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纷繁复杂的南洋势力

ps:感谢黑枫野牛同学1000币、海华帝国大帝同学100币打赏支持!

晚清时期,各阶层间收入差距悬殊。

马车夫、酒楼店小二等社会底层工人每月收入不过两三两银子,清军中普通士兵一般一个月四五两银子,而绿营管带、统带等中高级军官,月收入达到一百两以上,至于统带、参将、副将等高级将领,收入更高。

根据晚清时期的物价估算,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百一十斤大米,两三两银子的收入刚刚能够满足社会底层百姓一个月的生活需求,而那些处于统治阶级的满清官员、商人,动辄利用掌握的权力获取高于底层百姓百倍、千倍、万倍的收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数量庞大的满清官员成为了老大帝国身躯上面的寄生虫,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他们或许会在内部、外部带来的压力下,对政府结构进行小范围的改变,但是却不会甘心放弃对国家的统治权,将手中的权力交接给其他阶层或者势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崛起的势力成为既得利益者后,同样会以各种方式、各种借口维持自身的利益,而作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重要阶级,商人本身就是为了追逐利益而生,在利润巨大的商业机会面前,商人们很容易压上全部身家,用来博取十倍、几十倍的利益。

和普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到甲午战争前一段时间中,满清统治下的大陆是远东第一大工业国,工业规模远远超过资源匮乏的日本国。

在满清政府着重发展的几项重工业产业中,江南造船厂造船技术完善,负责船舶制造各个部分的船工普遍拥有熟练的技术,在原有历史上,英国商人柯比看到江南造船厂停工展现出来的巨大利益,利用种种手段从江南造船厂挖走了三十多个核心技术船工,然后利用三十多名船工掌握的造船技术,很快制造出两艘排水量在日本首屈一指的蒸汽船“太湖丸”一二号,其中两艘蒸汽船一艘采用英国人制造的蒸汽发动机,另一艘直接采用中国船工制造的发动机。

三十多名中国船工带来的技术为柯比名下的神户造船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日本政府针对外国资本制定了更加苛刻的政策,柯比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屡屡遭到日本本土商人财阀的阻击,最后欠下一大笔贷款,走投无路下自杀身亡,而在柯比死去不久,他名下的各项产业包括神户造船厂在内都被日本政府收归国有,

柯比名下的产业被国有化后,日本名古屋造船厂、横滨造船厂等军事造船厂,通过派遣学徒学习的方式,先后掌握神户造船厂蒸汽机发动机的技术,并且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日本的造船工业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

原有历史上的柯比,费心费力打造神户造船厂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提高了日本军事造船厂的水平,而现在眼瞅着到嘴的肥肉落到了国防军手里,柯比在神户造船厂的日本股东鼓动下,选择与海盗、荷兰人合作的方式,夺回两百多名江南造船厂船工。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很快,从柯比抵达南洋算起,已经有了十多天,距离既定计划的发动时间也剩下不到三天。

“柯比先生,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派人传信说雪兰莪境内发生华人武装械斗,他正带领手下协助雪兰莪苏丹平定两派华人武装争端,暂时不能参加袭击国防军运输船队的行动。”

柯比正在房间内接待十多位华人甲必丹,这时候手下一个洋人进来汇报道。

“十多天前诸位甲必丹们都商量妥当,现在叶亚来突然反悔,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洋鬼子柯比还没有说话,雅加达甲必丹黄福元首先不满道。

“叶亚来派来的人解释说,是太平会雪兰莪分堂堂主黄平带头闹事,太平会的人要抢占芙蓉甲必丹张昌在巴生谷的锡矿场,巴生谷锡场的股份叶亚来也有份,所以他要亲自带领手下去和黄平谈判。”

“太平会下属一个分堂不过五六百人,芙蓉甲必丹麾下人手上千,还能摆不平对方五六百人?”

黄福元质疑道。

“福元兄,太平会一个分堂五六百人是去年的事情,今年年初开始,太平会麾下正式会众人数倍增,原本的一个分堂人数也由五六百人增加到一千多人,芙蓉甲必丹打不过太平会雪兰莪分堂也正常。”

马来半岛锡矿资源丰富,华人帮派和太平会在当地都有不小势力,而和国防军控制区吉兰丹州接壤的霹雳州甲必丹郑景贵对太平会的了解比其他人更多,于是向其他华人甲必丹介绍道“太平会的组织结构分为外围会众、正式会众、百总、千总、堂主、舵主、统领七个等级,外围会众和正式会众是太平会的基层成员,而百总、千总、堂主、舵主、统领则是太平会的骨干和核心领导层。

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太平会组织结构改变后,一般一个百总管辖三到四十名正式会众,千总管辖两到三两百名正式会众,堂主下辖四到六个千总不等,人数约为一千两百,舵主管辖正式会众七到八千人,而统领则是太平会的管事人,负责南洋几十万会众。”

“一直听马来半岛的诸位甲必丹说太平会实力强大,那郑兄弟可知道太平会统领是什么人物?”

一个华人甲必丹问道。

“武吉甲必丹高看在下了,太平会组织严密,别说是太平会统领,就是统领下来的分舵舵主都没有几个人知道。”

“太平会背后主子是汉国,他们行事谨慎,外人很难打探到他们的消息。”

另一个甲必丹认同道。

南洋地区的华人甲必丹们跟太平会接触了七八年时间,根据他们有意识的暗中调查和荷兰人提供的消息,华人甲必丹们大致推算出太平会掌控的华人老幼总人数有几十万人,但是至于这几十万人到底是多少,别说是他们,在太平会内部,除了太平会统领梁兴和少数几个高层,连下面的分舵舵主都不知道。

分舵舵主级别的人物是太平会中的核心领导阶级,在整个南洋地区,太平会总共设立七个分舵,分别为马来半岛分舵、婆罗洲分舵、苏门答腊分舵、爪哇分舵、泰国分舵、越南分舵、菲律宾分舵。

七个分舵加上总部直属人员,太平会正式会众一共6万人,外围会员二十多万。

外围会众加上正式会众总共三十多万的力量,即使太平会行事低调谨慎,还是被荷兰殖民者和华人甲必丹们发现端倪,进而见识到太平会庞大实力后,自然而然的产生惧怕心理,最后选择抱团的方式抵御太平会给予的压力。

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南洋地区的华人甲必丹都是下南洋的底层华人,他们通过与同族华人势力的竞争、火并等方式坐上甲必丹位子,如果让他们主动放弃手中权力,投靠太平会,恐怕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柯比、华人甲必丹们和背后支持他们的荷兰殖民者因为涉及本身的利益走到一起,而经过十多天的串联和准备,柯比已经聚集了六千多武装力量、大小七十多只船只,以及五艘荷兰人淘汰的炮艇。

袭击运输船队的武装人员和武器船只准备完毕,而按照约定,叶亚来提供的四百武装力量来或不来对行动成败影响不大。出于团结其他华人甲必丹的考虑,柯比一锤定音,同意叶亚来中途退出行动,然后将行动成功后,叶亚来应得的收获份额分给其他华人甲必丹。

通过一番安排,柯比及时解决了叶亚来中途退出给行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在同一时间,叶亚来带领七八百名手下走到距离巴生谷矿场六十公里处便停了下来。

“父亲,队伍为什么停下来了?”

叶亚来的大儿子叶盛平从队伍前面走到父亲身边问道。

“巴生谷锡矿没有出事,为父带领七八百人出来,是不想参与袭击汉国运输船队的行动。”

叶亚来坐在一颗远离队伍的大树下,解释道“如果计划顺利,袭击汉国运输船队有七八成的成功把握,行动成功后咱们能够获得不小好处,不过几天前我从雪兰莪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英国人接管吉隆坡的行政管理权,而且两三年后,会把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迁到吉隆坡。

盛平,你知道英国人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

“父亲,吉隆坡是您一辈子的心血,二十年前您辛苦开发吉隆坡的时候英国人在哪里,他们凭什么抢走我们叶家的地盘,父亲,吉隆坡是叶家的根,没了吉隆坡,叶家就什么也不是,您千万不能答应英国的要求!”

吉隆坡从一个荒凉的锡矿场发展成繁荣的城市,少不了早期华人嗯心血与付出,叶亚来担任吉隆坡甲必丹十多年,是吉隆坡地区的实权者,而叶盛平作为对方的继承人,早已经把吉隆坡当做自家的私产,因此,听到英国人要收回叶亚来治理吉隆坡的权力,心中十分愤怒。

“英国人的实力遍布全世界,咱们叶家在他们眼里连一只蚂蚁也不如,那里有资格反抗他们。”

叶亚来心中同样积郁一股怒火,强行压制道“吉隆坡是我亲手发展起来的,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着它白白落入英国人手中。

盛平,在南洋地区,除了英国人、荷兰人,汉国的实力最强大,所以在英国人没有正式插手吉隆坡事务前,咱们不能把汉国得罪死了,否则几年后,叶家一点翻身的可能性也没有。

我说的这些话,你可能明白!”

叶亚来紧紧盯着儿子的眼睛道。

“儿子明白,吉隆坡是叶家的根本,和吉隆坡相比,其他什么也不重要。”

“记住今天说的话,一定不能让吉隆坡从咱们父子两人手中丢掉!”

“儿子一辈子也不敢忘记!”

“好,命令队伍原地休息,五天后返回吉隆坡。”

“是,父亲!”

叶盛平坚定的回答一句,毫不迟疑的迈开脚步向队伍走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一百八十八章 贷款博弈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第五十八章 伤兵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八十七章 战斗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八十七章 刘永福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一百八十八章 贷款博弈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路交通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三百七十四章 京城新气象第五十八章 伤兵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亚开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势突变,巴西求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渔民的儿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八十七章 战斗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十七 激战完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七十二章 罗萨里奥战役结束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四十二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八十七章 刘永福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谈完成,初步安定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七十五章 贫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