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无名的坚守

帆船的结构跟鲨舟很接近,所以,有人说帆船在建造上可能是借鉴了鲨舟的形状。

建造鲨舟用的木材是“宫崎杉”,而且还是生长在日南市沃肥地区(地名)靠近深山的杉树,那里的杉树固性最好,而且有粘性。

过去,我们那里有一种“旋船”,也就是说整条船是由一根整木头“旋”出来的,这种“旋船”就是鲨舟的原形,鲨舟的形状就是从“旋船”得来的。但也并不是完全的模仿。比如,鲨舟也靠木板的接合,形状上也有所改变,而且船体已经大型化了。

鲨舟标准的尺寸是长7 米多,宽3 尺3 寸左右,也就是1 米吧,船深20公分。

实际上,最近被渔民们用于打鱼的鲨舟都大型化了,他们用的鲨舟在结构上都面向远洋化,因此,船体的宽度都加强了,而形状上,在我们看来,也跟传统的鲨舟有很大的不同。

船体上涂抹鲨鱼的油脂

鲨舟是可以用来出远海的,能到离冲绳50英里、60英里甚至100 英里的海里去。

渔师们到那里的海面上打捞金枪鱼和鲨鱼。鲨舟就是根据鲨鱼的形状和形象才定名为“鲨舟”的。

鲨鱼肉做成鱼糕以后是一种味道很美的食物,而且便宜。鲨鱼的全身没有一点儿多余的东西,鲨鱼翅是中国菜里名贵的材料,连它的油脂也有用。

把鲨鱼的肝脏放在一口大锅里煮,慢慢地它的油脂就煮出来了,煮到最后油渣子会浮在表面,底下全都是油脂,等灭了火,晾凉以后就可以把油渣刮掉,下面剩的全是油脂。

这些油脂要涂抹在船体上。如果是新船的话差不多要用掉大约一斗的油脂,就是18公升。涂抹上以后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腥臭的,那是鲨鱼特有的臭味,抹在船体上起到涂料和防腐剂的作用。即使是下雨,水也不会进到木头里边来了。

乘着鲨舟出远洋的时候,一般能载两个人。

船是靠划桨和扬帆前行的。鲨舟的帆在船前进的时候起很大的作用。船在顶风的时候,帆必须要在前边才行,因此,鲨舟帆的位置是很靠前的。这一点跟一般的帆船不同,帆船的帆大多是位于船中央的。而且,鲨舟没有舵,待在船尾的人是靠船桨来掌舵的。你们注意一下鲨舟的船桨,它的形状很特别,有表里。划的时候把表的一面向外来用。桨面很窄,因为在大海里划桨,如果奖面太宽,划的面积就大,舱里就很容易进水,所以,鲨舟的桨才做得窄。

桨的形状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刀,好的鲨舟桨就得这个形状才行。一把浆的好坏要看它是不是既好划又好掌舵,制作船桨是很需要技术的,它用的木材是红木——一种质地很硬的树。

通常,船桨是由专门的人来制作的。而用来掏净船底积水的工具也是有专门的人来制作的,琉球松就是用来做掏水工具的木材。

现在,强化玻璃钢船已经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世道不一样了,玻璃钢船大有替代木造船的势头。因为木造船必须经常进行保养才能长久地使用,这些保养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麻烦的,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起来无需进行任何保养的玻璃钢船,因此,玻璃钢船开始占起了优势。但是,木船用起来的那种感觉是玻璃钢船无法比拟的。木船在乘风破浪上远比玻璃钢船要强得多,因为,玻璃钢船的船体很重,不好操纵。

用开水使木料弯曲

鲨舟看起来虽简单,但在制造上也是依靠图纸来完成的。不过,如果是按照惯例的尺寸来造的话,就不需要图纸了,它们都已经刻在我的脑子里了。当然,所谓尺寸,也只不过哪个部位要多长,哪个部位要多宽而已。

一般形状的鲨舟都是无需图纸的,拿来原木以后马上就可以在那上边画出船的图形,然后按照所画的图形,在原木上下斧子来凿就可以了。

船体越大,它的结构也就越不同,幅面会增宽,船长倒不一定增加,但是,如果幅面增宽的话,船底也一定会加大。标准规格的鲨舟船底是圆上来的,所以,如果船体一大,船底就要变成平的了。这踉载鱼、载网的船在结构上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制造的舱里,最大的一艘载重四吨半,长10米,宽8 尺,也就是两米六左右,船体重有250 公斤。就是这样的大船,在过去也是两个人来撑的,过去的人真是有劲儿。

有不少人都来要求当徒弟想学习鲨舟的制造工艺。说实话,这活儿不那么简单,要想学成这门手艺至少也得三年以上,而且那份艰苦他们是受不了的。有些人学着学着自己就打退堂鼓了,尤其是“弯木料”这道工序就让他们受不了。

制造鲨舟所用的工具细分起来还真不少。基本上都是把木匠用的工具加以改造的。

造鲨舟用的是很厚的木板,大约8 寸厚吧。

把两块板子按照鲨舟的形状弄弯然后接在一起,弯木板是用热水来进行的,也就是用热水来把木板烫软。在我们家里,是在锅炉口接上管子,这样热水也不会冷却。弯木板这道工序必须用热水,木板经过这么一烫,不但变软了,而且还增加了韧性。

整条船都不用一根铁钉

船底的每块木板之间是用砝码来固定连接的。砝码是呈蝴蝶形状的,就靠这个来把木板跟木板固定起来。绝不用铁钉,因为,用铁钉的地方就会生锈,时间一长周围受到损伤,而且还会烂掉。把砝码严丝合缝地塞进木板,再把表面刨平就可以了。砝码也是用木头做的,一种叫做“土松”的木头。土松的木质很细,用它来紧固杉的木板再合适也没有了。

木板上用来塞砝码的沟槽是先用凿子凿出形状以后,再把木削刮出来,使用的工具中还有竹子的劈刀,因为打沟槽也不能使用金属的工具,所以,是用凿子将竹针钉进木板,然后再一点点凿出的。这样凿出来的沟槽里塞进砝码,凿实,掉出来是绝不可能的。再经刨平处理以后,就更结实了。看看我们的船就知道了,所有的木板与木板连接的地方都是靠砝码来固定的,宽的木板之间用的是比较大的砝码。

一艘鲨舟上到底用多少个砝码,这还要根据所用木板的多少来决定,通常也得100 来个吧。

这种鲨舟如果使用得精心,再加上注意保养的话,用上一个世纪都不成问题。

我想,出自我跟我儿子手的船都有这个保证。这门工艺能流传下去当然很好,可又怎么样呢?再有就是把这种鲨舟的模型留下来,因为它毕竟代表着丝满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应该把它留给后代。

很多的传统工艺都消逝了,消逝的原因有几个,其中最大的应该是因为人们不再需要它们了。各个街镇上的铁匠铺因为断了客人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手工的劳作没有了,手工工具也就没有需求了。与其使用那些合著每个人的手制造出来的工具,不如引入便利高效的机械。塑钢船远比木船在维修保养上省事得多。过去的修修补补再接着用的老习惯消逝了,这种工作就消逝了,手艺人也就随之消逝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手工艺所用的材料不足了。

做大钵用的材料——柏树从山上消失了;修筑高大木塔用的丝柏树消失了;渔师们渴望的鱼儿都不知了去向;弹涂鱼也从有明(地名——译者注)那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消失了。造成这些事态的原因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知道。

烧炭的、刮漆的、做丝柏树皮屋顶的、编簸箕的、编野葡萄蔓的、修木板屋顶的、织葛布的,还有建造宫殿的……这所有的手艺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长在山上的树原本是不会绝种的,因为,如果他们去伐树的话,都会考虑怎么让它们再生出下一代的萌芽,然后精心地培育,十几年后就又是一棵村了。即便是2000年以上的丝柏树,如果懂得这种树在2000年后将是怎样伟大的树材,就会懂得怎样地保护它,关怀它。尤其是这些靠着大自然的资材为生的匠人们,他们更加懂得“生命延续”的重要。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继承着的除了手艺,还有的就是那些资源。

那些伏在桌子上做计划,急急忙忙行事的人,只有他们才不要考虑什么下一代的资材,用光拉倒。他们哪里听过烧炭人的心声?

现在,这些跟大自然有着不可分割关系的工艺正要从这个国家中消逝。不久的未来,将不再有人具有如何与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还有原因。继承手艺需要技能,而传授技能是要花时间的。这是一个要用手去记忆的过程,而绝非书呀、文字、绘画和图片能起上作用的。那些程序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去记忆的。并且,一件工艺完成得是否合格也不是靠数字去衡量,而是靠自己的手指去判断。不是在学校,而是靠跟师傅呼吸着同一方天地的空气,边干边学出来的。我也并不完全赞同传统的师徒制度,但那是一种绝非书和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传达方式,然而,就是这样的传达方式也即将消逝在我们的眼前了。

织芭蕉布的、织椴布的、织葛布的匠人们说了,他们的工作内容随年龄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可做。年轻时有年轻时的,年老了,哪怕是不能动弹了都还会有适宜的事情可做。冬日暖融融的阳光里,夏日凉风浮过的树荫下,都会有不少的老奶奶围坐在一起,边聊着天边结着丝线。他们不靠眼睛靠的是长年的经验,活动的是手指,系出的是一根根漫长的丝线。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却是织布当中必不可少又十分重要的环节。每一个工作的环节都体现着世代共存的智慧,也许正是因为有手工艺的存在才会有老奶奶们这样的工作吧。今天,无论是在都市里看到的,还是乡下镇子上、海边遇到的老人们都给我一种无名的凄凉之感。他们是不是寂寞于无法将自己几十年继承下来的技能和智慧传授后人呢?

砍伐山上的树,根据你的用途来决定砍伐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一年里只有那短暂的十天,匠人们围绕着这十天来设定自己全年的计划。人的生活是围绕着自然运转的。我们的国家曾经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啊。

我采访了很多人,通过听他们的叙说、看他们的工作,了解了很多的事情。我为能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欣喜,同时,也深感当这些业种消逝的时候,我们势必也将失去很多因这些业种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从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仿佛找到了曾经是属于日本人的姿态和对待大自然的观念。我为此而自豪。

但是,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时机?是不是还需要考虑的时间?传统的工艺会向着什么方向而去?回过头来吧!他们正在给我们指出一条该走的路,他们才是国人今后的路标。

第263章 土财主第143章 寻宝新方式第179章 大展宏图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143章 寻宝新方式第274章 时代气息第38章 做旧第158章 神助攻第316章 流派之争第322章 十二工艺第26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183章 震撼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269章 印证第324章 椴木织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136章 待价而沽第304章 天目变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127章 疯狂的石头(为所有正版书友加更)第60章 督陶官后人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248章 洋古董第265章 扫货第58章 乌烟瘴气第187章 一抹翠绿的风情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24章 三省吾身第321章 宫廷木匠第36章 核心机密第232章 最难受的座椅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254章 六大绝技第70章 吊油第267章 仗义执言第237章 不解之谜第206章 洛阳纸贵第267章 仗义执言第199章 香道也能吃?第68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173章 白石VS大千第138章 不得不说的秘密第151章 死人才值钱第225章 故宫秘宝室第188章 步步惊心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88章 瓷土第321章 宫廷木匠第149章 霸气侧漏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径第199章 香道也能吃?第255章 三大财主第203章 宝藏聚集地第302章 单色釉之王第156章 闷声发大财第300章 讲究第289章 原始美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323章 百里挑一的丝第258章 打眼第210章 成王败寇第23章 碧波白莲第63章 风火仙师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209章 青楼第一人第322章 十二工艺第121章 百一砚第300章 讲究第206章 洛阳纸贵第93章 打响第二炮第127章 疯狂的石头(为所有正版书友加更)第147章 内幕第120章 石中藏奇宝第77章 修玲珑第165章 赚钱新门路第11章 纪氏后人第58章 乌烟瘴气第210章 成王败寇第60章 督陶官后人第191章 国宝中的国宝第251章 大观斋第64章 火的艺术第328章 风云际会第13章 镶口第58章 乌烟瘴气第20章 指点迷津第1章 梅花锔第138章 不得不说的秘密第57章 一气呵成第327章 最后决战第31章 极限挑战第217章 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第203章 宝藏聚集地第224章 绢寿八百第160章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第276章 文人学士第318章 投资洼地第70章 吊油第150章 港姐压路机
第263章 土财主第143章 寻宝新方式第179章 大展宏图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143章 寻宝新方式第274章 时代气息第38章 做旧第158章 神助攻第316章 流派之争第322章 十二工艺第26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183章 震撼第131章 一夜暴富第269章 印证第324章 椴木织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136章 待价而沽第304章 天目变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127章 疯狂的石头(为所有正版书友加更)第60章 督陶官后人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248章 洋古董第265章 扫货第58章 乌烟瘴气第187章 一抹翠绿的风情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24章 三省吾身第321章 宫廷木匠第36章 核心机密第232章 最难受的座椅第220章 大神的秘技第254章 六大绝技第70章 吊油第267章 仗义执言第237章 不解之谜第206章 洛阳纸贵第267章 仗义执言第199章 香道也能吃?第68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173章 白石VS大千第138章 不得不说的秘密第151章 死人才值钱第225章 故宫秘宝室第188章 步步惊心第178章 短兵相接第288章 瓷土第321章 宫廷木匠第149章 霸气侧漏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径第199章 香道也能吃?第255章 三大财主第203章 宝藏聚集地第302章 单色釉之王第156章 闷声发大财第300章 讲究第289章 原始美第145章 移山填海第323章 百里挑一的丝第258章 打眼第210章 成王败寇第23章 碧波白莲第63章 风火仙师第45章 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第209章 青楼第一人第322章 十二工艺第121章 百一砚第300章 讲究第206章 洛阳纸贵第93章 打响第二炮第127章 疯狂的石头(为所有正版书友加更)第147章 内幕第120章 石中藏奇宝第77章 修玲珑第165章 赚钱新门路第11章 纪氏后人第58章 乌烟瘴气第210章 成王败寇第60章 督陶官后人第191章 国宝中的国宝第251章 大观斋第64章 火的艺术第328章 风云际会第13章 镶口第58章 乌烟瘴气第20章 指点迷津第1章 梅花锔第138章 不得不说的秘密第57章 一气呵成第327章 最后决战第31章 极限挑战第217章 敢跟皇帝叫板的大神第203章 宝藏聚集地第224章 绢寿八百第160章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第276章 文人学士第318章 投资洼地第70章 吊油第150章 港姐压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