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

确认了里约热内卢造船厂具备自行建造4000吨级装甲巡洋舰能力的真实性后,李明远最初是有些诧异的。

19世纪80年代末,除去英法德俄等欧洲列强国家,能够自主完成2000吨级以上铁甲舰建造任务的国家,也就美国、汉国、日本三国,

而现在,随着曼德尔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建成服役,偏僻于世界一角、内部矛盾重重的巴西共和国,也踏入了自主建造铁甲舰国家的行列。

装甲巡洋舰是近代工业系统发展的产物,也是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象征,里约热内卢造船厂能够建造出一艘4000吨级装甲巡洋舰,便表明了巴西共和国具备发展为地区工业强国的工业底蕴。

不过,从曼德尔海军上将号建造完成耗费的时间、经费两方面的数据来看,舰船建造过程中,里约热内卢造船厂内部或许存在船工和技术人员建造经验不足等问题,但是通过与汉国、日本、美国三个新兴工业国家相比,可以肯定的是,负责舰船建造的巴西共和国官员们,一定吃了回扣、拿了贿赂。

舰船排水吨位低于同级装甲巡洋舰,舰船建造价格是同级外购军舰的三倍以上,舰船主炮数量和口径仅仅是同级军舰的一半!

种种问题叠加在一块,如果说其中没有猫腻,恐怕巴西共和国的官员们自己都不相信。

推翻了佩德罗家族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名义上的民主、共和政府,然而私底下上做的仍然是收受贿赂、权力交易的那一套。

看透了巴西共和国政府内部运行的本质,李明远因为曼德尔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出现在大西洋海面上,而对巴西共和国产生的一分惊讶和好奇,很快消失不见。

巴西共和国就像一棵腐朽的大树,需要经历后续的一系列战争,逐步削弱它的有生力量,而在此之前,着眼于巴拉圭国内形势发展,制定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尽快达成一统拉普拉塔地区的核心战略,才是汉国方面最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自巴拉圭事变发生以来,汉国中枢政府和两军总部立刻变得异常忙碌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的情报,通过各种渠道被送到汉国国内,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呈递到李明远和中枢军政高层要员们面前。

1889年5月30日,距离巴拉圭事变发生刚刚过了一周时间,为了协调军政各方力量,及早制定对巴拉圭乱局的最终解决方案,李明远专门在皇宫内邀请各方相关官员、将领,召开了一场高级别军政联合会议。

1889年5月30日召开的军政联合会议,即是一场统一内部思想、应对外部局势变换的高层会议,同时也可以看做汉国全面介入巴拉圭局势、为准备战争而进行的最终预演。

“巴拉圭人口分布与巴西类似,西部、北部地区面积广袤,人口稀少,西部三个省和北部原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南部两个地理大区加起来,面积总和达到90万平方公里,占到巴拉圭王国领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一。

而东部地区国土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

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拉圭百姓数量却达到了35万,约占巴拉圭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二,其中,巴拉圭王国中央政府所在地,首都亚松森常住人口约为17万,其人口数量占东部地区总人口比例的一半。”

陆军参谋总长赵永增根据整理、汇总获得的情报,向宫殿内众人介绍道:“小洛佩斯死后,巴拉圭国内总体分裂为三股势力,一股以伊西多罗组成的四人摄政委员会为代表,他们于5月22日煽动近卫军和巴拉圭海军舰队挟持卡洛斯,掌控了巴拉圭中央政府的权力,四人摄政委员会是巴拉圭国内政治影响力最强大的势力,他们控制了亚松森中央政府各部门,并且获得了多数政府官员、农场主阶级的效忠。

目前,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显示,四人摄政委员会笼络了巴拉圭陆军第一旅旅长何塞?培根少将,巴拉圭陆军第一旅也已经宣布接受四人摄政委员会的领导。

加上最新归顺的第一旅所部,四人摄政委员会名义上掌控的军队约为6500人,其军队数量与由巴拉圭陆军第三师、第二旅、近卫军骑兵营三支部队组成的讨逆联军相比,约为联军部队人数的一半。”

“除去四人摄政委员会和讨逆联军两方,其他巴拉圭军队实权将军们是什么态度?”

一名将军开口询问道。

“王将军提出来的问题,与我下面要说的巴拉圭国内的第三股军政势力有关。”

赵永增继续道:“巴拉圭陆军效仿德国军队模式,设立四个常备陆军师、两个陆军旅、一个近卫军,常备陆军总数约为4.7万人,除去直接参与四人摄政委员会和讨逆联军的部队外,

剩余几支部队中,哈德罗?彼得森中将的第二师困在南马托格罗索州的洪水区,由于巴拉圭陆军第三师师长西尔维斯特雷未遵守小洛佩斯安排,自行决定带领陆军第三师主力会同近卫军骑兵营、第二旅的部队,向亚松森进军,导致第二师与后方连接的物资补给路线彻底中断,

第二师目前不仅面临弹药物资消耗殆尽的的困难,还可能遭受印第安人叛乱武装的进攻,因此,第二师陷在南马托格罗索州的泥潭中自身难保,暂时不具备干涉巴拉圭国内局势变动的能力。

而另外两支师级部队,巴拉圭陆军第一师和第四师,分别驻守在汉国、巴西共和国交接区域,各自面临汉国、巴西共和国一方的军事压力,也难以抽调出决定性力量,投入到巴拉圭中央主导权的争夺中。

“照这样说来,决定巴拉圭下半年战争走向的权力,落在了四人摄政委员会和讨逆联军两方手中。”

汉国陆军第四师师长王建华(1886年改名,原名王大山。)抬头思索道。

“如果没有外部势力介入,巴拉圭王国的新一任国王,将会在两个势力之间产生。”

赵永增点头肯定了王建华的观点,补充道:“为了增加夺取巴拉圭最高权力的胜算,在讨逆联军宣告向亚松森进军的第一时间,四人摄政委员会便加强了对亚松森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掌控。

5月26日,四人摄政委员会以清算洛佩斯家族罪行的名义,宣布将洛佩斯家族包括林奇夫人、卡洛斯等人名下的土地收归政府所有,

5月27日,清算、强制收回土地的范围扩大到效忠洛佩家族的贵族、政府官员和军官,仅两天时间,四人摄政委员会便在亚松森周边地区,收回六十三万九千五百公顷的土地和总计四百六十七栋的房屋,至于黄金、白银和贵重珠宝首饰等易于携带的财物,则因为提前通过帝国公使馆转移和隐藏了起来,被四人摄政委员会查处的数量并不多。

5月28日,四人摄政委员会以强制收回的土地为酬劳,面向周边控制地区招募青壮劳力充做兵员,不过,根据参谋总共了解的情况,巴拉圭国内总人口五十余万,年龄在十二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男子,百分之七十以上都被调入军队服役,四人摄政委员会征兵告示发出三天,也不过是增加了一千余名老弱男子。”

“1868年第一次巴拉圭战争致使巴拉圭国内损失二十余万人口,巴拉圭战争结束之后,小洛佩依旧执着于穷兵黩武的对外扩张政策,没有抓住停战期间的二十年时间发展国内经济,所以,即便是帝国本土的人口翻了几翻,巴拉圭国内的人口,也只是比1868年多了不到十万。”

有着后世的记忆,李明远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小洛佩那近乎偏执的秉性,对于巴拉圭在小洛佩的统治下,落到今时今日的地步,也有着比其他人更加清醒的认识。

“除了四人摄政委员会和讨逆联军的动作,巴西共和国方面有什么反应?”

了解了巴拉圭国内各方的情况,李明远z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巴西共和国一方。

“巴西共和国最近倒是没有太过异常的举动,不过根据我们以及从巴西帝国方面传来的情报显示,巴西共和国政府正通过驻外公使馆,频繁得与英国、智利等国家进行秘密联络。”

“巴西共和国被帝国军队打怕了,没有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和安全保证,巴西共和国是没有胆子冒着与帝国开战的风险,直接介入巴拉圭局势。”

陆军部总长罗林山分析道。

“巴西共和国也不是什么举动都没有做,结合赵将军刚刚介绍的情况,我估计几天前的海上对峙事件不是简单的偶然遭遇那么简单,说不定是巴西共和国政府故意而为,想要借此展示海军实力,进而间接试探帝国政府对巴西共和国介入巴拉圭事件的态度。”

李明远将各个方面获取的信息串联在一起,沉思片刻后,决定道“不管巴西共和国是有意试探还是无意为之,帝国方面针对巴拉圭事变的总方针不变,

巴西共和国不动,帝国军队也不动,必须要等到巴西共和国坐不住,首先派兵进入巴拉圭境内后,帝国军队再以正义之师的身份,进入巴拉圭国内。”

“陛下,如果巴西共和国不上钩怎么办?”

“他们不可能不上钩,四人摄政委员会和讨逆联军即将进行会战,巴拉圭西部、北部地区防御力量空虚,不管巴拉圭内战结果如何,巴拉圭的国防力量都会遭遇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共和国政府无论是出于转移国内矛盾还是出于收复被占领国土、挽回国内民心的目地,巴西共和国政府都必须做出出兵的决断。

虽然丰塞卡和莫拉伊斯等人掌控了巴西共和国的中央权力,但是出兵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却不是他们说了算,

现在,既然他们顾忌帝国方面的态度,不敢贸然出兵。那么咱们就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李明远心中有了应对方略,当下命令道:“唐部长,明天你们外交部对外发个声明,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宣布帝国将严格遵守中立国规定,不会向巴拉圭国内任何一方交战势力提供武器和弹药物资,

还有表明帝国爱好和平的态度,劝说巴拉圭国内各方势力,尽量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

“是,陛下。外交部会按照陛下的指示,让巴西共和国看到汉国的态度。”

外交部总长唐景嵩接下李明远交代的任务,然后一边递上一份名单,一边开口道:“帝国驻巴拉圭公使陈敬瑚反映,逃离到帝国驻巴拉圭公使馆,寻求帝国庇护的巴拉圭政要、权贵人员已经超过了两百人,其中还包括小洛佩斯的情人林奇夫人以及他们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陈公使请示这些人该怎么安排?”

“帝国安全部的情报人员在巴拉圭耗费了数年心血,这些寻求帝国公使馆庇护的巴拉圭要员们,大部分是情报人员们费心发展的人员。他们的存在,有利于帝国日后统治并同化巴拉圭人。”

李明远粗略看过唐景嵩呈上来的名单后,吩咐道:“通过安全部在巴拉圭建立的秘密运输通道,把滞留在亚松森城内的使馆人员、巴拉圭要员们安全转移出来,其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林奇夫人和她的儿子、女儿的安全,后面帝国军队进入巴拉圭境内后,他们还有用处。”

“外交部会配合帝国安全部,安全得将滞留亚松森城内的人员全部转移出来。”

“除了外交部和情报部,中央政府各部门要做好物资准备工作,提前将各项需要的作战物资运运输到北部预定储备区,帝国陆军参谋部要根据搜集到的情报以及巴拉圭内部局势的发展,制定多套可能的作战方案。”

“是,陛下!”…………

负有相关职责的官员、军官齐声应答道。

“海军第一舰队和近海警备舰队要做好临战演练工作,加强舰队实战应变能力和警戒能力。

同时,新型装甲巡洋舰的选定与建造、舰龄超过十年的铁甲舰舰载武器的更替与强化也要抓紧时间完成。”

“遵命,陛下。”

海军部总长陈森、海军参谋总长李汉两人起身接下任务,相互间交换了眼神,然后默契道:“陛下,海军部和海军参谋总部初步拟订了购舰方案,请您过目。”

“噢,海军部和海军参谋总部的效率挺高,这么快就制定好了购舰方案。”

李明远接过两人亲自奉上的文件,仔细查看了十余分钟,然后合上文件,笑着问道:“呈上来的五套购舰方案中,海军部和海军参谋总部最倾向于哪一个?”

“陛下,我和李将军都认为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最合适。”

“说说你们的理由。”

“奥兰多级标准排水量 5600吨,

长91.5米,宽17.07米,吃水 6.86米,常压状态动力5500马力,常压航速 17节,强压通风状态8500马力/航速 18节,续航力10000海里/10节载煤正常状态900吨,

水线装甲带厚254mm(复合装甲),高1.67米;装甲甲板厚50-76.2mm,装甲盒前后隔堵厚406mm(锻铁),露炮台装甲墙厚152mm,副炮炮塔厚127mm,指挥塔厚305mm,

火力系统方面,配备2门 234mm/32倍后装线膛炮×2×1,10门152mm/26倍后装线膛炮,6门6磅速射炮,10门3磅速射炮,

额定乘员 484人,造价21万英镑,具备和大型远洋巡洋舰一战的能力。”

陈森根据搜集到的舰船整体性能数据,照本宣科道。

“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价格实惠,军舰整体性能也不错,不过,那个装甲盒的度是足够了,宽度太窄,只是一道1.67米高的装甲带在实战中。恐怕不能对机舱锅炉舱形成有效的保护,

依我看,倒不如把重量节省下来加强到只有2-3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上,取消这个象征性的装甲盒。”

“装甲带是英国彭布罗克造船厂设计的防护装置,等到帝国海军方面定下购舰方案后,可以去找彭布罗克造船厂协调改进。”

陈森附和道。

“英国人的整体造舰水平要比本土三大造船厂高出许多,在舰船建造技术方面,帝国海军造利用购舰的机会,向他们好好取经学习,而在设计和武器配置方面,如果认为英国人设计的不合理,我们也要勇敢指出来,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陛下教导的是,海军部、海军参谋部会联合本土三大造船厂,认真审查舰船设计、建造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多用点学习、反思,总归是好的,行了,你们的购舰方案通过了,就按照我上次和你们谈话的要点,尽量说服彭布罗克造船厂答应购买一艘、本土自建一艘的简易模式,为了达成购舰目的,中央政府可以额外为海军提供一笔最高不超过100万汉元的购舰补贴经费。

好好干,尽快在7月份之前,完成购舰合同的签订问题。”…………

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亚里卡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
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粮食自足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亚里卡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贺炎良的春天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三十一章 时代印记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营制度推广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三十九章 秘鲁紧急会议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运业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鲁士与增援华人海盗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业之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五十三章 演习结果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