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

ps:感谢陆地腾蛇同学100起点币、书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学200起点币、秦…赢氏赵政同学100起点币、小白菜炖蘑菇同学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国防军会客大厅内,十多名留着身着黄灰色军官礼服,头戴尖锥型头盔的德意志少壮派军官们分别围坐在军官代表团团长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周围,听从他的训话。

“先生们,你们都是帝国最优秀的年轻军官,能够与你们共事,我感到很荣幸,不过在面见汉国国王之前,我提醒诸位一句,这里是东方人的国度,无论你们是否自愿参加军官代表团,既然来到了汉国,就要恪守德意志帝国军人的职责,不能因为对东方人的歧视,给代表团惹来麻烦。”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保持着军人的庄重坐姿,严肃道“在启程前往汉国途中,我听到有人抱怨德意志不该帮助与阿根廷白人为敌的东方人,现在我向在做的各位德意志军官们最后解释一次。帝国政府组建驻汉国军官代表团有中央政府的打算,德意志军人要做的就是以帝国的战略利益为第一要务,至于东方人与阿根廷人的战争是他们两方的事情,你们要做的就是完成总参谋交给的任务,以帝国陆军的标准严格训练东方人的军队,使得汉国更加依赖德意志帝国。而不是像中世纪的十字军一样,不远万里打击其他地区的异教徒。

先生们,你们明白吗!”

“遵命,上校!”传承至普鲁士军官团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依旧影响着德意志帝国的年轻军官们,对于老资格的代表团长,军衔普遍是中尉、上尉的低级军官们不敢质疑对方的命令,纷纷出声应答道。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中尉,你是第一个主动申请参加代表团的帝国军官,我想听听你对汉国军队的看法。”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提醒过部下后,看向坐在一旁的科尔玛·冯·德·戈尔茨问道。

“抱歉,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上校,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更正你的一个错误。”

科尔玛从座位上站起身,认真道“陆军参谋总部已经通过晋升我为上尉的命令,现在您该称呼我为上尉。”

“是这样吗?”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轻声问向副官道。

“有这回事上校。一天前总参谋部发来晋升卡尔玛中尉军衔的通报,电报送来后您正在忙着处理事情,可能没有注意到。”

“嗯,应该是这样。”

由于新一批军官代表团中都是有多年服役经验的一线军官,因此在出发驶往南美途中,很多资历足够的军官得到晋升,而戈特里布·冯·黑泽勒需要安排抵达汉国的各项事务,工作紧张下没有仔细查看晋升名单,所以才有今天谈话时的疏忽。

“好吧,科尔玛上尉,现在能够说说你对汉国部队的认识吗?”

科尔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军官,也是德国军队中一个异类。

普法战争结束,德国陆军取代法国成为欧陆第一强军,受到普法战争胜利的影响,包括德国陆军和英美等国军队在内,都认为普法战争是一场持续时间较短的快速决断,德国陆军利用强大、先进的军事力量干脆利落的解决了法国军队,轻松赢得了战争胜利,而科尔玛根据参加普法战争的经验和搜集其他现役的资料,得出了和德国主流军界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法兰西的民族意识正在觉醒,普法战争中,新的法兰西共和国已经能够动员国家意志进行人民战争,普鲁士陆军在此期间的损失不低于对法国正规军作战,

因此妄想以后对法作战还是一次简单的速决战是不现实的。

科尔玛得出的正确结论没有得到德国军官团的认可,反而因为特立独行的性格,军衔一直停留在中尉上八九年时间,直到他主动提出参加驻汉国军官代表团,被老毛奇发现他的才能,临时将军衔提升一级,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才摆脱多年没有晋升的尴尬。

虽然出身于普鲁士高级贵族家庭,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没有看不起破产小贵族出身的科尔玛.冯.德.戈尔茨,而是因为对方的能力,对他多些宽容。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不在乎那些固执的容克军官对他的误会,不过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无疑更令人满意,纠正了对方话语中的一点小错误,科尔玛.冯.德.戈尔茨认真回答道“根据我对汉国国防军的观察,我认为依据两国的武器装备、军官军事素质两个因素,汉国国防军的实力差不多是帝国陆军的四成。”

“上尉,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得出东方人军队实力达到帝国陆军四成的判断,难道是根据东方人打败民兵一样的美洲国家军队?

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只需要一个师的兵力,就可以打败东方人的五个师。他们军队的实力最高达到帝国军队的两成,不可能有帝国陆军四成实力。”

一个留着典型的普鲁士胡子的军官站起来打断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话。

“中尉,请注意你的身份!帝国军官在听取上级讲话时该怎么做,我想你应该清楚!”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很不满对方不尊重自己的表现,脸色阴沉道。

“中尉,你应该向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道歉!”

“帝国军官团的荣誉和秩序不容破坏,中尉,你今天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德国陆军中,等级森严的秩序是维持每个容克贵族利益的手段,即使代表团中的军官看不惯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特立独行的性格,在维护部队等级秩序上,他们仍然站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一边。

“抱歉。长官,刚才一时激动,没有向您请示,请长官见谅!”

德国中尉头上渗出一丝汗水,弯腰道歉道。

“身为帝国军官,希望你下次不要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遵命长官。”

年轻中尉松了口气,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示意下重新坐下。

“今年一月,我到柏林拜访过曾经在汉国海军服役的汉斯少校,他认为在后勤保障充裕的情况下,汉国国防军的战力能够达到帝国军队的四成半或者是五成。

汉斯少校亲自在汉国部队服役七年,他对国防军的实力判断应该比我们更准确,而且,汉国国防军中的职业军官数量越来越多,和汉斯少校离开时相比,汉国国防军的武器装备和军官素质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不认为他们的实力会比三年前汉斯少校离开时更差。”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明白仅凭汉斯少校的评论难以说服这些骄傲的军官团军官信服汉国国防军的实力,于是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中取出几本书,拿在手中道“我一直很好奇汉国国王陛下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一群我们眼中懦弱的清国人训练成一支勇敢、顽强的军队,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从两年前开始,我就托在汉国的汉斯少校帮忙邮寄有关汉国国防军的训练情况和国内移民生活状况。然后在三个月前,看完了手中的几本由汉国国王撰写的书后,我终于明白汉国国防军由弱变强和汉国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关键。”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手中的几本书并排放在桌子上,打开第一本书道“这本书是汉国实行的《义务兵役法》,它规定每个汉国男性公民,从十五岁开始都要接受军事训练,一直到五十岁才能从地方民兵组织退役。

《义务兵役法》为汉国部队提供了充裕的兵员,1870年阿根廷战争时,汉国政府征召了总数超过二十万的部队参与战争,打败了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军队的进攻,从阿根廷北部夺取了大量土地,而阿根廷空有一百五十万国民,战争爆发后却只能征召不到十万兵力应战,最后败给汉国军队。”

说完《义务兵役法》对阿根廷战争的影响,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接着介绍第二本、第三本书。

“《汉国田亩制度》规定了从军官、士兵、官员、普通移民等不同人群获取土地的份额,在这本书中,汉国政府承诺以士兵服役时的军功为标准划分土地,当然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因此,在获得土地的现实利益激励下,服役的国防军士兵训练时都比较刻苦,对步枪射击、战术部署等技能掌握的也比较快。”

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为核心,而德国军官团中大部分军官出身于容克地主家庭,他们明白士兵对土地的渴望,对于汉国政府以土地鼓动士兵的服役热情能够理解。

“汉国位于南美大陆,他们占领的国土上面有大量没有开发的肥沃土地,所以汉国政府能够采用以土地为奖励鼓动男性公民参军热情,但是帝国内部人口繁多,无主的土地早已经被分配完,而国内也实行了与《义务兵役法》相似的动员体制,因此,这两本书只适合汉国内部,对德意志帝国的借鉴意义不大。”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前面两本树收起来,拿着最后一本书道“最后这本书名叫《我的信仰》,和汉国国王陛下在书中所写的一样,德意志帝国应该取消国内邦国的诸多特权,在思想上将德意志统一为一个民族,然后整合国内的主要力量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在法兰西共和国实力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前,对法国实行一场预防性战争,削弱法国的军事实力,为帝国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你还是认为德意志帝国与法兰西的战争不可避免?”

听到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问题从汉国国防军转到德国与法国的关系上,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皱着眉头问道。

“是的,普法战争后,法国政府向英国靠拢,而且法国金融商人大量向俄国人贷款,法国人拉拢英国、俄国对抗帝国的阴谋十分明显,帝国不能仅仅依靠首相阁下的外交手段获取和平,帝国军队才是保障和平的最关键力量,只有提前打断法国人的恢复过程,帝国在欧陆的强国地位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脸色慎重道。

“提前发动对法国的打击,会使帝国遭到英国、俄国的干涉,对帝国在欧洲的发展不利。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以后还是少在外面说这种话。”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摆手制止了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继续就德法关系发表意见,安静的坐在客厅内等待李明远的到来。

第二百章被屏蔽,关于《我的信仰》中的民族话题在本章省略了,大家想看的话可以看下被屏蔽的第二百章,百度上有。

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风波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亚里卡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一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七十章 港口见闻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
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风波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题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一百三十章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亚里卡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一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七十章 港口见闻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