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

李自成听信了宋献策对于官军进军路线和粮道的分析后,也觉得河南平原虽然广阔,可能够定向运粮的河道毕竟只有那么几条。

官军要推进到开封府,无论如何粮道都是绕不开郾城的,所以在郾城集结绝大部分主力,绝对是应该的。

想明白这一点后,后续的安排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自成这种草莽出身,本就很有执行力,于是当晚就让宋献策把给左良玉的回信写好了。

第二天一早又召见了郝效忠,恩威并施敲打了几句,然后让自己麾下一个还算机灵的心腹,跟着郝效忠回去,确保把回信亲自送到左良玉手上,再观察一下左良玉的反应,其中细节自不必提。

从开封到南阳,快马赶路至少也要两整天,何况李自成的使者还不用非常急,所以整整五天之后,九月二十四这天,李自成派去送回信的心腹,才回到开封。

这五天里,李自成也没闲着,已经在按照宋献策的建议,逐步开拔部队南下,以每天两三万人的速度,往郾城前线集结部队。这天已经是最后一批需要调动的人马了,连李自成本人都即将上路。

然而,那个送信的心腹回来后,却带来了一个让李自成警觉的坏消息。

那心腹大致是这般说的:“大王,宋军师的信,咱有亲自交给左良玉,左良玉看了之后,也非常感激大王愿意与他和平相处,还设宴款待了小人。

不过,就在咱要离开南阳时,发现了一个事儿——那沈狗官,也有派人去联络左良玉,也送了一封信。那使者貌似还是一个在江南挺有名声的读书人,咱特地偷偷问了名字,好像叫顾炎武。

我得知之后,又折回去质问左良玉,左良玉看起来有点尴尬,但赌咒发誓说他跟沈狗官有仇,绝对不会跟沈狗官合作的。最后似乎是怕咱不信,他还把信原原本本拿给我看了。

小人怕有诈,想问左良玉要信、拿回来给大王过目。左良玉却说,‘谁知道你会不会拿着这封信,再去给朝廷,陷害于我。咱跟闯王的两不相犯,不能留下证据’,于是只许让人抄录了一份没有沈狗官印信的,让小人带回来——所抄信件在此,请大王过目。”

李自成一听,眉头一皱,立刻接过抄的“沈树人给左良玉的信”,浏览起来,然后又挥挥手示意使者退下,并让人找宋献策。

对于使者转述的左良玉的保密操作,李自成倒是没太怀疑。因为左良玉和他联络,确实是需要保密的,信笺上连印信都没有盖,笔迹也不是左良玉本人的,全靠郝效忠这个人证证明其真实性。

这样信使一走,就不会留下物证。就算原件被偷去或者拿去别处用于告发,也能说是有人伪造陷害——

而李自成给左良玉的回信,左良玉看完后肯定也是直接烧了,压根儿不会留,真迹或抄写倒是无所谓了。

双方看似精诚合作,其实谁不是八百个心眼子防着对方呢。这都是应该的,谈不上没诚意。

不过,李自成不在乎左良玉的保密措施,不代表他同样会不在乎书信的内容。

宋献策来了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封“沈树人通过顾炎武送给左良玉的信的抄录件”,立刻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献策斟酌着说:“大王,我觉得这封信有些古怪,但又说不出明证来,不敢妄下定论。”

李自成神色转为警觉:“但说无妨!咱宁枉勿纵!”

宋献策这才说道:“这封信上,沈树人劝说左良玉捐弃前嫌、继续同心为崇祯效力的理由,总觉得有点跳脱。

前面说沈树人对刘国能等降将尚且一视同仁、绝不跟其他文官一般冒进,不珍惜士卒性命,不把武人当人。

按说后面就该以此展开,招揽左良玉、说左良玉只要捐弃前嫌就能有长远富贵。可是信中这方面却戛然而止,后面只笼统说‘跟着闯王不会有长远富贵’。

还有好几处,语言文笔辞藻高下相差甚巨。学生怀疑……是不是沈树人的原信里,说的道理还要透彻明了,但肯定有对比侮辱大王之处。

所以大王您的使者索要沈贼书信时,左良玉怕惹怒了大王,就让人临时改写抄录了一封、删掉了那些对大王您不敬的言语?”

宋献策指指点点,对着信上好几处言辞转折生硬的地方,言之凿凿,李自成虽然没文化,可经他一点拨,也意识到了问题。

这一点,其实也不能怪左良玉疏忽大意,实在是事出仓促,左良玉想伪造也没法伪造得太精妙——主要是左良玉手下的文人幕僚,全加起来,文采辞藻也不能跟顾炎武相比。

顾炎武代笔的那封沈树人密信,虽然只是离间计的一颗棋子,但顾炎武也是卖力好好写的,使出了浑身解数,所以言论颇有几分杀伤力,真被李自成看见的话,绝对是会怀疑其对左良玉的拉拢效果的。

左良玉不得不删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这就让宋献策看出了脱节删节、文风不统一。实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问题是,崇祯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几个文采能跟顾炎武相提并论的文豪?就算有,以左良玉这种藩镇的名声,怎么可能吸引得到这种级别的文人,留下破绽也就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这点小动作,原本问题说大也不大,可架不住李自成也是个多疑之人,琢磨了一会儿之后,他还是觉得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便愤怒拍板道:

“果然不能轻信左贼!这厮骗我各自撤去裕州、叶县的兵马,怕不是想配合沈树人偷袭吧?就凭他跟沈树人书信往来、删改欺瞒,就该让他付出点代价!

传我将令,把原本打算调去郾城的最后两波人马,移防到叶县!左良玉这边,也不可不防!”

宋献策觉得有点分散兵力,忍不住委婉劝道:“会不会过于谨慎了?纵然左贼有私心,可叶县在我军之手,桐柏山险隘不是左良玉能轻易翻越的,此前这点兵力已经够守住了。

而且叶县地势险要,人口稀少,无水路可通大船,粮草转运困难,不像郾城直接靠着讨虏渠和汝水。在叶县驻扎兵力多、驻扎久了,就算靠吃人解决军粮,都没那么多当地百姓可吃。”

李自成一抬手,示意宋献策住口:“小心无大错!再说了,这样也好趁机看看左良玉真心。孤就算增兵叶县,也会偷偷地去。甚至可以让左良玉再让那个郝效忠监督。

咱就玩戏文里董卓李世民那招,而且反过来玩,‘夜里偷偷带兵进城,白天大张旗鼓出城’,告诉左良玉咱把叶县的兵力大半撤走了。

要是左良玉也信守诺言,把对面裕州的兵力撤去大半,咱就相安无事。要是有个风吹草动,或者真的叶县驻军军粮不济,对面又有机可乘,咱就撕毁盟约,偷袭南阳就粮于左良玉!

孤可是听说,南阳原本是杨嗣昌出击的根据,还是有一些存粮的,河南周边都被战乱祸害得没粮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余粮,也能贴补一二。”

宋献策听大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背弃盟约誓言如喝水放屁一般轻松,他当然也不好再劝。

……

这事儿终究因为李自成的多疑,撕开了一道裂痕。

此后几日,李自成也如约多分了四五万兵力去叶县,而叶县那边原本该抽调来郾城的人马,也因此完全没有抽调。

一来一回,此消彼长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万大军,原计划该在郾城周边驻扎二十万,叶县最多三五万,开封周边留十万,剩下少量零星的四处散布劫掠补充粮草。

现在却变成了在郾城驻扎不足十五万,叶县那边也达到了七八万,还有更多的预备队留在沿途后方,可以隐蔽起来随时机动增援,具体一时难以赘述。

一言以蔽之,沈树人仅仅靠一封信、再加上让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顾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给调动了,也让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调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并不存在的威胁。

而左良玉也被沈树人调动了,他原本明明不想为沈树人分摊压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并且让李自成知道了“南阳城里有杨嗣昌死前为剿贼大军囤积下的相当一批存粮”后,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实也在裕州玩“假装没在前线留很多兵力,但实际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验使者,玩白天公然撤军夜里偷偷再回来”的把戏,双方都只能被猜疑链僵着。

而三方的战略目标,也在这一番拉扯中,越发的明确了——

流贼就在等沈树人强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树人敢绕过郾城直接去开封,就断沈树人粮道。

而沈树人却可以利用“流贼移动到郾城后,因为兵力集中,越发难把大部分人马撒出去杀人抢劫找粮食,难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绽,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时候沈树人再动手。

这里面的关键,就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战,

比如沈树人要如何让李自成相信“我比你更能耗,我粮食比你多,我也不怕崇祯逼我决战”,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让沈树人相信“我不相信你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你能顶住猪领导崇祯的逼迫出战”。

这种心理战当然是不能急的,所以两军在郾城、上蔡之间相持后,最初四五天,沈树人什么都没干,只是做好情报侦查工作,双方也爆发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都是斥候战。

而这种小规模的斥候战,往往也都是官军取胜——因为小规模骑兵对抗,官军的装备优势太明显了。

朱文祯麾下的精锐骑兵,在全员转轮喷子手枪的加持下,绝对可以把数倍的敌军斥候轰杀成渣。相比之下,流贼那边的人数规模优势,在斥候战中却根本无从发挥。

不是李自成的斥候骑兵,和沈树人的斥候骑兵遭遇,然后被屠戮大半。

就是李自成派出杀人抢粮食的小股部队,遭遇了袭击,然后连人带抢到的粮食统统丢了。

要不就是李自成吃亏后,想派出机动部队迂回渗透绕后,截断沈树人在上蔡部队的粮道,但依然被沈树人击溃——

主要是沈树人在上蔡和汝阳都有分兵严密把守,而上蔡和汝阳之间的距离又不远,可以迂回穿插的空间很小,李自成的断粮部队一渗透进来,立刻就会被发现,然后被援军围殴。

吃了几次亏后,李自成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沈狗官居然如此嚣张?听说他在信阳府,全军也就七八万人,还要留一些守后方,前军应该也就五六万吧?就这他还敢同时在上蔡、汝阳都留兵处处严防死守跟我军相持?

他就不怕被咱各个击破?你们有没有打探清楚,上蔡、汝阳二城,每处到底有多少守军?”

九月底的一天,又是两场斥候战和骚扰粮道战失利后,李自成忍不住怒斥手下众将。

他已经是看出来了,沈树人的这个部署,因为步步为营,所以是很不利于闯军穿插分割断粮道的,后方太稳固了。

但后方稳固也是有代价的,因为总兵力就那么多,处处都设防就等于处处都兵力不足。

要是李自成挑选一个城围点打援、强力吃掉,沈树人就会被各个击破了。

认清这个形势后,李自成带到郾城的众将也鼓噪起来。

头号大将刘宗敏和侄儿李过因为被留在开封围城,所以没来到郾城前线。另有袁宗第被留在叶县提防左良玉。

所以地位在刘宗敏之下的刘芳亮、田见秀等人,便纷纷借机请战:“大王,末将前日派人打探,虽不得详细,却也能估计出,上蔡城内守军,最多不超过两三万!

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先强攻上蔡,歼其一部,扫灭沈狗官锐气!若是沈狗官敢以官军主力从汝阳等地来援,那大王正好亲统大军,围城打援野战击灭之!”

李自成考虑了一下,便宣布:“好,就依你,田见秀,你先带本部兵马出战!刘芳亮,你作为预备队,如果田见秀攻城不力,你再上!如果有官军援军异动,你也立刻迎击,本王自会率主力接应!”

——

PS:无论评论服务器是否恢复,下周一(后天,24号)开始都恢复两更了。应该快了。

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84章 惹火烧身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42章 尘埃落定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66章 无能狂怒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25章 得国本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188章 功高难赏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66章 无能狂怒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75章 全军爆种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章 忠奸难辨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5章 双线操作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
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84章 惹火烧身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42章 尘埃落定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66章 无能狂怒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25章 得国本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188章 功高难赏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66章 无能狂怒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75章 全军爆种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章 忠奸难辨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5章 双线操作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