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

沈树人冷静下来,也知道想计策的事儿急不得,当晚回屋就先歇息了。

大病初愈,身体也确实疲劳,一沾床就睡着,第二天辰时才醒。

起床后他先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出一点汗,然后洗漱用膳。

青芷布菜时,沈树人看见一碗龟苓膏状的食物,但色泽浅亮通透,指着问:“此乃何物?”

青芷:“这是后厨用倭国琼脂、蒟蒻调制的凉糕,还加了大员的薄荷叶,说是消暑顺气——这些药材都是昨日来探病的客人送的。”

沈树人不置可否。

倭国的琼脂、蒟蒻工艺确有些独到之处,是用昆布、魔芋秘法熬制的。

但大灾之年,一点吃食还要倭国进口,过分了。

郑家为了稳住局面,还真是下本钱。

沈树人本着批判和不浪费的心态,快速吃完,味道倒是很不错。

……

吃过早餐,沈树人宅在书房里,又开始琢磨昨晚的事儿。

他内心还是挺乐观的。

不就是找借口去南京么?自己这种纨绔子弟、巨富少爷的身份,要惹点别的事情跑路,备选项绝对不少。

他第一反应就联想到薛蟠打死了人,都能轻松跑路,让贾雨村给他善后,而且还不是畏罪潜逃。

毕竟《红楼梦》上这个段子知名度太高,语文课都教过,他这种学霸当然熟得不能再熟。偏偏他现在的人设,也跟薛蟠那种巨富恶少太相似了,而且同样是要去南京。

思路一旦被这条歪路吸引,后续的坏水就不可遏制地滔滔往外冒。

“我要是也学薛蟠那样,在苏州打死个人,然后‘畏罪潜逃’去南京,可不可行?”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沈树人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

还好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认真梳理一下,抛弃了这个荒唐的念头。

薛蟠上京那是另有目的、是送薛宝钗选秀。而他沈树人要是犯了事想避一避,凭什么偏偏跑去南京?郑芝龙肯定会怀疑是故意的。

其次,犯罪这种事情,真要落下案底,还怎么入国子监啊。薛蟠那是冲动没过脑子,自己是谋定而后动,当然要做得更好。

沈树人顺着思路继续头脑风暴,很快酝酿出了一个改良版。

“虽然实打实的犯罪不可行,但要是钻研一下《大明律》,精心设计案情,找点违法性阻却事由,类似于‘见义勇为/正当防卫’,效果会如何呢?

只要能做到,在抠字眼套条文时,看起来像是犯罪。但如果‘春秋决狱,取其本意’来看,又不是犯罪,不就能向上申诉了?对了,得先确认一下是不是去南京申诉。”

调查了才有发言权,不能鲁莽。

沈树人思考问题时,有转笔的小毛病。此刻便随手一挥,手中湖笔敲在案头的玉磬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几秒种后跟班沈福就出现在门口,静候吩咐。

“去找一套《大明律》来,马上就要。”

沈福也不含糊:“少爷稍候,还有什么吩咐么?”

沈树人靠在红木太师椅上,用笔杆子揉了揉太阳穴:“那就再弄一套……那种规定朝廷各衙门职责范围的文书来。”

沈福想了想,有些不安地说:“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书,不过,《大明律》里的‘吏律’,好像就有包含了这些内容。要不,我先把《大明律》找来,再找师爷确认一下?”

沈树人顿时有些尴尬,连忙改口:“行了那就先要《大明律》,别的等我看了再说。”

沈福转身就走,沈树人则暗暗检讨:自己对明朝法律的认识,居然还不如一个跟班,竟误以为《大明律》只是刑法。

看来父亲给他新选的跟班,都是家里认真培养过的,至少读过书。

不一会儿,沈福就陆续把《大明律》找来了,前后足有上百卷,看得沈树人一阵头大,但也只能硬上了。

他先提纲挈领翻了翻条目,大致确认了《大明律》其实是一部包含了相当于后世刑法、诉讼法和行政法的综合法律。民法内容也稍微有一点,主要是人身义务和田产认定方面的。

至于为什么篇幅会这么多,主要是沈福找来的这些书,不仅包括了洪武年间的本律,还有后来增加的条例——

朱元璋特别厌恶嗣君“变乱成法”,所以《大明律》的条款,两百多年都没允许修改过。但早期法律又太简陋,很多新生事物压根儿没规定,嗣君只好律外加例。

洪武本律才三十卷,弘治年间的《问刑条例》又加了二十多卷,嘉靖、万历两代又各加三十多卷,合起来就足足一百二十卷了。

好在沈树人是带着具体问题刻意学习,读书时就像是用搜索引擎一样直击重点,没用的地方就哗哗哗翻过去。

这效率显然比那些大水漫灌的读书人,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不过半个时辰,他就把纲目梳理了一遍,顺带搞清楚了几个用得到的关键问题。

比如,他首先确认了,明朝如今早已没有《大诰》这种“司法解释”形式了,那是明早期比较常见的,尤其朱元璋最爱用。

但是,遇到疑难案件,地方上审判了之后、觉得有代表意义的,理论上仍然应该上报。省级的提刑按察使乃至中央的刑部复核之后,如果认为有推广价值,就会下发其他地方“学习样板案例”,完善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有些基层组织做得好的地方,甚至会把下发案例贴在申明亭里给百姓讲解。

只不过,如今明朝都糜烂成这样了,这种可以“选择性裁量”的事儿,地方上一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报可不报的都尽量不报。

但这不要紧,反正沈家有钱有势。沈树人到时候自然会有办法、让苏州府“自愿加班上报、请求复核”。

确定了制度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执行制度的单位。

而沈树人在苏州,这一点上又很有利——在其他省的话,根据上报疑难案件的严重程度,有些是按察使管的,有些是刑部管的,还无法做到绝对可控。

但偏偏苏州属于南直隶。

明朝的南直隶地区,没有设置布政使、按察使等三使,相关工作,直接就归口到南京六部的对应衙门管。

所以,无论案子多复杂,最后都是南京刑部管。

妥了。

沈树人长出一口气。

虽然还没找到最终解决方案,但思路又往前拱了一步:

他需要设计一个看似犯法、实际不犯法、但确保能闹到南京刑部的案子。到时候,南京刑部就会把他提走,当面讯问复核。

而一旦最终确定他是无辜,比如属于“正当防卫/见义勇为”,那么就不会留下任何污点,还能顺势被发现“原来你病好了啊,那就进国子监吧”,直接生米煮成熟饭。

杨阁老交办的任务,也就算是保底完成了,郑家也没法阻挠。

剩下的问题,只是怎样设计具体案情。

……

沈树人窝在书房里揣着《大明律》憋坏水,眼看到了午膳时间,都没有歇息的意思。

他如今还在养病,父亲也不要他晨昏请安,但饭点还是会让侍女过来探视一下,要是还没吃就顺便喊上。

沈树人只好在书里夹个书签,起身跟着侍女穿过三进院子、绕过一座有太湖石的池塘花园,来到吃饭的地方。

沈树人生母已死,父亲身边只有续弦的后妈和一众姨娘。

本着“食不言”的规矩,吃饭过程中大家一句话都没讲。

等吃完后、侍女端上茶来,沈廷扬挥手示意妻妾都退下。这才问起儿子的身体状况、今天都干了些什么。

沈树人也顺便汇报了自己的思路。

听说儿子想钻点《大明律》的空子、设个局,沈廷扬第一反应是比较嫌弃的。

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他就叮嘱儿子谋定而后动,先别鲁莽。

随后,沈廷扬又交办了一件事儿:

“前阵子郑鸿逵虽是来刺探,但毕竟送了那么多重礼。大家明面上也没撕破脸,还是要回礼的。你哪天觉得好利索了,就去他下榻的地方回拜一下。”

这话倒是提醒了沈树人,他立刻心生一念:“父亲,既然我已打算另辟蹊径去南京,对郑家这边,也该先做些铺垫,以安其心。

另外,对于郑家打算如何操作郑森辞学,我们也该提前摸清底细,到时候才好有的放矢——难不成我们答应带头装病之后,他们就敢明着拒绝国子监的邀请了?”

沈廷扬听了这提问,倒是一点不担心,反而难得流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难得你也想到这个问题了,为父其实早就打探过了——郑家刚上门时,我便将计就计反问试探:‘如果大家都选择装病辞学,难免过于巧合,怕于事无补’。

郑鸿逵为了让我配合,也不得不吐露他们的计划底细。说是郑家明面上会回函国子监、答应让郑森去南京的,让我不必担心巧合。

只不过,他们把郑森送到苏州之后,就会让郑森在苏州盘桓休整、露面几次,然后以‘南人从未北上,水土不服’,在苏州就地装病。

郑家的势力都在海上,苏州好歹还在长江口,在这儿他们还有能力确保郑森无恙,一有风吹草动可以立刻出海逃窜。但要是深入内陆去了南京,他们就没那个把握了。”

沈树人点点头:“既如此,我们更应该尽快让郑家觉得我们已经跟他们一条心,促成他们尽快先把郑森弄来苏州,这样后续才有机会快刀斩乱麻。”

沈树人心里清楚,就算他最后瞒天过海、在不刺激郑家的情况下到了南京,也只是保底完成了杨嗣昌的任务,混个苦劳。

真要超额完成任务,还得让杨嗣昌意识到“就算沈家的人去了,郑家依然有可能推诿”。然后再通过沈家的操作,把郑森也骗到南京,这才算彻底大功告成、给杨嗣昌一个意外之喜。

事情既然都做了,就要彻底做漂亮。

沈廷扬听了儿子的话,觉得还是有些操切了。

前一步还没办妥,就已经要并行操作其他准备工作,不会太冒失么?

但沈树人舌颤莲花地分析:“父亲,时间上很紧迫,不能再慢悠悠来了。你想,杨阁老让南京国子监邀请我等,虽然只是临时起意。

可今年是三年一比的乡试之年,南直秀才八月就要到南京准备秋闱考举人。我刚才查了吏律,国子监监生中的前几类,是可以比照举人待遇、参加会试的,但都要求在秋闱之前一个月,截止注籍。

换句话说,今年七月份完成国子监入籍,才能比照今科举人待遇、参加明年的会试。朝廷要促成郑森尽快办理去南京,一个重要的诱饵,就是要他卡在七月完成注籍。

虽然郑森的学问不可能去参加会试。可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郑家就可以长期称病,对外说‘反正已经错过了三年一轮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了。

现在已经五月底,七月份就要把事情彻底办成,还要留出路上耗费的时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关键点,也是沈树人上午读大明律时,才刚想明白的:

历史上郑森能拖到崇祯十五年才去南京,说不定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反正错过了崇祯十二年那一届‘比照乡试过关待遇’的机会,那就索性多等三年”。

当然,这只是推理,没有证据。

沈廷扬闻言,眼神再次一亮,赞许地沉吟道:

“确实……时不我待。唉,早知你如此精于推理人情,就该早些年锻炼你处理这些官场迎来送往的,这事儿先按你说的办起来吧。”

沈树人得到了支持,也算松了口气,连忙跟父亲合计了一下具体操作,然后立刻就开始安排。

只要能促成郑森尽快来苏州,这事儿离最终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毕竟历史上郑森和郑芝龙父子,在对待大明朝廷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郑芝龙只想要自己的家族利益,郑森好歹是真心抗清。

说不定郑家现在这种暗中算计朝廷的小伎俩,连郑森自己都不知道,只是他父亲在操盘。

郑家父子内部可能存在的潜在矛盾,也是未来沈树人操作空间的一部分。诱骗一个叛逆期少年反抗他父亲,总比直接对付老奸巨猾的军阀容易。

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82章 新年计划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28章 慢性绞杀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8章 慢性绞杀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
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82章 新年计划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28章 慢性绞杀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8章 慢性绞杀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