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

南美大陆,拉普拉塔平原中部,由西班牙人命名的科尔多瓦城,迎来了一个充满东方文化的名字“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

十三朝古都、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一千多年的古称,又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现在南美大陆上。

长安城建成区规划建设面积800平方公里,除原本的科尔多瓦老城区200平方公里外,汉国政府还会在老城区周边兴建600平方公里新城区。

8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在21世纪的中国并不少见,燕京、沪市、鹏城、羊城等一线城市建成区面积几乎都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燕京和沪市建成区面积将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也超过2000万。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伦敦,建成区面积超过1600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沪市、燕京的三分之一。

过度扩大城市面积,将资源、人才、政策向大城市倾斜,以削弱周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为代价,供养几个超大城市,最后却导致地区和城市间的发现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或者居民在面临同等阶层的大城市人群竞争时,先天处于劣势地位。

人口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在集中人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环保、不平等、内耗加剧等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国家后期的发展中会对经济产生越来越严重的滞后作用,因此,在长安(科尔多瓦)、吴中(原乌拉圭首都梅塞德斯)、淮阳(罗萨里奥)、松江(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大中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李明远特地限定了不同城市的建设标准,比如长安、松江、淮阳等规划中的一线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得超过1000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不得超过5000平方公里,(首都长安除外,行政辖区面积为8000平方公里。),

新京(阿雷格里港)、吴中、兴安(圣菲)、延陵(拉普拉塔)等二线城市,建成区不得超过500平方公里,行政辖区不超过2000平方公里,而二线以下的普通城市,建成区面积一般在200平方公里以下,行政辖区大部分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

一战鲸吞阿根廷、乌拉圭两国,汉国的国家体量已经站在南美洲前沿,成为了面积仅次于巴西的领土大国。

占领一个国家,首要的便是吞并消化他国的领土,汉国本土地区的华人正忙着迁移到新扩张的土地上面生存,而跟随着国土面积的成倍扩大,五省一京的行政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汉国的发展需求。因此,重新划定各级行政区又成了摆在眼前的大事。

州、道、京、府、市、县、镇、村,从七月中旬到九月初,汉国政府官员们讨论了两个月,拿出了最后的结果。

州、道、京、府是一级行政区,汉国京城所在地—科尔多瓦州划分为京畿道,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京畿道行政长官比普通一级行政区长官高半级,为副阁级官员,(官员等级由高到低:内阁大员、部州级主官、司级、局级、处级、科级。)

府为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行政主官,行政级别等同于州级主官,暂时设立的三个府分别为松江府(布宜诺斯艾利斯)、淮阳府(罗萨里奥)、新京府。

长安作为新都,行政主官级别与一级行政去主官相同。

市、县二者为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划,二者的主要区别为市一般经济较发达,市区人口较县城人口较多,而且行政级别方面,市级主官比县级主官高半级。

镇、村二级行政结构根据辖区人口数量划分,人口低于1000人以下,行政区划确定为村,人口在1000人以上,10000以下,则划定为镇。

新的行政规划划分完成后,阿根廷范围内除去被巴拉圭占领的米西奥内斯省,总共划分为一京、三府、十九州,分别为:

长安

松江府、淮阳府、新京府

松州(布宜诺斯艾利斯省)、

晋州—卡塔马卡省和图库曼省、

林州—查科省和福尔摩萨省、

金州—丘布特省、泽州—科尔多瓦省、

云州—科连特斯省、

魏州—恩特雷里奥斯省、

振州—胡胡伊省和萨尔塔省、

平州—拉潘帕省、秦州—拉里奥哈省、

瓜州—门多萨省、华州—内乌肯省、

西州—里奥内格罗省、伊州—圣胡安省、

楚州—圣路易斯省、寿州—圣克鲁斯省、

江州—圣菲省

光州—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

安州—火地岛省。

巴西南部两州:扬州(南里奥格兰州)

洛州(圣卡塔琳娜州)

乌拉圭一州:吴州

智利南部一州:海州

23州、一京、三府,短短十一年时间过去,李明远和600万南美华人见证了汉国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史伟业。

牛羊遍地、军容雄壮、国民自强,历史的一个小小疏忽,造就了一个老大民族的海外崛起之路。

行走在拉普拉塔大平原上,四处可以看到勤劳的华人男子领着一家老小在田间、牧场劳作,五千年农耕民族养就的勤劳特性使得华人习惯了用勤劳和努力创造财富,然而南美华人英勇奋战、用牺牲和鲜血获取的战果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眼中却成了野蛮和强盗的行径。The Wasp杂志在1879年8月刊登了一幅丑化华人的漫画,并配文说道:“丑陋的蒙古人在这个国家的同类,像猴子一样见样学样,他垄断了雪茄和洗农行业并对困窘的对手露出狡猾而胜利的微笑,他要将所有商业部的金钱和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

在面临强大的敌人时,他们像卑鄙的猴子一样讨好主人,而在拉丁美洲,狡猾的蒙古人欺骗了同情他们的秘鲁人、巴西人、阿根廷人,他们用抢掠的武器、弹药进攻巴西人、阿根廷人!

他们是最卑鄙的野蛮人,他们把战火和不幸带到拉丁美洲,他们就是地狱的恶魔………”

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批华工乘坐简陋的商船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一无所有、饱受白人监工压榨的华工们采矿、修铁路、垦荒、种植,

荒凉的美国中西部留下了华工沉重的脚步和一具具死去的白骨,华工凭借廉价的劳动将贯通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但在铁路完工、金矿采尽之后,许多华人失去了工作,为了生存,他们愿意以极低的工资去干白人不愿意干的任何脏活、累活,而美国白人反而认为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呼吁政府制定排华法案。

南美汉国成立,汉国派驻的商务代表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有了汉国方面的监管,华工的生存状态好了许多,但是阿根廷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汉国、美国的政治关系。

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三个主要的华工聚居地爆发反华暴乱,一百余名华人、华工被当地白人暴动份子打死打伤,汉国派驻在美国的商务代表王有田也被美国限制出行自由,只能呆在办事处内看着事态扩大却没有办法。

美国华人面临的困境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李明远耳中,想象着华工在美国遇到的屈辱与折磨,李明远虽然有心帮助,但是事实上却无能为力。

经历近代历史教育,李明远明白当前华人在美国、乃至海外其他国家遭遇低人一等的处境只是海外华人困难生涯的开始。

满清屡次对外战争失败、加之欧美对大陆殖民统治的深入,大航海之前,欧洲对华人幻想的正面形象迅速跌落,转而取代的是愚昧、丑陋、懦弱的负面形象。

1877年美国作家哈特和马克.吐温合写的剧本《阿辛》迎合美国主流群众的喜欢,将华人青年阿辛描写成黄疸病人的斜眼”、“大舌头的蠢蛋”“、道德的毒瘤”、“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最大的本领就是“像猴子-~样模仿别人”。

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这位典型的“美国梦”作家还于1904年报道日俄战争之后,在旧金山报纸上发表《黄祸》一文,1908年和1910年分别写了两部所谓小说《中国佬》和《空前绝后的入侵》,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白与黄》《黄丝帕》《陈春》《阿金的眼泪》等多篇作品。在这一连串精心炮制的“黄色传说”里,杰克.伦敦不吝惜笔墨,污蔑中国人为“劣等民族”,是对欧美白人世界构成威胁的“黄祸”,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世界才能实现和平。

说起马克.吐温和杰克.伦敦,很多中学生都知道他们的大名,在中学课本里,两位美国作家被描述为出身底层阶级、同情底层百姓的伟大作家,然而却没有人知道,他们同情的所谓底层百姓并不包括华人。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三百四十章 远东影响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九,二章 破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马尤四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三百四十章 远东影响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九,二章 破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二十九章 占领阿雷基帕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士精神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六十三章 海上战斗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马尤四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六十六章 纳土纳岛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海军十年建设下(书友北风著)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