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忠奸难辨

沈树人知道流贼要集结后军、准备攻坚武器,肯定需要时间。

但他也不会随意浪费时间,为了最快速度求到援、了解到更多全局军情,他几乎是马不停蹄,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力争办完事情之后就立刻返回。

孝感到江陵四五百里路程,如果全程坐船逆流而上,正常也要四天时间。

但沈树人核计了一下,最终选择了随船队带上几十匹马。这样船队只要帆桨并用、逆着汉水行舟一天、转入夏水后再行几十里,剩下的路程就可以登岸骑马,快马加鞭直线奔往江陵。

刚从孝感启程的最初一百里,他不敢走陆路,那是因为敌我战区犬牙交错,陆上有可能被贼军拦截威胁。而沈树人的战船和水军是无敌的,船上还有红夷大炮,流贼的船绝对威胁不到他。

转入江汉之间的夏水流域后,就已经是湖广巡抚方孔炤的防区了,如今都还控制在官军手中。这块夹在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肥沃土地,如今还算是平安乐土。

如此日夜兼程,路上还找官府的驿站换马,沈树人仅仅用了两天一夜,就从孝感赶到了江陵,走完了这四百里路程。

与此同时,孝感前线的贺锦和贺一龙,此时连攻营武器都还没准备好呢——当然,沈树人不可能知道这一点。

“快开城门!我乃黄州知府、湖北兵备道沈树人!左金王贺锦、革里眼贺一龙发兵五万攻打随州孝感,我特来找方巡抚请求援军!”

抵达江陵城东门外时,已是四月十九日傍晚,城门已关。沈树人怕夜长梦多,当然不可能在城外等天亮,立刻就让所有人帮着叫门。

然而,城头防备之人显然并不打算徇私,很快就有一个军官出面大吼:

“方巡抚军令!入夜后不许开门!提防流贼诈城!张献忠素来狡诈,好以细作骗夺城门,天大的军情也得明日再报!”

沈树人无奈,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

历史上,就是在崇祯十四年,张献忠骗开了襄阳城门,杀了襄王朱翊铭和贵王朱常法,导致杨嗣昌忧惧病重。后来又听说福王在洛阳也被李自成杀了,杨嗣昌才彻底绝望而死。

如今,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也不知道几月份才会发生、还是说因为蝴蝶效应被避免了。

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鄂豫两省的剿贼战局、整体有所好转,才推迟了这些破事儿吧。

沈树人飞速想了一下,又大喊着建议:“不开门也罢,可否放下吊篮来。我真是湖北兵备佥事沈树人,跟方巡抚的大公子还是同年,有密之兄给方巡抚的家书在此!”

沈树人之前顺路接了帮方以智送家书的活儿,结果一直拖着——这也不是他无耻,而是他比较能来事,想趁合适的时机拿出来,套近乎多捞点好处和支持。

城头守将闻言,这才不敢造次,吩咐放下吊篮,先把沈树人吊上去。

后续随从如果也想上城,那也得一个个吊,反正绝不同时动用多部吊篮,以免多生变故。

沈树人一上城就借着火把光、让守门将验了他的印信等物,还看了方以智家书的火漆封皮。守将这才立刻吩咐准备几匹马,让一个千总带路,护送沈树人去巡抚衙门。

沈树人翻身上马,那姿势矫健,也让守门将领和带路千总都眼前一亮。

“沈兵备真是好身手。”他们从没见过大明朝的文官骑马如此熟练的,这才相信沈树人真是自己骑马从夏水一路赶来江陵。

沈树人疲累已极,也懒得跟他们客套,只是很有大将之风地随口问了句:“你们是何人?官居何职?倒也勤勉,见了抚台,有机会我会为你们美言几句。”

守门将与千总立刻行了抱拳的军礼,大喜道:“多谢沈兵备提携!末将荆门守备金声桓/荆门卫千总王得仁。”

沈树人策马绝尘而去,眉头却是微微一皱,他对那个千总的名字毫无印象,但对“金声桓”却有点印象——

李成栋、金声桓等将领,似乎都是以明清交替时反复无常著称。先降清,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满,再以广东、江西等根据地反清复明。

而这些家伙的出身,原本也都是流贼,有直接跟李自成、张献忠的,也有跟李自成的部将高杰的,好像是被朝廷诏安过,这些起码都是四姓家奴了。

这个金声桓没李成栋那么出名,沈树人也不记得他历史上降清期间具体有多少劣迹,只能是观望一下能不能改造。

至于李成栋,那是肯定不能改造的——历史上李成栋可是组织了嘉定三屠,还有阎应元的江阴城被攻破后,也是李成栋屠的,这家伙就是“剃发令”后一系列屠杀的主要实行犯,沈树人绝对不会用。

(注:金声桓历史上其实也有过屠杀劣迹,但不如江阴和嘉定三屠那么出名,所以沈树人不知道。他屠过赣州,历史上他先投降方孔炤,后来方孔炤获罪被调走他才投左良玉。

最后左良玉死了他跟着左梦庚降清,算是跟着故主一起投降,没什么主见,所以相对而言汉奸罪行不算大,最后也反正了。)

盘算着对这些家伙的处理意见,沈树人很快就到了巡抚衙门。他也顾不上拴马,直接飞身下马把缰绳抛给王得仁,自己直接拿着公文和家书、信物让人通报。

门卫听了他来路,倒也不敢怠慢,先接过方以智的家书、飞跑着进去通报,一边先把人引过两进院子、在内院等候。

不一会儿,就听到体面脚步急促,一个年近五旬的长髯老者,小跑着迎了出来,在灯笼的余光下仔细看了几眼,这才伸出手:

“贤侄远来不易,那么年轻便能官居兵备,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犬子能与贤侄同年,是他之幸,快请快请!可是黄、随二州遇了流贼大举入寇?有多少人马?竟要贤侄亲自来此求救?”

方孔炤倒是一点都没跟他见外,说话语速很快,一溜烟先问了一串问题。

沈树人刚要陈述,却有点发不出声音来,原来是赶路太急,喉咙干燥如冒火,刚才还不觉得,现在一口气缓过来,反而撕扯难耐。

他连忙要了一碗温水,被方孔炤拉着边走边饮,到屋内坐定,这才喘息匀了开口:“贺锦、贺一龙联手来犯!下官来求援时,已经聚集了两三万兵马——

并非虚张声势,实打实交过手的就有两三万!后续还有流贼援军沿着桐柏山信阳道不断南下,怕是用不了数日,便能凑齐五万大军!

下官在孝感,只有五六千士卒固守,若是攻打太急,只能是徐徐退却,退入孝感县城死守了。还请抚台大人拨给援军,救黄、随二州军民!

原本若只是面对贺锦一家,下官绝不怕他,但贺一龙驻地在信阳府,居然都翻越桐柏山来随州助战,下官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下官有一事不明,为何朝廷在河南的官军不抄他老巢呢?贺一龙难道不怕被围魏救赵、丢了信阳?”

方孔炤听得很仔细,越听也是眉头皱得越紧,最后才长叹一声:“原来如此……贺一龙原来也是被你那边牵制了,贤侄此番,倒是为朝廷承担了不少压力。

可惜,本官这里,眼下也没有援军可以派给你——实不相瞒,就在两天前,杨阁老在襄阳,行文非常紧急,把我这儿的兵马,一半多都调走了!

我原本据理力争,说我在荆门、当阳、夷陵等地,要封堵张献忠,如果调走,绝对会导致张献忠冲出荆山、再次为祸的。

但杨阁老依然不从,他派了万监军亲自来调兵,还带着陛下的旨意——三月中,黄台吉再次入寇,已经围了锦州祖大寿。月底时,消息传回京城,陛下便把洪承畴全军,及蓟辽、宣大八总兵,全部调去辽西,与鞑子决战。

又十日之后,也就是八天前,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杨阁老处,让杨阁老抽调荆楚河南之兵北上填补。左良玉又不可能被调动,杨阁老只好先把本部人马交了出去,又从我这儿调了万余人,到襄阳周边布防,对付李自成。

另外,原本在郧阳的袁继咸,如今已经直接被调走北上了,他的兵一个都没留下,郧阳那边的罗汝才,也要靠杨阁老手头这点人马撑持了。

我手头现在只剩下八千人,还要堵住西边荆山里的张献忠,如何能去黄州救你?但凡再少一点人,我自己都随时可能被张献忠包围破城!

你那儿,我估计杨阁老原本也是想通知的,可能就是因为贺锦、贺一龙南下,汉水下游道路不便,杨阁老没直接跟你联系,而是先送来我这儿,让我设法走长江水路转送给你——

杨阁老下令时,应该也还不知道你的窘迫,我看那贺锦、贺一龙敢动手,多半也是发现了朝廷兵力被调走,河南也空虚,才敢把信阳之兵南下。”

沈树人听到这里,饶是他心理素质再好,也不由脑瓜子嗡嗡的。

梳理了半天,他才捋清现状:湖广战场上,杨嗣昌本部的嫡系人马,就这么因为黄台吉的压力,被调走了大半。袁继咸的人马,全军被调走。

等于是湖广战区要靠方孔炤的部队,加上沈树人自己的部队,还有杨嗣昌的少数亲兵,来撑住全局了。

沈树人忍不住抓耳挠腮:“陛下怎么能这么病笃乱投医?我们就剩下两万官军,怎么可能同时面对革左五营和张献忠罗汝才、甚至还包括李自成的一部分偏师?”

方孔炤把杨嗣昌给他的公文推过去,让沈树人自己看,一边跟他分析:

“在陛下眼里,左良玉那号称十万之众的人马,不也算‘官军’么?陛下这是对于养寇自重调不动的人马,都留下,心怀忠义调得动的,全部调走。身为人臣,我们有什么办法?”

沈树人气极反笑,冷冷叹道:“方抚台,有些大逆不道的话,也就是现在没有外人,下官才敢跟你说。陛下如此调遣……怕不是掩耳盗铃了。

左良玉素来保存实力、追而不击,天下谁人不知!张献忠来势汹汹他就躲,张献忠每每抢完退走,他就鼓噪尾随捞个功劳!

唉,照此说来,这湖广战场,难道就没有别的援军可以指望了?还是说,陛下欺软怕硬,凡是流贼反正,或者拥兵自重,他才不调?”

方孔炤初听沈树人的忿忿之言时,也有些皱眉,怕对方太过不尊朝廷。但随后见沈树人说得句句在理,他也懒得计较了。

大家都是一样的遭遇,何必见外呢。

彻底听完沈树人的分析之后,方孔炤倒是受到一些启发,提醒了一句:“贤侄刚才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如今在鄂豫战场上,倒是还有一支名义上算是官军的队伍,至今没有被陛下或杨阁老调走。

那就是在信阳西北,位于信阳、南阳、开封三府交界的叶县、郾城一带的刘国能。刘国能原本是跟随李自成一起起兵的流贼,后来张献忠、罗汝才等就抚时才归顺的朝廷。

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后,他倒是没有再跟着反,但朝廷对他一直也有些忌惮,这次应该是怕让他移防会刺激到他,就稳住没调动。

贤侄如果没法请左良玉增援的话,如今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刘国能了。而且刘国能位于信阳府西北,如果他肯出兵,是可以抄贺一龙的信阳老巢的。

只可惜,过去三年,并没有朝廷官员能调得动刘国能的人马,他始终是固守地盘,做好本分,让人难以揣测其真心。”

方孔炤说着说着,也有些惋惜,但沈树人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其他人怀疑刘国能的忠诚度,沈树人却是知道刘国能忠义的,历史上他最后死磕李自成,兵败后父子一起被杀都没投降。

而且去年沈树人科举殿试之后、崇祯召他们问对时,沈树人就拿刘国能举例子、想让崇祯千金市骨稳住其他降将,还帮着说了很多好话——也就是崇祯后来下旨“杀张献忠者封公爵”那次。

只是不知道刘国能自己知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沈树人在帮他说好话。

稳妥起见,沈树人还得想办法提醒一下。

当然,去南阳、信阳等地的路太危险了,都没有水路可走,这个求援沈树人肯定不能亲自去。

最多派个有点勇武的将领、带着些精锐骑兵去送信。书信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秘密、善意条件,倒是可以沈树人自己亲笔写。

想到这儿,沈树人想起刚才严格把门的那俩守备、千总,便建议道:“方抚台,下官倒是有点把握向刘国能求援。不过此去路途艰险,下官不可能亲自去送信了。

最多留几个心腹勇士,再请抚台拨给数十骑精兵,明日一早帮我送去叶县。下官求不得援军,也只有明日便回返,先跟麾下将士们同仇敌忾,若是再久留下官也怕部下士气会动摇。

另外,此番前来,见抚台守城法度严谨,着实令下官佩服。下官还想请抚台提醒一下杨阁老,尤其是提醒一下襄阳守将:

既然张献忠有窜出荆门的风险,那他未必会直扑江陵,也有可能会绕路直扑襄阳。张贼的骑兵先锋来去如风,日行三百里都有可能——当年曹操在此追刘备,虎豹骑便是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从襄阳追到荆门外的当阳长板。

所以,离荆门三百里内的城池,都该当成前线城池来提防,切不可因为前面还有友军城池屏障,便疏忽大意。”

——

PS:已经四千五百字了,不好断,就这样吧。稀里糊涂一堆都发上来了。

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8章 慢性绞杀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0章 鲜廉寡耻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76章 送人头当然要笑纳了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18章 乡试揭晓第198章 领旨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82章 新年计划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50章 大言不惭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7章 困兽之斗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57章 “先杀己方圣母,保护敌方圣母”升级版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80章 塔山血
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8章 慢性绞杀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20章 鲜廉寡耻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289章 柳如是击鼓抗金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76章 送人头当然要笑纳了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18章 乡试揭晓第198章 领旨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82章 新年计划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50章 大言不惭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7章 困兽之斗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57章 “先杀己方圣母,保护敌方圣母”升级版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80章 塔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