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达成妥协和利益交换后,清廷的决策流程还是挺迅速的,“准许筹建汉人绿营、由两黄旗派出骨干重建两白旗”等两项军队建设方略,立刻得到了快速执行。

南边大明朝廷那些六部草拟、内阁集议、形成文件、再司礼监批红……的繁琐流程,北边清廷这边暂时还没有,如今一言堂或者二王私下合意的情况多如牛毛。

历史上,绿营的初建大约发生在顺治三年、四年之后,也是清军发现八旗兵不习水战,不适合江南水网稠密地区、持续的镇压民变需求,才慢慢筹备的。

如今也算是被朱树人这个蝴蝶效应给逼的,提前两年催生了出来。

按照多尔衮刚下发的文件,要从北方汉人中招募绿营大约二十万编制,未来还有可能扩编,基本上是比照八旗如今“一个正丁士兵能有两倍的次丁预备役替补”比例来,所以二十万绿营兵对应的预备役就是四十万,两者相加总数是六十万。

历史上,“六十万绿营”这个规模,在清朝后续的统治中,保持了非常久的时间,对付三藩之乱时绿营是六十万,到了乾隆、嘉庆年间还是六十万,

一直到洋人入侵、洪秀全闹太平军,绿营不堪压力,清朝才进一步扩军组建新式军队,有了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淮军。

当然了,眼下指望招募齐六十万人、还要训练形成战斗力,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至少要数年时间。

所以今年多尔衮要求的只是先把第一个二十万弄起来,有了骨干之后,才能按正规军带预备役的模式进一步扩张。

后续每隔一两年扩招一波,三五年形成完全战力——就是不知道清廷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了,也不知道这样拉起来的绿营有多强的战斗意志。

而今年的指标之所以定得这么高,也是因为多尔衮觉得,可以通过对北方投降明军的改编、重编解决一部分,诏安吸纳流贼俘虏再解决一部分。

这样最后需要靠拉壮丁补足的部分,估计也就那么几万人了,应该可以完成。

然而实际开始征兵后,进展却还是比预期的更不顺利。

最初十天半个月下来,几乎没招到什么自愿当兵的汉人,只是改编了一些降军和俘虏。

这就逼得多尔衮不得不再找来他信任的汉奸文臣谋士,群策群力想点办法,激起北方汉人对南明的仇视,鼓动人心帮着大清出力。

洪承畴如今在南方,跟随阿济格,所以北京城里的老牌顶级铁杆汉奸无非是范文程等三人。

其中鲍承先早已因为前罪失势,如今也病重将死,没法帮多尔衮出主意,最后还是范文程、宁完我帮多尔衮想了一点鼓舞士气的招。

尤其是范文程,最近看起来可悲伤了,自从听说自己的旗主、豫亲王多铎战死后,范文程一直辍朝披麻戴孝,哭得天天眼睛通红。

还让他小老婆生的那个小儿子,给多铎披麻戴孝,偷偷行孝子礼——范文程的小老婆生的其中一个儿子,其实就是多铎的种。当年黄台吉活着的时候,还因为多铎霸占旗下汉臣的妻妾,被黄台吉罚俸了两万两,这事儿是史有明载的。

做奴才能做到这种程度,为自己的老婆能生出主子的种而欢欣鼓舞,不得不说是极品到了一定程度,养狗一定要养这样的货。

……

范文程帮多尔衮想的宣传计策,很快就暗搓搓部署了下去。

数日之后,三月中旬的北京城。

天气依然寒冷得有点不寻常,街市上也是百业萧条,哪怕是在最繁华的前门大街上,都已经辰时了,还看不到什么店铺卸门板营业。

每一家店铺的门板后面,都有一双双的眼睛,在盯着同行,盯着街上的行人,想等同行开门、确认有客流后,再随大流开门。唯恐当了出头鸟,被勒索劫掠之辈盯上。

对于北京的汉人而言,战争已经结束了大半年。前年开始的鼠疫,也随着人口大量死亡,渐渐平息了——能活到现在的,基本上都有点免疫力。

他们大部分已经剃了头发,扎起清廷要求的辫子。只有极少数以遗老自居的隐居读书人,东躲西藏还存着点念想,剩下的都习惯了给大清当奴才。

人口大量死亡,减轻了压力,战争结束后,京城里的粮价也一度有所回落,当时的日子似乎也就不比崇祯皇帝活着的时候难过。

而且,此前多尔衮也确实是会演戏的。

去年入关以来,考虑到河北地区二月份之前还是明朝控制、三到五月份一度在李自成控制下,此后才全部被清廷接收。百姓一年之内二易其主,多尔衮就宣布了废除明朝留下的三饷,一度让河北、山东百姓欢呼雀跃。

然而这一切,也随着年初传回的多铎战败噩耗彻底终结了——历史上,多尔衮还要再演一演,撑到顺治三年,才宣布重新加派辽饷,

还说原先承诺的废除三饷其实表述不合理,只是废除的“崇祯后期新加的那些杂饷”,但对于万历、天启年间就已经开征的,不在减免之列(明朝万历末期就已经有辽饷了,但是没崇祯时那么高)

现在么,北方朝廷提前钱粮不支,辽饷当然也要提前重新开征,等于是比历史同期提前了一年。“仁政爱民”什么的演技,当然也就提前丢掉了。

听说三饷重新开征之后,北方汉人当然是非常震惊的,去年一开始对清廷的那点期待,也彻底不存在了。

只是大伙儿已经做了奴才,手上没武器,也没法反抗,只好继续逆来顺受,反正在崇祯和李自成手下已经逆来顺受那么多年了,不差再苦几年。

大不了等那些帝王将相自己狗咬狗,咬出一个结果来,谁笑到最后大伙儿就给他当奴才呗,关百姓屁事!

那些狗皇帝都是一路货!

而具体到北京城里,自从二月份宣布今年要重新开征三饷后,京城的粮价就出现了一波暴涨,人人都在担心朝廷的钱粮维持出问题,养不起北京城里那几十万人口

(注:崇祯时有百万级的人口,崇祯十六年那一波大鼠疫死了一半多,两次战乱加拷饷又死很多,所以现在只剩几十万)

前几天,因为听说朝廷要开大清入关后的第一次恩科春闱,北方各地有不少举子要来北京(也是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比历史提前了一年),

上面到处调粮食到京城粉饰太平,还杀了一堆屯粮惜售的奸商,把抄没充公,才算是靠着刀把子加粮袋子双管齐下,把粮价暂时压低了点。

但这也导致商人们愈发人心惶惶,街上极少再有店铺敢一早开门,就怕被抄家的盯上。

……

这天是春闱刚刚考完、等着放榜的闲暇日子。

几个山东来的举子,前阵子闭关久了,考完要放松一下,便结伴在前门大街晃悠了许久。然而已近晌午时分,还没看到什么店铺开业,无疑让这些外地人很是失望。

“这北京城竟凋敝至此,一点都看不到新朝百废待兴的气象,倒是只剩废了,唉。”一个三十来岁的山东举子,不由叹息道。

他叫傅以渐,祖籍江西,也算数代读书人家,但江西的南榜科举卷得太厉害,他父亲那一辈卷不过,就设法移民到了山东聊城,以参考北榜。

到了山东之后,北方连年战乱,读书果然读不过那些江西移民,傅以渐就中了个举人。

此番清朝仓促开恩科,以火线收拢读书人心,因为也来不及自建“举人库”,就大量追认了前明崇祯年间考中举人的,允许他们直接来参加清朝的会试。

傅以渐和其他一些山东老乡举人,自然也都闻风而来,趁着这个蓝海期捞一票。

此时此刻,面对傅以渐的吐槽,旁边另一个山东举子、胶州府李世镐,也不由出声附和:

“傅兄所虑甚是,听说前阵子朝廷为了平抑京城粮价,搞得商人都跑了,长此以往可不是办法呐。这天下都快定了,三饷又要重收,怎得还会如此缺粮?莫不是有巨贪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我辈将来出仕,定要和这些污滥之辈斗争!”

傅以渐听他附和自己,也只能赔笑表示认同。但旁边另外有几个山东举子,便对这李世镐内心颇觉鄙夷:

他是胶州府人,跟其他山东举子还不一样。胶州府位于山东很东边的半岛上,那里还有退守登来的明朝总兵刘泽清没有覆灭,守着一点山区当他的土皇帝。明朝的文官官府在山东半岛尖端也还有些余孽。

所以,胶州府人是既可以选择南下南京,将来继续参加明朝的科举,也可以稍稍越境,到清朝控制区来考的。

这李世镐学问倒也不算很差,但同行之人都听说了,他是嫌南边读书人太多,竞争激烈,所以想来北方捡漏。

因为听说北方大部分沦陷后,南京朝廷在这国难之秋已经不可能再专门组织南北分榜考试了。让少数山东未沦陷地区的读书人去跟南方人考南榜,他们自然不乐意。

为了考试简单一点,通过率高一点,当汉奸又怎么了?要是当汉奸就有官做,当就当呗!

一群完试举人闲逛之间,忽然就看到一群清兵簇拥着几个小吏,从正阳门箭楼那边鱼贯而出,街上原本稀疏的行人也是纷纷躲避。

他们这些举人有功名在身,倒不是很怕,还敢远远看看热闹。不一会儿,那群士兵就穿堂入户,不知道搞了些什么。随后,那些被小吏、士兵经过的店铺,就被揪出一个个掌柜强行开业。

其中最早重新开张的,便是几家米店。

傅以渐和李世镐等人看了,也是不由揣测:莫非朝廷是因为杀屯粮惜售的奸商杀多了,没人敢开业,这就拿着刀把子又来逼人开业了?

不过那些奸商经过前些日子那一劫,应该也学乖了,不敢在城里屯太多代售的粮食吧?那样就算被抄店了,也能辩解说实在无粮可卖吧?怎么就会着了朝廷的道呢?

众人好奇,也就不免凑了过去。

而因为百业萧条多日,之前科举考试那几天,店铺几乎都没开门。北京城里的穷人有不少都是没钱存太多粮的,都是干一天工钱换一天吃食,几天不买米就得饿肚子,如今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看到粮店纷纷重新开业,自然有无数穷人拿着仅有的工钱,蜂拥过去想要抢购。

然而下一刻,众人的哀嚎和惨叫,顿时就响彻了整条前门大街。

“三两银子一斗米?是一斗不是一石?天杀的奸商,你们这是嫌朝廷的刀子不够利是吧?前几天被杀的那几个奸商死得还不够惨?”

“什么?这米面怎么这么贵了?好不容易不缴三饷攒下点钱,还不够贴到粮价上涨上去。这没法活了……”

“你这什么老黄历!今年三饷不是又要收了么!”

北京其他各街市上,此刻也发生着跟前门大街差不多的情况。一群群的苦工力役、贫苦小贩,都是埋怨不已,又不敢说得太明显,不敢把怒气发泄到统治者头上。

这种情况在河北其他农村地区,倒是不常见,因为农村都是自给自足的,种什么吃什么,不指望“商品粮”,粮价涨跌也就没那么大影响。

北京却不同,哪怕死了一大半人口,剩下那几十万毕竟都不是农业人口,其中的穷苦人也多半是工商、仆佣。

对非农人口而言,粮价上涨简直要命。

负责京畿治理的官吏们,当然也知道这群刁民因此吹毛求疵。要是平时,他大清官员早就拿刀招呼那些碎嘴子了。

然而今天,朝廷却罕见地没有派人弹压市面,也没有尝试平抑粮价。

那些被骂的“奸商”,也理直气壮起来:

“朝廷也是没办法,是确实没粮了,爱买不买!朝廷的库粮,都要供给摄政王新征的绿营作为军粮,

活不下去的那就去当兵吃粮便是!选不上当兵的就自个儿滚出北京城!北京城是阿猫阿狗都配活的地方么?”

“这次的粮价是朝廷准了的!要怪就怪江南的狗伪朝断了漕运!往年这时候江南的漕粮就该来了!是他们不让咱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活命!跟着王爷杀光江南的反贼,北京城才有粮!”

说这些话的,当然不仅有刚刚被朝廷小吏和士兵吩咐了的粮店老板们,还有更多混杂在人群中的、被范文程安排的带节奏人员,隶属于顺天府的三教九流,专门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

一时之间,被巨高粮价所迫的穷人,很快就被带偏了方向。

“圣上和摄政王那是何等英明睿智、仁政爱民?哪会让咱跟前明时那般挨饿?”

“这次粮价暴涨,说到底是因为今时不同往年、南北漕运一时断了!咱京城老少爷们儿,百万之众,指望河北那点破田的产出哪里够吃?前明二百来年,哪年不是靠江南漕运?”

“就是天杀的伪明,在江南另外立了一个伪帝,直接把财赋之地的余粮截留自个儿吃了,这不是要活活饿死咱四九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么?”

“尤其听说那个拥立最出力的,就是伪帝的亲家和女婿沉家。五年前朱由检活着的时候,沉家撺掇朱由检‘漕运改海’就没安着好心,

就是仗着他家几代人掌握黄海海运,朝廷漕运改海他能赚取巨利!还能用粮食贸易拿捏朝廷、用京城百姓的性命威胁朝廷!如今总算是包藏祸心露出来了!”

“而且咱大清又不白吃他的,但就算拿银子买他都不肯!不但不让沉家的船队海运卖粮,连别家要卖粮的,他还扮海盗截杀!这种畜生就是全京城人的死敌!总有一天必须食肉寝皮!”

很快,北京城里人人都知道了,粮价上涨就是因为漕运彻底没了,跟其他无关。要怪就怪那些断漕运的畜生!

那些不关心国事的普通百姓,听了这么多密集轰炸,难免恐慌。便有不少排队的穷人谈论着退缩:

“那眼下怎么办?这粮价再这么涨,江南漕粮断一整年,咱怕是都饿死了!要不只能离开京城,回乡下找些能投献的机会,混口饭吃再说。”

但顺天府管的那些三教九流,显然提前培训学到了更多鼓舞士气的话术,连忙在人群中挑拨:

“那不成!咱祖上花了几代人才混到京城来,这两年要是留在外面,怕是早饿死了,要不说是条狗都得托生在这北京城里呢!

我爷爷辈,家里两位叔祖都是自宫才谋得个机会,才把咱家带掣到了北京!如今要是离开北京,祖上挨的那几刀子不是白挨了么!死也要死在北京城里!谁不让咱活在北京城咱就跟谁玩命!

老子决定了,就特么当绿营兵!跟着朝廷天兵把江南伪明杀光,还不是吃香喝辣!哪天漕运复通咱衣锦还乡再回北京城!”

“就是,而且就算有人心向伪明,咱北京城里老少爷们儿也没好日子过了!你们想,听说那朱树人是苏州奸商狗杂种出身!最是为富不仁!

那些苏州狗在前明,就是活该世世代代纳粮的贱种!当年跟着张士诚反前明朱元章,朱元章时就定下了苏州府要缴每年五十九万石漕粮!后来正税损耗加上,那得一百十七万石!

他们祖上犯贱,活该他们世世代代每年给咱北京大爷供一百十七万石!现在要是朱树人得势了,他能让苏州贱骨头再世世代代继续每年供咱北京人一百十七万?

不可能的!朱树人肯定会偏袒那些苏州贱骨头!所以只有让代表咱北方人利益的朝廷灭了江南狗,我们才能世世代代继续让南京苏州松江贱骨头给咱上供!

那些江南人不就是会读点书,为富不仁,奸诈歹毒,哪里有我们北方儿郎勇武豪爽、仗义诚信?前明让那帮刁钻杂种捞了那么多钱粮,就该连本带利还回来了!”

诸如此类的说辞,在北京城各处散播开来,不得不说范文程的设计还是很细致的,一句句都切中了利益要害。

无数原本没什么怨气仇恨的人,也不得不想:确实,朱树人这杂种是苏州狗!就算回到前明,以后还会跟前明太祖时那样,狠狠刮苏州的不义之财吗?

要是断了江南漕运,以后北京城还怎么活?就算回到前朝都活不了了!所以,不能让江南利益集团得逞!

推而广之,更多对南明不利的言论,也在尺度越来越大,在范文程的授意引导下扩散。

比如,哪怕是纯粹追求天下统一、不再打仗的普通百姓,他们也会很快听到一种对南明不利的言论:

“南京伪朝根本没想统一天下!只有北京的大清才心心念念为了天下人不再打仗而着想!而南京朝廷只是想把富庶之地拿出来单独割据过他的小日子!

他们巴不得把需要倒贴钱粮统治的北方包袱甩掉!所以所有有志于统一天下的良善之辈,都该为大清效力!”

考虑到未来一两年,确实有可能南北会陷入休战休整的状态,范文程的这种歹毒骗术,还真就有一定的欺骗性。于是一小撮纯粹只是不想天下割据分裂的有志之士,也被不同程度欺骗了。

多尔衮授意范文程反复如此鼓动,最后对他的绿营募兵工作,倒也确实颇有帮助。至少,在前明时,受益于南北漕运最多的几个人口密集城市,有无数冲天怨气之人,被清廷挑唆着参加了绿营。

北直隶的北京、通州、天津,山东的聊城、临清,那都是大运河沿线的重镇。原本都是人口百万的漕运城市。

虽然自从六年前,朱树人帮助父亲沉廷扬建议崇祯漕运改海,这些城市每年都有数万人、五年加起来有好几十万,被沉廷扬“异地就业安置”,或弄到南方屯田,或搞别的工商业开发,或用于海运水手,消化了不少富余劳动力。

但安土重迁,不愿意搬离家乡的人,每朝每代始终都是有的。有些人纯粹就是因为守旧,或者在原本的漕运事业上有绝对无法割舍的核心利益。

这些人吃瘪了几年,也不可能全都饿死。如今被多尔衮用漕运断绝问题、挑起南北方汉人内部的矛盾,这些曾经的码头工人、纤夫,也就成了清廷第一批绿营的主要拉拢对象。

多尔衮今年的二十万绿营,除了改编投降俘虏外,就指着这些码头工人纤夫当兵了。

当然,多尔衮这么干,在北方大地上激起的反抗自然也是不少的。

比如在山东地区,清军控制下的鲁西平原,此前就爆发了“满家洞”农民起义,那是从崇祯十七年初就开始了。

所谓的“满家洞”,原本是嘉祥、巨野等地一些农民军领袖如宫文采等人,利用山区边缘和大泽(巨野泽)各种山洞藏兵躲避官府搜捕、等官军退了再冒出来。

后来渐渐就发展到济宁这样的山东大城市,对抗方式也从依托大泽山洞,发展成了“地道战”,村村挖洞防止清军清乡杀人抢劫,遇到清军来三光就直接躲地道里对抗、转移。

原本的历史上,山东满家洞最后被豪格和阿巴泰联手平定,也是用了相当惨烈的、类似于后世日军的“囚笼策略”,彻底网格化封锁切断地道战义军的转移和补给。

最后宫文采为首的核心义军拒不投降,是被人吃人直至活活饿死的。

但现在,蝴蝶效应显然也影响到了山东的民变。因为南征不利,清廷在北方进一步横征暴敛解决钱粮不足,还要征兵绿营。山东穷苦百姓自然也更早更彻底看清了清军的嘴脸。

宫文采的挖洞对抗得到了更大面积的响应,而阿巴泰又因为被调走去接替死了的多铎,导致山东清军愈发空虚,只剩豪格一个人大权独揽对付山东民变。

豪格要求增兵、轮换部队作战,朝中的济尔哈朗也都顶着压力,要求多尔衮接受,以换取他对绿营政策的持续支持。

济尔哈朗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是说朝廷的钱粮不支持继续大规模南征么?又说新编练的绿营也不能指望将来直接投到南方战场当炮灰,得先严加操练一年?

既然如此,干嘛不直接以战带练,直接把待训的新绿营去轮战平定满家洞,见见血练练胆!让山东的纤夫去杀山东的农民,用汉人的内战来练兵!

因为嫡系武装被极大削弱,多尔衮暂时也只能适度妥协让步,最后的结果便是大批纯新兵蛋子的新募绿营,被就近拉到山东战场,以低烈度的作战替代训练。

而掌握山东平贼大权的豪格,也因此机缘巧合,发现自己似乎有可能从此前内斗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多尔衮这一连串形同人吃人的操作,是把清廷的北方民心彻底撕裂了。

在钱粮不济的情况下,他们选择的就是找由头在内部重新划线、把人分成两部分,然后团结一部分人直接去抢去杀另一部分人,如此倒也能渡过钱粮危机。

毕竟人类文明哪怕一点新产出都没有了,靠杀大户抢富人挖掘存量财富,到了末世流都还能活好久呢。

顺治二年再惨,总比末世文里的状态要好,生产也还是有的,只是北方吃饭的嘴多出来了而已,把一部分杀了吃了,总归是够吃的。

被分润了好处的那部分人固然是可以刀头舐血,被培养出忠诚度,但被杀被逼到另一边绝境的百姓,却是怨气冲天,把清廷视为了生死仇敌。

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48章 实事求是第61章 先生缪矣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25章 得国本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42章 尘埃落定第98章 虚实相济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20章 招降李定国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52章 奇葩说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48章 实事求是第61章 先生缪矣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25章 得国本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42章 尘埃落定第98章 虚实相济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20章 招降李定国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52章 奇葩说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