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七月十五中元节很快就到了。

蕲县县衙内,沈树人摆开了几十桌朴素的宴席,宴请各县官员和有头面的士绅。

众人都知道,同知大人今天要聊军粮摊派和减免租税的事儿。

好在那些豪绅,都已经团结在有后台的袁忠义周围,想好如何跟官府扯皮、搞“非暴力不合作”了。

傍晚时分,袁忠义和几十家士绅准时来到县衙。

“赵父母,江知县,别来无恙,两位真是勤政爱民呐,听说新来的沈同知年少,没少让二位操心吧。”

一见到赵云帆和江城这几个知县,袁忠义也不见外,直接跟他们套起了近乎。

他远房叔父是前任道台,正四品的大员,还在黄州击败过马守应。虽然已经调走了,可余威还在。他作为江西袁家的代言人,根本不用在知县们面前谨小慎微。

江城见状,一时也是有些唯唯诺诺,似乎又回忆起了当年被袁道台压制的日子。

赵云帆则明显更有骨气一些,挺着腰杆正色说道:“袁公子,莫欺沈同知年少,他可是实打实的两榜进士,施政也是真有本事的,不然也不会被吏部破格重用。

今日之事,还请你约束各家以大局为重,我尽量帮着周旋,好歹周全你们双方面子。”

袁忠义听了,心情便有三四分不悦。

但赵云帆官声不错,做事谨慎,当初袁继咸做湖北兵备道的时候,赵云帆帮着筹措后勤颇有苦劳,袁忠义也就暂时不跟他计较。

“看来这沈树人有点本事,这么快就让赵云帆折服了,一会儿倒是不能托大。原先只听说沈树人很年轻,家里又有钱,该是撒钱走门路弄的官才对。”袁忠义心中暗忖。

客人很快就到得差不多了,沈树人也恰到好处出现,众官员和士绅连忙跟他见礼。

沈树人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就宣布开宴。

众人心情忐忑,总希望同知大人先把价码挑明,他们才好安心吃喝。但沈树人坚持不说,他们也只好食不甘味。

不过,袁忠义等人很快还是察觉到了异常。

今晚的席面看起来很朴素,酒水是很单薄的浊酒,已近乎醪糟。

菜也是蔬菜为主,本地产的莲藕、芋头被变着法儿弄出了三五种做法,仅有的荤菜,也只是一道鸡、一道鱼。

鸡的数量比较少,每桌才一只鸡。鱼倒是多些,一桌能有好几条,还是变着法儿烹饪了数种口味。

其实,大灾之年,这已经不差了,只是跟那些高高在上吸血豪绅的生活方式颇有落差。原先其他官员要摊派时,怎么也会请好一点。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莫非是装穷哭穷,逼我们多捐少收租?罢了,那咱也装穷,就假装平时在家连这些鸡、鱼都吃不到!”

袁忠义为首的众豪绅们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假装抓起鸡肋啃得很香,又用筷子小心挑着鱼肉细细品尝。

他们其实也想假装吃鱼吃得狼吞虎咽,但这不是怕被鱼刺扎死得不偿失么,只好退求其次。

“这鸡肉好柴好干,也没什么一丝一丝的嚼劲,跟吃豆渣似的,世上哪有这样的鸡?”

袁忠义吃了一口鸡肋后,脸色不由自主就垮了下来。他家锦衣玉食,从没吃过这么又笨又没纤维感的鸡肉,一时出乎意料,自然会露出破绽。

其他豪绅也多半如此,入口之后都流露出难吃的神色,随后才意识到应该假装好吃、装穷。

他们唯恐露出破绽,尝了之后纷纷偷偷抬头观察沈树人。却见沈树人也是与民同甘共苦,吃的也是这种鸡和鱼,并没有搞特殊化。而且沈树人吃这种鸡肉时,表情非常平静,只有一丝欣慰之色,看起来完全没嫌肉柴。

“这沈树人表面功夫倒是有一手嘛,听说是苏州首富之家,连这么烂糟糟的鸡都能面不改色吃下去。”众豪绅对他的印象,也稍稍有点改观。

不过,这鸡肉虽然难吃,很快众人也发现了这种奇怪鸡的另一个好处——那鸡肋上的肉着实是厚得可以。

众人连忙补救式装穷,纷纷赞美:

“古有杨德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话今日算是过时了,这鸡肋上的胸肉可真是够厚的,这一只鸡得多少肉呢。”

“要不是在同知大人这儿,咱一辈子也见不着这种肉质肥厚的美味啊!”

吃着吃着,众人似乎是为了弥补一开始吃到印度鸡时流露出的难吃表情,吃相也越来越难看。

鸡吃完后纷纷开始集中吃鱼,同样装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一开始大家还怕被鱼刺卡,演戏时还小心翼翼,但多吃几口之后,很快就发现这种鱼肉质肥厚,而且只有肋骨大刺,并不似其他鲫鱼之类有细碎小刺。

于是众人演技更加夸张,不一会儿就把桌上的罗非鱼全部啃食殆尽,连鱼汤都没剩下。罗非鱼的口感也确实可以,并不像刚才的印度鸡一样只有分量没有口味。

沈树人等大伙儿静静吃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说正事儿。

他首先呵呵一笑,旁敲侧击地说:“诸位,你们都是黄州各县排得上号的体面人,本官早就知道你们锦衣玉食。

不过,大灾之年,连陛下在京城都节省开支、让诸文武共度时艰,本官请客,也只好拿这些高产一点的鸡、鱼搪塞。

刚才我也看到了,大家吃到这种新鸡时面露难色,但是本官告诉你们一个消息:这种鸡产肉高于土鸡数成,生长时日也短得多,也一样可以散养。普通佃农家稍微养上三五只,也不用操心饲料,让鸡自寻虫蚓就够了。

至于这种鱼,大家也知道其肉质鲜美、肉厚少刺,而且从产鱼籽算起,不过五个月便能长成。

这都是本官委托福建海防郑总兵家、与海外红夷商人贸易来的良种,原产地可以追溯到当年郑和下西洋去过的最远的地方‘竹步’。这些鱼可以适应微咸之水,却不能完全在海中长期生存。

这万里迢迢弄回来,可是要连着竹步的淡水一起运,中间途径天竺和满剌加还补充换了两次淡水、前后半年多,来之不易呐。

不过,本官今日要为平刘希尧、蔺养成筹措军粮,所以给诸位一个机会,谁更能响应朝廷号召,这些良种将来就优先给他们培育。

除此之外,本官还带来了如今在福建已经有不少地方引种的红夷土豆、玉米。我看这湖广之地罕有人种植,本官就帮人帮到底。”

沈树人提到的“竹步”,就是后世东非索马里的“朱巴”城,郑和下西洋时纪录的译音还是“竹步”。

同知大人提出了这么优厚的条件,一些心思比较活、能理解新物种引进好处的豪绅,立刻就动摇了。

若是未来能提前养殖高产作物,眼下这两年放弃一些佃租、或者多给官府摊派一些军粮,总的算下来还是赚的。

至于那些红夷原产的农作物,虽说福建就有,但这些本地豪绅多半也没能力组织船队去福建进货,沈树人给他们省了事儿,何不各退一步争取双赢呢?

一时之间,众多乡绅都开始主动询价,想试探一下沈树人的要求:“不知同知大人,要我等如何配合。”

沈树人也不客气,终于图穷匕见。他伸出两根手指头:

“本官也不多要,如今黄州还在与流贼交战的战区,朝廷也不用黄州上缴税赋。本官只照原本国税和剿饷,一亩地累计征四斗军粮,用于和刘希尧等作战。

另外,本官过去一个半月,已经组织新附流民恢复屯垦,把之前因乡绅逃亡而荒弃的田庄重新种上了庄稼。具体这种土地有多少,都已登记在册。希望你们认领,凡是在册土地,两年内不许向农民收租,这些农民只承担官府的军粮!

另外,打仗不光需要粮食,也需要军资、火药、钢铁。在纳粮之外,还愿意摊派这些军资的,本官就优先给他们鸡、鱼、土豆良种。”

他的条件开完,剩下就看谁支持,谁反对。

一些蕲州、蕲水等县的豪绅们,听完条件后窃窃私语,很快有一批服软了,随后黄梅县来的乡绅也有些服软了,眼看就有被各个击破、扩散瓦解的趋势。

袁忠义一看心中大急,连忙仗义执言:

“同知大人!这怕是不合规矩吧。哪有因为家主离开、田地暂时搁置,就让人两年不得回来收租的道理!哪怕按《大明律》,按户部多年的成法,这也说不过去!

咱也不是不肯捐这几斗粮食,是那些占田的刁民一旦两年不交租,将来怕是腰杆子就硬了,要想方设法耍赖扯皮,这种事儿古已有之,不可不防呐!

至于摊派军资,自然是我等应该的,这点您放心!”

袁忠义也没敢直接全面拒绝,所以最后才用“愿意摊派”堵住沈树人的嘴,好歹同知大人的要求,他们也是配合了的。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明末的“士绅摊派”就跟崇祯让朝臣捐款一样,最后象征性给点就好了。

袁忠义真心也不是差这点粮食,他是怕那些穷人缓过气来,以后趁着灾荒土地兼并更不好办了。而且穷人一旦站稳脚跟,说不定就会变成钉子户,占着田生出其他想法来,将来不利于统治。

而就算沈树人要按照摊派捐款多少来排序新物种的推广,他袁忠义也是不怕的。

那些没有水路商贸渠道的普通乡绅,或许得指望着沈树人给他们鸡蛋鱼种玉米。

可他九江袁家,那可是在江西颇有水路商贸实力的,九江湖口那些富商,货通整个赣江流域,最南边的商贸范围已经靠近福建了。

既然沈树人都说了这些东西他也是托了福建郑家弄回来的,那袁忠义没必要受沈树人的勒索啊!他完全可以让自家内河商船队,利用赣江内河贸易,把福建货弄来嘛!

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卖给其他不愿意跟沈树人合作的豪绅,让他们继续唯袁家马首是瞻。

整个湖广与江西交界的数座州府,谁不知道他们袁家的船队是有兵备道的后台的。沈树人能弄到的东西他们也能弄到。

沈树人并不知道他内心的心理活动,但是看了他的表态,就知道这厮是有恃无恐了。

他也动了真怒,脸上却是皮笑肉不笑:

“今日请大家商议,本来就是可以谈的。大家畅所欲言。不过,如今刘希尧猖獗,不比往年。朝廷也没钱在黄州、武昌部署江防水师,本官筹措军粮军资,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第111章 不破不立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0章 屡败屡战第98章 虚实相济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61章 初战告捷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5章 双线操作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5章 双线操作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94章 一波又起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56章 风水宝地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8章 慢性绞杀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80章 塔山血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
第111章 不破不立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0章 屡败屡战第98章 虚实相济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61章 初战告捷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5章 双线操作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5章 双线操作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94章 一波又起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56章 风水宝地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8章 慢性绞杀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80章 塔山血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