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铜钱(一)

魏博秋乘坐着一艘蒸汽机帆船,缓缓停靠在后世被称作钏路川的河口处。这里是钏路川的入海口,奔腾不息的河水从北方的山脉中发源,流经上百公里、滋养了两岸无数土地后汇入了北太平洋之中。

河口处有一座简易木质码头,码头上还有人,那些人拄着长矛、身穿土黄色咔叽布军服、头戴黑檐大盖帽、脚踏翻毛皮鞋,活脱脱东岸挺身队士兵的形象。

“魏副司令(宪兵队副司令),今村已经到了,他带了几十个人,刚刚还冲我们发了一通脾气。不过我也没有示弱,将他们都顶了回去。”魏博秋一上岸,挺身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周祚鼎便靠了过来,低声向他汇报。

周祚鼎此人是前大顺泰安县令,清军占领整个济南府后,此人坚决不降,并且还举兵“顽抗”。清廷委任的山东、河南招抚大使王鳌永再三招抚,“晓以大义”,奈何其“到底不降”。后清军在扫平其他地方后调集大军围攻,周祚鼎一看事不可为便带着一帮老兄弟流窜到了烟台。烟台的莫大帅可是权节制登莱青三府的大顺制将军,后来又被封了个山东节度大使,不管背地里如何,至少这明面上莫大帅可是实打实的大顺高官,因此山东很多“闯逆余孽”都纷纷跑到烟台投效,周祚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到烟台的。

只可惜后来烟台被清军造墙围住,断了很多人投奔的道路。不过没关系,大家有的是办法,陆上围住了嘛,我还可以弄条小渔船投奔过去嘛,总之烟台可是如今山东、北直隶地面上灯塔一般的存在,吸引着无数“闯军余孽”前来投奔。

“哦,他发什么脾气?”天气有些冷,魏博秋一边在坚实的地面上狠狠蹬了两脚取暖,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他责怪我们擅自占领了这座港口,要求我们立刻退去。”周祚鼎立刻回答道,“不过我顶回去了,我说这里只有少数季节性日本渔民短期居住,根本就是无主之地。再则我们不过是上岸晾晒一些货物而已,这虾夷地又不是他松前家的,我们当然能占着了。”

听到周祚鼎这么说,魏博秋笑了笑,不置可否,然后便上前走到了一处搭建着一些木屋的地方,老远便喊道:“可是松前藩的今村吉之助,在下魏博秋,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担任翻译的国家情报总局探长许小次郎站在一边,如实地将双方的对话翻译过去。

“魏君,贵方为何擅自占我钏路川?贵方将此次贸易地点定在这里,难道是想羞辱我们松前家吗?”一看到东岸方过来了个话事人,今村吉之助便开始发难。

魏博秋看着故作愤怒之态的今村吉之助,心里直一阵冷笑。他才不信这些日本人才刚刚知道东岸人占了钏路川出海口呢,交易地点大半年前就通知了松前藩驻大泊的联络员,而东岸人占领这座港口——当时还是荒地——也好几个月了,日本人在这段时间内不可能不事先派人到钏路川这边来看一下。而且,七月份一些前来附近海域捕鱼的日本渔民欲往钏路川靠岸休整,遭到了东岸士兵驱逐,这些人返回福山城的时候不可能不向藩主报告。

也就是说,这些日本人其实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已经知道有一伙东岸人占领了当时空无一人的钏路川出海口。这段时间他们都没什么反应,那也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此时见到这个今村吉之助仅仅带了几十个人过来,放了一通嘴炮,而且观其神色似乎也并未多气急败坏,魏博秋顿时就更放下了心。

面子嘛,谁都要的,正常!松前藩有志于开拓整个虾夷地,甚至还觊觎库页岛的大泊地区,贪婪得简直无以复加,如今陡然发现原本被自己视为盘中餐准备慢慢享用的虾夷地某处突然被自己多年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一伙兵强马壮的强盗——给控制了,这心里的酸爽岂能用文字来形容。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再不表示出点强烈抗议的态度,那难保以后这伙强盗不会觊觎松前藩已经派人设点的根室、箱馆等地了。

不过,他们也就只能发发嘴炮了,不然难道要向我们发铁炮不成?开什么玩笑!松前藩才几个人啊?即便这几年和东岸人打山丹贸易的擦边球,从大泊搞了很多商品偷偷走私到邻近的陆奥等地出售,经济实力有所增强,这人口依然才只有一万多啊。住在苦寒之地的一万多人能出多少军队?这些军队能和东岸大军对抗?别逗了,借他松前藩一个胆子也不敢啊!

但是呢,作为多年的商业合作伙伴,必须的体面还是要给的。因此,魏博秋先是和今村吉之助扯了会淡,说东岸人只是上岸晾晒货物、同时在冬天的时候过来过冬(钏路港是不冻港),有时候捕鱼途经此地的时候也会过来歇歇脚,对松前藩的领地绝对没有野心,这才令今村吉之助有了个台阶缓和了下面色。

看到松前藩的一帮日本人已经没一开始那么气势汹汹了,魏博秋又开始趁热打铁,说道:“今村君,这次我可是按照贵藩主的意思,将那批东西带来了哦,请仔细查验。”说完,他挥了挥手,还站在船甲板上的黄仪立刻屁颠屁颠地指挥着水手们将一大批沉重的木箱子通过滑轮吊杆吊到了码头栈桥上。

一直在站在一旁的周祚鼎在魏博秋的示意下,从腰间抽出了一把41年式钢制刺刀,然后上前用力撬开了一个箱子。随着箱子盖板被揭开,里面黄澄澄的“货物”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眼神。松前藩的那批日本人更是不堪,只见他们用贪婪的眼神看着这些东西,嘴唇因为激动而微微嗫嚅着。

“宽永十三年制式的铜钱,这一箱便是五十贯文①,我们一共装运了五百箱,总计二万五千贯文。当然这只是第一批,先让你们拿回去试着用用,如果能消化掉的话请尽快通知我们。我们好立刻组织人手开工,争取在冬天生产个几十万贯文出来。”魏博秋从箱子里抓起一把铜钱,好整以暇地说道。

在这个年代的日本,其实是非常缺乏铜钱的。尤其是战国时代结束,经济迅速发展的幕府时期,民间贸易的繁荣导致对通货的需求量连年暴增。而好死不死的幕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1636年下令禁止国外铜钱(主要是明国铜钱,亦有少量朝鲜铜钱)在日本境内流通,从而制造了数量庞大的废币。而这些废币后来又被荷兰人用船运到了越南——这又是一个缺铜的地方,获利极丰,以至于铜钱及日本铜贸易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最赚钱的一项贸易。

幕府既然禁止了明国铜钱在日本境内的流通,那么自然是准备自铸铜钱使用了。无奈其铸钱技术实在是差劲,甚至还不如大明福建铸私钱的那些商家,宽永通宝的声誉每况日下,而且数量还极少,这样就在日本国内人为造成了大规模的钱荒。

松前藩在日常贸易中接触到东岸大泊造币所冲压锻造的银元后,没多久就想到了请东岸人铸“假钱”以获利的主意。而魏博秋在听闻日本人的这个要求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傻子才不答应呢,这里面的利润有多惊人根本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

比如眼前这二万五千贯文的宽永通宝,一共才耗铜九十吨左右,如果再算上购买材料费用(主要是铜,夹杂少量铅、锡)、开模冲压制钱费用、蒸汽机及设备折旧费、燃煤消耗、人员薪资等一切成本,总共花费不过才一万七千五百两银子而已。而为了得到这二万五千贯文的铜钱,日本人要付出多少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江户幕府设定的汇率,即金一两=银五十文=铜钱四贯文,这里面金银比价是1:5,银铜比价是1:80。咱先不说金银比价,就单说银铜比价,此时日本国内民间及对外贸易中的银铜比价实际上已经达到了1:100多了,比如1623年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次交易中银铜比价就达到了1:150(当然这些铜块里面的质地并不纯,夹杂了很多杂质,但铜在此时的日本境内大量贬值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此时幕府设定的官方汇率在实际交易中根本不被各方所认可,比如荷兰人就大量在日本套购铜块运回欧洲,获利达一两倍之多。

那么,如果松前藩用银子来支付这批铜钱的费用的话,即便按照1:100的比价来算,他们也要支付标准大明库平银二万五千四百两,纯利润率达到了45%,当初在算出这个利润率的时候魏博秋也是醉了,等于是每造一贯文铜钱便净挣三钱多的银子,这铸币税真是收到手软啊。

①:这里说一下日本江户时代的货币政策,即金、银、铜同时流通。单说流通货币金币主要是小判(一两)和一分判;银币以文、分为单位,主要有丁银、豆板银,重量不一、形制杂乱;铜币就是铜钱了,以贯、文为单位,一千文被称做一贯文。按照幕府给出的汇率,金小判=银五十文=铜钱四贯文,文的标准重量为3.759克。

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乱局(九)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一百十五章 河间奴(二)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九十四章 马岛开发计划(二)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六十九章 决战:间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新危机(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四十八章 火地岛之行(上)第六十九章 海军与海盗(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十二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四)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九十三章 南方战区(五)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二十章 人代会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九章 狼群(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一百零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华夏、新危机(六)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七章 狼群(二)第七十七章 西线无战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会变迁(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
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乱局(九)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四百九十章 风起云涌(二)第六十七章 颓势与调整(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一百十五章 河间奴(二)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九十四章 马岛开发计划(二)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十六章 混乱与秩序(二)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六十九章 决战:间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新危机(四)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乱局(四)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四十八章 火地岛之行(上)第六十九章 海军与海盗(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五十五章 讹诈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十二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四)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九十三章 南方战区(五)第七十六章 决战:尾声(三)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二十七章 大开发:“剿匪”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二十章 人代会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虾夷地的谋算第九章 狼群(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三十章 圣奥古斯丁(八)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一百零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华夏、新危机(六)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七章 狼群(二)第七十七章 西线无战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经济学(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会变迁(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四百十四章 且战且退(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