队自然会十分警觉,再想像上次一样速战速决歼灭敌人基本不可能,

所以参谋部在世子的建议下重新制定了应对巴西军队反攻的计划,其中阿雷格里港将作为我军主力防守地点拖住巴西海上的进攻力量,圣玛利亚和其他占领地区实行坚壁清野、全民皆兵的策略,把敌人放进南里奥格兰州,然后利用各地相连接的地堡要塞实行兵力集结,以局部的优势兵力歼灭分散驻守的巴西军队。”

“巴西军队反攻南里奥格兰州是为了收复失地,在敌军进攻初期,我军转入地堡要塞和一些重要地区防守,把撤离后的城市、小镇留给巴西军队,他们不会放任这些地区不管,一定会分兵占领各地,这样一来我军就避免了和巴西主力的部队的直接对战,反而可以利用世子教导的麻雀战、突袭战干掉小股敌人,不断削弱敌军有生力量,为主力部队歼灭入侵敌人创造机会。”

修建地下要塞的目的是让巴西军队分兵,而为了收复国土,即使面对空与一人的城市、小镇,巴西军队也不得不派兵驻守,实行表面上的收复国土现象,掉入华人独立军为他们设下的陷阱之中。

“贺旅长,圣玛利亚是设定的后方基地,军工厂还有各种工厂设施都要搬迁安置在这里,世子早先把第一批退役士兵安置在圣玛利亚还有把三千士兵调拨给你,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和保卫基地安全,贺旅长身上的担子不轻,有困难的话可以提出来,在下会向参谋部和世子转达。”

巴西军队反攻,阿雷格里港和圣玛利亚军工厂将成为两个重点防守的要点,不可能轻易放弃,所以贺炎良在完成基地建设和地堡要塞的修筑后,还要担起守护基地的责任,担子不可谓不重。

参谋军官询问他是否有难处,贺炎良认真想了想,开口道“如果巴西军队入侵,驻守在圣玛利亚的罗师长是不是会调回阿雷格里港?”

“扫荡部队的任务是驱逐巴西居民,任务完成后第一师和骑兵旅都会调回阿雷格里港修整。”

扫荡部队调回阿雷格里港意味着圣玛利亚的驻军只有四千第一警备旅的士兵和一万退役士兵,四千第一警备旅士兵是作战主力,而连警备旅都没有选上的一万士兵除了一千残疾伤兵,其余九千人能够挑选出来协助作战的大约有四千人,总共八千人是防守圣玛利亚的全部军力。

八千人驻守面积更小的圣玛利亚基地有些吃力,为了防止基地失陷,贺炎良提出调拨一个团的野战军驻守圣玛利亚基地,参谋军官点头同意,承诺会向参谋部如实反应。

交代完参谋部下发的任务,留下测量筛选建造地堡要塞的士兵,参谋军官离开圣玛利亚回返阿雷格里港。

圣玛利亚,刚收割完玉米的退役士兵在贺炎良指挥下,和巴西战俘同时开始修筑工作,其中三千战俘被安排挖土、搬运石头等最劳累的工作,而退役士兵则负责在圣玛利亚城堡的原有基础上加厚加高城墙,拆卸成零散部件的火枪生产器械被退役士兵拉进城堡里,一门门火炮也在吊索的拉动下安置在城堡上方,忙碌的建设工程遍布在圣玛利亚的城堡和野外地区。

圣玛利亚退役士兵、战俘忙碌不停,阿雷格里港同样是一派建设的景象。

巴拉圭境内和巴西军队交战,几次战斗下来,华人独立军总共俘虏两万七千巴西军队,加上从巴拉圭手中移交的五千巴西俘虏,华人独立军手中的俘虏数量达到三万两千人,三万多俘虏都是上好的免费劳动力,给贺炎良送去三千俘虏,埃雷欣、南卡希亚斯两个靠近巴西人势力的地方各送去五千人俘虏,再加上其他一些地方调拨出去的俘虏,留在阿雷格里港的巴西战俘还有一万五千人,一万五千巴西战俘全部被安排在连接大海的帕图斯湖港口加固和修建炮台。

华人独立军海军部队没有正式成军,海上战斗力不足的海军部队需要港口处的炮台和防御工事提供保护,所以在巴西人修建的炮台基础上,六门新规划的炮台正在紧张建造中,新规划的六门火炮分布在港口东西两面,每面新增三门火炮,与巴西人留下的火炮一同组成保卫港口的核心力量。

光有炮台不能让李明远放心军舰的安全,炮台外侧,在巴拉圭战事中缴获的被击毁的炮艇和失去战斗力的风帆战舰全部被拆掉,炮艇和战船上面的火炮则拆卸下来安装在炮台外侧,形成外围防护火力,

而外围炮台和港口炮台之间则由二十五艘炮艇组成游击舰队,利用炮艇体积小、活动灵活的优势袭扰巴西军队的进攻,同时二十五艘炮艇还将担任预警作用,当巡逻外海的海军部队发布敌军来袭警告后,二十五艘炮艇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缴获的水雷布散在港口外面的湖面上,充当阻挡巴西军舰的第一道防线。

近代水雷最早出现在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19世纪中期,俄国人b·c·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

然后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水雷也在海上作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李明远刚听到缴获到水雷的时候十分高兴,以为可以大量布设水雷阻挡巴西军舰的海上进攻,不过看到缴获的水雷后,这种念头立刻被打消了,缴获的水雷数量不多,充其量只够布设一次使用,而且阿雷格里港也没有生产水雷的工厂。

缴获的水雷用过一次就没了,嘱托正在训练的华人海军保存好水雷,等到交战的时候再取出来使用后,李明远感觉是时候再次花钱购买武器和武器生产器械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刘永福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变故 二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二百七十五章 战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四百零七章 少壮派军官 二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刘永福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