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先生缪矣

沈树人对宋应星的礼遇,不仅让宋应星本人觉得颇为惭愧,甚至可以用“受宠若惊”来形容。

连带着宋家的妻儿亲戚,也都是惶恐不安。

宋应星几个儿子,年纪大的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最小的也比沈树人稍长些。看着刚刚被运作了从七品官职的父亲坐在马车里,而朝廷的佥都御史、兵备道佥事却骑马在车窗边,他们始终觉得提心吊胆,颇有几分不真实感。

一路上,沈树人谈笑风生,话题范围倒也豁达,聊的都是双方都感兴趣、但又大而化之的物理化学内容,并没有很猴急地要求对方立刻解决什么具体技术问题。

这种态度,就愈发让宋应星老泪纵横,深感知遇之恩。

不过,说着说着,沈树人忽然就奇峰突兀,说了些和氛围不太合拍的话语。

两人原本刚聊到《天工开物》,沈树人冷不丁就冒出一句:“宋先生,晚辈这就要指出你著书立说时的一个不到之处了。”

宋应星一愣,还以为对方是在具体机械或者农学方面有什么见地,要挑书里的技术错误,当下他也就做好了谦虚配合的心理准备:

“哦?不知是下官……老夫书中何处错漏?”

沈树人:“最大的错漏,就在序言上!你在此书序言的最后一段,居然说《天工开物》是无用之书,‘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此言岂非大谬!我沈某人好歹也是两榜进士、且诤名播于天下。我考进士之前,难道没有好好熟读此书?

我非但读了,还学以致用,从其中一些奇巧机构获启发,中西合璧造出了一种新的起重机,还用在了当年朝廷的漕运改革上、大大降低了漕粮反复装卸船的损耗!

当时我还只是国子监生,以举监直接买的官做,虽只八品小官,却也不忘以经世实用之学报国!至于考上进士,那是我在河道衙门协理漕运有功、升迁到七品之后,才去考的。

哪怕不考,我这种实用之才也能有官做!对我做官帮助这么大的书,怎能说是‘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呢?”

宋应星原本已经做好了被挑刺的准备,没想到最后沈树人说出这么一番话语来,着实把他感动得老泪纵横。

他当初写《天工开物》的序言时,最后那么说,也是一番气话,恨铁不成钢。知道自己的书得倒贴钱印,绝不会有人分摊,也不可能卖得出去。

全书别的话他都是有感情的,唯独对这句话,他这几年来巴不得有人打脸,证明他是错的,证明这本书“不是对进取毫无作用”。

现在,一个在皇帝面前得到诤谏美名的两榜进士,打了这个脸,宋应星简直甘之如饴,很想再被狠狠扇几下。

他心悦诚服地狠狠感慨:“沈道台教训得是!老夫当年实在是无知短视,因为雕稿赔了多年积蓄、一时愤懑,才说出这些愤世嫉俗之言。

天下士林,哪有人人都蝇营狗苟醉心利禄的?这不,此书问世四年后,全天下终于有第一个例外了!沈道台您就是这个例外的大贤啊!”

沈树人听他提到赔本的伤心往事,也是顺着往下问:

“先生为此书、竟赔了多年积蓄?此书有精细插图,雕版印刷使费,应该比其他只有文字的书籍,要更贵一些吧?我也刻印过不少书,对行情有所了解,这么大部书,怕不是花了两三千两银子?”

宋应星点点头:“着实花了近三千两。当时每册首印了五百卷,结果白送都送不完。”

沈树人若有所思地回忆了一下,忽然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看您序言上说,此书原有五卷,但‘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现在想来,怕不是觉得那两卷写得不好、不得其道精要,而是没钱了吧?那两卷的手稿可还在?本官另有大用,拿来印了吧。

本官也不白拿你的,这两年,本官靠着《天工开物》着实获益不少,还翻刻加印了许多,交给手下幕僚、属官、匠人研读。

你原先亏了三千两,再加上这两卷没印的,一共算五千两。本官再加一倍给你,拿一万两,从此《天工开物》任由本官继续翻印,如何?”

古人也不可能谈版权分成,所以沈树人爽快一点,直接买断制,也没说这是版权,就当是润笔,外加弥补宋应星之前的亏损。

沈树人提到的《天工开物》序里的“观众、乐律”两卷,历史上宋应星缺钱没有雕印,就失传了,

不过有零星片段为后来其他书所引用,根据考古研究,可以大致推测出,

这两卷书分别研究的是乐器声学原理、还有一些明末时的舞台表演技术、道具技术,皮影戏人偶戏万花筒之类的原理剖析。

其中“乐律”这卷更有价值一点,因为涉及到了物理学的声学部分,比如从流出的残句里可以看到,宋应星有写“一根琴弦绷紧的长度缩短多少比例后,音高就能提高五度(宫商角徵羽一轮,对应西方一个八度)”,还有很多其他的朴素声学研究。

当然了,必须承认,在这方面华夏文明古代并不占优。因为古代都不喜欢用数学工具来精确定量研究艺术,只喜欢大而化之地泛泛论道不论术。

相比之下,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6世纪就总结出弦长变化和音高变化之间的数学比例了。(中国古代调音师手艺是很不错的,甚至更好,但只是凭经验凭手感,没人去总结声学数学原理)

宋应星虽然比毕达哥拉斯晚了两千年,但好歹也是补上了这块不受重视的短板,他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从徐光启翻译的西方数学思想借鉴来的。

说白了,这两卷比前三卷涉及的工业、手工业要更加不务正业一些,纯粹是娱乐产业,类似后来电影行业的服化道、配乐技术,才那么不被待见。

所以,如果说《天工开物》的前三卷,只会被极个别非常死板的卫道士抨为“奇技淫巧”,那后两卷要是印出来,按照当时的社会开放程度,恐怕是开明人士都会喷是“奇技淫巧”了。

毕竟到21世纪,还有很多人喷娱乐科技是“为戏子服务”呢,何况是17世纪?

都服务于倡伎优伶了,这不“淫”巧还有什么是“淫”巧?

不过,不论别人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一切在沈树人这种坦荡君子这儿,都是不存在的。

研究那些倡伎优伶用到的技术怎么了?那些“众正盈朝”的士大夫,特么的哪个不往秦淮烟花之地钻?

天天勾栏听曲、还不许人研究声学物理了?

宋应星感动涕零之余,也不忘提醒了沈树人这一点:“沈道台,您开的价,老夫无有不允,老夫知道这是您抬举我。不过这倡伎优伶之术,由您推广出去,怕是对您名声有所不便……”

沈树人霸气回应:“我怕个鸟?我少年得志,功成名就,该考的功名全有了,早就无所畏惧。适逢其会能抢救两卷本该失传的科学著作,舍我其谁?回到大冶就让人给您拿银子,剩下的交给我。”

宋应星一家被拿捏得死死的,对沈道台的义薄云天、光明磊落,也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

一行人很快回到大冶铁山,沈树人给宋家非常优待,找了个大宅院给宋应星养老,让他每天画图纸做计算搞些研究,也不用亲自下矿山、铁厂考察,毕竟上了年纪了。

一万两银子的“版权费”,也是说给就给,住下后当天,沈树人直接就让家丁把白花花的现银送过去了。

宋应星做官六年,才攒出三千两刻书。现在却忽然进账一万两,以他原本那种没得贪污的做官套路,怕是得做二十年官才能攒这么多钱。

银子到位,还充分感受到了尊重,宋家人也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很快投入到了努力报效沈道台的状态中。

此后短短几日,沈树人原本还在为高炉耐火砖材料、烧焦碳技术等一些技术细节发愁。宋应星来了之后,虽然也没法直接给他报答案,却能帮着一起研究,还提供了不少细节思路。

沈树人能提供大方向,却提供不了细节原理,跟宋应星一合谋,补足短板,工作效率也一下子提升了数倍。

仅仅十天之内,宋应星就拿出了第一个让他值回票价的技术创新——

沈树人前世对化学不太在行,他前世看的主流科技史书籍,也只会说要“研究耐火砖”,但耐火砖具体是什么化学成分配比,沈树人就不知道了。

宋应星是江西人,跟着一起琢磨鼓捣烧制了几天,忽然就灵光一闪,建议沈树人再花点钱、重金去他江西老家,找景德镇弄些擅长烧制高温窑的工匠,一起总结排查。

“沈道台,老夫在江西住了大半辈子,对烧窑也是颇有研究观摩的,有些瓷土掺到普通烧砖土中之后,可以让窑的耐火变强,不如咱就顺着这个思路继续配比。”

被这么一提醒,沈树人也意识到了,有些含铝酸盐、铝土矿成分的烧砖土,好像是更有耐高温前途一点。

有了细节前进方向,他也就大笔一挥,批了银子,让宋应星要造实验室就造实验室,要机器要材料随便买,留下账目即可。要去景德镇请烧窑师傅做实验,也随便开支,不要怕花钱。

宋应星大受鼓舞,在紧随而来的十二月份,一个月时间里,就帮沈树人鼓捣明白了好几个技术难关。

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80章 塔山血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98章 领旨第220章 招降李定国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98章 虚实相济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50章 整军备战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44章 初到黄州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20章 屡败屡战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90章 全胜而归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7章 入国子监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42章 尘埃落定第84章 惹火烧身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
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80章 塔山血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98章 领旨第220章 招降李定国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98章 虚实相济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50章 整军备战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44章 初到黄州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20章 屡败屡战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90章 全胜而归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290章 喘息之机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7章 入国子监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42章 尘埃落定第84章 惹火烧身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