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

去年下半年河中堡这边给本土分三批发过去约两千五百名南非土着,除了五百人被农业部拿走以外,剩下整整两千人都用在了伊河地区的长山堡铁矿区。长山堡地区原有的四百名矿工(总人口七百)终于从苦海中脱离了出来,他们此刻要么从事清闲的矿区——码头运输工作,要么从事设备的维护工作,剩下约200人则全部转职变成了监工。

目前长山堡地区的南非矿工在大量工具的辅助下,平均下来每日约能开采出200吨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在经过粉碎、筛选后再通过运输轨道送至码头,由停靠在码头上的内河运输船队运走。这样的开采量已经足够平安钢铁厂的炼铁炉开工了,炼铁炉一开动,炼钢平炉也将随之开动,接下来下游的机械厂、兵工厂以及上游的焦化厂都能开始正常生产,到时候老式的石墨坩埚终于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过要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准确,因为这种石墨坩埚在制造时可以人为控制坩埚中石墨等物料的配比,用来冶炼含碳量不同的特种钢再合适不过了。现在东岸特别缺少高硬度的特种钢及合金钢(比如铬铁合金等),没有高硬度的合金钢,给目前的钢制大炮或熟铁枪管拉膛线就很难。

长山铁矿在尝到使用这些南非土着的甜头之后,其他各个部门也极为眼红,纷纷向执委会打报告申请使用南非劳务派遣工,尤其是几大建筑材料厂下属的砖窑厂、水泥厂、石灰厂,以及平安煤矿、洗煤厂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更是极力要求引进劳务派遣工。

面对工矿企业们的极力要求,执委会也不得不从善如流,于是便由了此次行文南非河中堡的事情。

“切,执委会和政务院的那帮老爷们这会儿总算想起我的好来了。”莫茗看完后随意地将信件往桌上一丢,然后拍了拍桌子,说道:“老子去年年底去首都的时候,那帮人是怎么看我的?一听我是来要人的纷纷叫苦推脱,尼玛搞得老子像是要饭的似的。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们河中堡已经前后劳务输出到本土超过两千五百人了,执委会才给我送来了眼前这三四百人,还尽他妈是不安分分子。算下来,我等于是拿7个南非土着跟执委会从本土换1个人过来,这生意做的真是亏啊!”

郭子离淡淡地笑了笑,对莫茗的话不置可否。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莫茗的屁股坐在河中堡一边,自然是要为河中堡打算,而执委会则是要通盘考虑的,所谓全国一盘棋是也。

而且他本人是反对使用奴隶的,不论是国家奴隶还是私人奴隶,他都持否定态度。这些派遣到本土的南非土着,说是劳务派遣,其实是一分钱都不给的,顶多生活待遇比奴隶好一些,其他方面真的和奴隶相差不大。

尤其是那些在长山铁矿区工作的南非人,他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下不堪重负,很多人生病、受伤甚至死亡。铁矿区的几名医生和护士根本忙不过来,而且他们首先是为那些东岸人服务的,对于南非劳务派遣工则很少给予他们治疗。恶劣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这些南非劳务派遣工减员率很高,很多人注定活不到三年期满返回本土的那一天。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南非土着开始了零零星星的逃亡。不过他们的逃亡行为注定是个悲剧,在这片荒无人烟的丘陵之中,他们逃出去没几天就会或者死于饥饿,或者死于野蛮人的袭击,没有幸存下来的任何可能。而且,那些武装监工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牵着猎犬,带着驮运装备的骆马,几乎几天内就能追上这些逃亡者。

被抓回的逃亡者第一次时会被判苦役两年,即在三年劳务期满后继续服苦役两年;第二次时则会被当众吊死,并且和他同宿舍的其他劳务工也将接受食物减少、鞭笞等刑罚。这种野蛮的制度在一手缔造长山堡铁矿区的邵树德参观时也看得目瞪口呆,在他看来,这种残酷、野蛮、不人道的制度几乎和当时那些欧洲人在殖民地干的也相差不多了。而穿越众身为接受过21世纪教育的青年,此刻竟然对这种残酷的制度漠然视之,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同化。即穿越众在同化17世纪土着的时候,17世纪土着的一些生活观念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穿越众,同化总是相互的。

“你这边的……呃,八旗还有足够的人口能派么?”郭子离看着愁眉苦脸的莫茗,突然问道。

“当然没有了。”莫茗叹息了一下,手扶着额头,说道:“前几次派过去的两千五百人要么是上六旗的奴隶,要么就干脆是下两旗的人。我这八旗总共还不到七千人,如今去了两千五百人,很多酋长、副酋长就跑来跟我叫苦,说地里的庄稼没人弄了啊、羊圈里的羊毛没人剪了啊、牛皮没人剥了啊什么的,总之就是抱怨人力不足,后来全让我轰出去了。不过他们说的虽然夸张了些,但大体上也是实情,八旗是不能再被削弱了,不然这些人就不会再死心塌地地跟着我们。”

“想想也是。”郭子离附和着点了点头,说道:“他们投靠我们本来就是图着有庇护,再一个就是能够获得一些好处。如今要是对他们逼迫过甚,确实有可能逼反他们。”

“逼反倒不至于。”莫茗自信地笑了笑,说道:“别看目前这些酋长、副酋长一个个都人五人六的,可你别忘了这些人当初可都是我指定他们上位的。我既然能安排他们上,也就能安排他们下。他们若是安分守己还罢了,若是有些不自量力的想法,我想下面很多克拉尔主(克拉尔:班图黑人的基本生活单位,一般有几户到几十户不等。后推广至全八旗,标准克拉尔额定二十户。)会很兴高采烈地替我们清除叛逆,从而能够让自己上位的。不过你说的不能逼迫过甚也是对的,有些时候也得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

“所以你准备怎么办?继续组织人手去捕捉南非土着?”郭子离问道。

“是的!”莫茗点了点头,说道:“去年秋冬季节的时候我们组织了第一次扫荡行动,成功地实现了坚壁清野,为饿死、困死南方的英国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我决定实行南非地区第二次大扫荡,这次扫荡的方向主要是北方,更准确地说是东北方一带。那里有着为数众多的科伊桑游牧部落,以及从大卡鲁高原向西越过连绵的山脉流窜过来的科萨人农耕部落,这次就把目标放在他们头上,我估摸着如果行动迅速的话,一次俘获个数千人不成问题。有了这几千人,就能够解决我们很大的问题了。”

郭子离默默点了点头,同时也为那些科伊桑人和科萨人的命运暗暗叹息。他们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遭受如此厄运,是东岸人的到来使得他们提前了几十上百年遭受外来入侵者的掠夺与奴役。东岸人现在也在挣扎求存,没有义务也没有实力教导你们步入文明世界,也许等到一百多年后东岸共和国有了足够的实力与资本后,可以回馈一点给你们的子孙后代——如果你们的子孙后代还延续着的话。

1639年2月28日,华夏东岸共和国南非地区最高长官——南非开拓队队长莫茗下令:开始第二次大扫荡。此次大扫荡为期两个月,在农忙前结束;扫荡区域为贝格河向北直至羚羊湖(原Verlorenvlei沿岸湖)两岸,最远不得越过大盐池(Wadrif盐池,有一条季节性河流注入)一带;向东直至东山山脉(Cederberg山脉)与象河之间区域。

扫荡目标为在此区域内生活的所有科伊桑人及科萨人部落,主要以抓捕人员为主,抢劫财物为辅。出动的部队包括南非驻屯军第四连全部180人、新建南非骑兵连(预备役部队)55人、民兵一个炮兵连及护兵40人;征调八旗壮丁300人、英格兰和爱尔兰逃亡者壮丁100人,总兵力675人。

这次任务以骑兵部队为先导,轻装步兵随后快速跟进,打得就是让这些野蛮人措手不及的主意,以尽量多地捕捉到当地土着人口及财物。至于本土的防卫工作,则交由临时动员起来的近300名东岸民兵以及剩余的八旗壮丁负责。

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八十七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二百章 山雨欲来(二)第二百十四章 福尔摩沙来客(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六十章 东岸主义(四)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会变迁(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铜钱(一)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第一百零八章 烟台(三)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来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场(一)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线(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五十八章 眼花缭乱的局势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来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印度公司(二)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
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第八十七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二百十五章 热带沃土(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创业与发展(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烧营房事件(三)第二百章 山雨欲来(二)第二百十四章 福尔摩沙来客(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六十章 东岸主义(四)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会变迁(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铜钱(一)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义(三)第一百零八章 烟台(三)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来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场(一)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线(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四十五章 贸易与殖民(四)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五十八章 眼花缭乱的局势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来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线不容侵犯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印度公司(二)第四十五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二)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六十二章 决战:插曲(四)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