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

大明宫建极殿,李明远正身坐在宫殿前方,身旁站立着几名贴身侍卫,下方则坐着近百名官员、将领。

“帝国创立,以前的那套老规矩要改一改,官员之间直接以职务相称,大人之类的称呼以后就不要提了。”

李明远目光注视着下方的官员,继续道“变革维新,关乎国家发展大计,那些落后时代的陋习恶规改铲除的全部要铲除掉,同时,土地移民政策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不容动摇,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要严格处置非法占有土地的涉事人员,对于那些思想顽固不化、官商勾结侵吞国家土地、或者土地面积超过规定上限,未按时缴纳土地增值税收的新地主,该查办的查办,该流放的流放。国家创立十余年,国民数量虽然略有不足,但是也不需要一些破坏国家发展的蛀虫。”

宗族和旧式大地主阶级是阻碍工业化发展的最大阻力,晚清时期,大陆地区的洋务运动迟迟不见效果,与占据地方主要资源的保守地主们,有很大的关系。

旧式地主只知道把钱财、家业替换成土地,一心扩大土地面积,利用土地剥削雇农,没有发展实业经济的心思和想法,大量社会闲置资金被局限于土地上,政府即使想要发展国家经济,也缺乏必要的起步资金,再加上晚清政府严防治下百姓开化谋反,因此,洋务运动从一开始便沦为八旗贵族、官员士绅贪腐的工具,根本不可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汉国新建立于异国领土之上,来自同一个地区的新移民,通常会被分散安排在不同的聚居点,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宗族势力的发展,不过旧式华人依赖土地的习惯在短短十年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

较早移民发家的华人家庭差不多都购置了五六百亩上好耕地,耕地、林地、牧场等各种土地加起来超过国家拥有土地上限的的家庭也不再少数,但是受限于旧式习惯影响,拥有五六百亩、两三千亩土地的新兴地主们,还想获得更多土地,而且对于超过国家规定上限部分的土地面积,不少人是想尽办法偷税漏税,地方政府每年处理与土地有关的偷税漏税案件不下七八百起。

指望新兴地主们遵守国家规定,自觉退还多占有的土地或者按照土地面积正常缴税不大可能,因此从国家政府层面,加强执行强度和力度,持续强化对类似案件的处置与监督,然后在初始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以国营重工业企业为主,私营轻工业企业为辅的混合工业体制,逐步扭转国民对土地的不正确观念,在每户农民拥有一块面积适中的土地基础上,将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工商业发展方向来,促进国家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状态。

“启禀陛下,督察院、安全部派驻各地方州县的官员,依照陛下指示,正准备进行第二阶段整肃行动,相信经过为期一年的全面整肃行动后,本土的官场、经济风起会大为好转。”

“官场整肃的行动不能有丝毫放松。”

李明远点点头,开口道“第二阶段的整肃行动开始后,吏部、户部等各部门机关也要派遣一部分官员进入各地方州县,协助督察院、安全部两部门的侦查工作。”

“是,陛下,臣下一定会尽心配合督察院、安全部的调查取证工作。”

吏部、户部两部部长共同表态道。

“官场整肃、查处非法侵占土地、偷税漏税两方面要持续执行下去,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也不能放松。”

李明远吩咐身边侍从取出一张巨幅地图,挂在宫殿西侧的墙壁上,解释道“阿根廷战争之前,政府先后在吴州北部、刚果发现一批金矿、铜矿、铁矿等大中型矿场区,不过当时国家实力弱小,为了避免矿产区招致列强国家干涉侵吞,只能先作封存处理。

现在时间又过去几年,本土地区局势安定,吴州的科拉莱斯大矿场可以着手进行开采。而驻扎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部队,前不久传来消息,说是在晋州(圣克鲁斯省)发现几处金矿、银矿,我已经命人派去探查核实,如果发现的金矿、银矿储量规模达到开采标准,正好派遣一部分工程兵和民兵前去协助开采事务。”

“巴塔哥尼亚地广人稀,本来官府组织移民的时候,就很少有百姓愿意到那里居住,现在,既然巴塔哥尼亚驻军在寿州发现了几个金矿、银矿,不如把这个消息扩散出去,吸引百姓移居到寿州、金州、西州等南部边远地区。”

户部部长张光海出声建议道。

“光是金矿、银矿还不够,要想让百姓长久留在巴塔哥尼亚,还要选择合适的地区供移民居住。”

李明远停顿一会,回忆着叶成林汇报的有关巴塔哥尼亚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然后右手拿着教鞭指着地图上面的几个点道“内格罗河以南的巴塔哥尼亚中南部地区,降雨量逐步减少,多沙漠、赤壁环境,可供移民居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在当前条件下,内陆地区比较适合移民居住的地区为阿根廷人早年建立的几个定居点,

圣卡洛斯、艾斯克尔、拉斯普卢马斯、拉斯纽埃斯、圣胡利安以及阿根廷湖附近的埃尔卡拉法特,这六个定居点周边自然环境适中,拥有适合移民居住生活的水源、草原等资源,可以作为巴塔哥尼亚内陆移民的第一批安置据点。”

教鞭向右移动,指向巴塔哥尼亚地区大西洋一侧沿海地区。

“布兰卡港、别德马、罗森、德塞阿多港一直延伸到火地岛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早在1832年的时候,美国人为了偷猎当地渔业资源,和阿根廷人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发生冲突,美国人烧毁了阿根廷人在岛上建立的移民据点,并且派军舰到阿根廷沿海地区挑衅护航,导致阿根廷人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行为失败。

根据缴获的资料显示,1878年以前,阿根廷人每年在巴塔哥尼亚地区捕获的渔业水产品总量约在1.7万吨左右,如果加上乌拉圭、美国、巴西等国非法猎取的份量,巴塔哥尼亚大西洋沿海地区,每年的渔业水产品产量当在2万吨以上。

渔业水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出口资源,几个月前,因为政府忙着接收阿根廷遗留势力,没有精力干涉巴塔哥尼亚沿海的渔业捕捞活动,导致美国渔船、巴西渔船任意出入近海地区非法捕捞,

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坐视其他国家的非法捕捞活动,本土南部地区愿意迁移的百姓和从大陆、南洋地区迁入的百姓,要尽快安置到巴塔哥尼亚沿海、内陆等聚居点,使得华人口在当地占据绝对优势,

同时海军派遣一部分军舰连同近海护卫船只,定时巡航巴塔哥尼亚海域,发现非法捕捞的外国渔船,立刻进行抓捕或者驱逐行动,保卫本土近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利益不遭受其他国家破坏。”

“陛下,如果碰到英国人的商船怎么处理?”

“一视同仁,不过,如果英国商船行为不是太过分,尽量以驱逐为主,以避免事态扩大,招致英国人报复。”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465章 无题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三十七章 发现山洞第二百章 改造国民性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顿 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华工移民中转站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华与觉醒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七十章 港口见闻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465章 无题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二十三章 佯攻第四十八章 渗透战术教学第三十七章 发现山洞第二百章 改造国民性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国崩溃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运业 完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七十一章 拜见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鸟粪战争爆发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国 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顿 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刚果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国反应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矿场到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华工移民中转站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产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华与觉醒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七十章 港口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