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后的争夺(中)

“大帅,艾利多安只怕要下手了。”刘璇匆匆返回西极城之后,将此次移交给大秦帝国的所有的武器装备清单递给万毅过目之后立即道:“我在返回的时候暗卫哈穆德已经探听到,基辅俄罗斯那边的王庭卫队已经集中到巴尔干半岛,依靠预测的话,艾利多安在装备了我们移交的三万支步枪和六十多门火炮之后,他们最少能够组织起十万大军,一个火枪队和一百多门火炮,再加上斯拉夫军团的近战优势,他应该觉得可以进行决战了。”由于暗卫那边暂时还没有送来巴尔干地区最新的情报,但是这并不妨碍刘璇判定艾利多安的下一步动作。

“再不开战的话,大秦帝国的家底也要被掏空了,上一次光是支付战俘赎金就直接支付四百万枚金币,加上追加的武器和粮食订单,只怕国内今年要大赚一笔。他大秦帝国这么大规模的大战打到现在还能够支撑多久?”万毅摇了摇头,道:“艾利多安这一次还需要速战速决,不然的话就算是他能够打败阿姆杜拉也会面临后继无力的境地。”万毅说完之后道:“玄影卫转过来的关于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肢解方案你有没有安排哈穆德去准备执行?一旦阿姆杜拉被击败立即行动,至少在黑海至里海一代不允许被大秦帝国占领。”万毅的手在地图上画了一圈。

“放心吧大帅,哈穆德那边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而且到时候由乌介率军出手,我们坐在后方。”刘璇的话让万毅点了点头。

在艾利多安和阿姆杜拉尚未开始最终的角逐的时候,远在西极城的万毅却已经在做战后的部署了。艾利多安在兵力陆续到位之后率先一步发起反攻,在第一阶段除了陆续收复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之外,还将战线从贝尔格莱德推进到索菲亚地区,直接开始和阿姆杜拉的大军正面接触。

艾利多安提前一步抵达虽然让阿姆杜拉感到很诧异,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在意,但是在随后乌拉姆率领的前锋部队被对方一个夜袭差点给合围之后,阿姆杜拉才真正感受到这位海军名将在陆战方面的指挥造诣。乌拉姆的部队是目前自己手中最精锐的部队,配备了最好的装备,但是在和对方野战的时候却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以斯拉夫兵团为主要突击力量,将火炮集中使用之后,艾利多安的部署可谓是完美无缺,乌拉姆大意之下差点被直接合围在索菲亚东南的山脚地带,要不是自己因为感觉不妥派部队前去接应只怕在短时间内自己就会失去这一支精锐力量。而等到乌拉姆被接应回来之后阿姆杜拉更加感到不安,因为按照对方的描述,艾利多安投入战斗的除了斯拉夫兵团之外,还有大规模的炮兵,集火射击的规模甚至比配备给乌拉姆的炮兵大队的火力还要强盛。

“将军阁下,艾利多安是不是将他们装备在海军战舰上的火炮给拆下来了?不然的话我方五十门火炮都无法在炮战中取得一点优势。”乌拉姆还没有从失败当中走出来,以至于双眼赤红的盯着阿姆杜拉道。

“只怕未必,我们能够和大唐交易,难道他们就不能吗?只怕是大唐紧急拨付给他们一批火炮和弹药。”阿姆杜拉皱着眉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艾利多安只怕手中还藏着另外的火枪队尚未投入战斗。”

“为今之计该怎么办?一旦我们在退缩的话那就退到巴尔干山脉的碍口了。艾利多安对于巴尔干地区的地形比我们还要熟悉,在这些地方作战只怕我们占不了任何优势。”乌拉姆握着拳头道:“不如我们就在索菲亚地区和他们打一场,一战决胜负。这样的话我们手中的骑兵军团还能够有保持告诉突击的地形,一旦退到山区的话那就只有打消耗战了。”乌拉姆的话让阿姆杜拉皱着的眉头都变成了一个川字型。乌拉姆说的也没错,毕竟自己手中有艾利多安没有的骑兵军团,而且是三个骑兵军团,近九万骑兵一旦发动突击足以凿穿任何军阵。而一旦退守山区依靠地势来打防守战的话那就意味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没有了用武之地,除非自己让出巴尔干山区,退到色雷斯平原。

“命令各部队立即就地结阵准备迎战,乌拉姆,由你率领淇滨军团兵分两路,在左右两翼布置,其他各部以重甲部队在前,火枪队分成三个部分构建突出部,以重甲兵为依托进行反击线。三个火炮大队也给我全部拉上来,配备中军。”阿姆杜拉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就地投入反击,而且最重要的还是,阿姆杜拉手中有两个重甲军团,足够在火枪队阵地面前构筑一道稳固的防守线,掩护火枪队集火射击。大食人对于火枪的运用虽然没办法和大唐相比,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使用办法,那就是用重甲兵掩护,保证火枪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持续射击,这样一来大规模的火力投射足够彻底压死短腿的大秦军队。在过去的战斗中火枪队战术加上骑兵突击成了大食军队屡次打赢大秦陆军的法宝。

阿姆杜拉的就地防守反击不出意外的让艾利多安欣喜若狂,毕竟对于他来说打消耗战他更加打不起,如果阿姆杜拉决心利用巴尔干山脉的各个碍口消耗的话那少不得自己还要想其他办法。不过即算如此,艾利多安也开始进行最后的调动,因为有海军的优势,在自己正面和阿姆杜拉进行决战的同时,艾利多安还是咬着牙从希腊地区征召了两万人的步兵在海军的运输下秘密在色雷斯的偏僻海岸登陆,准备在这边大战的同时秘密偷袭拜占庭。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他正面战场上的兵力就只剩下斯拉夫兵团,火枪队加上另外东拼西凑组建起来的一个步兵军团,可以说和对方相比差不多只有对方一半的兵力。而且对方还有威胁极大的骑兵军团,而自己这一方骑兵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在静下心来之后艾利多安将斯拉夫军团当成自己的主要突击力量,然后将火枪队混在另外一个步兵军团后面,准备在对方的骑兵突击的时候忽然亮相将其打蒙,然后斯拉夫军团就势反杀,先废掉对方的机动力量。

双方的争斗的焦点都在骑兵军团上面,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乌拉姆率领骑兵分两路进行攻击的时候,艾利多安除了集中火炮轰击左路骑兵之外,这样腾出来的步兵就需要直面对方的冲锋步伐,所以短短片刻时间之后,少量的弩炮等冷兵器远程射击在成建制的骑兵军团的冲锋之下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艾利多安布置在前方的步兵军团只是短短片刻就被对方凿穿,被杀得七零八落。

而在危亡时刻,原本以为在中军的斯拉夫军团会趁势投入反击的乌拉姆却碰到了三万支火枪的集火射击,无数的子弹将透阵杀出的大食骑兵当成了活靶子。这些做好了近距离厮杀的大食骑兵碰到的却是对方火枪队不间断的子弹投射。而且艾利多安为了追求突然性,硬生生的看着自己步兵军团被骑兵冲散而无动于衷。这等于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骑兵在屠杀步兵而无动于衷,这种狠辣在随后让乌拉姆吃尽了口头,三万支火枪手突然出击几乎是横扫了乌拉姆的右路骑兵突击,甚至在他反应过来之前硬生生的将冲锋冲的最狠的骑兵突出部全部击杀在当场,而那些尚在冲击大秦步兵军团的骑兵尚未透阵速度也被无数的人命的阻拦而降了下来,失去了速度之后斯拉夫军团就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快速出击,突然增援已经被击溃的大秦步兵军团,借着对方没有速度优势之后一点一点将这股骑兵击杀。而腾出手来的火枪队开始迅速调转枪头朝着已经抽到中军阵前的大食左路骑兵开了过去,以火枪队就地反击硬抗骑兵突击。

艾利多安不顾自身危险的做法打了对方一个足够的时间差,火枪队虽然在随后的战斗中受损严重,但是却硬生生的拖住了左路骑兵,使得他们迟迟不能在子弹纷飞的战场之上突出重围杀向只有数千兵马掩护的中军击杀艾利多安。

这样一来在阿姆杜拉调整部署将重甲兵往前推准备汇合骑兵一起发起全面攻击的时候,斯拉夫军团也已经杀透了右路骑兵的攻击,逼得乌拉姆只能将剩下的骑兵撤了回来。艾利多安几乎是一刻不停的调动斯拉夫军团开始驰援火枪队,同时带着中军进行后撤退到火枪队的阵地后面,依靠着斯拉夫军团的加入之后,部分火枪队立即构筑临时阵地,配合炮兵轰击阿姆杜拉的重甲兵团的进攻。这个时候阿姆杜拉的失误开始导致了巨大的漏洞,那就是重甲兵攻击速度慢,在艾利多安不计代价的持续炮轰之外,阵型被炸的七零八落,再加上部分火枪队已经调整部署,虽然经此一役,艾利多安雪藏的火枪队损失大半,但是仓促之间集中起来的数千名火枪手还是逼得阿姆杜拉的重甲兵损失惨重。

其实阿姆杜拉的失误也不是主观上的,大食人以前没有重甲步兵的成建制编制,这也是在打下拜占庭之后缴获了大量的步兵战甲所以才组建起来的,所以本着加强己方军队战斗力的想法装备了两个军团作为火枪队的肉盾。但是在骑兵失利的情况之下调动重甲步兵去参与正面攻击在艾利多安手中的炮兵和火枪手能够腾出手来之后这样的部署却等于将这两个重甲兵团送到了对方的虎口之中。随着斯拉夫军团接替火枪队和大食左路骑兵进行贴身肉搏之后,剩余的不到一万名火枪手再次加入战场,火力的密集度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对方的重甲兵团终于被彻底击溃,大量行动不便速度跟不上来的重甲兵被击杀在半路之上,其他的更是在一百多门火炮的轰击之下不间断的失去阵型,变成了一个个不断减小的零碎团体。而往常作为对攻的大食炮兵却被阿姆杜拉布置在中军位置而无法攻击到大秦军队的大部分阵地。而艾利多安一开始的时候就将炮兵集中在一起放在了阵地左侧,而且在自己中军后撤之后炮兵阵地也没有跟随而动。这种几乎是拼尽一切的狠劲虽然让炮兵阵地从一开始就面临最危险的境地,但是此时却成了最关键的胜负点。

战斗打到现在虽然艾利多安损失惨重,但是却牢牢地把握住整个战争的主动权,大食骑兵虽然在乌拉姆的指挥下逐步后撤算是保住了左路骑兵的主力,但是相比战前三个军团的兵力,现如今却损失大半。而参与进攻的两个重甲兵团更是差点损失殆尽。如果不是阿姆杜拉也开始投入火枪队逼退了艾利多安手中的斯拉夫军团只怕对方还会趁势投入反攻。

阿姆杜拉留下骑兵断后自己率领主力人手迅速开始撤退,却被艾利多安不计代价的办法缠住了,斯拉夫军团奋勇冲杀直接和对方的骑兵纠缠在一起,硬生生的以步兵扛住了骑兵的反击,让大食骑兵再次遭受重创,这一次大食引以为傲的骑兵在断后途中和斯拉夫军团惨烈厮杀之后几乎断送了最后的兵力。截止到乌拉姆下令撤退的时候,斯拉夫军团硬生生的以自身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将原本剩余的近五万大食骑兵给打掉了大部分,跟随乌拉姆撤出去的只剩下数千人。

打完这一仗之后艾利多安不顾疲劳和己身的伤亡开始从西海岸的崇山峻岭中穿越而过,并且调动海军战舰拆下了近五十门火炮沿途运输,在阿姆杜拉尚在收拢败兵准备在巴尔干山脉进行防守的时机,迅速出现在色雷斯地区,然后汇合已经秘密抵达的希腊两万步兵急攻拜占庭,并在第三天消息传到阿姆杜拉手中之前拿下整个拜占庭。这样一来巴尔干地区双方的位置迅速反转,色雷斯地区在短时间内重新被艾利多安占领,也彻底断掉了阿姆杜拉的回归之路,储存在拜占庭的大量物资也再次被艾利多安握在手中。

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五百零五章 崩开的多米诺骨牌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后的争夺(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一百九十四章 银轮部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阗国灭(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争夺(下)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一百九十章 组建海军(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二十章 突击强化(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沧州之战(三)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复河西(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帜(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编授衔(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二百零九章 钓饵战术(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象骑兵的盛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军旗第五百九十章 圣城之殇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五百零四章 碎叶大战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启后(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败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十三章 三年学艺(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虫病防治办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
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五百零五章 崩开的多米诺骨牌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后的争夺(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岭南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一百九十四章 银轮部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阗国灭(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约而同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争夺(下)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一百九十章 组建海军(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万战俘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二十章 突击强化(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沧州之战(三)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复河西(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帜(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编授衔(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二百零九章 钓饵战术(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象骑兵的盛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军旗第五百九十章 圣城之殇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五百零四章 碎叶大战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启后(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虏比胜仗更重要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败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达岭大捷(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十三章 三年学艺(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虫病防治办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乱世清流(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十二章 三年学艺(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军舰队编制和布局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