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

ps:感谢胖點、书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学打赏支持!

从裕兴茶楼二楼走下来,张凌云和王士珍搀扶着喝醉的陆荣廷坐上三辆三轮人力车,于二十分钟后回到军营。

下午,陆荣廷睡来后,打了桶凉水洗脸,精神清醒了许多。

“士珍老弟,再过三天咱们就要从预科毕业,你选好了修习专业没有?”

陆荣廷将毛巾放在洗漱架上,随口问道。

“周教官建议我报考炮兵,大母和阿母也同意我报考炮兵。”

王士珍回答道。

“炮兵啊,那玩意可不好操弄!”

听到对方提到家中亲人,陆荣廷脸上一副轻松表情,心中却产生一股酸楚。

王士珍父亲早亡,被过继给伯父后,没两年伯父因病去世,从小被两个寡母抚养长大,在1874年大饥荒爆发时,随同两个寡母一同移民汉国,因为出身没落士人家族,有过几年读书经历,在移民汉国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预科部就读,和陆荣廷在一个班级学习。

王世珍虽然童年时家境贫困,但是有两个寡母尽心抚养,在没有爆发大饥荒时生活也还算过得下去,而陆荣廷一岁时,父亲被乡民诬陷为勾结太平军,被活活打死,母亲欧氏迫不得已改嫁到县城里,每月给寄居在乡下的儿子送些银钱,过了几年,母亲欧氏不忍心儿子在乡下受苦,把他接到县城继父家生活,接着在十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陆荣廷成了无人抚养的孤儿,靠着在县城做乞丐乞讨的方式挨过最困扰的半年,最后遇到专门接收流浪孤儿的国防军情报人员,被一路运送到南美洲。

1840年以后,中原地区天灾人祸盛行,每年产生上百万无人抚养的孤儿,这些孤儿中除了少数比较幸运能够活下来,绝大部分因为疾病、饥饿等原因病死街头。

少年孩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财富,虽然这些孩童不是汉国需要的急需青年劳动力,出于对民族的责任心,李明远仍然命令抽调一部分情报人员负责安置大陆流浪孤儿的工作。

陆荣廷和那些幸运的孤儿一样,被运送到位于新京城外的童子军训练营,在那里,陆荣廷接受了五年封闭式的军事、文化教育,然后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升入陆军军官学校预科部学习。

太平军有组建童子军的传统,国防军中升任南洋军团司令和第四师师长的王大山、王小山兄弟都是童子营出身,国防军建军初期,汉国移民的主力是青壮年,因此,汉国国内没有成立童子军的条件,而随着一批批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孤儿来到南美,如何妥善安置他们便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幼年孤儿年龄较小,像太平军一样,让他们当兵打仗在李明远看来无异于对国家民族的犯罪,而把他们和那些拥有家庭的孩童安排在一起上学,又容易因为孤儿的身份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最后,在否决了上面两个方案后,李明远决定成立一所专门培养少年孤儿的训练学校,由政府和军队调派教师培养他们。

童子军训练营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在这里,所有孤儿按照年龄大小分为不同的班级,然后根据每个孤儿不同的接收知识能力,再细化分为普通班和精英班,进入精英班的孩童一方面要接受更严格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获得成为大汉复兴少年团成员的资格(简称少年团),另一方面能够得到李明远的亲自接见和直升陆、海军校的名额。

陆荣廷从童子军训练营毕业的仪式上得到过李明远赠送的一把军刀,而且升入预科部学习后也得到授课教官的看中,不过在奋力拼搏学习的时候,陆荣廷不免有时候感到疲惫,每当这时,母亲曾经期盼的出人头地便成了他刻苦努力的动力,在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念头,那就是当上将军,带领手下士兵抓住那些杀死父亲的凶手为父亲报仇,然后把父亲、母亲的骸骨运送到汉国,给父母举行一个风风光光的合葬。

“陆大哥打算报考骑兵吗?”

王士珍将洗过脸的水泼到外面,没有发现陆荣廷情绪的变化,笑着道“陆大哥在第一师骑兵营实习服役一年,连张长官都称赞陆大哥骑术了得,如果陆大哥报考骑兵科,凭着张长官的看重,说不定毕业后直接能当上骑兵连副连长。”

“哪有王士珍老弟说的这般简单。”陆荣廷摇摇头,不认同他的说法。

“国防军编制改变后,除了骑兵师,只有四个师属骑兵营和三个旅属骑兵连招收骑兵军官,骑兵军官的上升职位就那么几个,要想升到校级军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汉国地处潘帕斯大草原,适应的自然环境加上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引进优良马匹政策,现在的国防军已经不再缺乏合格的战马,马场中出产的马匹除了用做战马外,很大一部分被分配给淄重部队运输武器物资。

充裕的马匹来源满足了战马的需求,但是却改变不了骑兵部队在国防军中重要性逐渐下降的趋势。

仿制的步枪、75毫米野战炮、机枪对骑兵部队的抑制住作用越来越大,因为对阿根廷作战的需要,国防军才将骑兵旅单独扩编为骑兵师,但是在采用新编制的四个野战师和三个独立混成旅中,只保留了一个一个骑兵营和一个骑兵连编制,和日本师团级部队以及满清新军的一个镇部队相比,骑兵数量都缩小很多。

国防军二次扩军增加了火炮、机枪、迫击炮等武器的装备率以及工兵、通信班、测绘兵等新兵种。

新的军事编制以一战主力交战国部队编制为依照,经过适应性的修改后,具体数据如下:

一国防军标准步兵连:

包括三个步兵排、一个机枪排、一个淄重班、一个连指挥部,10辆马车,13匹马。

①机枪排: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三辆马车,一个少尉排长,一个军士长副排长,一个轻机枪组组长士官、一个重机枪组士官,一个士官步兵班长,

一名军官,四名士官,二十三名士兵。共28人。

②步枪排:三个步兵班,一个班十人。

一个少尉排长,一个军士长副排长,三个士官班长,27名士兵,共32人。

③淄重班:一个士官班长,九名士兵,7辆马车。

④连指挥部:上尉连长一名、中尉副连长一名、五名专业士官(测绘、通信等。)一个士官班长,9名士兵,共15人。

一个标准步兵连包括一个上尉连长、一个中尉副连长在内总共151人。

二步兵营:

包括三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一一个重机枪排、一个轻机枪排、淄重排、一个通信班、一个营部。

①一个迫击炮排:军士长一人,士官3人,55毫米迫击炮九门,士兵20人,共24人。

②重机枪排:4挺重机枪,共18人。

③轻机枪排:6挺:24人。

④淄重排:32人。

⑤通信班:10人。

⑥营部:一个警卫排32人,一个少校营长、一个上尉副营长,三名营部军官,五名士官,共42人。

一个步兵营包括一个少校营长、一个上尉副营长共561人。

三步兵团

:3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淄重连、一个团指挥部。

①炮兵连:三个炮兵排,一个轻机枪排,一个步兵警卫排。

9门75毫米野战炮,3挺轻机枪。

上尉连长一名,中尉副连长一名,5个军士长,18名士官,130名士兵,共155人。

②淄重连:151人。

③团指挥部:一个警卫连151 人、指挥部专业军官15人,士官20人,士兵32人,共218人。

团长上校,副团长中校,共2207人。

四步兵师

: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侦查营、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一个淄重营、一个师指挥部,

①骑兵营:每班十人,每排三个班,32人,每连三个排151人,每营三个连560人。战马600匹,驮马400匹。

营长少校或者中校。

②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36门,

马车480辆,拖车100辆,驮马2000匹。

官兵2200人。

③侦查营、淄重营人数与步兵营相当,分别为560人

师长为少将或者中将,副师长上校或者少将,总人数1.2万人。

新编制中,增加了军士长一级士官等级,使得国防军中士官等级达到四级,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军事长。

未读过军校的士兵在升职到军士长时,只要年龄低于三十岁,都可以申请报考陆军军官学校预科,在通过预科部毕业考试后,有机会升职到营级军官。

除去潘帕斯大草原,汉国周边的智利、巴拉圭、巴西高原等地都不适合骑兵作战,因此,陆荣廷放弃了报考骑兵科的机会,选择了前程更广阔的步兵科作为主修的军事专业。

“陆大哥骑术了得不说,新一批即将任教的德意志教官团中,就有一位名叫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贵族骑兵军官,听说他曾经在普法战争中立过大功,陆大哥放弃修习骑兵科,错失了结识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机会,实在是可惜了。”

王士珍还不是后来那个成为北洋大佬的军阀头子,这时候心思单纯的为陆荣廷考虑道。

“奥古斯塔上尉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不能向他学习骑兵技术确实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不过,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率领的德意志军官代表团中,还有像瑞摩斯·冯·沃尔希上尉、赫尔曼.冯.艾希霍恩、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等优秀的军官,选择步兵科,一样能够向他们学习优秀的战术。”

“好吧,陆大哥各项军事技能都很优秀,即使没有选择骑兵科,我相信陆大哥也能够做的很好。”

王士珍笑笑道。……

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马尤四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转型期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七章 罗林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七十八章 误判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五章 动员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章 暴动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门三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
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五十章 整体计划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马尤四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转型期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七章 罗林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四十五章 会议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七十八章 误判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五章 动员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发展规划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见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远征结束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章 暴动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门三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