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

“主公,我来了,这一路给我赶的,骨头都散架了。”乌梁素海边的纳什镇,李玄清带着亲卫刚刚从天德城出来。在看完了塞外的工业发展之后两人就在这里等着从长安赶来汇合一起执行总参的一号计划。

“早就知道你要来,我已经让百信他们准备好了烤羊肉、烤鱼还有巧兮熬制的骨头汤面条,你想吃哪个?”李玄清和巧兮正在琢磨刚刚制作出来的面条,后面就传来马蹄声,亲卫正要警戒,却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果不其然是胡小四来了。

“哈哈,我什么都要吃。来来来,百信,给我每样来一份。我可是饿得能吃下一头牛了。”胡小四带着十几名玄影卫的下属匆匆下马来到李玄清身边笑道:“还是主公会享受啊,这纳什镇将来可以建个行宫什么的,夏天就来这里待着多舒服啊,你看那月色,多美,还有这风,多舒服,害得我都想做首诗了。”

“好啊,四哥你就来一首,不然今晚可没有饭给你吃。”巧兮带着环九把煮好的面条断了上来笑道。

“额,三嫂,这个还是算了,要不让主公做首诗如何?”胡小四本来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巧兮这么一说顿时让他下不来台了,但是见到李玄清也在一脸坏笑的看着自己马上有了主意,开始将矛头转向李玄清。

“好啊,大哥哥,要不来做首诗吧,你看这月色这么美,没有诗是不是有点缺陷啊?”巧兮可不理会胡小四的小心思,马上接过来笑道:“来,大哥哥,给你吃面条,还有烤羊肉串。”

被巧兮这么一说,李玄清还真有点感慨,但是让他自己写首诗还是太难为他这个前世就资质平平的穿越众了。想了想,忽然想到有首诗自己倒是记得很清楚,当下笑道:“我来念首诗,你们听听。”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胡小四的文学功底还是后来和徐天翔等人学的,算得上是勉强粗通文墨,所以也只是能够听的懂李玄清在说的是什么。倒是巧兮一听就知道这首后世有名的诗句,不过也不多言,这是前世自己喜欢的诗句,此刻见到李玄清吟诵出来微微笑道:“大哥哥的诗写的真好,明天巧兮就给他记下来。”

“好了好了,主公,三嫂,我能吃饭了吗?”胡小四这个煞风景的这时候开口了,指着自己面前的一堆食物苦笑道:“再不吃我正要饿死了。”说完也不待回答就开始拿起一块烤羊肉狂啃。

李玄清见到这家伙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吩咐百信给他再加了点吃的之后自己和巧兮也跟着吃了起来。

几人吃完之后,巧兮见到两人有话要说,自己去后帐去梳洗了。李玄清和胡小四则坐在湖边开始聊起即将要开始的计划。

“小四,你们玄影卫已经准备好了吗?”李玄清盯着东边的夜空问道。

“已经准备妥当了,安排在幽并地区的暗子也已经全部到位,就等主公一声令下了。不过关于李存孝的事情小四还是请主公再考虑一下,虽然我们兄弟几个对于李存孝都是惺惺相惜,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最近的情报显示,李嗣源和李存信也已经官复原职。所以李克用对于他的猜忌是不会断绝的。”

“那以你的想法呢?”李玄清知道他在说什么,沉默了半晌问道。

胡小四站起身来,将手中的一块石头扔进湖中道:“主公依小四的意见,我们就不插手这件事。我们的一号计划基本上不会触及到李存孝,而是时间也在明年,所以关于李存孝和李克用之间的恩怨,我们坐观成败。而且主公可能还不知道,李存孝其实也不是没有还手的力量,自从上次长安主公成亲之后,李存孝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家眷接到了身边,身边的安秀秀和高思恭等人也都是每日戒备,应该是得到了李存孝的授意。”

“那好,既然他能够知道自保,我也能放心了。咱们继续自己的计划吧。你打算从何处入手?”李玄清点点头,忽然想起了历史上记载的李存孝最后是造反的,只是最后被骗才会被抓,所以暂时也是把这件事放下,开始询问一号计划的细节。

“如果主公同意,我打算从幽州入手,让刘仁恭那边先出乱子,挑动耶律瀚雄南下,然后吸引李克用北上,让他们打起来。如果计划不成的话,就让刘仁恭和李匡威先打起来,然后让李克用扫荡剩下的几个小势力,如王鎔和王重盈以及王处存这些人。”胡小四笑道:“总参制定的计划是截止到明年三月份为止,这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也够了,这几家小势力虽然是李克用的附庸,但是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加上主公和朱全忠现在都在清场子,李克用应该也会效仿。只是这样一来的话搞不好也会加速河东军内部矛盾的提前激化。”

“该来的总是要来,算了你执行计划就是了,反正不管是哪一套计划,效果都是一样的,这一次要拿回幽并,拿到角逐天下的主动权。”李玄清脸色变幻了一会,深深吸了口气道:“万毅那边的计划是多长时间拿下河西?年底之前天策军主力必须东调,重骑营到时候肯定是草原大战的主力,让他不要耽搁。”

“放心吧,我来之前总参的战情通报看过了,万毅的主力已经抵达武威附近,温末人没有料到我们会主动越过贺兰山,所以被打得措手不及。但是他们的后续人马已经集结完毕了,所以河西那边估计会有一场硬仗吧。”胡小四道。

“你去通知一下天翔吧,让他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让陌刀营北上参加收复河西的战斗。”李玄清盘算了一下兵力道:“听说温末人比吐蕃人还能打,让万毅不要轻敌。让民政部开始筹备河西光复之后的安排。”

这边李玄清和胡小四商量安排河西后续事宜的时候徐天翔也已经到达灵州坐镇,接手灵州前线的后勤供给和兵力调动事宜。由于灵州本来就是边陲之地,所以听到打仗之后有些人又想起来去应征去当兵,惹得当地的新兵处有点莫名其妙,只好好好安抚这些人。

不过徐天翔抵达灵州也就意味着天策军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战争上来了,前半年的整编练兵开始猛然间节奏加快,各地的新兵处的训练计划开始紧了起来,各式各样的临敌应变的本事开始随着那些退役教官的口传心授教给了这些朝气蓬勃的新兵。而且天策军军事学院的指挥系也临时毕业了一批基础军官开始充实到部队开始磨合。

而岑天时领衔的民政部也抽掉了行政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以及从各省抽调的一百多名官员在水里环保厅厅长张全复的带领下来到灵州省开始就河西地区进行前期调查。按照民政部的规划,河西之地东部的武威归属灵州管辖,武威以西至敦煌阳关等地单独组建河西省,张全复兼任布政使。

“老张,你们来的怪早的啊,万毅他们才打到武威好不好?你们民政部的速度够快的。”徐天翔这几天天天和杨易商议怎么打通贺兰山将驿道修到河西去,所以等到他回到灵州见到张全复奇怪的问道。

“我来的可不早了,主公想得早,我本来还在南原和大祭司忙着种树呢,主公一纸命令让我到河西任职。”张全复难得的和徐天翔开起了玩笑:“总参谋长大人,我给你带来两位熟人,怎么样,中午要不要请客?”

“熟人?”徐天翔一愣随即笑道:“老师,你们俩怎么来了?”

“我们是来看看河西的。”张天虎和马老三联袂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笑道:“在灵州待了一辈子都没好好去过一次河西,结果让万毅这小子实现了,想来也是遗憾啊,所以只能来灵州过过瘾了。”

徐天翔正要说话,亲卫带着一名参谋匆匆走了进来,递给徐天翔一份情报。

“老师,各位,咱们先去吃饭吧。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武威已经打下来了。”徐天翔扫了一眼笑道。

这一大群人直接将慕容家的和韵大酒楼给包了下来,众人嘻嘻哈哈吃了一顿之后在灵州省布政使吴作栋的陪同下各自去休息。张天虎几人则跟着徐天翔来到军营。

“天翔你刚才的话没说完吧?”马老三见到徐天翔带自己来到他的寝帐,于是坐了下来问道。

徐天翔苦笑道:“果然瞒不住老师啊,万毅虽然打下了武威,但是温末人的大军也已经开了过来,双方已经在武威城外对峙,估计大战一时半会的就会打起来。”

“温末人来了多少?万毅现在手里集中了多少人?”张天虎点了点头道:“温末人虽然占据河西几十年,但是人口却没有多少,手下军队中有不少是西域各族招募而来的雇佣军,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甚至还有汉人存在,其本部人马不会超过十万精骑。”

“老师说的的确不多,在武威城外的军队就各式各样,藏北高原上的羌戎部落也跟随出兵不少,我们之前预测的结果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看样子要增派人手才行。”徐天翔指着武威的位置道:“现在万毅对面已经集结了十万多人的庞大军队,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这件事看来的确需要注意,但是天翔你也不要多在意,这些乱七八糟的军队其实只能打打顺风战,只要打疼他们,这些人就会四散而逃。”马老三和张天虎和温末人打了一辈子交道,自然知道老对手的秉性,所以安慰徐天翔道:“现在重骑营除了调到河西的两万人之外,剩下的部队当中不是还有两万人也已经形成了战斗力了吗,我看你马上调过去,然后抽调陌刀营北上,这样就可以集结四万重骑营,三万陌刀营,加上原本的两万步兵,四万轻骑兵和玄清调过去的一万特种部队,兵力已经达到十四万人,足够直接平推过去。”

“对,对待温末人不能手下留情,斩草除根才能够一劳永逸。这也是玄清让万毅这小子去河西的原因,众多将领当中只有灵武军出身的他才有这种特性加上他能够掌控这么多军队。”张天虎站起来点点头道。

“两位老师这几天就在军营待着吧,我还有好多事情要请教呢。天翔马上去传达命令。”徐天翔点点头道。

“你放心吧,玄清传讯让我们来灵州就是给你当参谋的。你安心去打仗,我们随时都在。”马老三摆摆手笑道。

徐天翔一愣,随即笑道:“还是主公深谋远虑,想的这么深。也好,这一次就彻底将河西拿到手里。让温末人成为历史。”说完一拱手匆匆去写调兵命令。

“怎么样?看样子咱们也给万毅写封信吧,这一仗如果不打出威风来,怕是震慑不住那些虎视眈眈的各部族啊。到时候天策军将精力东调,河西会有反复。”张天虎见到徐天翔去前面帅帐,朝马老三问道。

马老三点点头道:“直接跟万毅说明白吧,就说河西之战必须做到一点,一战彻底灭掉所有的敌对势力,不要怕屠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百年来那些冤死河西的亡魂也不会原谅我们到今天才回去给他们报仇的。”马老三幽幽的声音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是却显得异常的悲凉,就连张天虎都跟着叹了口气道:“我来写吧,万毅应该不会辜负我们两个老家伙和玄清的希望吧?”

“放心吧,你的弟子你还不清楚吗?他是个纯粹的军人,自然能够看得懂河西的形势。跟他说王厚纯在原州摆了个京观,让他在河西也摆一个,要摆大一点,气派。”马老三难得的没有反驳张天虎的话,反而结果话茬继续道。

谁也没有料到这封信对于前线统帅万毅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这件事彻底成了一个谜团,但是河西和原州两地遥相呼应的两个由头骨垒成的“京观”却时时提醒后人,这一切来的是多么血腥,震慑周边各族长达几百年,直到这个帝国将境内所有的民族融合为一体的那一天,这两个遗迹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六十七章 长安来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难干(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军齐至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风月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葬礼(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十二章 丰州新政(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击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一百三十章 收复河西(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一百零七章 变生疑云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五百八十章 发战争财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抢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围追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归义军东进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十一章 横霜剑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国之殇(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一百九十九章 绵州之战(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观成败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沧州之战(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八十八章 形势急转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
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六十七章 长安来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难干(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军齐至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风月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葬礼(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十二章 丰州新政(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击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战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一百三十章 收复河西(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后一个汉人藩镇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肃州风云(中)第一百零七章 变生疑云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五章 纯阳心法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五百八十章 发战争财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凤凰城(中)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抢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围追第三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归义军东进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十一章 横霜剑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国之殇(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运河(三)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烟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马穆鲁克的无奈第一百九十九章 绵州之战(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观成败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沧州之战(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对峙的雏形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阗灭国(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复河西(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八十八章 形势急转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