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

“亲爱的海伦娜,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写信。

你是知道的,今年四月份,美利坚国颁布了一项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案,所有在海外的华人留学生,包括留德学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歧视性对待。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国家,我本人对它并无仇视之意,但是你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德国白人对待华人留学生仍然有一种骨子里的歧视,当我和你一同走在柏林大学的校园里时,总是遇到很多白人男同学不怀好意的敌视!

你是一个安静、美丽的好女孩,我很幸运能够和你走在一起,还记得去年我向你许下的诺言吗?毕业之后,我希望邀请你到我的祖国,位于南美洲南部的汉国,去拉普拉塔大草原,骑着高大健壮的潘帕斯马,沿着巴拉那河,一路体验落日黄昏下的草原景色。

我的家就在潘帕斯草原边缘,巴拉那河附近的一处小村庄里,我的父亲是一名退役的老兵,我的母亲是一名和蔼可亲的母亲,在我年幼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弟弟妹妹们,赶着家中的牛群、羊群,到河边的树林中饮水。

小村子附近的河水清澈透明,没有经历过工业的污染,我和弟弟妹妹们有时候在村庄外面渴了,也会俯在水边喝上几口喝水。

小村庄寂静又美好,那里的华人们勤劳、善良,如果你想要到南美汉国游玩的话,他们一定会非常欢迎你的到来,毕竟你是一个惹人喜欢的美丽女孩。……

四天前,我和同学们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汉国本土在水力发电和电灯照明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美利坚人污蔑华人的谎言在本土的科技成就面前,没有一点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虽然美利坚人固执的执行歧视、驱逐华人政策,但是我们汉国有一句古话,自敬者人必敬之,男儿当自强,唯有国民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才能赢得国家、民族的独立,赢得西方国家对祖国的尊重。

亲爱的海伦娜,在我的祖国,有许多和你的弟弟妹妹一样年龄的孩子,他们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年级,可是因为引进、翻译西方科学教材的工作量巨大,很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们并不能像在德国的同龄人一样,在最美好的年龄,吸取多种类型的科学知识。

海伦娜,去年听你说起,你的父亲是一个开明、博学的的大学教授,所以,我想得到你的帮助,由你安排一场我和你父亲的会面,然后,我会用最真诚的态度,请求你的父亲推荐一些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教材,当然,除此之外,我还会以一名汉国男儿的荣誉作保证,一定会向你的父亲表明我的心意,说服他成全两个互相喜欢的年轻人。”

用心得将写好的书信放在信封中,潘铭钟在宿舍几个舍友的嫉妒目光中走出门外投递信件,等到他将信件寄出,再次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宿舍里面又多了两个人。

“耀勋、吉福事情做的怎么样?”

“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都很高,我和吉福联系了德国境内十二所接收华人留学生的学校,有八百多名同学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另外近一千七百名同学虽然没有答应跟着我们一块行动,但是他们也划分成七八个团队,按照不同的规划,打算将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加强学习科技知识。”

“能够联系到八百多人已经很不错了。”

潘铭钟满意的点点头,随即转身对史锦庸问道

“锦庸兄,工厂的事情进展如何?现在有多少家企业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到工厂实习?”

“情况很糟糕,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的工厂企业,主要是西门子、德国电气、拜耳等新兴电气、化工等领域的公司,

钢铁、金属冶炼、机械等重工业领域,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实习的企业只有七家。”

“克虏伯、鲁尔区煤铁联合集团、伏尔铿造船厂拒绝了我们的实习申请?”

“是的,我们接触到的三家公司中层职员,都表示他们公司的职员数量已经足够,不需要多余的实习生。”

“会不会因为我们华人的身份,这些德国公使对我们抱有偏见?”

“偏见肯定有,不过我在询问十多名德国公司职员后,发现大部分公司的情况确实与那些中层公司职员所说的差不多,很多公司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买家,一些公司因为利益受损,已经解雇了二十分之一的员工。”

史锦庸解释道。

“那怎么办?能够去德国公使实习的人只有不到二百人,难道剩下的五百多名同学不管了吗?”

“德国今年的经济好像有些不景气,光是靠我们留学生本身的力量,很难为所有同学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不如我们向驻德国公使馆求助,请求胡公使帮助我们联系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公司。”

谭耀勋建议道。

“到工厂实习是为了更好报效国家,胡大人应该会为我们想办法的。”

史锦庸、曹吉福等人点点头,都认为谭耀勋的建议可行。

“行,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由我和铭钟兄先去拜会胡公使,等到事情办完后,再和同学们商量后续的实习安排。”

“我们没有意见,谭兄、潘兄快去快回。”…………

汉国驻德国公使馆,正式转正为驻德国公使不到一年的胡敬德坐在办公桌前,不时抬起头看向墙壁上的钟表。

胡亚德是汉国外交部总长胡亚基三子,生于1848年,时年35岁。

出身汉国功勋家族后代,正值一个官员年富力强的黄金期阶段,胡亚德自1880年赶赴德国就任驻德国副使一职后,一直兢兢业业,生怕任职期间出了差错,耽误了国家外交发展大局,同时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有没有收到腓特烈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

胡敬德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对身边的助手询问道。

“还没有收到,如果接收到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电报室会按照公使您下达的指示,第一时间转到办公室。”

“你再去催促一遍,让电报室认真核实,不要贻误了时间。”

“是,公使阁下。”

助手感受到胡敬德焦急的情绪,没有说出半句抱怨,忠实得执行着对方下达的指令。

等待的时间枯燥而又漫长,一个小时后,电报室终于接收到一封发自德国皇宫电报。

“公使阁下,腓特烈皇储回电,经过皇储殿下、太子妃殿下的干预和劝说,伏尔铿造船厂松了口,答应派遣船舶专家和技工,在本土新京造船厂协助我们的技术人员建造两艘3500吨级装甲巡洋舰!”

经过胡敬德允许,助手迫不及待得将电报上的内容说出来。

“还有呢?德国人愿意向我们开放、授权装甲巡洋舰的相关技术了吗?”

“除作为动力装置的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需要本土用掌握的三级膨胀式蒸汽发动机技术来交换,伏尔铿造船厂愿意向本土转让圆式燃煤锅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舰用70千瓦规格发电机、150毫米口径舰炮等装甲战舰核心技术。”

“德国人在305毫米舰炮的技术授权问题上还是没有松口?”

“腓特烈皇储殿下委婉的解释,305毫米主炮是德意志的核心技术,不会对外扩散。”

“火炮口径越大,对膛线压力越大,火炮寿命也越短,305毫米火炮差不多是当前最大口径的舰炮,想让德国人把技术授权给本土,确实还需要更多努力与准备。”

汉国政府的目的是说服德国方面同意在本土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胡敬德动用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的关系,让伏尔铿造船厂让步,答应开放、授权与军舰建造、配套的核心技术,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了目标,至于305毫米主炮的事情,虽然没有完成,也算不上遗憾。

胡敬德斟酌考虑后,脸上露出得偿心愿的笑容,吩咐道:“让电报员拍发回电,就说汉国方面十分感谢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的帮助,下周日,我将会和何廉臣何医生一同到皇宫拜会皇储、太子妃、以及诸位皇子……”

“是,公使阁下”……

汉国方面能够与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建立较高的私人关系,得益于一次偶然事件,1879年,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最为疼爱的小儿子瓦尔德马王子患上白喉病,而当时欧洲医学界对白喉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理方法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最终致使本来很有可能治愈的病症夺去王子的生命。

而与历史稍有不同的是,当驻外官员按例将德国发生的的大事汇报回本土后,李明远利用后世的对白喉病一知半爪的了解,同时配合何廉臣、蔡小香等著名中医的研究,把具有一定抗菌性的北豆根,金银花,连翘、胖大海、牛蒡子麦冬、淡竹叶,枇杷叶等中医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在一起,用来替代青霉素的部分功能,

同时将白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食鱼,虾蟹等海鲜类产品、不能过度劳累,不能熬夜、应按时休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与药方相配合的病症禁忌、建议,通过李明远与德国皇室的直接电报交流传递给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后,面对欧洲诸国著名西医束手无策,瓦尔马德王子病情不见好转的困境,爱子心切的德国皇储和太子妃抱着不放弃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心态,接受了李明远的建议,按照汉国方面给出的中医治疗方案,按时服用中医药物、注意休息、饮食等方面的禁忌,经过两个月的缓慢治疗,最终出现了令欧洲医学界惊讶的结果,瓦尔马德王子在服用中医以及何廉臣的细心照料下,重新康复了过来。

爱子得救,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对李明远、何廉臣非常感激,受到两人私人感官的影响以及汉、德两国国家层面的客观需求,留德学生以及两国间的技术交流、经济合作才能呈现出一种持续增强的状态。

成功治疗好瓦尔马德王子的白喉病,发表白喉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汉国方面不仅赢得了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的感激,同时也为汉国医学界正了名。

从1879年以后,汉国医学界在西方国家中的印象逐步得到改观,每年来往南美汉国和欧洲诸国,进行医学交流的医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

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十七章 扫荡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八十六章 进攻失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骑兵之殇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四十章 夜谋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九十章 作战计划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军舰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
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十七章 扫荡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第八十六章 进攻失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十五章 山谷伏击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骑兵之殇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营地失守第四十章 夜谋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九十章 作战计划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军舰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中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七十章 影响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