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三节

五月初,长公主召见廷尉卿司马防,责令他尽快结束所有案件的审理,不要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如果因为你在案件审理上的优柔寡断,最后导致朝堂不稳,议和出现重大波折,我将严惩不贷。

司马防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和儿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商议。这几个案子互相牵连,审结哪一个都将得罪一大批人,稍有不慎,将给家族带来灭门之祸。司马朗埋怨老爹,你都致仕在家养老了,为什么还要答应丞相大人出任廷尉卿一职?你这不是自寻祸事吗?

司马懿考虑良久,突然问道:“爹,大哥,你们说,大将军突然交出兵权,离开长安,是不是留有后手?”

“你有没有脑子?”司马朗瞪着眼睛骂道,“你跟了大将军这么多年,他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如果他杀人不眨眼,你这个脑袋还能留到现在?”

司马防长叹一口气,“当年的董卓之祸,让朝堂上下刻骨铭心。长公主也罢,丞相大人也罢,大将军也罢,无不小心在意,时刻防止和避免同样灾难的发生。此次大将军突然交出兵权离开京都,正是为了避免大汉再遭败亡之祸啊。十几年来,大将军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中兴大业浴血奋战,相反,长公主和朝廷却处处提防着他,时时刻刻想夺去他的兵权。现在好了,大将军走了,天下人的心也寒了。走得好,走得好啊……”

“他如果不走,现在长安就是血雨腥风了。”司马朗苦叹,“但他走了,长安的危机就更大了。失去了大将军的震慑,朝堂上的势力就像出笼的猛虎,一个个肆无忌惮,杀得如火如荼。而襄阳人的胆气也立刻高涨,一个个气焰嚣张,提出的议和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这些苛刻的条件会对朝廷产生很大冲击,不仅会引起军中将领的不满,也会激怒朝中的很多大臣。未来几个月内,长安可能要爆发动乱。”

“这个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大将军仓促离开朝堂后,是不是有办法解决即将爆发的更大危机?”司马懿望着父亲忧郁的面孔,恭敬地问道。

司马防和司马朗互相看看,立即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这个时候,要想保住家族,首先要站好队,如果选择错了,站错了队,很可能要付出族灭的代价。

“大汉能走到今天,能看到中兴的希望,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悍的北疆,即使大将军不在了,北疆人也不会拱手让出权柄,更不会坐视朝堂大乱,让社稷再度陷入倾覆的深渊。毕竟北疆人为了今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谁都不愿意让十几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大将军可以放弃权柄,但北疆人不会放弃权柄。相反,他们在大将军离开后,在失去了大将军的镇制后,将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司马防轻轻摸着长髯,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也可以算是半个北疆人。”

“爹,现在彦才(傅干)是我们家的人,以彦才在北疆的身份,我们家算是北疆人,而不是半个北疆人。”司马朗笑着提醒道。

“我知道,我知道。”司马防伸了个懒腰,然后仰身倒在了席上,“急告朝廷,说我中风了,不能理事,请廷尉丞郗虑大人代行廷尉事。”

长公主对廷尉卿司马防突然病倒一事极为恼怒,她心知肚明,这个老家伙为了明哲保身,脚底抹油“溜”了。

五月初三。

郗虑暂时主掌廷尉府,他乘着长公主和朝廷还没有任命新的廷尉卿之前,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连续羁押吴资、许汜、王楷三位兖州籍大吏,并日夜审讯。由于他事先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审讯取得了很大进展。等到蔡邕、孔融、陈宫等人得到消息的时候,郗虑已经把张邈纵容、包庇和参予张超兄弟违律的证据拿到了手。

五月初四。

司隶校尉陈宫拿着丞相的手令,亲自赶到廷尉府要人。吴资等人都是朝中秩俸千石以上的大吏,没有丞相的命令,不能随意缉拿,但郗虑夷然不惧,坚决不放。

五月初五。

郗虑要求抓捕张邈的奏章连夜送到了栎阳。中书监陈群公然违律,也不禀奏长公主,同意郗虑先抓人,拿到证据再说。郗虑亲自带人冲进了张邈府邸,连抓人带抄家,一次解决问题。张邈拒不招供,郗虑下令用重刑。张邈能忍得住痛苦,但他的夫人和儿子们忍不住痛苦,纷纷招供,有什么说什么。

这时候,丞相蔡邕等大臣的弹劾奏章才刚刚送到栎阳,请求长公主即刻任命新的廷尉卿。

下午,弹劾廷尉丞郗虑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进了中书监。陈群下令,全部扣押。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怒气冲天地赶到了廷尉府,逼迫郗虑立即放人,但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随后赶到,据理力争,百般阻挠。

丞相蔡邕连夜急驰栎阳,向长公主求援。

五月初六。

长公主正在考虑廷尉卿的人选,看到丞相大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吓了一跳,急忙询问出了什么大事。

蔡邕三言两语把事情的始末大致说了一下,“殿下,中书监有什么权力同意郗虑抓捕张邈大人?郗虑大人没有殿下的圣旨,仅凭中书监的命令就抓人,算不算滥用职权?”

长公主大怒,急召中书监陈群。陈群理由很充足,说张邈已经不是上卿了,不过是个离职在家的待审官员,自己完全有权力同意廷尉府抓人,更无须禀奏长公主。“如果这种小事都要在半夜时分叫醒殿下,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长公主哑口无言。丞相很愤怒,质问陈群,“你为什么扣押大臣们的弹劾奏章,欺瞒殿下?”

“中书监每天收到的弹劾奏章成百上千,如果殿下每件奏章都看,事必躬亲,她还有时间休息吗?”陈群理直气壮,“这些弹劾郗虑大人的奏章本来就是无中生有,内中详情我一清二楚,我为什么还要帮着你们诬陷郗虑大人?”

长公主气得脸色铁青,挥手让陈群退下。

“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堂,尽快把所有的案子结了。”长公主无奈叹道,“老大人,该让步的时候让一步,不要再斗了。如今大将军撒手走了,军队那边人心浮动,随时都有可能出事。军队一乱,招抚襄阳的难度就更大了。为了尽快平定天下,稳定社稷,还是暂时忍一忍。如果我们不能齐心协力,天下何时才能平定?”

“殿下,现在的形势不是我们要斗,而是其他人逼着我们斗。”蔡邕长叹道,“大将军走了,无人可以威慑朝堂各方,大家为了权势,想方设法找机会打击对手,我们稍有疏忽,马上就会陷入死地啊。你看看,这才几天,事情就完全失控了。”

“大将军……他,他太过分了……”长公主越想越气,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什么理由都不说,莫明其妙地就走了,哪有这样的人……他是大将军,他还控制着军队,而且就算朝廷要夺他的兵权,也不过是收回本来不属于他的那部分兵权,难道这也过分吗?他如果一直控制着所有的兵权,那将来怎么办?陛下长大了怎么办?”

“殿下,大将军离开朝堂,不是在意兵权,而是在意中兴策略。他非常顽固,他坚决不同意议和,不同意立藩,他还想打仗,这才是他离开朝堂的主要原因。”蔡邕摇头哀叹,“他打了十几年的仗,死了几十万兄弟,突然要和仇人同殿称臣,要和曹操这样的杀人屠夫称兄道弟,他接受不了,他也不愿意接受。他离开朝堂,撒手不管,其实就是想让朝堂大乱,让议和之事彻底失败,继而让朝廷的中兴策略按照他的设想制定和实施,让战争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把所有的叛逆都杀得尸骨无存。在他的心里,仇恨和功勋远比天下千千万万的生灵更加重要。”

长公主掩面而泣。蔡邕小声劝慰了一番,“既然大将军不在,那就让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出任廷尉卿。以他在朝堂上的威信,虽然不足以压制各方,但迅速协调各方利益,尽快结案还是可以的。”

长公主接受了蔡邕的建议,下旨让鲜于辅出任廷尉卿,陈好为廷尉丞。考虑到目前的形势,郗虑也不好问责了,把他重新调回御史台。陈群也不能留在中书监了,调到尚书台任仆射,让刘放领中书监。

长公主的圣旨还没有下达,长安再送急报,郗虑得到证据,证明司隶校尉陈宫有蓄意陷害荀彧、辛评等人,阴谋刺杀天子的嫌疑。郗虑当即向大司马徐荣求援,徐荣命令北军越骑中郎将祭锋带两百铁骑,包围司隶校尉府。郗虑急奏长公主,恳求即刻抓捕陈宫,迅速挖出同谋,剿杀所有叛逆。

长公主惊呆了。这个郗虑真是一位奇才啊,短短几天内,连出重拳,打翻了一大片,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扭转了朝堂形势。怪不得司马防老大人要中风了,碰到这位彪悍的副手,即使不中风也要吓个半死啊。

长公主再也坐不住了,和丞相蔡邕急赴长安城。

前将军、卫尉吕布大为愤怒,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司隶校尉府,他要当面问问郗虑,他到底想干什么,是不是要把兖州人杀光了为止。

郗虑此刻正在司隶校尉府质询陈宫和他的下属,官署内外布满了北军铁骑。祭锋挡住了吕布,“吕将军,请你冷静一点,这次和晋阳谋反案不一样了,上次是谋刺大将军,这次可是谋刺天子啊。”

吕布惨然而笑。当年张邈、陈宫这些兖州大吏为了拯救大汉,和自己出生入死,浴血沙场,怎么会有弑君之念?朝堂上每每发生争斗,兖州人总是首当其冲,成为所有人攻击目标。这太不公平了。

吕布猛然调转马头,直奔大司农府。此次朝堂之争,李玮、崔琰、郗虑都是一伙的,要想救下张邈、陈宫等人,只能向李玮求援。

执金吾、龙骧大将军赵云接到祭锋的报讯,飞马追上。“奉先兄,大司马有言在先,严禁我等介入朝堂争斗。我们一旦介入,局面可要失控。你不但救不了他们,反而会让更多人卷进去,让更多人冤死刑场。”

吕布眼含泪花,仰天长叹,悲愤至极,“我怎么办?我怎样才能救他们?”

赵云无言以对,只能用力搂着他的肩膀,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现在有生命危险的何止是张邈、陈宫等人,连丞相蔡邕都岌岌可危了。

“如果大将军在,形势怎会如此恶劣?”赵云苦叹,“忍,一定要忍,千万不能把北疆武人扯进去。”

当天晚上,长安城再出大事。

数十名刺客冲进了郗虑的府邸,肆意纵火杀戮。这时郗虑府上突然出现了十几名高手,全力保护郗虑和郗虑的家人。

郗虑本人武技尚可,拼死保护母亲。母子两人勉强保得性命,但其夫人和两个孩子却惨遭毒手,家中七个仆役全部被杀,府邸被毁。

刺客四散而逃,但不知为什么,在郗虑府邸四周百步范围内,却突然出现了巡檄卫士,很多刺客都被抓住了。

郗虑红了眼,连夜审讯。有刺客禁不住酷刑,交待了他们的首领藏匿之地。郗虑带人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再审,又抓住了他们的幕后指使者。这位幕后指使者是西市上的一位商贾,他招供了自己的上家。抓到这位上家,郗虑极其震骇,这人是宗正卿臧洪的掾属。臧洪是张超的故吏,他为了给故主报仇,为了救出张邈,竟然想出了这种狠招。

郗虑奏报长公主,要抓捕宗正卿臧洪。

长公主和丞相蔡邕看到这份奏章,心里霎时涌起不祥的预感,局势失控了。

长公主召见郗虑,一方面好言安慰,一边下旨准奏,羁押宗正卿臧洪、司隶校尉陈宫。

长公主马上召见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大司农李玮、尚书令崔琰,劝他们以社稷为重,放弃争斗,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丞相蔡邕以最快的速度见到了臧洪,“你为什么要干这种事?你是不是昏头了?”

臧洪惨笑,“我怎么会干这种事?这是陷害,对手太狠了,竟然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从刺客冲进郗虑的府邸,到郗虑查到我的头上,只有短短六个时辰,如果这一切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吗?”

蔡邕骇然心惊,“谁会干这种事?李玮?荀攸?许劭?还是杨彪?”

“都有可能。”臧洪叹道,“现在要想挽救局势,只有把大将军请回来,否则一旦杀开头,局势就再也没有挽救的可能了。”

五月中,长公主下旨,鲜于辅出任廷尉卿,陈好出任廷尉丞,郗虑重新回到御史台任治书御史。

左彦出任宗正卿。杨凤出任司隶校尉。

现在朝堂各方斗得非常惨烈,适合出任公卿职位的也只有北疆武人一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转移朝堂各方的矛盾,平息各方之间的厮杀。

鲜于辅、陈好到廷尉府就职,首先审理许混一案。

许混的案子其实很简单,之所以久拖不决,关键在于张邈等青兖士人,他们想利用荀彧、辛评的谋逆案重创颖、汝士人,谁知事态转眼失控。

五月下,鲜于辅上奏长公主和朝廷,详细奏报了许混一案。过了几天,长公主下旨,对许混的罪责轻描淡写,罢职了事。许劭受到牵连,主动请辞太常一职。长公主接受了许劭的辞呈,拜他为长安太学祭酒,让他主持恢复长安太学。

五月底,长公主拜郭策为太常卿。

长公主不顾北疆武将的反对,在分封爵位一事上做出了很大让步,襄阳和其它各地纷纷派出特使赶到长安参加和谈。

六月,襄阳方面派出了王朗和华歆两位大吏,益州的刘璋派出了吴素和张松,徐州的曹操派出了程昱,豫州的袁谭派出了刘献,江东的孙权、周瑜派出了鲁肃和顾雍,陇西的刘备派出了简雍。各地和谈特使赶到长安后,和谈随即进入了商讨细节的阶段。

六月上,迫于长公主与和谈各方的强烈要求,鲜于辅开始审理谋逆案。

谋逆案依旧存在,不过嫌疑对象转为张邈、陈宫、臧洪、张超等人而已,所以荀彧、张昭很快恢复自由,并迅速离开了长安。

荀彧和张昭清白了,不等于辛评、荀谌也清白了,在张邈、陈宫等人的罪责没有弄清楚之前,他们还要被羁押。

六月中,孔融、祢衡、刘翊等青兖大吏上书,弹劾李玮,认为刺杀郗虑一案的背后指使者是他,并有相关证据。李玮大怒,上书弹劾孔融等人,认为他们和陈宫等人合谋刺杀天子,也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朝堂愈发混乱。

长公主断然下旨,谋逆案的审理无限期推迟,先审丁立、朱魭一案。目前朝廷首要之务是招抚襄阳,其他事一概推迟再议。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三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上)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五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七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节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三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八节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四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九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16章 神威天将军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八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十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七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六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一节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三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上)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五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七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六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节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三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八节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四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九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16章 神威天将军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八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十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七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六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