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

“将军阁下,这是我们在塔兰托的快船送来的报告,路德所属的游击舰队已经开出港口。”约瑟尔将手中的刚刚送抵的报告递给艾利多安之后,皱眉道:“但是塔兰托我们海军的留守人员汇报说,并没有看到十字军登船,后勤运输船队也没有跟着游击舰队一同出发。”

“后勤船队现在在哪?还在塔兰托港吗?”艾利多安看着手中这张写满了路德舰队出港的报告沉吟半晌忽然叹了口气走到一边没有说话。

“将军,是否命令舰队进行警戒?”约瑟尔虽然和路德关系很好,但是在自己的舰队主力回港的时候,路德却将手中的舰队调了出来,这本身就不符合大秦海军的规定,更何况,艾利多安也已经回来了,一整支舰队的调动必须要得到艾利多安的首肯。而且后勤船队并没有随行出发也就是意味着此前所说的援军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头绪。他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其中只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只不过是不愿意相信而已。

“约瑟尔,你秘密派快船前往塔兰托港,传达我的命令,让港口海军留守士兵和后勤船队立即待命,没有我的命令传来任何人不要妄想调动一兵一卒。”艾利多安沉默半晌忽然下达了一个让约瑟尔有些目瞪口呆的命令。不过和路德不一样的是,约瑟尔对于艾利多安是言听计从,所以没过多久一艘快船就紧急从大舰队当中脱离,满帆朝着塔兰托而去。

而此时在塔兰托,波罗大主教也按照阿贵的命令做好了一切准备在等待着这位大秦海军的顶梁柱返回港口,而且为了帮助对方,甚至暗地里调动了属于自己的力量秘密潜伏下来准备在路德和艾利多安发生冲突的时候帮助对方一把。只不过不论是波罗自己还是阿贵都摸不准艾利多安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和路德发生决裂,毕竟亚平宁半岛目前的局势已经一触即发,教廷在罗马的王廷力量衰竭之后就已经开始对于世俗政权有了越来越强的觊觎之心。而整个大秦帝国在泰西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多少统治基础,数百年的分裂加上西部各部族觉醒让这里对于大秦的统治抱着冷对抗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大秦本身的军事力量被消耗殆尽之后就逐渐转到了明面之上。这些矛盾此时已经到了爆发的时候了,艾利多安和路德与其说只是海军内部争权夺利的一场异变还不如说是教廷和王庭力量的直接对抗。路德已经被教廷发展成自己的代言人了,而艾利多安目前在大秦国内的地位和威望都是教廷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这些在艾利多安带领大秦海军主力抵达塔兰托港之后,就直接爆发了。秘密入城的十字军原本打算控制港口设施,但是被艾利多安提前一步安排给挡了回去,为了不给艾利多安反应的时间,十字军选择在艾利多安登岸的时候下手,这样一来在陆地上用优势的兵力剿灭艾利多安,而路德的海军游击舰队也在此时开进港口,试图将大秦海军舰队拿下。

路德和教廷的谋划因为有了艾利多安的提前准备而接连失利,在港口准备对艾利多安下手,但是塔兰托毕竟是海军的母港,所以各地留守人员在十字军冲上来的时候开始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双方在港口爆发大战。十字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却连人手一柄冷兵器都做不到,而海军不论是水兵还是留守驻地的守军手中都是清一色的火枪,在远距离射击上占尽了优势,而且在得知了对方的身份之后,艾利多安当即下令没有停靠的战船直接炮击,用海军舰炮的火力轰击十字军的冲锋阵型。而且与此同时约瑟尔也在港口外围截击住了路德的游击舰队,高悬艾利多安旗帜的海军战船不断吹响集结的号角,让路德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舰队,毕竟这支海军不论是人员还是战术都是艾利多安一手打造出来的,所有的海军士兵在见到艾利多安的大旗之后都无心战斗,甚至部分战船直截了当的脱离了路德的控制朝着约瑟尔的海军本阵而来。见势不妙路德原本想要撤出去,但是却被约瑟尔给围了上来,双方随即在塔兰托港口爆发陆地战斗的同时在海上也爆发大战。

而在此时波罗也开始调动自己的人手身穿大秦陆军制服参加战斗,不断呼喊着艾利多安的名字然后冲击十字军的阵型,和忠于艾利多安的海军士兵一起夹击十字军,将路德调过来的这一万多十字军逐渐的逼出了塔兰托城掩护艾利多安从港口进入城内。

陆地战斗因为波罗的人手加入而快速结束,教廷原本想要靠偷袭的办法来击杀艾利多安的想法化为泡影,而海战这边则几乎是一边倒。人心浮动的路德游击舰队根本无心战斗,在被约瑟尔率军包抄后路之后,当即四散而逃,更有几艘战船竖起白旗当了俘虏。路德见势不妙之后倒也干脆,直接扯满帆从亚平宁往西逃了出去。

这场近乎于闹剧一般的战斗虽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是却让艾利多安意识到亚平宁地区的局势已经没有缓和的可能了。十字军背后是谁控制这不需要任何思索就能得出结论。所以在波罗现身之后,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协议,波罗拿出自己控制的十字军力量帮助艾利多安快速平定教廷的叛乱,但是大秦王庭必须要从亚平宁迁出去回到拜占庭。这一点艾利多安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点头同意,当前的形势已经不允许他思考太多东西,大秦帝国在失落数百年之后重返罗马古城,如果是势力处于巅峰时期说不定能够依靠着强盛的力量压制住这些早就习惯于自决的各部族重新回到罗马时代,但是目前如果继续将王庭放在罗马,说不定真的会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邦部族彻底掀翻。

而二者刚刚达成协议,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宣告独立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在玄影卫暗卫的穿针引线之下,原本就处于独立状态的这两座亚平宁重要的城邦国家直截了当的脱离了大秦的统治。它们原本就是独立状态,只不过此前被艾利多安率领海军强行拿下而已,而暗卫这边提前将波罗和艾利多安谈判的消息传过去之后,两地就再也没有了负担直接宣告重新独立。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这股独立浪潮在随后短时间内就迅速弥漫整个亚平宁地区,并且逐渐朝北而去,甚至连带着原本是从大食帝国手中重新拿回来的伊比利亚半岛也在随后传来了动荡。这让艾利多安根本没有时间去试图说服罗马王廷中的皇帝陛下,直接用自己的威望命令王庭卫队开始强行搬迁城中的官员和各贵族登船,依靠着海军的忠诚和王庭卫队的携手,这场搬迁在天启十三年的下半年快速落幕。重新回到东部地区的大秦王庭虽然彻底失去了对泰西西部的控制权,而东部地区有历经大战被打得满目疮痍,但是却成功的站住了脚。

只不过因为强行调动王庭卫队进行搬迁,所以艾利多安在稳固住大秦王庭之后却被宣布解除一切职务。只不过此时大秦王庭的命令传到海军之后却并没有被约瑟尔执行,反倒是在艾利多安的率领之下,大秦海军主力从拜占庭港往西直接移到了雅典地区驻扎,并且依靠着艾利多安本身就是雅典人的优势,整个希腊半岛在随后开始独立出来,成了艾利多安的私人领地。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在东部领土小亚细亚还没有收复的情况之下,又失去了爱琴海沿岸的肥沃土地,只剩下了巴尔干半岛以及北方多瑙河等地尚在手中。

而自从大秦王庭冲洗回到拜占庭,整个泰西西部地区彻彻底底的被独立的浪潮掀翻,无数原本独立半独立的大小民族开始划定区域宣布建国,或者是互相征伐争夺领地。原本在英格兰岛的高卢人主力也趁机回到高卢平原并且和诺曼底人宣布联合组建新法兰克王国,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领土从高卢平原往南延伸到地中海沿岸,如果不是本身泰西中部地区大大小小的公国势力先他一步已经建立起了数十个公国,并且相互之间保持了基本的克制,使得刚刚上岸站住脚的路易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些难啃的骨头,但是这样也埋下了后来法兰克王国和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国持续近百年的战斗。

这一连串直接让大秦帝国彻底被掀翻的独立浪潮中玄影卫泰西分部在成功的让波罗在亚平宁半岛站住脚之后,开始将目光瞄准了泰西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西部伊比利亚半岛本身就是大秦人从大食帝国手中抢过来的,虽然伊比利亚半岛前身也是属于大秦帝国所有,但是毕竟被大食人占领已经百年之久,此地天方教的传播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所以玄影卫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布置更多的还是借助天方教掀起反抗大秦统治,利用宗教对抗宗教,从而将高卢地区的宗教反抗势力牵引到伊比利亚半岛,使其作为天方教在泰西地区的大本营,逐渐的这里的天方教的势力开始超越本土天方城和巴格达地区,由此也逐渐的让伊比利亚半岛陷入了长期的分裂的和对抗。秦空一手策划出来的这个肢解大秦的方案甚至在最后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原本统一的大秦帝国会在短短的三个内之内彻底变了样,甚至在北部地区原本已经打服的维京人也开始越过冬季寒冷的北海出现在拉脱维亚地区并且驱逐当地的本土民族和斯拉夫部族。

而也就在此时,大秦帝国陷入内部纷争自顾不暇的时候,一直在积极准备的乌介开始按照万毅的命令率军进入小亚细亚地区,开始进行驱逐阿姆杜拉的的战斗。原本阿姆杜拉打算直接返回巴格达的,但是架不住大秦帝国境内的剧变来的太过于突然,所以乌拉姆等人力主应该暂时停留在本地,观望一下是否有机会浑水摸鱼。但是乌介的出现让他断了最后一点心思,小亚细亚和中亚细亚连成一体必然是此时东方的帝国最大的战略目标,任何挡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的人和势力必然会被对方无情的碾碎。阿姆杜拉的当机立断让乌介很轻松的拿下了整个小亚细亚,并且在哈穆德率军前来接收之后迅速回军汇合从国内的增援部队越过第聂伯河朝着基辅俄罗斯王城而去。这是在大唐帝国的大战略之下黠戛斯王国执行的自己的扩张计划。一开始的时候乌介还担心黠戛斯的这一步扩张会让大唐误会,所以不仅仅询问哈穆德的意见而且还专门去信西征军指挥部,请求万毅给予指导。不过大唐本身对于泰西北部地区就没有插手的打算,而黠戛斯王国的这一举动却给了万毅另外的想法,所以万毅直接点头同意并且表示,大唐会全力支持黠戛斯的举动。最好能够将斯拉夫民族整体驱赶向西,逼迫他们能够进入多瑙河等泰西腹地。

所以乌介此时等于是得到了尚方宝剑,黠戛斯这两年不间断的休养生息和从大唐获得的支持使得这个游牧民族恢复了元气,也改变了以往游牧为生的生存习惯,在第聂伯河东岸定居下来,开始从事农耕,并且作为大唐国内工商产业链当中的一环,黠戛斯的采矿业和各种基础产品的产业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这也让黠戛斯王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各方面实力有了长足的恢复。而反观基辅俄罗斯则在此前的大战之中配合大秦帝国耗尽了本国的潜力,不仅仅主战部队近乎于损失殆尽,就连拱卫王庭的最后一支精锐力量在之前也被艾利多安借走。所以在乌介率军渡河西进之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基辅王城也快速被拿下。不过乌介却没有将对方一网打尽,反而对于基辅俄罗斯人给出了两条意见,其一是归降黠戛斯,其次则是允许他们详细迁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领土。这样一来原本在基辅俄罗斯境内和周边生活的上百万斯拉夫人开始在随后持续冲入泰西东部平原地带和北部海滨地区,开始和居住在这里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们展开不断争夺。整个泰西的分裂开始进入民族生存和领土争夺的层次。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复河西(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后的争夺(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荣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罗岛海战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二百零四章 东都变故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五)第七十六章 连下三城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国(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四十三章 丰州新政(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军至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二百零九章 钓饵战术(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开元(中)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占王宫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五百八十六章 风起耶路撒冷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后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军至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运河(五)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锅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触即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战(二)第五十章 打出来的带路党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复河西(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第一百九十一章 荆南大战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后的争夺(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荣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罗岛海战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二百零四章 东都变故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九十七章 绵州之战(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五)第七十六章 连下三城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国(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四十三章 丰州新政(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军至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二百零九章 钓饵战术(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开元(中)第八十五章 李茂贞的算计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占王宫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五百八十六章 风起耶路撒冷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后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这个时代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军至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战(二)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黄沙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运河(五)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锅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触即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五百六十章 行进中的机械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战(二)第五十章 打出来的带路党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