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朝鲜投明

朱树人吩咐了李愉衣锦还乡重新拉拢朝鲜,但这事儿毕竟需要时间。

部队起运、筹集装备饷银都要时间。

二月份之后虽然有北上的季风,但往年都是用于绕登来去天津漕运的,风向略微偏西。要往偏东的朝鲜半岛吹,就得在登来再停泊等待时机。

林林总总全算上,再加上海面航行所需的半个月,基本上三月中下旬能赶到朝鲜就算不错了。

安排完这些事儿后,朱树人也难得在南京再多享受一两个月悠闲,陪陪家人。

大明后续的正面军事行动,基本上也要等三月春耕农忙结束,才会逐次推进。

倒不是大明方面差这点人手怕耽误农忙。而是朱树人也不想让河洛一带的百姓误了农时,到时候秋收还得大明官府来救济——

在朱树人眼中,尽管放任开封、洛阳一带的清国占领区百姓好好春耕好了,反正到夏收,最多秋收的时候,这片土地肯定已经不属于清国了。

所以现在春耕种下的粮食,就是为大明种的,大明怎么能破坏自己的生产呢?

至于黄河以北的土地,今年本来就拿不下,生产状况如何也就跟大明没关系了。

前线部队从正月到三月上中旬,就基本保持相持警戒状态,双方相安无事。这个时间线,基本上也可以和朝鲜那边的动作完美配合。

等到四月份,中原也好,朝鲜也好,可以一起发动变故,清廷自然会东西两边自顾不暇。

……

而朱树人留在南京陪伴家人的这两个月,也是不得清闲。每天还是有些日常政务大事,不管需不需要他处理,都要听取汇报,了解一下。

后宅之中,他也得陪伴方子翎、卞玉京。双姝去年陪朱树人去合肥住了小半年,这也是朱树人把嫡子过继出去、移宫稳固后,第一次带着侧妃和妾侍远游。

事实证明,朱树人的身体还是非常给力的,尤其长期军旅奔波,经常骑马健身,之前子嗣少,不过是为了确保公主正妻拔得头筹,防止乱了嫡庶。

如今彻底解禁火力全开,不调日子,到朱树人离开合肥之前,方子翎和卞玉京都早已先后中招。

方子翎中招早,去年夏末初秋刚去不久就发现了,估计还是去年离开南京北上之前就已经有了。卞玉京稍晚一些,入冬的时候才发现。

闹得当时朱树人最后还稍稍提前了十天半个月回南京,否则身边的女人都不方便,他就只能临时拉几个美貌侍女凑合临幸了。

如今,朱树人在南京住到四月初,刚好也赶上了方子翎产育。南京城内的医学研究所,如今水平也比两年前公主产子时更加完备,小成果不少,实践磨合也强了不少。

方子翎完全没怎么吃苦,就顺利诞下一子,至此朱树人也算有嫡庶子各一人,其中嫡子过继给了皇家不算他的,这个庶子毕竟也算侧妃所生,母系血统比陈圆圆董小宛那些出生毕竟高贵得多。

如果过几年公主生不出其他儿子,朱树人就准备让这个庶子继承他鄂王府的爵位,将来再有母系血统更卑微些的,就分出去继承沉家的家业好了。反正现在先不急着确定,免得争夺家宅不宁,一切都可以观望。

这种孩子毕竟不是继承王位的,不用“唯嫡唯长”,完全可以看看其成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确定孩子贤不贤,再做决断。

卞玉京还要多等几个月,估计七八月份才能有结果,不过很多产科的女大夫看了,都说看肚子像是个女儿,如果准确的话,朱树人就有二子三女了。

随着方子翎生产,朱树人其他几个妾侍也是有些眼热,所以从过年一直到四月,整整三个月都天天痴缠,亲自下厨给朱树人熬煮滋补煲汤。

尤其陈圆圆是内心最害怕的,她跟朱树人最早,两人相识于崇祯十二年,崇祯朝六年隆武朝四年,这都已经第十年了。

陈圆圆的年龄,也是朱树人妻妾诸女中最大的,她只比朱树人年少两三岁,当初相识时二八年华,如今都二十六了,至于朱树人新年都虚岁二十九了。

相比之下,李香君毕竟还比她年轻两岁多,卞玉京又年少一两岁。如今二十二三的卞玉京都要有孩子了,她陈圆圆二十六还没怀,按古人的标准焉能不急。

没办法,朱树人也是个重情重义的,陈圆圆毕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收的第一个女人,情分在那儿。

他也只好每天安慰,勤耕不辍。到了春耕季结束、前线明清即将重新开战前夕,朱树人这边每天宅家春耕的劳作总算也有点结果。

四月份的时候,陈圆圆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亲戚终于没能准时来,连忙让医学研究所的妇科女医生仔细看诊,最终确定喜讯。

至于李香君,这几个月里也时常分到些残羹冷炙,不过还未动静,或许是机缘没到吧,这也没什么可强求的。

……

时间很快来到隆武四年的四月。

随着春耕农忙彻底结束、双方也都略微修整了一番水利设施,查漏补缺,河南方向的明军,也润物无声地逐次提升了军事行动的烈度。

颍川和古运河一线,本就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只有一些平缓的河流可以作为屏障。所以任何一方在取得较大的优势后,都不支持弱势一方步步死守,基本上一旦被推,就是直接推到黄河边的节奏。

去年秋冬清军损失过大,阿济格死后清军淮西路人马北撤开封,也是兵无战心。

多尔衮虽然新指派了贝勒拜音图暂时接管退下来的阿济格旧部,还有另外两名贝子硕塞、巩阿岱协理,但这些人在优势明军的重火力攻击下,纷纷无奈选择了避让。

开封府境内的稳扎稳打徐徐推进,前后打了将近两个月,到夏粮收获季节,开封府全境已经被明军全部占领。此后又一个多月,夏收秋种双抢季结束,旁边商丘所在的归德府也因无险可守被迫退却。

一部分清军败退部队直接撤过了黄河故道,退到怀庆府、卫辉府。拜音图负有统帅职责,实在不敢抗命退过黄河,就只好分兵西撤,经汜水关躲进河洛盆地,依托洛阳八关险隘拖延。

好在明朝的时候,黄河故道比较偏南,河南省本来就有三四个府都是位于黄河以北的,所以开封、归德失守,也无非是河南的省治丢失,并不算彻底沦陷一省。

洛阳更是千年古都,靠着地利暂时守住洛阳,也能勉强扯住一块遮羞布。

只是,随着开封沦陷,洛阳的清军通过河南道直接进入华北平原的道路算是被彻底封死了。洛阳清军如果再遇到明军的强攻围堵,想要撤离或者求援,就只能指望山西、河内方向的清军,通过孟津渡渡过黄河南下。

洛阳本身也不通运河,靠河内转运补给,成本会很高,一旦相持日久、驻军过多,洛阳清军对清廷的负担是非常重的。

另外,山、陕方向的清廷军务,如今还是全权由去年被分派对付吴三桂的肃亲王豪格掌管。

而豪格绝对算是这世上与多尔衮最不对付的一派人了——当年他俩可是有争夺帝位之仇的,这过节算是彻底不死不休那种。

历史上,豪格还真就是在这一年(1648),被多尔衮陷害削爵、最后被谋害于狱中的。只是如今因为蝴蝶效应太勐烈,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声威扫地,他才没法对付豪格,

何况豪格现在算是去年派出的四路清军中,唯一没有明显吃败仗的。另外三路都是损兵折将,有的都折兵过半,丢了大片土地。

豪格虽然没什么功劳,只是跟西安的吴三桂、袁宗第打消耗战,互相扯头发菜鸡互啄,但至少没有丢失尺寸土地,战损也没比吴三桂更难看。

这种情况下,就算多尔衮想陷害豪格,下面的人也不会心服的。

所以,豪格怎么可能给那些完全听命于多尔衮的部队的主将好脸色?指望从豪格的地盘上过境多拿军需补给,就得纳一些选边站队的投名状。

如果不肯,仍然想彻底死忠多尔衮,那肃亲王也不介意适度施压穿小鞋、恩威并施渐渐渗透,把退到洛阳的阿济格旧部慢慢演变过来。

此后数月之间,豪格一边继续彻底掌控山陕清军,一边渐渐清洗逃到洛阳盆地的那部分河南清军,渐渐就掌握了两个半省的军事实力。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明军在隆武四年夏季攻势中逐步拿下开封府、归德府的同时,僻处东夷的朝鲜王国,也迎来了一些意外情况。

这年四月初的一天,汉城以东百余里、汉江口的江华府朝鲜守将,忽然发现江华岛外海有至少百余艘的巨舰,自西边逶迤而来,桅幡蔽天。

当地地方官大惊,连忙秉持朝鲜人一贯的夸张说辞,把“百余艘”巨舰说成了“数百艘”,直接向汉城告急,甚至都没来得及等对方靠岸、或者是派出水师拦截查问。

好在来者倒是没有恶意,数十里海面在短短两个时辰的航行后就靠岸了,来人只是派出哨船亮明身份,表示他们是大明水师,送来了大明国使。

江华府地方官得知这个消息,也说不出是喜是悲。

按说朝鲜王国如今已经被迫成为清国属国,而且都已经易帜七八年之久了。

如果来的是清军水师,理论上算是宗主国。但朝鲜偏偏很惧怕清军靠近,因为清军每次逼近,都会伴随着烧杀抢掠,哪怕已经当其属国了,也难免遭殃。

相比之下,大明水师眼下虽然理论上算是敌国的军队,可朝鲜人偏偏松了口气,因为大明的军队素来都是文明之师,五十年前跟倭寇作战时,大明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就很文明。

“听说前几年明清休战了,鞑子南征的人马受了重挫,去年两国又重新开打了,也不知如今局势是否明朗。

民间都说鞑子又惨败了,可是往北京城打探消息,鞑子国使传回的消息,却说歼灭明军无数,不知道该信谁……”

江华府官员在等候接洽的时候,心中难免如此想。

虽然中原的决战去年十月份就初步分出胜负了,到腊月时一切都已板上钉钉。无奈朝鲜僻处东夷,消息很闭塞。

这几个月南京的大明也没急于跨海跟他们通气,而从北京官方渠道打听来的消息,多是对清军有利的。以至于明显分出胜负后整整四个多月,朝鲜还没搞清楚状况。

随着明军船队中几艘主力舰靠岸,最大那几艘一千二白料的巨舰,看得朝鲜人啧啧称奇,连江华岛的海港泊位都差点停不下。

船上的大明将领和正式的国使,在一排排刺刀锃亮的武昌造步枪兵列队护卫下,雍容登上码头。

步枪兵人人都穿着跟刺刀一样明晃晃的整体锻造胸甲,打磨精细的钢材弧度,照上去勉强能有几分哈哈镜的效果,却让围观者只觉得瘆人。

朱树人这次派来的队伍,当然不可能只有李愉带兵,那样就成侵略朝鲜了。还得有一个正式的国使,一文两武。

文的负责给朝鲜国王递交国书,武的才是负责重新开镇东江镇,将来在朝鲜募兵练兵驻防。

使者只要口才好有文名即可,所以朱树人就让最近闲着的顾炎武跑一趟,他官面上的职务是“大明大都督府主簿”,再让隆武帝给一道钦差的敕命,就没问题了。

江华府留守李秉在顾炎武刚踏上码头时,就立刻迎上去:“下官江华府留守,不知上国天使驾临,有失远迎。”

朝鲜官制,府留守是从二品,看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朝鲜的地盘太小,那么点国土要先分八道,道下面才有府、郡。实际上一个二品官都只管了屁大点地方。

场面话说完后,那李秉又委婉地表示:如今朝鲜被迫成为清国的属国,所以大明来使还请低调,不要为朝鲜惹祸。

否则被清廷发现,难免又是出兵威压朝鲜。朝鲜内心是不排斥大明的,但没胆子公然表露出来。

顾炎武也算当世大儒了,这种面子上的活儿自然懂得灵活处置,他介绍完自己身份后,立刻暗示对方,大明要重开东江镇,动刀子的事情,大明有把握,还提供了几条胜利鼓舞的讯息。

“李守备,你们朝鲜消息如此闭塞么?竟不知我大明已反攻伪清大胜,击杀伪英亲王阿济格、歼敌二十万、光复两省?

本官此番前来,就是受我大明天子明诏,给朝鲜一个重新弃暗投明的机会,至于防务,我大明自会协力。李守备只管带路领我等至汉城,其他自有贵国国王与议政决断。”

李秉闻言再次大惊,对明朝使者说的战果还有点不信。这时候就需要武将出马了,顾炎武空口无凭,他给李愉等人一个眼神,李愉立刻强势地接过话题:

“伪英亲王阿济格,是本将军亲手发铳击毙的,这还能有假?”

李秉狐疑看了他一眼:“不知这位将军……”

李愉一副衣锦还乡的傲气:“本将军乃兵曹李判书庶子,原在鞑子处为人质,七年前于笔架山之战,得机缘率兵弃暗投明。蒙大明重用,逐年积功至东江镇总兵、领安东将军号!”

李愉提到自己父亲时,连字号也不便说,以免不敬,所以只以官职相称。

李秉愈发惊讶,一边表示要好好招待,稳住他们,一边又对旁边人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众人在李秉操持下先到守备府饮宴接风,休息过后明日再安排去汉城。然后饮宴之间,一个同样三十岁不到的年轻武官就被领了进来,李秉吩咐了两句,指指点点让他认人。

那朝鲜武官顺着李秉的指示看去,仅仅犹豫数秒,立刻面露震惊:“四弟?”

李愉也注意到了,短暂犹豫后,终于从对方表情认出,这人是他三哥李悦——八年前,父亲就是让他冒名顶替三哥去鞑子那儿当人质的。

“这不是三哥么,怎得如今还在这儿厮混,父亲不是一直很宠爱提携于你。”李愉也是心中有气,当然不会对这个三哥好言好语。

李悦尴尬惨然一笑:“四弟见笑了……被人冒名顶替去为质,为兄留在汉城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当初为了避免为质,为兄就只能用你的身份继续谋生,父亲怕留在汉城人多眼杂,久了终究要穿帮,最后让我到这江华岛水师营任兵马都监,求个与世隔绝,不至泄露,唉。”

李愉当年顶替了李悦的身份去沉阳,留在汉城的李悦当然也要把明面上的身份换了,所以他从此就是用弟弟的身份活着。

如果李愉能被清人放回来,那兄弟俩还有可能重新互换回身份,假装中间那几年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但李愉在清国诈死投明了,李悦原本的身份也就彻底用不了了,在世人眼中,“李悦”那个身份已经是个死人。

他们的父亲李时白,这几年也颇为这事儿后悔,早知道还不如当年就让嫡子去当人质呢,真是弄巧成拙。

所以现在李愉想重新挑明自己“复活”了,对李悦也是有好处的,至少他不用再用假身份活着了,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一旁的李留守看李总兵和李都监确是兄弟,没有认错,也就知道这事儿不是他这个级别能插手的了,还是尽快送去汉城,让大王和李判书操心吧。

……

在江华府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大明使团就继续策马赶往汉城,九十里的路程,骑马一天也就到了。

后续的戏码,实在没什么可赘述的。

朝鲜国王李倧此时已经五十四岁,重病缠身,较少亲自理政。历史上他也就只剩一年的寿命了,但听说大明使团带着重兵前来,还是不得不亲自接见。

至于具体事务,他畏于强权,只好交给王世子李淏,和兵曹判书李时白处置。另外,还特地召回了在忠清道隐居的世子少傅宋时烈给李淏参谋,顺带也是向明使示好。

李淏当年和兄长李汪都去清国当过人质,被多尔衮洗脑多年。其兄李汪被洗脑得更彻底,多尔衮一直试图将来把他放回去后继位、能得到一个亲清的朝鲜国王。

但是朝鲜国内反清的势力不小,所以李汪、李淏兄弟在顺治二年回国后,李汪就被亲明派的大臣毒死了,但大家众口一词对多尔衮说是“确系病亡”,多尔衮没抓到证据,也没办法。然后才轮到被洗脑没那么彻底的李淏当世子。

至于那个世子少傅宋时烈,早年就是负责教李淏读书的,后来亲清派上台他就弃官隐居了。这次国王重新征辟他,也是一个信号。

宋时烈原本还要装清高,听说是让他接待大明天使,这才屁颠屁颠重新出来做官。

顾炎武私下里也不跟李时白、宋时烈玩花的,他就直接让张名振和李愉展示肌肉和军功,强调大明已今非昔比,绝对可以反攻鞑子。胡虏无久运,气数已尽!

把朝鲜的人心争取过来之后,顾炎武才跟他们谈一些重新对大明称臣的条件细节。

无非是首先承诺,只要朝鲜重归大明藩属,大明就解除自崇祯五年起、至今已有十六年的硝石、硫磺等贸易禁运。

当初大明禁运,主要是发现朝鲜迫于压力,跟清国有贸易,部分军火原料有通过朝鲜转卖至辽东,而大明当时因为毛文龙被杀、东江镇的缉私巡查能力大大降低,大明只好一刀切把朝鲜的进口也禁了。

现在大明敢重开,当然是有把握可以管好。

另外,这次大明还重申,新的东江镇与朝鲜方面购买军粮,可以按照一个事先核定的官价处理。虽然还是要求便宜一点,但至少有章法可循,不至于被各级执行层盘剥朝鲜——

朝鲜作为藩属国,为大明驻军提供一点军粮那本来就是应该的。但往年这个政策执行不好,主要是层层加码盘剥贪渎。

当然了,当年大明的户部、各级监军宦官、地方钱粮经手官员,对自己的军队也是这样搞的,倒不是专门针对朝鲜。

现在无非是朱树人已经彻底整顿过大明的军需拨饷体系了。他父亲沉廷扬当上户部尚书这些年,整顿了不少,还把南北两京的垃圾利益团体借故杀贬了很多,才把潜规则扭转了些。

朝鲜人得到了那么多保障,最终加上世子李淏本身在清国当人质时的多年屈辱,让他坚定了决心接受这个条件。

主要是李淏也意识到了,李时白的庶子当了大明的狗,手上有三个营卫的编制、一万两千精兵,还有其中两千人是拿着他见都没见过的新式步枪。

现在他父王又病重。要是李时白被大明拉拢过去,想“换一个亲明的朝鲜国王”,那事情就麻烦了。

与其等李时白卖,还不如他自己卖,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呢。

事情就这么定了。朝鲜国内开始暗中备战,跟大明恢复贸易,并且互通有无提供大明要求的军粮。

当然,朝鲜也没急于显摆,这种事情肯定要尽量封锁消息拖延,多给点准备时间。

所以清廷倒也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直到几个月之后,差不多都是这年夏末的时候,清廷才意识到问题不对劲,又派出数次使者查访,最后拖到秋收时才彻底确信朝鲜这是叛变了。

多尔衮当然是大怒,立刻要求分兵回镇鸭绿江畔,要武力重新征服朝鲜。

然而多尔衮的命令,却遭到了更多的人质疑,大家都觉得朝鲜既然现在只是防守姿态,并未主动招惹,何必再多树敌。跟明朝已经打成这样子了,何必多惹烂摊子。

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76章 送人头当然要笑纳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8章 慢性绞杀第46章 忽略不计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25章 奋勇争先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20章 鲜廉寡耻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56章 风水宝地第19章 随州炮战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
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76章 送人头当然要笑纳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8章 慢性绞杀第46章 忽略不计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25章 奋勇争先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20章 鲜廉寡耻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56章 风水宝地第19章 随州炮战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