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

后宫妃嫔五人,子嗣三人,两子一女,

皇储的人选只能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间产生,

二皇子是皇后嫡子,在宗法传统上,具备天然的优势,而大皇子虽非嫡子,却为长子,再加上贵妃娘家一方,张振勋曾经以嫁妆的名义,送给李明远数额庞大的资金,因此,在皇后娘家远在南洋宋卡,对本土朝政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官员倾向于立大皇子为储君。

储位之争涉及国家权力更迭,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国家动荡,所以,虽然李明远没有过早确立继承人的打算,不过为了安定人心,他还是向皇后承诺道:

“嫡系有别,长幼有序,新年之前,我会向全体国民正式宣布,确立景良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景安为第二顺位继承人。”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景良、景安年龄尚幼,陛下不必过早安排继承人顺位次序。”

虽然李明远没有明确授予太子之位,但是把二皇子摆在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位置上,却也与太子区别不大。

皇后吴灵萱听到后,即欣喜又惊讶。

“外面大臣们的议论不是全无道理,及早确立继承人顺位,能够安抚国内民心,于国有民有利,这件事情我已经有了决断,皇后安心接受便是,不必有所顾虑。”

“谢陛下恩典。”

“景良、景安都是我的孩子,虽然在皇位继承人顺序上,有所区别,但是在我心中,他们都是一样的孩子

皇后,你是后宫之主,以后在两个孩子的管教问题,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景安是贵妃所生,便降低了管教标准。”

“臣妾谨遵陛下教诲。”

“行了,临近年末,朝堂上积攒的事务很多,我便不在后花园多逗留了,下次有时间了,再来陪陪你和两个孩子。”

“朝廷事务为大,陛下先紧着朝堂里的事务,馨儿在后花园玩了不短的时间,有些乏了,臣妾正打算带她回去。”

“多看顾点馨儿,我先行走了。”

李明远叮嘱一番,随即在禁军侍卫陪同下,离开后花园。

“陛下,外交部次长向朝廷推举了两名弃官投奔本土的科举官员,这是他们写的时局策论,请陛下过目。”

坐在大明宫一处殿堂内,侍卫转交上来两份未拆封的信封。

“唐景嵩为人果决稳重,推举上来的人选应该有些真才实学。”

李明远自忖一句,随即打开两封鼓鼓的信封,仔细阅读。

“丘逢甲才智能力皆为上上之选,不过心性偏于保守。

何子渊,年级轻轻,对政治格局却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看完两人投石问路的策略,李明远粗略的对两人的能力和性格做出评价。

“派人通知唐次长,他推荐的两人才能、性情皆不错,很符合我的心意,年底诸事繁多,临殿考核的事情便不必了,

半月之后,朝廷将进行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对预备立宪、朝廷各部门官员任职、升迁等问题展开决议,让他们两人暂且以外交部新入职官员的身份,参加朝会旁听,也好加深他们对中央政府各部门运行情况的了解。”

“遵命,陛下。”……

卫兵收到命令,转身离开,空荡荡的房间内便只剩下李明远一人。

时间眨眼间过去二十一年,二十一年间,世界各国发生了相比以往数百年,更为激烈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入高峰期,以电气、化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迅速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它神奇的魔力,而支撑起整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纺织机,则有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

剧烈的工业变革,带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德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东瀛等国相继进行改革政府行政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几个后代国家中,东瀛国虽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间最晚,但是也于1881年,确立了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度,而在大洋另一侧的南美汉国,国家在工业方面的发展虽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脚步却慢了一些,国家大事全由李明远和诸大臣决断,君主立宪制度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十九世纪末,实行君主立宪体制是大势所趋,虽然局限于国民整体素质的因素,即使实行了君主立宪体制,李明远仍然拥有对朝廷政治事务决策的绝对主导权,但是顺应时事发展,提前筹划立宪准备事宜,为正式立宪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1889年至1894年间进行筹备立宪准备工作,1894年至1900年试行立宪,1900年以后正式立宪。

根据本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李明远初步划定了实行立宪体制改革的时间表。

军队、内阁、司法院、立法院、众议院五权分立,

皇帝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元首,掌握军队调动、指挥以及首相任命权。

众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代表组成,

是以不同州府地区、不同职业,不同财产收入、不同群体数量等综合因素为选拔标准,

众议院负责提交宪法议案,

然后交由立法院审核,立法院审核通过后,再交由司法院负责执行,

而内阁首辅在得到皇帝任命后,有权对内阁成员和各部部长人选提名,内阁首辅提交各部部长人选后,先经过众议院审核,众议院审核通过后,最后交由皇帝决策,如果皇帝本人同意,那个内阁便宣告成立,反之,皇帝不同意,内阁首辅只能更换部长人选,直到各方皆满意为止。

新的立宪体制借鉴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部分内容,比如皇帝仍然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司法等机构受到其他机构监督牵制,而另一方面,深受两千年集权传统影响,汉国皇帝掌控的权力比德国皇帝大许多,

南美汉国境内没有邦国和自由帮牵制,皇帝行使权利时,不用顾忌地方势力的反对。

在对外战争、军队调动等方面,李明远更是具备独一无二的权力。

一概言之,实行君主立宪制,可能会对未来的汉国皇帝造成一定程度的权力限制,但是对李明远而言,影响极其微小。

第465章 无题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五章 动员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游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顿风暴 完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五十七章 明朝遗民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业母机、贵族制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 二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机器设备类别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
第465章 无题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刚果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五章 动员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游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顿风暴 完第四百五十五章 强盗的逻辑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军事造船厂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五十七章 明朝遗民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国反应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业母机、贵族制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鲜、日本女性移民一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八十二章 进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 二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机器设备类别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叶成林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章 乌拉圭战局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国公使 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四十七章 闲聊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奥斯易手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