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

高耸的太华(安第斯山脉)山脉将南美洲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太华山脉东部,海拔550米的长安新城,从太华山一侧吹来的凉爽季风,给正处于盛夏的市民们,带来了舒适的凉意。

1889年1月初,从帝国最北端的振州、林州,到中部的京畿道、长安,以及最南端的安州,无论当地的气候环境是炎热酷暑还是积严寒,一年一度传统春节的日益临近,都让本土各地的百姓们真切的体味到喜悦、幸福的气氛。

春联、桃符换了一年又一年,在漫长而又不经意间,许多华人移民们已经在南美本土生活了十余年时间,他们的配偶、孩子还有相熟的邻居百姓,都是在这里出生、相识。

天南海北的百姓汇聚到一处,每逢汉历新年,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盘算着即将过去一年的收益,在妻子精打细算的叮咛和孩子天真、无忧的笑语中,男人们或许会从妻子带着地方口音的南京官话中,咀嚼出一丝乡愁的味道。

本土的百姓们,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两广、闽南、江浙地区,粤语、闽南话、带着南方口音的南京官话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三种地方语言,

粤语、闽南话语义、发音与北方话差异较大,其他地区的百姓们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高,而南京官话发音接近北方官话,其传播范围也涵盖江淮、两江地区,曾经在明朝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因此,从语言受众和推广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中央政府将南京官话确定为通行语言。

本土官方语言的确定,预示着文化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881年2月,根据李明远和中央政府的指示,教育部召集近千名本土知名文化学者,开始对汉字简化、汉语拼音备注等领域进行专门研究与攻坚。

1887年3月下旬,历时六年时间,经历四次大规模删改、校正后,汉国标准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正式发布,由此南京官话成为政府官员、教师、学生、军队等职能群体的通用语言,于此同时,粤语、闽南话、江苏、浙江等各地方方言,也作为大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

长安新城北侧太华门,与中原地区迥异的自然气候,抵消不了百姓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期望。

高大宽广的城门内外,穿着各式衣服、年龄各异的百姓们,脸上带着喜庆的笑意,簇拥着往返于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城。

雄伟、壮丽的城墙、宽广、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华、热闹的街市,长安城任意一角显露的景象,无不向外传递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生机和希望。

长安皇宫、新城的建设工程于1888年前后陆续完工,1888年6月21日,京城一期建设任务完成后,长安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次月中旬,考虑到建成区面积相比之前扩大两倍有余,长安市政府宣布放松京城人口限制法令,将城内常住居民的数量上限提高至60万人。

法令一经宣布,便在本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最早做出行动的是京畿道范围内的商人和百姓,他们依靠距离长安新城路途近的优势,最先下手,或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多年急需,或是临时向亲朋好友借款,但凡是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去尝试,而这样做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在京城买下一座房子,进而成为本土其他地区百姓眼里的京城人。

在长安置办一座房子,成为天子脚下的百姓,在任何时代都对华人百姓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抱着对京城的美好期望,一批又一批百姓、商人花费不菲的积蓄,向着京城的方向赶去,但是和美好期望像单的是,想要成为京城的常住居民,并不仅仅是有钱便能办到。

延续迁都之初的规定,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者,可以在京城免费获得一座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的宅院,同时还将额外获得最多拥有三座京城宅院的机会,而对于普通的百姓和商人,军属、高科技行业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优先获得成为京城居民的资格,一些家庭资产不足,但是在重大对外战争中获得功勋的中下层军官、表现优秀的基层官员,也能够获得额度不等的资金减免,进而得到一座由国家提供的中小型住宅。

安排完以上两种人群之后,没有违法犯罪记录、家世清白的百姓和商人们,才会获准进入京城,然后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以市场价值购买12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不等的独立宅院。

身带国家政治中心的光环,外加四季温和的气候环境,不到半年时间,长安新城的人口便由42万增加至60万人,人数达到政府规定的上限,达成心愿的百姓,满心欢喜的购置年货,准备和家人在京城度过第一个喜庆的春节,而那些没有获得在京城居住的百姓只能带着随身的财物存单,失望而归。

百姓竞相进入长安新城的景象即是特殊环境下的影响,也是南美汉国快速工业化的一个普遍缩影,在松州松江市,往返大西洋两岸的商船络绎不绝的将各色商品,通过松江的大型港口,送往世界各地,

而在扬州兴安县(帕苏丰杜),就近利用当地储备量充裕的煤炭资源(南里奥格兰州和圣卡塔琳娜州是南美州南部少有的煤炭资源储备区,两州煤炭资源储量约为350亿吨,占巴西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百分之九十以左右。可供开采500年以上,数据来自国投网,南美洲虽然煤炭资源相对北半球较少。但不是没有,仅南里奥格兰州和圣卡塔琳娜州的已探明煤炭储备量,足够本土进行工业革命了,总储量中,无烟煤比例低,亚烟煤比例高,需要进口部分无烟煤。)

)和铁矿资源,

坐落于此的汉国钢铁联合集团,每天将数以百吨计的金属矿石,炼制为本土工业发展急需的钢铁原材料。

分处不同地区、根本当地优势确立不同发展道路的三座城市,逐步发展成本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工业中心。

和长安新城一样,松江、兴安县的经济、工业中心效应,也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迁往当地,至1889年年初,两地的人相继20万大关,分别达到57万和24万。

松江作为本土三大直辖府级行政区之一,人口快速增长符合当地政府预期,但是兴安县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快速聚集的人口,已经使当地的县城建成区不断外扩,整体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很多作为州首府的市级城市的规模,也因此,中央政府在听取扬州(南里奥格兰州)州政府的建议后,决定于1890年,将兴安县提升为兴安市,其行政定为副州级,比普通的州首府市高半级。

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游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九十章 作战计划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风波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十七章 扫荡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七十章四章 离开秘鲁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三十四章 交谈
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十二章 召见卢斯图亚特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游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九十章 作战计划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风波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十七章 扫荡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七十章四章 离开秘鲁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三十四章 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