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

1880年3月,汉国舰船建造顾问,法国舰船专家法尔芒婉拒本土的再三挽留,连同二十余名合同期满的舰船专家搭船回国,随后半年时间内,李明远命令汉国外交部驻外官员,在欧洲物色合适的舰船专家,以接替达尔芒离职后留下的空缺,1880年9月中旬,外交部相继从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五国,挑选出十余名专家,上呈李明远做定夺。

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两国海军主要作战区域在地中海海域,两国建造的军舰为了满足作战需要,也具有航程短、速度慢的缺点,而英国、法国因为与汉国爆发过军事冲突,以及忌惮汉国海军力量不受控制的原因,做事喜欢留一手,李明远担心即使邀请了两国舰船专家到本土,他们也不会全心全意教授汉国本土技工们提高舰船建造水平。

将英、法、奥、意四国排除出备选方案之外,1880年10月,李明远敲定了聘用外国舰船专家的人选,任命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舰船工程师克劳格恩为汉国汉国海军顾问。

克劳格恩1840年出生于东普鲁士,具有近三十年的舰船建造经验,曾经主导过阿里阿德涅级铁甲舰、莱比锡级铁甲舰的建造工作,是一名拥有丰富建造经验的舰船专家,为了表达汉国方面的重视和邀请其到汉国本土任职,政府方面开出了年薪2.4万汉元的高薪,比普通舰船专家的工资标准高出了十倍不止。

得益于汉国方面提前做好的充裕准备以及与德国政府的沟通,克劳格恩接受了汉国方面的邀请,随即带领约100余人的技术团队,启程前往南美本土。

1880年11月,克劳格恩兼任皇家造船厂总监督官职位,1881年2月,其对本土建造的1350吨级轻巡洋舰,提出四条改进建议,逐条实施以后,1350吨级轻巡洋舰的建造周期得以缩短二十天,同时建造工艺和流程得到微小改进后,1350吨级轻巡洋舰的服役寿命,也提高了半年左右。

克劳格恩显示了他的专业技术能力,没有白拿比普通专家高出十倍的工资,而之后,看到高薪聘请的克劳格恩团队做出成绩,李明远又继续任命他为海军舰船总监,授予名誉海军上校的军衔,专门负责军舰建造、军舰技术评估等工作。

在汉国本土的舰船建造工作平稳推进的时候,外部情况的变化却打断了李明远最初制定的海军发展计划。

1879年阿根廷战争结束,巴西帝国一分为二,智利共和政府虽然从秘鲁、玻利维亚收获了四五个省的新领土,却也失去了安第斯山脉西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其国土安全受到了汉国来自海陆两方面的威胁。

为了捍卫本土安全,智利政府除了继续在靠近汉国占领区的特木科一线地区建造永固型要塞工事,部署约7000名陆军士兵镇守当地以外,智利政府继续利用出售硝石、铜、铁等矿产资源获取的充裕资金,大手笔的向英国订购铁甲舰,1879年11月,智利政府向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订购两艘排水量2400吨级巡洋舰,1881年4月,应海军方面强力申请,智利政府又向英国方面订购了两艘两艘排水量6700吨级战列舰和一艘排水量3000吨的装甲巡洋舰。

按照英国人给出的建造时间表,1884年年初,三艘铁甲舰全部建造完成,交付智利政府以后,智利将成为南美洲第一大海军强国,而与此同时,占据原巴西四分之三左右地区,拥有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核心城市的巴西共和国,在继承了巴西原本留下的大部分债务情况下,得到了英国政府支持,也投入了大量借来的资金发展陆海军军备,计划在其军备扩张准备就绪后,发动对巴西帝国的战争,完成巴西的再一次统一。

如果说智利政府扩充海军的行动,其产生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巴西共和国加强陆海军实力,意图再次统一巴西的行为,却是汉国方面无法容忍的存在。

汉国三面环海,国家的发展和扩张方向只有北部一面,若是让一个统一的巴西出现在汉国北部,无疑是封死了汉国的扩张通道。

南美洲市场太小,只能够允许一个大国存在,巴西共和国、智利两国的行为明显阻碍了李明远为汉国制定的发展大计。

为此,当德国方面通过克劳格恩,表示愿意以合适的价格,为汉国建造一艘与清国定远舰同级别的战列舰的时候,李明远果断表示出了购舰的意向,并且把够舰事件与海军机构重组联系在一起,下发海军内部讨论。

“陛下,1878年之前,帝国海军总共有六艘主力战舰,其中三艘俘获自巴西帝国海军的军舰,一艘战损严重,于1879年11月解体拆解,另两两艘因为舰龄较长,多次在海战中受损,根据得到舰船专家们的意见,预计于1883年一月退出现役,如果去除三艘铁甲舰,本土海军主力铁甲舰只剩下两艘购买自法国地中海造船厂,排水量3200吨级的巡洋舰,即使把本土自主建造生产的四艘1350吨级轻巡洋舰算上,海军的实力也不足1878年的一半,

所以,臣请求陛下批准,再次重启购舰计划,为海军增添新的作战军舰,以应对智利、巴西两国的海上威胁。”

年度发展汇报结束,二十余名海军主要军官汇聚中极殿内,由第一舰队司令陈森代表众人,第一个建议道。

“海军对购舰计划有什么建议,先提出来,大家商讨商讨。”

“臣听闻伪清大臣李鸿章向德国订购了两艘大型战列舰,故臣以为虽然我大汉与满清势不两立,但是既然满清都有决心购买铁甲巨舰,我大汉国也不能落于人后,

臣认为,朝廷应当向德意志国订购一至两艘战列舰,两到三艘4000吨级以上海防舰,如此,本土的海上安全方不至于受到智利、巴西两国威胁。”

“你们的意见呢?”

“铁甲舰乃国之重器,不可或缺,臣等赞同陈将军的看法。”

“本土到处是用钱的地方,每一分钱都要花的有价值。”

李明远不置可否的解释一句,继续道“另外两艘正在服役的铁路舰,一艘排水量6500吨,一艘排球量3500吨,虽然有二十多年舰龄,当初巴西人买的时候被英国人坑了,船上各项设计不合理之处颇多,但是就这样一两年之后就退出现役也太浪费了,这样吧,让德国的舰船工程师们想想办法,对两艘铁甲舰进行一次大维修,争取让两艘铁甲舰再多服役两三年,至少撑到1886年之后再退出现役,然后充当海军军官学校的培训舰,用于训练新服役的海军官兵,你们认为怎么样?”

“陛下英明。”

二十余名军官将领恭维一句后,陈森恭敬试探道“那购置新舰的问题,陛下是否批准?”

“为海军添置新军舰势在必行,不过你们提交上来的购舰计划要改一改。”

李明远点头同意,给了众人一个肯定的答复。

“既然要大力发展海军,就不能只是添置大型军舰,通信舰、护卫舰、补给舰、运输舰,这些辅助舰只都需要有。

李鸿章在今年刚给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下了建造两艘战列舰的订单,一个月前,德国人主动找上门,想要多建造两艘一至两艘同级别的军舰卖给我们,一是为了利用相同的建造图纸和船坞,减少建设成本,二是想利用卖给我们军舰,打响德国造船业的名声,扩大德国造船业在世界上市场份额,

刚好本土这时候也有购买军舰的需求,所以,既然德国人开出了经济实惠的条件,咱们也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买一艘战列舰是买,买两艘战列舰也是买,本土海域面积广阔。单单一艘主力战列舰未免单调了点,干脆一次订购两艘大型铁甲舰,然后再提前和德国人商量好,由德国人派遣舰船专家,1884年在本土开工建造两艘排水量在3500吨左右的装甲巡洋舰。”

“两艘战列舰的建造方案是否要稍微更改一番,克劳格恩上校一周前提出过,他认为在萨克森级(定远级的西方叫法)战列舰前后两端各安装一门双联305毫米主炮,效果可能会更好。”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为定远级战列舰设计的性能指标为:

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5吨或743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65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5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

左舷右舷各装备一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口径305毫米。

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艏、艉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加上主炮总炮数22门。

日后甲午战争中定远、镇远的表现暴露出设计的缺陷,所以李明远询问克劳格恩等舰船专家的意见以及结合后世的一些意见,决定加强定远舰的火炮数量,增强军舰攻击性能。

“德国人给满清政府设计的军舰性能不适合本土海军,需要进行部分程度的更改。”

李明远回复道“克劳格恩上校和本土的舰船专家们经过商讨后,给出的改进意见是,变更主炮位置,舰船前后各安装两门高倍径305毫米火炮,以使军舰机动攻击视角扩大,

主桅杆位于铁甲舰中间位置,将两套双联主炮隔开,避免炮口风相互影响,

舰首、舰尾副炮数量增加到4门,采用4门单装210毫米火炮,8门155毫米克虏伯炮,,8门75毫米榴弹炮炮,8门37毫米速射炮。…………

改进后的战列舰拥有各型火炮32门,对比原型铁甲舰,其武器性能和数量更具备优势,在实际战斗中,对敌军军舰的攻击力也会更强几分。”

李明远提出的改进方案与克劳格恩向海军将领们透漏的情况出入不大,陈森、李汉等人听完后,全部出声应和,没有人提出异议。

“德国人给李鸿章开出的价格是每艘战列舰142万两白银,给本土方面的价格与满清方面差别不大,为每艘铁甲舰286万汉元,不过咱们和德国人做的是一揽子生意,除去两艘战列舰和预备1884年开工的两艘装甲巡洋舰,我们还要购买一艘通信舰、一艘远洋补给舰,一家具有生产中型远洋运输船的造船厂,外加700名海军官兵、300名舰船建造专家、技工的培训费用,……各项开支合加起来,总数应该在860万汉元左右,换算为白银,约为430万两。”

李明远报出购舰项目的总预算资金,宫殿内的陈森、李汉等人皆大为振奋。

“陛下,太平洋移民运输航线事关国家根本,臣请求将订购中两艘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各分配一艘至第二舰队,以确保移民线路安全。”

“大西洋沿岸是国家战略中心,两艘战列舰集合在大西洋更具备威慑力,臣请求将两艘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全部部署在大西洋海岸。”

军舰的事情刚刚制定出来,李汉和陈森两人便就军舰的分配问题争夺起来。

“太平洋沿岸地震频发,位于宜水港(蒙特港)、白沙岛(奇洛埃岛)的海军港口基础建设不足,暂时不具备大型战列舰的保养、维修任务,所以军舰建造以后,两艘战列舰拨付于第一舰队服役,两艘装甲巡洋舰,一艘交付第一舰队接收,另一艘交付第二舰队使用。”

“可是智利海军总吨位远超过第二舰队,若是以目前的舰队规模,一旦爆发战争,第二舰队完全不是智利海军的对手。”

李汉解释道。

“若是爆发战争,智利方向的战事主要交由陆军负责,海军的任务是在保存自身实力的前提下,袭扰智利军队的海上补给线,牵制一部分智利海军实力,不需要承担正面对抗智利海军的任务。”

李明远补充道“太平洋方向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只是局限于国家实力,只能将海军力量向大西洋方向倾斜,不过太平洋方向的建设工作不会停滞不前,最迟1885年,订购的铁甲舰抵达本土后,政府会把排水量3200吨级的胜利号(从法国订购的两艘巡洋舰中的一个)从第一舰队抽调出来,分配给第二舰队使用,同时,新京造船厂、兴和造船厂、皇家造船厂三大船厂建造的1350吨级轻巡洋舰,将优先供应第二舰队。

军舰、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军校生都会分配给第二舰队,可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基地建设工作也要跟上进度,宜水港、白沙岛基础建设速度要加快,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海军基地建设计划也要迅速着手进行,人手和物资供应等方面如果遇到问题,都可以事前提出来,免得以后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解决。”

“臣打算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帕希提岛上建立一座军舰维护船厂,负责为南太平分舰队提供军舰保养、维护任务。”

“可以批准,还有其他的吗?”

“臣在登上复活节岛的时候,听说岛上以前树木繁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后来当地土人繁衍过多,过度砍伐树木,才导致岛上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所以臣请求在本土搜集与岛上同一类型的棕榈树、橡树等植物,移栽到岛上,改善岛上自然环境,以期岛屿能够为守岛部队提供更多的粮食物资。”

海军陆战队司令冯国安请示道。

“复活节岛周边海域降雨丰富,若是能够恢复当地被破坏的植被,驻岛官兵的补给压力会减小许多。”

李明远同意道“提醒岛上驻军和先期移居过去的百姓,要控制岛上人口和牲畜数量,不能过度放任牛羊啃食岛上植被。”

“是,臣等明白。”

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占据托尔蒂岛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七十章四章 离开秘鲁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八十六章 进攻失利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
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岛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军哨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军投降第十九章 买卖华工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八十三章 谈判破解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国大典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一百九十章 贷款博弈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变动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军购舰方案 二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军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465章 无题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占据托尔蒂岛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题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谈破裂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七十章四章 离开秘鲁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敌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九十四章 决战前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八十六章 进攻失利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纳西翁 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吴灵萱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维亚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