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

父亲离开后,沈树人倒也不急着做事。这具身体才大病初愈,欲速则不达。

他先在侍女青芷的服侍下把晚饭吃完、洗漱收拾一番,从头到脚换身干净衣服。

同时见缝插针,不着行迹地向青芷了解更多近况。

比如,自从刚才他回想起父亲的身份后,心中就有个疑问:父亲既是户部的主事,按说是京官,怎么会在苏州老家呢?

若是因公还乡,具体因的什么公?

还好青芷对自家的事情倒也清楚,就一五一十说了:

原来,沈廷扬上个月又给皇帝上了一次奏章,内容依然是建议“漕运改海”。

这类奏章沈廷扬已经上过好几次了,原先都会被漕运总督朱大典阻挠,说海上风高浪急不可控、百万漕民衣食所系云云,皇帝也不便强推。

但最近山东地界也有流贼出没,皇帝不得不考虑运河被掐断的风险,就批准沈廷扬先回乡调研、小范围组织试点。如果明年能确认海运效果更好、也更省钱,再大规模推广。

沈树人听完,跟脑子里那点《明史》知识一印证,也就释然了——明末确实有过“漕运改海”这档子事儿。

看来沈廷扬还乡,确系正常户部公务,与国子监来信事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巧合撞一起了。

排除这一干扰选项后,沈树人也歇息够了,就让青芷领他去书房。

而他的新跟班沈福,也早已按老爷吩咐,把那封国子监来信,送到了少爷案头。

还有一些近日的朝廷邸报,也是沈树人刚才吩咐的,都准备好了放在一起。

沈福是府上老管家沈祥的儿子,原本已经外放、在一间经营朝鲜药材的店铺当掌柜。

少爷出事之后,老爷不放心儿子身边那些吃喝漂堵的帮闲,彻查清退了一些,换上靠谱老成的家人回来伺候。

沈树人听说这个情况后,心中也是暗喜:正好新跟班原先都跟少爷不熟,自己将来行事作风有变,他们也看不出破绽来。

一边想着这些,沈树人手头也不停,翻开文书仔细阅读起来。

很快,他就先从那封国子监“邀请函”里,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原来这次被邀请入监同学的,除我之外,还有漕运总督朱大典的侄儿朱光实,郑芝龙的长子郑森……

理由是今年即将开征‘练饷’,各地财政转运会更加困难。朝廷对‘为国运饷’出力较多的官员、士绅子弟予以优待,希望各方同心为国。”

沈树人看到这儿,先琢磨了一下。

信上提到的事儿,应该都是真的。

如今是崇祯十二年,明末三饷的最后一根稻草“练饷”,确实是从这年开始加征的,每年有七八百万两银子。

漕运总督朱大典虽然不亲自经商,但他家人都经商,而且专做承包漕运的生意。

而沈家也是富商出身,家里有黄海大沙船百余艘,沈廷扬是崇祯初年才买官转行的——所以他一直力推“漕运改海”。

当然,“漕运改海”确实能为朝廷省很多钱,但同时也是为自家海船队争取订单。因此朱大典家和沈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属于互相断人财路,这是最顶级的深仇大恨。

至于郑芝龙,地球人都知道,长江口以南的东亚海域都是他的,没必要多说。

说白了,信上提到的这三家都是当时的“水运物流巨头”,朝廷指望他们多出力呢。

但是,

如果沈树人一开始就先看到这封信的话,他倒是有可能轻信。

可现在他已亲眼目睹了郑鸿逵阻挠他去南京,事情真要这么简单,郑家紧张什么?

所以,这封信只能信一半。

事实部分可以信,动机部分不能信。

那么,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

沈树人思索了一会儿,觉得这个问题单靠现有证据、还无法正面推导。

不过,倒是可以逆推出一些关节——

比如,他很容易想到,这信函上同时邀请了他和郑森,那就说明,郑芝龙极有可能不是在“阻挠他沈树人去南京”,而是想“让沈家当出头鸟率先装病抗命,然后让郑森也可以随大流不去南京”。

毕竟郑芝龙跟沈家无冤无仇,犯不着对付他这种晚辈。如此煞费苦心,最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亲儿子。

但是,郑芝龙又为何惧怕送儿子去读书呢?沈树人愈发不解。

因为他熟读《明史》,知道历史上郑森在崇祯末年,就是去了南京国子监读书的,还拜在了钱谦益门下。

当然,或许没那么早——《明史》没直接写郑森去南京的年份,但钱谦益却是崇祯十四年才认识和娶的柳如是,当时钱谦益的案底还没销,依然在野。

所以郑森能拜师钱谦益,至少是崇祯十四年之后才去的。

如今,无非就是把这事儿提早了两三年。

难道郑芝龙是怕儿子被朝廷扣为人质?可为什么三年后他又不怕了呢?

……

沈树人抽丝剥茧,觉得孤证难以定案。于是把信搁在一边,准备先浮光掠影浏览一遍其他文书,争取找到更多启发。

越是擅长情报分析的人,越知道充分侦查比贸然推导更重要。

心中带着问题和猜想去看文书,效率果然很高,不过半炷香的工夫,沈树人就有了收获。

他从两张近期的朝廷邸报上,看到了两条重要的国家大事:

“月初,张献忠复反于郧阳、劫罗汝才于襄阳,于是九营俱反,湖广糜烂。左良玉紧急派兵围堵,被张献忠击败。”

“朝廷命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南下督师、火速接替熊文灿统筹中原六省剿贼军务。”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等贼降而复反!

回想起这一重要讯息后,沈树人立刻绞尽脑汁、试图将其与郑芝龙的异常联系起来,然后还真就发现了一种猜测。

当然,也仅仅是猜测。

所以沈树人也没打算再亲自严密求证,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他拿上邸报和信函,就直奔沈廷扬书房。

……

“这么晚,怎还不歇息?”

沈廷扬正在挑灯查阅历年漕运账目,看到儿子求见,颇有些意外。

沈树人也不解释,直接开门见山诈了一下:

“父亲,那郑家劝孩儿称病不去南京,是想让我们沈家带头抗命,然后他们郑家才好法不责众吧?这样既不会明着和朝廷撕破脸,又能防止他儿子被扣为人质,真是好算计。”

沈廷扬一愣,死死盯着儿子看,屋内安静得可怕。

良久之后,他才释然长叹:“一直以来倒是小看你了,你竟有如此眼光。罢了,说说吧,怎么看出来的。”

沈廷扬说着,还起身把书房门锁死。

若是平时,他只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别沾染这些阴谋诡计的破事。

但他最近有些焦头烂额,怕完不成使命,没法向杨阁老交代,所以有点病笃乱投医了。

今天儿子醒来之后,连续两次让他有些惊喜。他终于决定给个机会,关起门来坦诚交流。

沈树人见自己猜对了,更有信心地侃侃而谈:

“月初张献忠、罗汝才等复反,而这些逆贼,当年正是熊文灿主张诏安的。如今朝廷让杨嗣昌代替熊文灿督师六省,虽然还没明说怎么处置熊文灿,但以陛下的‘嫉恶如仇’,多半是要下狱问斩的。

而熊文灿当年能从福建巡抚高升到督师六省,靠的就是在福建时成功诏安郑芝龙的功绩。可惜成也诏安,败也诏安,他想一招鲜吃遍天,最后栽在张献忠手上。

一旦熊文灿下狱,其他被他招降的军阀、贼将,难免会人人自危,怕被认定为其党羽。

所以,朝廷希望这些军阀送子侄进京为质,防止相互猜忌、狗急跳墙。郑芝龙也看准了这一点,怕儿子被扣,才想方设法避开这个风口浪尖。”

沈树人一气呵成,把这番推理说完。

沈廷扬脸色数变,越听表情越精彩,最终忍不住赞叹:

“不错,这事你竟能猜出七八成准。不过,并不是‘朝廷’公论要扣降将质子——这是杨阁老私下交办的。

唉,陛下眼里揉不得沙子,他根本想不到这种‘操切问罪熊文灿,会不会导致人心惶惶’的问题。

杨阁老却是没办法,六省剿贼军务都压在他身上。他唯恐再生出新的贼情,所以宁枉勿纵,能多拉一个军阀交出人质,就尽量多拉。

你生病之后的第六天,郑鸿逵就赶到咱府上探查虚实,因为他们也收到了国子监的邀请函,怀疑这只是幌子——他们还真没怀疑错。

如今大明海运,南有郑家,北有沈家。两家一起邀请,郑家便不易警觉。但我沈家忠于大明,也从不佣兵,所以你去南京,并不会被视为人质。真正的人质,只有郑森一人。当然,未来可能还有其他降将子弟。”

沈树人听到这儿,已经彻底明白杨嗣昌的局了。

说白了,拿《让子弹飞》来类比一下,杨嗣昌就是利用了沈家和郑家齐名、编个借口诱骗,拿沈家当“黄四郎”来打掩护,拿郑家当“城南两大家族”。

江湖惯例,“黄四郎出多少,城南两大家族也必须出多少。出得多、赚得多”。

事成之后,沈家的人质如数奉还,朝廷分郑家那点人质。

可惜,杨嗣昌计谋算得老辣,郑芝龙也不是吃素的。凭着天生的多疑和警觉,他依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而沈家的拖延,也有一定的责任——杨嗣昌本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打个时间差,趁郑家还不知道熊文灿要倒台,就先把郑森骗上路、生米煮成熟饭。

但沈树人的病,白白把这几天信息差浪费掉了。

如果沈家不补救,就可能被杨阁老穿小鞋。

如果补救得漂亮,到时候再汇报一下其中的曲折、完成得比预期更漂亮,就能收获阁老的一个大人情。

一想到这,沈树人自然有些担忧,于是就忍不住动用穿越者的先知,冒险向父亲建议:

“父亲,既然这事儿是杨阁老催办的,咱不如赌一把,别管郑家的劝说,继续强行送我去南京。我听说郑芝龙此人只想在海上称霸,并没有割据一方疆土的雄心,多半不敢造反。”

这是最容易想到也最直白的解决办法——沈树人知道历史上郑芝龙没反,所以他敢赌。

但沈廷扬眉头一皱,很不赞同儿子的眼光:

“太冲动了!郑家没开口之前,这么做倒没什么。现在郑家开了口,我们却不给面子,郑家不会担心‘莫非朝廷真要对付我们,所以沈家得了风声,要撇清关系、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么?这岂不成了拱火浇油?

我沈廷扬一心忠于大明,我不担心郑家报复沈家,我担心的是害了大明江山!郑家一家虽不足惧,可如今已有那么多反贼同时起兵,东南财赋重地乱不得!

这事就算办不成,只要郑芝龙后续肯安分些,不送质子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我被杨阁老埋怨、以后没得升官罢了。但苟利大明江山,我的仕途又算得了什么!”

话说到这份上,沈树人也只能暂时沉默了。

确实,只要他没法直说“我知道历史”,沈廷扬的谨慎态度就很难扭转。

而且,这种谨慎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受此启发,沈树人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

历史上郑芝龙确实没反,也确实拖了三年才送儿子去当人质。

但历史上也没他沈树人的插手啊!

说不定,这具肉身原本就在崇祯十二年中暑死了。然后一了百了,杨嗣昌也没再计较,和稀泥混过去了。

可如今沈树人还活着,沈家在跟郑家拉扯一番后,再强行送他去南京,性质就不一样了,说不定真就成了逼反郑芝龙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确实不能赌。

想到这儿,沈树人也微微捏了把冷汗。

自己仗着读过《明史》,仓促之间看问题多少有些僵化教条。

以后决策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不能再一味盲信史书,而要实事求是地结合局势变化推演。

沈树人也算知错就改,立刻表态:“既如此,孩儿回去再慢慢想办法,只要不刺激到郑家、又能找到借口去南京,就行了吧?”

沈廷扬这才欣慰点头:“话是如此,但不好找啊。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先好好养病吧。”

沈树人行礼告辞,便转身回屋,内心一边自我安慰:

这次的事如果做不好,虽然会被杨嗣昌埋怨,但明面上倒也不会落下什么罪过。

毕竟这是秘密交办的差事,不是朝廷正差。

而且,历史上杨嗣昌在两年之后,就会被张献忠用袭杀藩王之计陷害,忧惧而死。到时候他“小本本”上那点私账,也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无论杨嗣昌的人情还是埋怨,都只有“两年保质期”。

当然,如今距离崇祯上吊都只有四年半了,自己得抓紧一切机会快速建立势力,为将来的拯救汉人江山大业布局。

如此紧要关头,两年也非常宝贵了。所以只要有一线机会,就要竭尽全力办成。

——

新书期间求点推荐票,各种求票。

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325章 得国本第56章 风水宝地第56章 风水宝地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325章 得国本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90章 全胜而归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5章 奋勇争先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50章 整军备战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198章 领旨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
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325章 得国本第56章 风水宝地第56章 风水宝地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325章 得国本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90章 全胜而归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5章 奋勇争先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50章 整军备战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198章 领旨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