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一念生死

从苏州返航南京的旅途,因为是顺流变成了逆流,历来开船速度能慢上一小半。

朱树人也知道张嫣懿旨到手,要防夜长梦多,还是尽快赶回去比较好。

但小郡主妻子一生娇生惯养,耐不得骑马奔波的劳碌。朱树人也只好跟她暂时分道扬镳,让贴身宫女们服侍着朱毓婵走水路慢慢游山玩水回去。

他自己带人骑马先赶去南京,跟史可法等人交接一下,然后再坐船渡江回合肥,迎接岳父潞王来南京。

这个流程也是错不得顺序的,这样才能彰显潞王尊奉朝廷安排,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贤王。

值此乱世,未来君主作风的每一点细节,都是对正统性的加成。

朱树人快马加鞭,仅仅两天之后,三月初二,他就抵达了南京。

史可法在他抵达之前半天就得到了消息,还提前亲自出城迎接,因为朱树人身边的信使探马,自然比他本人要跑得快,可以先来知会。

史可法迎的也不是朱树人,而是他带来的张嫣懿旨。众人并辔入城,朱树人也得以临时参加内阁集议。

会上史可法简单通传了一下,又展示了张嫣的意见,以及张嫣转述的“她在崇祯殉国前,听崇祯闲聊感慨的内容”。

那东西虽不是正式的崇祯遗诏,但法律效力绝对也是很高的了,关键是只要有人信,就可以拿它来说事。

而在这场集议上,朱树人也又见到了一个关系不算好的老熟人,钱谦益——七天前的上一次内阁集议中,钱谦益还压根儿没资格参加。但这七天的时间差里,吏部尚书王铎全力运作,把这个有点交情的老相识火线提拔,如今钱谦益已经是礼部侍郎了,只是任命流程还没走完。

朱树人当然是鄙夷钱谦益这种“水太凉”的货色的,历史上这厮跟王铎都是主导南京“无血开城”的重要操盘手,就是他俩领衔提前向多铎表达臣服归顺之意的!几乎是史可法刚殉国、多铎刚渡过长江,这两个软骨头就投了。

但没办法,现在朝廷还不是朱树人说了算,史可法都觉得王铎非要往福王身上多泼脏水、多凑点福王“贪淫不忠不孝”的罪名,让钱谦益来罗织,朱树人也只能捏着鼻子当没看见了。

反正别人想干脏活,他也犯不着拦着。

钱谦益等人确知了大行皇帝和懿安皇后的意思后,当然也是彻底放开了胆子,泼脏水的文桉是早就写好的,只等时机到了随时可以放。

他们就琢磨着,把福王放在外面也是个风险,只要潞王先到南京,顺利监国,走完流程,然后就可以顺势宣布福王此前一些僭越的问题,然后把福王召来、处理其“干预有司”的问题,好好调查清楚。

干预有司虽不算什么大罪,但也足以把福王在南京圈禁起来,严密控制了。

……

朱树人留下史可法他们在南京操盘、准备迎接。他自己当然是连夜坐船过江,亲自去迎岳父朱常汸。

至于落在后面的朱毓婵,她也没必要回合肥了。她坐船走得慢,直接从苏州回南京,只要别进城,在城外长江边码头小镇暂住一两晚,接到她父亲抵达,再一起进城就好。

又两日后,三月初四,朱树人风尘仆仆赶到合肥,直入临时的潞王府,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告诉岳父“朝廷已经决定了,懿安皇后转述先帝感慨,也算是留有遗诏”。

还别说,他这样先生米煮成熟饭,板上钉钉之后再通知岳父,还真让朱常汸有些难以接受。

朱常汸几乎是脱口而出:“懿安皇后真这么说的?先帝殉国之前怎么可能想到孤呢?这烫手差事……”

朱树人:“怎么不可能?先帝也是想着父王无子,让父王监国,将来如果永王定王能有逃出来的,那还好有点余地,父王可以终身监国摄政,待永王或定王成年,将来再亲政。

就算永王定王实在逃出来太晚了,群臣已经拥父王登基,先帝也能指望父王届时以永、定为皇太孙。

若是交给福王,福王自有子嗣,先帝诸子岂能还有机会?先帝临终前如此想,正合天心人意啊!”

朱常汸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如此箭在弦上,怕是不得不发了。唉,贤婿,说句良心话,你真觉得我大明靠这南方半壁江山,还能持久么?

有些步子,迈出去就回不了头了。若是不监国,哪怕将来大明……鞑子也好,闯贼也好,也不至于见到一个姓朱的就杀绝。可要是监了国,最后没守住,就满门必死无疑了。

不光孤要遭血光之灾,便是你和婵儿,乃至亲家公全家,怕是都要赌上性命!”

朱树人也是直到这一刻,才有些瞠目结舌,算是彻底理解朱常汸这人有多软弱怕事。

历史上福王那个弘光帝完蛋后,太后让朱常汸在杭州监国,他就是大哭不从,最后被将士们威逼着才监了国。而他的理由也是觉得南方半壁最后那点残破地盘守不住,觉得这时候被人顶上去当招牌,将来就会被清算杀全家。

当然了,现在形势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历史上摊子交到他手上时,连南京都失守了,长江防线已经没了,他怕死也稍算情有可原。

现在好歹长江淮河两道防线还都在朝廷手上,朱常汸胆子自然也能大一些。

朱树人只好给他打气:“父王勿忧,我大明虽然国事艰难,比当初宋人靖康之耻如何?东南富庶,百姓尚能安居,人心仍在我大明,南宋都能坚持百余年,何况我大明!

儿臣麾下湖广、四川兵马二三十万,此前刚刚重创闯贼、全歼张逆,南方行厘金之法,兵精饷足。父王监国之后,只要励精图治,继续开源节流,坚定扩大商税扩充财源,打击逃税奸商,除重农抑商积弊,让将士足食足饷,何愁不能北伐中原、光复神州!”

朱常汸还是觉得女婿有吹牛的成分,他很想质问:既然都知道该怎么拯救大明,先帝在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实施呢?

转念一想,崇祯也确实刚愎自用,他这位贤婿也确实崛起年月不久,或许真有机会吧。

眼下问再多也没意义,既然注定要监国,还是尽量放权给能臣和女婿,一切以保住江山性命为先。

“罢了罢了,孤也不多问了,既然退让不得,犹豫也是无益,贤婿能治国破贼,孤以后就全仗你了,反正大明要是再国破家亡,你和婵儿都得跟孤一起,那是绝对逃不掉的!”

朱常汸长叹一声,也算想明白了,走到这一步,将来要是有个不测,天下人都有可能投降,唯独他已经投降不了了。而臣子当中,自己的女儿女婿也是绝对跑不了的,所以这俩人保住大明江山的动机绝对是最纯正的,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

相比之下,哪怕是史可法,那都是有机会投降活命的,至少朱常汸是这么觉得的。

在合肥略作收拾,仅仅休息一夜,他们就匆匆启程,先经芜湖县,火速赶往南京。

朱树人的总督区,在南直隶只到安、庐二府。所以他的湖广总督麾下兵马,此前最远只能驻扎到庐州府和太平府、和州府(属今除州)三府交界的芜湖县附近的长江江面上。

在奉诏护送潞王进京之前,朱树人的兵马不得越过芜湖县江面半步,

否则就有外兵非宣召逼近京畿的嫌疑,那跟凯撒大帝非元老院宣召渡过卢比孔河性质差不多恶劣。

……

然而,事情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朱树人和父亲沉廷养,以及阁部史可法筹谋的这些日子里,利益相对方也不会坐以待毙。

福王朱由崧,是个有野心的!在向上爬的动力和欲望方面,他跟王叔朱常汸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脾气!

尤其是在崇祯临死前,为了拉拢自己的班底,朱由崧已经“干预有司”过了,他心里很清楚,要是能直接上位,那干预有司那点小破事,就不叫个事儿!

但如果不能上位,被别人上位,那他此前种种努力留下的黑点瑕疵,都有可能被拿捏放大!成为攻讦他的重要武器!

这种事情,哪有赌了一半还能收手的!

而最近这段时间,朱由崧也愈发焦急了。

导致他焦急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月二十三、也就是史可法他们收到北京传来的“李自成已经兵败逃离北京、走之前据说杀害了永、定二王”消息之前的一天。

身在凤阳的朱由崧,因为更靠近北方,所以比史可法早一天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也不含湖,立刻招来了马士英、刘良左跟他们商议这事儿。

至于马士英的多年好友阮大铖,原本是没机会参与这种事儿的,但阮大铖脸皮比较厚,当初能塞二十万两黄金给周延儒试图买个督抚,如今能搏一把讨好一位很有希望的藩王,他又岂会不赌?

最关键的是,阮大铖很清楚,他早年就跟朱树人结怨,所以哪怕他什么都不干,就坐看朱树人扶持潞王上位,他依然没有好果子吃。

朱树人这几年升得快,多多少少会结下政敌,那些明知没退路的人,自然会报团取暖。

而朱由崧如今也需要拉拢一切可拉拢的力量,对阮大铖的示好,自然也是私下里“礼贤下士”,还因此博取了马士英更多的好感。

一个谋大事的小团队,很快就撮合了起来,马士英反而算是其中最不积极的一个,但也被拉下水了。朱由崧把人拉齐,也是开门见山:

“自从先帝大行,天下诸藩以伦常论,唯孤最近!此前南京六部虚与委蛇拖延,倒也可以理解,怕迎孤之后,定王永王万一南归,难以区处。

如今北方来信,定王永王多半是遭遇不幸了,史可法总没有借口拖延了吧?若是他还不派兵来迎接本王,难道是真生出异心,被那些东林群贼裹挟了、要拥潞以防清算当年国本桉?诸位,可有办法消弭史可法担忧,让他知道,孤若是……也不会清算东林旧账。”

阮大铖跟东林党仇深似海,当然是劝朱由崧打消和解以求上位的念头:“大王,臣太了解东林群贼了,这些人心眼子太多,不会轻易信人的。

就算大王宽仁,提前对他们示好,他们也只会当成是大王如今地位还不稳,故而虚与委蛇,会觉得大王一旦坐稳了之后,迟早要反攻倒算他们!”

马士英听了眉头一皱,也不得不暗示自己这位金主好友别再火上浇油:“此言倒也未必,东林中固然有钱谦益等心眼狭小之人,但史可法绝对是公忠体国,不会公报私仇的!”

朱由崧脸上法令纹抽搐了一下:“那为今之计,我等当如之奈何?”

马士英想了想:“如今永、定二王可能殉国的消息,也才刚刚南传,一天后史可法才能得知,就当他还需要一两日与内阁、部堂集议商讨,一日作出决策,一日筹备护送迎驾人马,那就是四天之后,能看出他是否真有迎大王之意……

下官觉得,这四天还是要等的,否则难免多树敌。”

马士英觉得,这个最短反应时间,还是要给史可法留的。如果史可法真能以伦常为重,能争取过来,何必先撕破脸呢。

朱由崧担惊受怕之余,也觉得马士英是对的,总要给对方机会。再说,要是铤而走险,自己也没多大把握。

阮大铖倒是知道,自己跟朱树人仇怨比马士英还深,朱树人当年就是靠着打脸他来打击侯方域、左良玉,那人设都已经立住了,没得回旋余地。于是他便怂恿:

“瑶草兄,这可是大事,总要留个后手,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大王在凤阳,那潞王也近在合肥!凤阳合肥两地去南京,都是三四百里路程,有时候真就是一线之间!

你要给史可法四天时间,我不反对,但不如咱先派兵护送大王至凤阳府境内、与南京最近的县镇,三天之后,史可法如果派人来迎,那我们也可以省下两百多里路途,一来一去,说不定就是五天时间!抢先进京,可是无比重要!”

马士英一想,他作为凤阳总督,在凤阳府境内各县调动兵马、移动藩王,倒也不算犯忌。虽然朱由崧的滞留凤阳,本来就是“干涉有司”之后,称病住下,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他随便扫了一眼旁边的地图,这凤阳府面积广大,几乎蔓延到南京所在的应天府最北面。所以距离南京最近的点位,也就是扬州府仪征县与凤阳府天长县交界处了。

他原本不想动兵,但阮大铖反复劝说,朱由崧也心中火热,想赌一把,最后密议结果,便是马士英派出刘良左领嫡系兵马一部,先护送朱由崧到天长县与仪征县边界,等待史可法的消息。

朱由崧满手心都是汗,知道登顶天下还是从此被监视为一个窝囊富家翁,都在此一举了。他立刻回去准备,第二天就跟着刘良左的兵马出发了。

他们二月二十五出发,二十七日就抵达了天长县,又等了一天,却迟迟没有等来史可法愿意迎接福藩的消息。

朱由崧等人心中都紧张起来。

“要不要仗着刘良左的兵马,先斩后奏强行进南京?这一步赌对了,天下可就是孤的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低声感叹:“若是孤能终正大位,马瑶草居功至伟,便是封公爵又如何?刘将军,便是你,至少也是一个侯爵!可惜,天意似乎不在孤。”

旁边带兵护送的刘良左,听了这话也是怦然心动。

这可是从龙拥立第一武将!打多少胜仗的功劳,都比不上这一搏!子子孙孙几辈子的荣华富贵,赌赢一把就全都有了!当然要是赌输了,说不定子子孙孙都不存在了。

干不干?!?!

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5章 双线操作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90章 全胜而归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324章 改土归流第42章 尘埃落定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50章 整军备战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18章 乡试揭晓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50章 大言不惭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
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5章 双线操作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90章 全胜而归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324章 改土归流第42章 尘埃落定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50章 整军备战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18章 乡试揭晓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50章 大言不惭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267章 搂草打兔子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