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深固根本(三)

两人吃饭的当口店里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过来和刘技术员打招呼,看得出来他在本地挺吃得开,人缘也不错。

“咦,这汤里还有香料?”周大河喝了一口汤后就惊讶地喊了出来。

“哦,那是桂皮。”刘技术员熟视无睹地说道,“不用这个的话羊肉腥味太重,很多人不习惯的。嗯,这香料是从香山堡那里运过来的,价格也不贵,一斤才卖一元二角。这一碗里也就用了两三克,不过才值半分钱而已,嘿!”

刘技术员是农技站的资深技术人员,每月工资六元五角,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发,半分钱在他眼里确实不算什么。

“香山堡?这是哪里?”周大河有些疑惑地问道。在他的记忆里,国中确实还没有一个叫什么香山堡的地方。

“嘿,小兄弟还真是一心读书,都没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啊。”刘技术员调侃了句,然后说道:“香山堡呢是上个月刚设立的新定居点,也是上个月才有第一批移民过去定居。不过呢,具体的城市建设在半年前就陆续开始了。具体位置就在鸭子湖出海口、镇海港对面那一片地区,唔,之前宣讲队在市集上讲过,《真理报》上也登载了。小兄弟,不是我说你啊,咱们衙门中人……呃……公务员可不能耳不聪目不明啊,这消息一定要灵通,《真理报》一定要订一份,懂不?”

“刘大哥肺腑之言,小弟谨记在心。”周大河感激地说道。确实,前阵子他在会计职业学校里只顾埋头学习,就连一些同学之间的宴饮都推却了,如今想来却是太过自闭了一些。当然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非这样基础只能说一般的他也不会在结业考试里一鸣惊人,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其实香山堡的事情并没有刘技术员说得那么简单,或者说这次执委会并不仅仅只设立了香山堡这一个新定居点,除了香山堡之外,还在鸭子湖地区设立了另外两个新定居点,香山堡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十一月初,1640年度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新移民安置点落户在鸭子湖出海口处,这座被命名为香山堡的定居点位于鸭子湖出海口、镇海港对面的后世北圣若泽地区。在这一批新移民(四百名明人、两百名法兰西人、一百名德意志人)抵达这里之前,这片布满肉桂树林的沙坝地区只有一些孤零零的海军炮台耸立在这里。

不过好在这里的城区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后来政务院派出了南非建筑队沿着海军炮台要塞附近建设了一座新城堡,将其与海军炮台融为了一体。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们是以采摘、种植肉桂香料为主,以种植、培养葡萄为辅(本地的沙坝地形特别适合种植葡萄),可能将来还会上一些葡萄酒厂之类的项目。无论是香料、葡萄还是葡萄酒,除了部分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外,大部分还是用于出口到邻近地区以换取外汇。

农闲时香山堡的农户们还可以种一些菜、养一些家禽,放养一些山羊。畜牧局配种中心的技术员们看中了这里的环境,还特地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配种站,今后还会将一些培养出来的东岸大角山羊及其后续试验品种交给农户们饲养,以观察每个品种的抗病害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基因遗传稳定性等特征,以更好地改良现有品种。

而在香山堡之前,鸭子湖地区也已经建立了另两个定居点。

十月初,八百名新移民(五百名明人、三百名法兰西人)被分配到了位于两湖运河(米林湖——鸭子湖之间的原圣贡萨洛运河)北岸近鸭子湖处、佩洛塔斯河西岸的一处水源丰富处(后世巴西佩洛塔斯附近),开始在那里建设一个被命名为河口堡的新定居点。

这两年来,随着国内造船工业的腾飞,镇海港的工业发展也开始提速。截止1640年十月,该地常住人口已经正式突破四千人,整座城市内到处充斥着海军官兵、造船厂的产业工人及其家属,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座因海而生的城市。

不过工业发展了,该地的农业却一直都是依赖北方的平安县外运,这占用了宝贵的内河运输吨位。再加上镇海港还要承担北煤南运、西矿北进之类的转运船只的补给任务,物资缺口一直很大。因此,这次执委会干脆决定在其附近新建一个定居点,将为来往船只补给物资的重任接手过去。这个新定居点地理位置绝佳,南来北往的船只几乎都要经过这里,特别是在南方丘伊河南延伸段至东方港的运河开通后,这里就将成为东岸共和国国内运河网络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河口堡建成后,当地将以农牧业为主要经营活动之一,以充分利用附近丰富水系及湖泊资源,大力发展水稻、大豆和玉米种植业,同时放养牛羊。执委会乐观地估计,只需两年时间,镇海港附近区域可能就不再需要从北方远道转运补给品。

河口堡沿河还将修建一个码头,同时建立一个小型修船所,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维修及保养。这还不止,按照计划,明年由工商部牵头、第一机械厂与镇海造船厂还将各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在此建立一个内河小火轮厂,专门为国内内河航运建造小火轮,以及替现有的几十艘内河平底运输船进行蒸汽化改装。待这家船厂有些技术底子后,将来这里还将陆续研发挖沙船、挖泥船、吊装船等特种船舶,成为一家民用特种船舶厂。

十月中下旬,又一批新移民(四百名明人、三百名法兰西人以及一百名查鲁亚人)被分配到了鸭子湖西侧、南圣洛伦佐河与卡马匡河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带,开始砍伐树木、清理杂草、修建水利设施。在这个被命名为西湖堡(意为鸭子湖以西)的地区,执委会预计将前后迁移约三千名移民过来,在这里开垦出两到三万亩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将这里逐步打造成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粮仓。毕竟,略有些干旱的定远乡一带其实不是很适合当做农业种植区的,只有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的鸭子湖流域才是天生的粮食产地。

等到这里的各种作物产量稳定后,农业部、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还将在此投资建设机器榨油厂(以大豆为原料)、机器面粉厂、酿酒厂(以玉米为原料)等一系列粮食深加工企业,以充分挖掘这个农业产区的潜力。与此同时,附近丰富的木材资源的开发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据悉,执委会最近已经在制定计划将位于东方县河南乡的木材加工厂整体搬迁到西湖堡这边过来,以就近利用附近丰富的木材资源为国内日益增长的家具、办公桌椅、工农业用品木材需求提供大量丰富的产品。虽然河南乡政府不是很乐意,不过考虑到温带草原地带的森林资源极为宝贵,不宜大量采伐以免破坏当地环境,因此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整体搬迁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专业木材加工厂。

“这三个今年新设的定居点首批共分配了两千三百名新移民,预计在今后两年内还将陆续向以上三处加派移民数千人,以尽快将其发展起来。”刘技术员一边喝着牛肉汤,一边口沫横飞地叙述着从报纸上看来的消息,不过说着说着他又转而一脸神秘地低声对周大河说道:“我听人说,本来这些今年的新移民们到来后,政府内部一些心忧国事的志士们便鼓噪着将其中大部分人都分配到河中堡及新华夏殖民地去,以加速两地的发展进程,为直航大明创造条件。不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事却又被否决了。”

说到这里,刘技术员一脸遗憾之色。

“呵呵。”周大河敷衍地笑了笑。刘技术员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这种层次的决策内幕岂是他一个小小的乡镇农技站技术员所能知晓的?多半也是从哪个酒桌上听来的胡言乱语罢了。

不过幸好国家没有掌握在这些人手里。老成持重的执委会诸公们也并没有跟着这些人思路走,他们还是知道深固根本的重要性的。什么叫根本?东岸及鸭子湖地区才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固、本土建设完善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才会适当地将手头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海外殖民地去,而不是本末倒置地优先发展海外领土。

两人又吃了一会,然后便结账离去了。刘技术员比较热情,直接将两人的账一起付了。两碗牛肉粉丝汤4分钱,一盘酱牛肉和两碟小菜加起来1角2分,总共1角6分钱。而那个之前坐在他们对面的那个阿尔巴尼亚人,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悄然离去了。

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六十三章 决战:主题(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三十章 新华堡(三)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场面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三百三十八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与生意人的外交(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补给船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三十六章 波尔多的王党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华夏、新危机(六)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幻的风云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区(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铁路时代(一)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
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六十三章 决战:主题(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三十章 新华堡(三)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线无战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场面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响(三)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九十八章 附属地建设(五)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区(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东南太平洋(一)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四十六章 马岛上的生活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三百三十八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与生意人的外交(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补给船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与突破(二)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十二章 须鲸港的战斗第三十六章 波尔多的王党第一百十四章 河间奴(一)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一百十二章 橡胶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一百十九章 见闻(二)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华夏、新危机(六)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幻的风云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区(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铁路时代(一)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开发(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五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十三)第二十七章 圣奥古斯丁(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护航(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鲸(二)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五十一章 特遣舰队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四十一章 杭州湾(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过海(三)第十六章 执委会的体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