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矿(三)

两艘海盗船就像没看到东岸人的船只一样,径直朝北方而去。他们的航速很快,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远方的海平面上。

“他们是去北边抢劫那些马任加地区的阿拉伯人的,或者是去抢劫那些阿拉伯人近亲——科摩罗岛上的阿拉伯人后裔的。”徐刚推了一把滑到鼻梁上的眼镜,慢悠悠地说道:“当然了,有时候如果那些葡萄牙人不太注意的话,他们也不介意上岸去掳掠那些葡萄牙人一把。就我所知,去年他们就曾在蒙巴萨附近登岸过一次,抢劫了好几天,当地的葡萄牙驻军却一直没有什么反应,让他们从容撤退了。”

“葡萄牙人对德尔加多角以北的东非海岸地区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差了,我记得他们甚至还没能剿灭当地的由阿拉伯人撺掇的叛军势力吧?”张啸笑了笑,说道:“他们的海军力量也不足,阿拉伯人才几条船,却一直没法彻底剿灭。”

“还是他们的地盘太大了啊。”徐刚捋了捋有些被海风吹乱的发型,说道:“其实他们的海军总体实力还是很强的,只不过要占的地盘实在太多,这些船一分散布置便显不出什么优势了。你想想葡萄牙王国才两百万左右的人口,却占了巴西沿海等新大陆殖民地,几内亚部分地区、刚果、安哥拉、莫桑比克、赞比西河流域、蒙巴萨以及索马里等非洲地盘,阿曼、果阿、锡兰、马六甲、帝汶、澳门等亚洲领地,同时和西班牙、荷兰以及奥斯曼帝国在从欧洲到非洲再到亚洲的广阔地盘上进行着敌对活动,这是他娘的一种怎样的作死精神啊。如今玩了这么久还没玩崩,就已经算他们有本事了。”

“老徐你也会开玩笑啊。”张啸哈哈一笑,说道:“他们就快玩崩了。几内亚湾附近的埃尔米纳堡让荷兰西印度公司给拔了,巴西地区也被蚕食得不像样子;刚果也屡屡被袭击,很多哨所被荷兰人拔除;安哥拉也岌岌可危,甚至就连东非的莫桑比克岛都被荷兰人的舰队围了好几次;如今蒙巴萨、桑给巴尔、摩加迪沙等地在起义叛乱,东方的锡兰、马六甲又在荷兰人的压迫下朝不保夕,我看葡萄牙人的殖民帝国崩溃在即啊。”

两人就这样一边吹着凉爽的海风一边闲聊着,而“破浪”号则在以5节的航速继续向南行驶着。10月10日,“破浪”号多功能船在塔马塔夫附近的海岸内停泊了下来,徐刚指挥着陆军官兵们轻车熟路地乘坐小船朝岸边划去。

岸边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色,相当多数量的木质高脚屋倾倒在地,显然几个月过去了这里仍然没有得到恢复。农田仍然荒芜着,里面长满了杂草,在这里原本的主人被击破掠走后,还没有谁来宣示过对此地的所有权。

“这样最好了。”徐刚也从小船上登上了岸,站在平坦的海岸边,他说道:“我原本还担心西边的麦利那人会将扩张的脚步伸到这里来,但幸好他们没有。否则,我们可能就会遇上一点小麻烦。”

“麦利那人?那是什么?这边的土著?”张啸第一次来马达加斯加,不是很了解这边的情况,因此出言问道。

“那是占据着马岛凉爽的中央高原地带的一个土著王国,同时也是岛上不多的土著封建王国之一。传闻中他们在中央高原上兴修水利、种植水稻,还修建起了一系列由粘土和石头混合筑成的城墙,那里有一些极为繁华的城市。他们崇拜祖先,建有家族祠堂;他们重视农耕,使用铁质农具;他们居住在高脚房屋内,就如同那些马来、印尼人一样。”徐刚一一介绍道,这些情况其实也都是从那些欧洲海盗、阿拉伯人或者抓到的贝齐米萨拉卡人奴隶口中得知的传闻,并没有实地验证过。

“对了,这个岛其实和台湾岛很像。中央地势高,四周沿海地带是平原,其中西海岸的平原面积广阔一些,而东海岸的平原则只有狭长的一块。当然,和台湾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中央高原地带才是本岛最为核心的菁华地带,也是岛上传统的农耕区,那里现在是麦利那人控制的地盘。”徐刚继续说道。

张啸一边听一边点头:“我们现在还不能和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封建王国交战,我们没这样的实力。所以还是先埋头干自己的事吧,塔马塔夫这个地方我们只负责挖煤就是了,暂时不适宜进行任何程度扩张。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暂时和西边的麦利那人交好,先稳住他们再说。”

两人正交谈间,士兵们已经将这边整个都搜索了一边,最终证实这里已经几个月没有人光顾了。七八个被士兵们押着的贝齐米萨拉卡人开始带着人去查看他们曾经捡到那种黑色“石头”的地方,士兵们每找到一处,便在手绘地图上点出来,然后继续寻找下一处。

忙活了几个小时过后,看着一副大型手绘地图上画着的斑斑点点,张啸基本上也确定了这里确实有一个储量还不算小的煤田。不过最终勘址、挖井、开采的活计还得专业人士来弄,他也只是负责打个前站而已。已经登岸的士兵们分成了两拨,其中一拨开始带着工具到几处煤炭埋藏较浅的地方去开挖煤炭,准备弄一些样本回去做对比;而另外一拨则开始收集一些贝齐米萨拉卡人遗弃的房屋木料,开始在海角地带搭建一个木制的军事哨所,这是准备下次来的时候方便住人。

这边的土地和新华夏地区很相似,都是贫瘠的砖红壤,四周也都是密密麻麻的热带雨林。森林一直延伸到了西边大约十公里左右的小山丘边,那里已经是中央高原地带的边缘了,属于低矮的丘陵地区。那片丘陵依然被大片原始森林覆盖着,遮天蔽日,密密麻麻。森林中动植物众多,也许还有几条通往中央高原地带的小路,不过一般人很难找到就是了。

“有了这片森林也好,至少它将我们与那个麦利那人的王国隔离了开来,不至于让双方立时就对上。他们在中央高原专心做他们的土皇帝,我们在海边平原专心挖我们的煤炭,双方互不相干,这样最好不过了。”张啸站在一个小土坡上,眺望着西边茂密的原始森林,说道:“这边的木材资源也很丰富啊,一点不比新华夏那边差。唉,这里真是个宝库,要是好好开发的话,一定能为本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来。”

此时士兵们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木质哨所,并在上面升起了一面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国旗。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这附近埋设了大大小小的七八个石碑以宣示主权。石碑上用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各刻了一段文字,文字大意就是此地于1641年10月10日被华夏东岸共和国海军舰队发现,并被正式命名为“塔城”,以后此地即为华夏东岸共和国海外领土,任何国家或组织不得侵占,否则华夏东岸共和国将保留自由行动之权利。

士兵们一直忙活到了傍晚才返回了船上,他们将挖回的上千斤煤炭样本也带了回来。做完这一切后,当天晚上“破浪”号多功能船便启动了蒸汽机、挂起了风帆,然后在东南风的吹拂下以5-6节的航速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10月13日,“破浪”号安然返回,停靠在了新华堡码头内。张啸、徐刚二人在和史钦杰一起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交谈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煤田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因此,当天晚上,史钦杰就以马达加斯加开拓队的名义向执委会写了一份报告,要求执委会批准塔城煤矿的开采事宜,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开采计划书。张啸、徐刚以及新来的陆军第3连连长廖猛也一起在该报告上署了名,以增加这份报告的说服力。

10月14日,在耽搁了数日后,“破浪”号、“扬武”号等四艘船只即将离开新华港返回南非。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是时候返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个月后还会有第二批运银船过来,将此次明国移民费用的尾款带过来。

几艘船上装载了大量木材、椰子、驼峰牛以及风干的海货,毕竟总不能让回程时的船舱空着吧。在此驻守了将近两年时间的陆军第101连也随船返回本土,他们的任务将由新来的陆军第3连接替。

就在大家在码头上依依告别,准备扬帆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两艘灰头土脸的船只从湾外驶了进来,而他们的桅杆上悬挂着的正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海军旗!

“那不是‘共同市场’号和‘超勇’号么?”突然有眼尖的人喊了出来:“那是第二舰队的人!”

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十七章 深固根本(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九十四章 马岛开发计划(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二十九章 新华堡(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二百二十章 热带沃土(六)第六章 鸭子湖(二)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方(一)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击!(一)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九十七章 附属地建设(四)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七十九章 边贸市场(二)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统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网(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六章 安齐拉纳纳(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四百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线(续一)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五十九章 艰辛的建设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
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十七章 深固根本(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九十四章 马岛开发计划(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十三章 新发展(二)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二十九章 新华堡(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五章 波罗的海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四十九章 恢复性发展(三)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二百二十章 热带沃土(六)第六章 鸭子湖(二)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四十章 杭州湾(一)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方(一)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击!(一)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场(三)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九十七章 附属地建设(四)第四十八章 恢复性发展(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七十九章 边贸市场(二)第三十四章 谈判(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过海(一)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统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网(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局(十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六章 安齐拉纳纳(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四百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线(续一)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五十九章 艰辛的建设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