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

沉廷扬跟史可法达成一致之后,剩下的行程也就顺水推舟了。

合肥距离南京本就不远,这种大事又是六百里加急传递消息的。所以仅仅在沉廷扬说服史可法的第二天凌晨,身在合肥的朱树人,就得到了父亲的通知。

他也毫不含湖,立刻就去拜见了岳父、潞王朱常汸,表达了他愿意尊重朝廷的要求,带着妻子、小郡主朱毓婵,回一趟苏州老家,也好让妻子拜见一下皇嫂懿安皇后。

朱树人当然是早就提前做好一切准备的,早在他北上救驾崇祯失败、准备退兵时,他就已经同时派出信使回自己的防区,让部下带兵护送朱毓婵、从重庆幕府回到武昌,然后又送到合肥,跟自己团聚,一起孝顺岳父母,以尽天伦之乐。

沉廷扬的通知送来之前,朱树人已经跟朱毓婵在合肥住了有七八天了。朱树人最近也没闲着,主要就是忙着加油,跟妻子一起造人——

朱毓婵都嫁给他大半年了,可惜因为战争的缘故,这大半年里,朱树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没法把妻子带在身边,也就半年前,在重庆一起住了大约两个月,随后又一直分离,如今又在合肥聚首。

不是朱树人不想努力造人,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堆美婢妾侍都眼巴巴等着正妻先造出人,然后她们也就不用那么小心谨慎算日子、怕拂了皇室体面了。

但这种事情,还是要看运气,朱树人再是有通天彻地之能,这事却急也急不出来,在重庆时那两个月没中招,只能指望这段时间在合肥能中招。

好在如今看来,朱毓婵暂时没怀上,或者就算刚怀了还看不出来,这一点倒是起到了额外的妙用。至少方便了此次拜见,而且还能降低皇室成员的戒心。

……

朱树人出发之前,没有告诉岳父,此番是为他争取权力的,只说是护送妻子拜见长嫂,潞王也就没有阻止。

不过朱树人旁敲侧击之下,也看出潞王目前竟真的对争夺监国之位,乃至争夺皇位,并没什么兴趣。其软弱懦弱程度,也算是可见一斑了。

船队从合肥启航,经淝水至巢湖、濡须水、濡须口入长江,又顺流经过南京,一共不过四天,就抵达了苏州太仓。

为了避免地方督抚带兵路过南京的忌讳,朱树人此番没有带哪怕一个湖广总督麾下的兵马,他的一切护卫战船水手,都是海道总兵张名振麾下的。

张名振隶属于户部的护漕兵力,属于南京朝廷中央的部队,当然也就没这个忌讳了,沉廷扬的护漕兵,平时就能大大方方在长江上往来、随便经过南京旁边的江面航段。

在苏州上岸后,朱树人轻车熟路带着妻子去拜见懿安皇后。

对于朱毓婵而言,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苏州,她也知道夫君祖籍就在苏州,这等于是新妇过门后,第一次跟夫君回老家。

作为郡主,朱毓婵平时都没什么借口乱跑,如今能趁机来苏州繁华之地看看,也算是公私两便了。

作为苏州的地头蛇,懿安皇后和坤兴公主刚上岸后,临时的住处,当然也是沉家人提供的,算是直接捐了一座大宅子给皇亲国戚们临时安歇休养,只是宅子里伺候的人,都换上了宫女,以及从南京派来的宦官。

朱树人也很懂礼法,回到这座一个月前还属于沉家的豪宅时,他本人只在仪门外等候,让妻子单独入内,先以小姑子的身份拜见长嫂。

朱毓婵倒也熟悉皇家礼仪,虽然还年少,这些场面并不会怯场,很快就见到了张嫣和朱娖。

算年纪,朱毓婵也只比朱娖年长了仅仅一岁而已,但两人却差着辈分,朱毓婵算是朱娖的姑姑。

朱娖看起来很是憔悴,她失去父皇母后和太子弟弟,不过才一个多月时间,虚岁十五的小姑娘,陡然遭到那么多剧变,没那么容易缓过来的。哪怕和伯母一起侥幸得救,怕是也要长期萎靡不振一段时间。

朱毓婵跟她年纪相彷,也就有些同情,见了之后,先安慰了这侄女儿几句,然后就全力应付起皇嫂来。

她恭恭敬敬对张嫣行完礼,张嫣也是稍微回忆了一下,才把面前的小姑娘跟记忆中多年前见过的样子联系起来。

没办法,两人虽说是姑嫂,可差了整整二十岁年纪呢,见面的机会其实很少。

张嫣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很看得开:“不必多礼,近前来说话吧。此番只是来问安,还是有别的差遣?”

朱毓婵也不擅说谎,就走到近前,恭恭敬敬问:“是史阁部与诸位部堂商议,国不可一日无主,虽然陛下诸子暂且下落不明,也得先找人监国。

沉部堂就提醒史阁部,说娘娘您既安然南来,也该问问娘娘,可曾听到陛下殉国前,有没有留下什么口谕遗诏?比如,陛下有没有感慨过,一旦不测,当以何人监国?”

张嫣童孔缩放了一下,心中雪亮,当然已经明白史可法和沉廷扬在想什么了,她也缓缓地说:“先帝殉国之时,还不知道诸王可能走脱,自然不会有传位口谕。不过这监国么……他倒是也感慨过几句。”

张嫣也需要思索,所以没有立刻明着把话说死,只说她隐约记得逃亡路上、绝望之际,听崇祯感慨过聊过这个话题。

如此,她也就没必要立刻给出一个结论。如果说崇祯留下了正式的口谕,一切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而且,如果明着说崇祯留下了明确的口谕,那同样幸存的朱娖,或许也会起疑,因为她同样全程跟着父皇母后和伯母一起撤退,印象里父皇并没有郑重其事传旨过。

崇祯也不可能预知嫂子和女儿能侥幸活着出去,正式说口谕也不合理,只能是以“死前感慨闲聊”这种模式。

对面的朱毓婵年轻没有野心,天真烂漫,她也没想过要帮她父王争取什么,便顺着张嫣的话,随口捧跟追问。

张嫣皱着眉头搪塞了两句,觉得对方不靠谱,就顾左右而言他:“小婵,你此次来,是跟着你父王还是母妃一起的么?一个姑娘家,怎好数百里奔波,成何体统。”

朱毓婵:“臣妹此番是由夫君护送来此。”

张嫣想了想:“湖广总督朱树人?本宫倒也久闻他的忠义之名,陛下殉国前夕,还在每日期盼湖广援军来救驾,念叨不已,可惜天不佑大明,唉。”

朱毓婵也连忙为夫君开脱:“臣妹后来也听说了,夫君的勤王兵马刚刚半渡黄河故道,就惊闻陛下殉国了。

他后来懊悔说,他也没料到北京城竟然只在闯贼的围攻下坚持了短短半月……要是早知如此,哪怕山东总兵刘泽清筹不够渡船,他也要带偏师先北上。”

张嫣点头感慨:“是啊,本宫后来也听说了,援军一直打到山东临清,朱总督之忠义,也算勤王诸督抚之楷模。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刘泽清,哪个不是辜负国恩!”

感慨完后,张嫣话锋一转,先抚摩了一下旁边的侄女儿朱娖的秀发,低声温言让她回避一下,然后吩咐堂妹朱毓婵:

“兹事体大,你我妇人,本不当干政,让朱总督进来,隔帘奏对吧,你也留下。”

作为先帝的皇后,张嫣当然不能随便见男性外臣,但朱树人如今也算皇亲国戚,而且他是带着妻子来的,所以,让他们夫妻一起觐见,再垂帘,就避了嫌疑。

朱毓婵并不明白皇嫂的考虑,只是照办,不一会儿,朱树人就入内,隔着内外屋中间的帘子,给张嫣行了大礼。

张嫣瞥了一眼旁边,确认侄女儿已经被宫女带走了,这才大大方方地说:“史阁部他们,看来是属意潞王监国了?”

朱树人始终没有抬头,诚恳回答:

“臣乃地方督抚,不敢与闻内阁集议,不过倒是蒙史阁部与家父事后言及,确实属意潞王监国。当然若是陛下有遗下口谕,自然要尊奉遗诏。”

张嫣皱了皱眉头:“本宫不过是死里逃生,你们便是不来问,也没什么大碍。也罢,朱卿,你倒是说说,依你之见,以潞王叔为监国,有哪些利弊。据本宫所知,潞王叔倒是仁厚长者,从不刁难人,这点着实难得。”

朱树人深呼吸了一口:“陛下明鉴,潞王待人宽仁,确是广为人知。史阁部等集议后,唯一担心不妥的,是怕陛下将来不便——若是以福王监国,陛下依然是监国之嫂,若是潞王监国,陛下便是监国之侄媳。兹事体大,人臣便不敢自专。”

(注:张嫣比照太后待遇,可以称陛下)

张嫣原本心中还有些忧虑,唯恐大明的局势被权臣带偏,愈发风雨飘摇。听朱树人说得那么诚恳,内阁重臣都在担心她的地位不好摆、怕她降了辈分,这才犹豫请示,张嫣心中也不由一暖。

她一介妇道人家,个人荣辱算什么?辈分不方便,大不了以后不在皇宫里住就是了,还可以另外起皇家园林的嘛。大不了国势艰难,简朴一些就是了。

她立刻自辩道:“史公等人,何以如此胆怯,本宫一介妇道人家,本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国难当头,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潞王叔若是监国,本宫不回南京宫中居住便是。”

她的地位比朱常汸尊贵,但论辈分却是侄儿媳妇,住在同一座宫城里,确实容易乱了尊卑。

朱树人松了口气,也连忙说:“臣父与史阁部也曾商议,若是陛下将来愿意入宫居住,户部自当拨款多修缮几座南京禁城中的殿宇。若是不愿入宫,也会另于杭州择地建皇家园林。

苏州虽然繁华,却不宜修建行宫,可于杭州凤凰山、吴山等地,择前宋行在故址左近、风物适宜之地,另起园林。”

这些安排,都不用朱树人操心,自有礼部的人考虑过,历史上朱由崧登基后,潞王也是被安排到杭州居住,南京沦陷后,太后(朱由崧的母亲)也下诏让潞王以皇叔身份在杭州监国,继续抵抗。

在朝廷只有南方半壁江山的情况下,皇帝和重要藩王、皇亲国戚不宜住在一起时,把需要在外安置的那一方,从南京挪到杭州,都是最符合礼法的操作。

至于张嫣肯去杭州后,在清波门南、凤凰山北,再找地方修园林,这钱沉家肯定出得起的,为了大业,朱树人便是私人捐款一百万两,通过他妻子的名义捐,造一个太后园林都没问题。

后世光绪为了早点亲政,还巴不得筹八百万两首期给慈禧修颐和园,好让慈禧早点出宫去住呢。

掰扯完了“万一潞王监国后,张嫣如何安置、如何定位”的问题,张嫣又道:“本宫荣辱不足为虑,本宫担心的,是先帝所遗诸王的安妥……”

朱树人眉毛一挑,非常笃定地说:“陛下,先帝所遗诸子,内阁正在极力打探其下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一定会奋力寻找。

但以臣所见,恰恰是潞王监国,对于先帝所遗诸子,是最安妥的——陛下应该知道,潞王至今无子,仅有一女,又是先帝叔辈。以潞王监国,但凡能找回先帝诸子任何一个,还是可以妥善过渡的。若是福王监国……福王自有子嗣,何况……”

何况后面,自然是说“福王贪淫好色,甚能开枝散叶”了,不过如今的史可法都没用这个借口攻讦福王,王铎都得靠提拔钱谦益来罗织这些罪名,朱树人也就不便立刻所出口,大家心知肚明即可。

张嫣一想,顿时觉得很有道理:如果她指望有崇祯的儿子被找到后,还能重新有继位的那么一丝可能性,那她也该期待潞王监国!

因为要是福王监国了,福王肯定要想方设法把崇祯的儿子全部弄死!哪怕现在还没死,他也要说崇祯儿子都死光了!这样福王才能毫无正统性危机地称帝,还能将来传给自己的儿子!

潞王就不一样了,既然潞王绝后了,没有子嗣,他再贪,最坏情况下,无非是潞王生前要坚持亲自当皇帝,但他年纪摆在那儿,比崇祯还老一岁,将来寿命肯定活不过崇祯的儿子。

最坏的情况,哪怕潞王先登基了,再找到崇祯的幸存儿子,那大不了就是潞王把那个崇祯幸存之子立为皇太孙。

要是潞王一辈子生不出儿子,驾崩时就直接传给皇太孙,皇位还是能回到崇祯的后人那儿。要是潞王生得出儿子,倒是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和危险,比如找借口废了皇太孙。

但不管怎么说,一切还有得赌,潞王监国下,对可能还幸存的崇祯后人,是最好的。

朱树人旁敲侧击,帮张嫣把这一点想明白后,张嫣也就彻底站到了潞王监国这一边。

其实,张嫣原本站在家族长辈利益的角度,也是倾向潞王的,毕竟福王一脉当年跟光宗争夺太子之位,而张嫣也是光宗的儿媳妇,跟福王系的怨念一直是在的。

她此前唯一的心病,就是担心崇祯的儿子万一有活下来的,得不到妥善结局,这才迟迟不想立君,立监国,只想再拖一拖,万一奇迹发生,永王或者定王活着逃出来呢。

现在想通潞王监国对永王定王也是最好的情况,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果然如此……难怪先帝殉国之前,逃亡途中,就一再感慨,若是遭遇不测,要是能让潞王叔监国,才能护佑我大明安然度过难关,等到永王、定王南逃。

宗室之中,除了潞王叔,还有谁人能当此大任,有如此仁厚长者之风。”

张嫣若有所思地回忆着,就好像崇祯在临死前的逃亡马车上,确实闲聊感慨过这么一番话似的。

朱树人连忙把张嫣的这番话记下来,略微去掉那些过于口语化的累赘字眼,然后请妻子拿进去给张嫣过目,又找来宫女宦官,按流程用了懿安皇后的玺印,又按流程走完礼数,这才带着懿旨速速回南京。

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93章 疯狂升官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61章 先生缪矣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17章 入国子监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17章 入国子监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69章 秦淮金粉关于之前哲学争议的解析(章节感言)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
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93章 疯狂升官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61章 先生缪矣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17章 入国子监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17章 入国子监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69章 秦淮金粉关于之前哲学争议的解析(章节感言)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