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

高炉需要造得更高,炼铁的燃料需要从煤炭和木炭改成焦炭……这些整改方向看起来很明确,实际上要操作,却是问题一大堆。

比如,沈树人让人花了七八天时间,实验性地先把一座现有高炉继续加高、炉温提升,重新展开试产,以搜集数据、看看会出什么问题。

结果,加高之后的高炉,预热后没几天,就出现了塌陷、底部软化,吓得沈树人立刻下令停手,想办法关火撤燃料。

一核验,发现问题出在炉体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上――明末的高炉炉温已经能达到一千四五百度了,也能把不太纯的铁熔成熔融粘稠的状态。只不过不如后世的铁水那么稀薄。

因为纯铁的熔点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度,要明显高过这个值,比如达到一千六百多,铁水才会非常稀薄易于流动,不够热的话,就会相对粘稠像胶水一样。

高炉继续加高后,底部更容易积蓄热量,不容易耗散损失,温度超过一千五之后,虽然砌炉膛的砖依然不至于软化,但至少结构强度会下降。

原本高炉高度只有两丈左右,上面两丈高的砖石压下来,下面的底座还能扛得住,高度再加高、压力进一步加大,温度也提升,一下子就扛不住了。

除了高炉材料需要重新研究,另一边燃料的研发试产也出了点小问题。

原先大明并没有人尝试过烧制焦炭,这一开始大家也都没经验,

前几炉没控制好炉内预留的空气量,后续气密性调整也不够精确,结果不是没烧成焦,就是煤本身燃烧太充分,直接成了煤渣灰。

好在沈树人前世看书也不少,他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名著《铁道游击队》,开篇第一章就是讲的抗战时在敌后枣庄地区、枣庄煤矿附近的游击队的故事,里面很多队员的掩护身份都是做烧焦碳生意的,书里面也大段大段描写了怎么烧焦炭。

当时枣庄煤矿附近胆子大的百姓,家家户户都烧焦,说是一百斤煤能出七十斤焦、一斤焦能卖两斤煤的价,所以能净赚四十斤,就是有点辛苦(还有就是这样烧其实污染很大,但抗战时期没人在乎污染),属于可以无脑投入的“死利钱”。

沈树人记不住太多细节,也只好先大概指引一个方向,让手下人按照“一百斤烧完剩七十斤”的分量比例来控制。

如果烧完后重于七十斤,那就当是空气进的太少、燃烧不充分。轻于七十斤,那就是燃烧过充分,烧成渣了。

大致多实验几次之后,再根据每次的产物慢慢测试实际炼铁效果。

……

这一番多管齐下的折腾,足足就又花了十天左右。

沈树人也不回府治江夏县,就在这大冶住下了,还是在野外铁山,十几天连县城都没回一趟。

至于留在江夏县的那俩绝色美人,陈圆圆和李香君,也是独守空房二十天,夫君一出差就不着家。

作为穿越者,美女哪有炼钢造枪炮爽!枪炮才是影响到将来能不能君临天下争霸立业的利器!女人将来要多少有多少!

好在冬天本来就是农闲时节,军队也不许要调动,流贼也安分,所以道台衙门和佥都御史衙门的政务本来就不忙。

日常工作有一群幕僚、副手帮衬着处理,实在有大事就跑大冶县这边请示,倒也没有耽误。

时间转眼就临近了十一月底,距离沈树人初到大冶,已经快二十天了。

这天,他正在准备验收新一批的焦炭样品、并且在新调整过的高炉里尝试实际使用,

忽然协理宋明德终于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说是家里回了书信,他族叔宋应星八天前已经启程搬家,今天就能赶到大冶了。

算算日子,宋明德的家书是十六天前寄出的,这宋应星来得倒也不慢。对方毕竟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还是搬家来的。

沈树人倒也重视人才,手头还有几个技术问题搞不定,也暂时不搞了,脸都没洗,就直接吩咐人骑马跟他一起去迎接。

一个道台、佥都御史,亲自迎接一个从七品的虞衡窑冶科经承,这面子也是给得足足的了。

……

一个时辰后,大冶县西北、濒临长江的一处无名小镇码头上。

一个五十七岁、胡须长而蜷曲稀疏的老者,拄着手杖下了船,看着眼前脏乱差但忙碌不堪的码头,眼神也是有些飘忽,似乎在为前途担忧。

此人正是宋应星,他身后跟着的妻儿家眷,也陆续下船,大包小包扛着行李装车。

看起来宋家确实也不富裕,他的小儿子和长孙都还年富力强,还跟仆人们一起搬行李,显然家中仆人数量、还没多到让他们完全不用干家务的程度。

宋应星一辈子没中进士,中了举后虽然有免税特权,还能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一些银子。但他本人和兄长总想搏一把进士,从万历四十年左右一直考到崇祯初年,连考了近二十年。

明末京城的物价已经很高,长途赶考花销很大,每隔三年从江西跑一趟京城、还要在京城住大半年、还要拉关系应酬,这使费的银子就不少了。

当然了,宋应星本人其实还有一项最大的开销――他写了《天工开物》,这书却没什么文人士大夫会买来看,所以靠刻书卖钱回本,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他又不忍自己的著作就此湮没,所以要自费掏钱请人雕版印刷。

当时刻一部个人诗集,按厚薄篇幅不同,工本费是五百两到近千两不等。(不只是请人雕版的钱,还包括首印的钱。一般雕好了要印上几百册到一千册。就像现在出版社,对排版好的纸质书,一般也要五千册起印,否则很难让出纸质书)

《天工开物》的篇幅可比诗集长多了,还有上下三卷,关键是他的书还得雕刻那些机械制图的插图,特别昂贵,一共花了宋应星三千多两银子。

这是他一辈子亏得最多的一笔钱,把他当教喻这种没贪污机会的清水官、几年来赚的钱都赔回去了。

印书亏的本,导致他家用不起太多仆人,家人也只好跟着干家务杂活了。这次来武昌,也是什么都不舍得丢,大包小包都带来了。

他此刻驻足的这座码头小镇,对岸就是黄州蕲水县地界、浠水河从对岸的黄颡口镇汇入长江,形成了一个江河转运的水运枢纽。

明末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城,甚至一直到20世纪民国时、都是无名小镇。

要到解放后,才在这个码头所在的位置,设置了“黄石市”,再后来,才轮到新设的黄石市反过来吞并了大冶县。

宋应星一行忙活了半晌,总算把东西都装车,正要再次上路。忽然看到码头西边的官道上,一阵阵征尘飞扬,马蹄隆隆,似有千百骑汹涌而来。

宋应星脸色突变,他没遇过战乱,不懂骑兵的声势,也就高估了来人的数量,还以为这武昌府地界依然不太平,左良玉的兵匪、张献忠的流贼还在滋扰地方。

跟妻儿抱团瑟瑟发抖了一会儿,征尘渐渐散去,他才看到为首一个二十出头的高大峻拔、面目黢黑年轻人,当先下马朝他走来。

他看对方脸色这么黑,身材这么威猛,下意识就以为是个将军,能率领数百骑,估计官位还不小,当下也就顾不得文尊武卑,人在矮檐下只好低头,这就要上去行礼。

“这位将军,不知……”

“什么将军,来者可是宋先生当面?”那“黑脸将军”说话倒也和气,一边问一边上前抓住宋应星手臂,让他反抗不得。

宋应星一个踉跄:“不敢当先生之称, 老朽一介辞官归隐的闲散之人,得蒙此间沈道台盛意拳拳……”

“黑脸将军”不以为意地说:“是本官来得迟了,没迎接到先生下船,下次也让你家打前站的哨船早些来通报嘛。”

宋应星一惊,这才反应过来:“您就是沈道台?这如何当得先生之称!当不得当不得!老朽将来不过是治下一属官……”

沈树人不容置疑地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先生能写出《天工开物》,在通究物理方面当然有过人之处,自然也就当得起先生之称。”

宋应星这才渐渐回过神来,随后又觉得有些别扭,讪讪自嘲道:

“刚才倒是老夫失态了,还以为是遇到了乱兵……道台大人年轻有为,听说是两榜进士出身、天下诤臣,没想到还如此威猛。”

沈树人哈哈大笑,也意识到问题了,毫不在意地自嘲:

“你是说我看起来黑是吧?其实我长得不黑,这是刚才得知先生要来,急于出门,不曾洗脸。本官这几日都在大冶铁山,琢磨砌炉烧焦的事儿,这一脸都是煤渣灰。”

宋应星不由肃然起敬,高贵的兵备道、佥都御史,居然亲自督导这些技术的琢磨,还真是罕见呢。

看来自己这次来武昌,真的是得到明主赏识,可以大展拳脚了!

果不其然,一路上沈树人尊老,让宋应星坐马车,他自己骑马在车窗边跟车里人闲聊,一点上官的架子都没有。

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5章 双线操作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61章 初战告捷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3章 孙武再世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25章 得国本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25章 得国本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17章 入国子监第197章 有始有终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98章 领旨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90章 全胜而归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
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5章 双线操作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61章 初战告捷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3章 孙武再世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25章 得国本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25章 得国本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17章 入国子监第197章 有始有终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98章 领旨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90章 全胜而归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