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

被多铎召集军议后,完颜叶臣、张存仁和耿仲明、孙之獬等人,当然不敢懈怠,立刻就赶来了中军帅帐。

多铎简单抛出问题后,众人也都是心情沉重,知道是时候做出点决断了。

谋主张存仁也看出了多铎的犹豫,趁机劝道:“王爷,事到如今,我军剃发令带来的同仇敌忾,似是被朱树人暂时化解了。朱树人死守消耗的决心又极大。

一开始我们跟郑成功厮杀,地形不利便要付出三四倍的伤亡才能杀伤一个明兵,这损失的可都是我大清精锐呐!

最近几天,郑成功的守寺火力又凶勐了些,下官估计肯定是朱树人拨给他的新式火枪!再打下去,我们死五个人杀一个明兵都未必做得到了!

眼下我军应当设法跟明军野战决战,决不能再在这种明军可以随时掌握援军增兵便利的战场上,跟明军打攻坚消耗战了!否则这残存的六七万大军,迟早也要……”

他口中不经意提到一个数字,“六七万大军”,可见与南京战役结束时,清军还有八万多可战之兵相比,这十几天下来,又有一两万人被消耗掉了。

这一两万人未必都是战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受伤失去战斗力,或者高强度作战身体机能下降陷入重病。

多铎如同暴躁的狮子,愤怒斥责:“本王当然也想跟朱树人野战决战,但他就是不应战,四处只守城守关,如之奈何?打金山寺,不也是试图突破其封锁么!

既然求不到野战,打金山寺又久攻不下,便只有找一个可以突破这个封锁圈,又不怕当地守军会被朱树人源源不断运援军进去的地方了!那样我军才有可能突破,或者围点打援!”

多铎自己在怒斥吐槽的过程中,思路也是渐渐清晰:

目前的情况下,打金山寺之所以变得不明智了,就是因为这地方直接背靠长江,山寺险寨距离江边太近了!根本没法绕后把码头封锁了。

别看明军掌握的地盘不大,但只要有后援,朱树人拿这块地方当绞肉机,而且是明军占据地利的绞肉机,那就很恐怖了。

一个封锁不死无法彻底围城的地方,打消耗攻坚战才会没有意义。

如果能团团围死,那么消耗战还是有意义的,就算明军要增援,也得陆战增援,清军就可以围点打援,逮住野战的机会!

现在之所以没法围点打援,关键在于这个“援”可以一直走水路过来,连最后一里路都能由水路完成!

那自诩陆战无敌的清军还怎么抓住机会打援?

别说清朝了,当年宋元之战,襄阳能坚守七年,关键就是襄樊二城直接背靠汉水码头,在宋军有绝对水师优势的情况下,元军消耗掉多少宋人守城部队,宋军都能走汉水继续运进增援。最后是元军水师反超了宋军,控制了汉水航道,襄阳吕家将才崩盘的。

而打个现代人都听得懂的比方:朱树人的援军是水路直接送货上门的!连“去菜鸟驿站自提”那几百步都不用走!流氓想趁着业主下楼走到小区驿站那点路劫道都没法劫!

所以,多铎就用鲜血总结出了一个围点打援的新注意要点:那个地方,不能是援军可以通过水路送货上门的!至少最后一公里要给你陆路截杀的机会!

那些临江的码头营寨山寺,就不用考虑了!有水路的地方明军就无敌!

把这些明军无敌的选项排除后,多铎眼前还剩下三个选项:

第一,冲上去跟朱树人死磕,往西重回南京周边,甚至绕过南京打大胜关,进入芜湖马鞍山一带。

其次,便是往南从金坛县翻越天目山,试图进入浙西山区,再翻过莫干山,杀往湖州、杭州。

最后,便是往东杀穿江阴,劫掠无锡苏州,扩大清军在江南的根据地,再多劫掠财富剃头征兵。

反正金山寺之败,就是给多铎排除了“往北逃返”这个选项,剩下的当然还有东西南三个选项了,这很合理也很严密,已经穷举涵盖了一切可能性。

打大胜关多铎没把握,那地方背靠上游,朱树人在湖广不知道还有多少援军能填补上来,多铎觉得自己手头剩下的兵力已经不够了。

打天目山,同样朱树人能从背后,从芜湖和江西方向把湖广援军运到天目山诸关卡背后。所以最终还是会打成消耗战,明军守住天目山险隘,有源源不断兵力,多铎去攻坚,纯粹找死。

只剩下江阴这一个选项,看起来最合理。因为江阴在最东边,南京周边明军通往江阴的道路是被多铎的占领区分割的。

所以多铎攻打江阴的话,朱树人没法从被围攻的关卡背后把援军运进去,只能是穿越多铎的占领区去增援。

而只要朱树人想突破多铎的陆上占领区,就必然被多铎逮住陆上野战决战的围点打援机会!

如此一来,多铎渡江这半个多月来,一直在打攻城战的憋屈状态,才会被彻底扭转!

他心目中陆战无敌的大清,终于可以跟懦弱的南蛮子堂堂正正打一场野战了!

不容易呐,过去这大半个月,多铎想想都流泪,一直在被逼着攻坚,太难了。

一番简短的商讨后,多铎下定决心,最后征询属下查漏补缺:

“本王欲移师转攻江阴,若能突破,便能至少搅烂伪明的无锡、苏州、湖州、杭州等财赋重地。得钱粮物资以利再战,也能靠剃发令再裹挟十倍的汉民背叛伪明,尔等以为如何?”

张存仁和孙之獬等谋士都觉得这个想法原则上没问题,但张存仁想得比较细节,还是查漏补缺了两点小麻烦:

“王爷,打江阴确实是我们眼下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了,但也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江阴虽然不如镇江金山洲这般直接背靠大江,但其地名既然叫江阴,可见离江不远,

若是朱树人还能从水路直接由长江江面给江阴送去援军,则我们此前的一切总结反思,调换方略,都会成为无用之举!要打江阴,首先就必须好好规划,如何防止江阴守军从长江水路得到增援、让沿江而来的明军,不得不跟我们野战!”

多铎是掌控大局的,此前他也没怎么细想过打江阴,自然概念模湖,他也不耻下问:“你们可曾细细谋划过?具体该当如何注意?且拿地图来!”

张存仁倒是提前想过这个问题,等旁边的侍卫拿来地图,他立刻就指着地图给多铎分析:

“王爷请看,其实我军前几天,也已经对江阴一带做出过骚扰性的进攻,想看看能不能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快速扩张我军的占领区。

但江阴那边守卫严密,以轻兵游骑渗透分割无法奏效,这才停顿下来。不过此番若是我们以主力重兵去攻,多半还是有机会的。

而江阴一带之所以难渗透,关键在于明军在那儿分作了三部——居中的,便是江阴县城,此地扼守了长江南岸两山之间的平原低洼地带。

江阴县以北,一直到长江边,是黄公山,常州知府阎应元提前分兵在黄公山上险要之处设寨,且黄公山一直延伸到长江边上,还有深水泊位,所以要围攻黄公山要塞是不可能的,会跟这边金山寺一样,遭遇明军水路援军直接从江面上源源不断运进寨。

我们如果要攻打江阴,就得以一部分围城兵力,穿插到黄公山以南、江阴城北墙以北之间的狭窄地带,分割这两部明军,专注于单打江阴县城,而不去跟黄公山明军消耗撕扯,对黄公山只管围而不打。

若是江阴县城危急,黄公山明军为了救援城内守军而主动下山与我们野战,则正中我军下怀,正好利用我大清野战无敌之利,将下山之敌围点打援歼灭!”

多铎听得很仔细,也借着张存仁的详尽剖析,靠着平面地图就把当地的地形想象脑补出来了。

江阴城北的黄公山一带地形,后世看官或许也不太理解,但只要举一个例子,就能让人形象脑补了:

黄公山那地方,一直到抗战时期,都是江防要塞,37年日军在10月底就基本打赢了淞沪会战、但是最后到了12月份才打进南京,搞了惨无人道的暴行。中间这段时间差,日军其实主要就是在啃黄公山上的江阴要塞。

能让1937年的日军攻打相当时间的要塞,可见当地之险要。

至于后来抗战结束,到渡江的时候,江阴要塞也是发生过激烈战斗的,不过常凯申的部队提前被地下组织渗透策反了,这才一举拿下。

而这地方之所以是江防咽喉,也因为江阴一带,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的位置,看看后世的百度地图都知道,造江阴大桥那地方,长江江面只有堪堪一公里宽!

抗战时,日军海军其实八月份就试图利用长江一路逆流侵扰南京,但就是被江阴要塞黄公山炮台所阻,一直拖到十二月江阴要塞失守,日本海军才能通过(当时我国海军也在江阴要塞江面自沉了很多船堵塞航道)

长江在这里之所以窄,肯定是有地理原因的。

主要是上下游的江面两岸,都是平原江滩,没有地貌束缚长江,水面也就宽漫。而到了江阴城北,黄公山一直插到江边,把长江夹束得窄了。

这样一座一直插到江里的山,当然可以确保山北坡直接有临江深水码头,那是断然不可能被陆军封锁的。

这些事情如今虽然都没发生,但地理特征是古今一致的。

多铎听了张存仁的分析之后,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刻定下了“只阻断黄公山营寨和江阴县城之间的交通,但绝不主动进攻黄公山营寨”的基调。

解决了这个注意事项后,下一个注意事项也一样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张存仁继续分析:“与黄公山同理,江阴县城南还另有一山,便是江阴县与无锡县之间的界山惠山。

惠山虽然地形并不如黄公山险要,但其背后有广大的腹地无法被我军掌握,我们若是强攻惠山,无锡明军可以增援,而上游南京周边的明军主力,也能从天目山背后迂回、再渡过太湖,源源不断增援无锡和惠山,我们是不可能彻底包围当地的。

伪常州知府阎应元,此前似是还得了史可法允许,开掘了太湖经无锡县西的运河一段,利用当地运河水位略低于太湖和长江江面,放水淹没了数十万亩低洼田地,导致除惠山等高处外,其他无路可绕,都是泽国。所以,我军也只能放弃对南路的进攻,同样唯独只能专注于江阴县城。”

张存仁这段话,多铎乍一听还不太理解,主要是有些技术细节他没法想象——为什么连接太湖和长江的这一段江南运河,水位会同时既比长江还低、又比太湖还低?以至于明军只要挖开运河堤防,可以直接放水淹没低洼地带?

张存仁不得不又多解释了几句:原来,古代修大运河时,就非常擅长利用水位的落差能降低行船成本。

在无锡太湖和长江之间的运河,其实是有两条相距很远的独立河道的,从南往北航行的漕船,开的是一条靠东边些的河道,而从北往南走的漕船,开的是靠西边一些的另一条河道。

这两条河道中,东侧从南往北航行的河道,选取的等水位点,是太湖一侧水位高、最终注入长江的点水位低,注入长江更偏下游的位置。如此则运河水天然会有一个从南往北流、从太湖里往长江里流的速度,漕船都不用怎么撑篙划桨,顺着水流趟就行了。

而从北往南航行的河道,选取的注入长江的点,在更上游,那个点的长江水位是比太湖水位高的,北来的漕船,顺着往南流的水,也就是从长江流向太湖的水,直接趟也能趟进太湖。

这样的南高北低加南低北高双河道设计,确保了每一条运河航道,都有一个水位比中间河段高的势能源,只要掘开中间的河堤,立刻就能放水淹没低洼地带。

南往北的河道,掘开后太湖水就会淹进来。北往南的河道,掘开后长江水就会淹进来。

所以此前阎应元根本不用多少施工量,在清军刚刚渡江的最初几天内,就搞定了这事儿,非常神速,让清军想轻骑狂飙偷袭逾越都来不及。

甚至当时还有几队清军骑兵斥候,因为赶上了明军决堤放水,在往惠山、无锡渗透时,直接被来了个“水淹七军”,只可惜规模太小,被淹的只是几小队斥候。

而阎应元这么做的成本,无非是无锡县和江阴县大约几十万亩的良田受到影响。但相比于放纵清军渗透往无锡、苏州等富庶之地,导致江南糜烂的后果来说,这点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首先水位也不深,百姓也被提前疏散了,并没有淹死人,当地人都被阎应元转移进江阴县城和无锡县城助战死守。

至于农田,如今刚好是冬天,庄稼已经收割完了,要是能在明年春耕之前灭了多铎,然后重修河堤慢慢排水,明年这些田还能种。最多只是种不了那些需水少的高价经济作物了,只能种水稻,就当提前充分灌既过了。

考虑到如今天下灾荒频频,全部改种水稻也不是坏事,少赚点钱,多解决点吃饭问题,岂不美哉。

……

多铎和张存仁等人,经过半夜的梳理,总算是定下了后续转战江阴的方略。

虽然还没交手,原先也挺看不起阎应元这等无名之辈,但随着军议结束,一向狂妄的多铎,也难得冷静下来,甚至生出了一丝危险的预感。

这个阎应元,不管打仗能力怎么样,至少战前的封堵准备工作就很充分!一个兵没用,就把清军的三条可能进攻方向,就封堵掉了两条!

黄公山打不了,惠山也打不了,唯一能打的只是分割围攻江阴县城这一个点!还杜绝了清军绕路迂回渗透的可能性!

多铎完全可以想见,既然阎应元能逼着清军只能打县城,那县城的防御肯定是很严密的,不然没人会逼着敌人只能打一个他没把握守的要害。

他不知道阎应元具体会怎么准备,但肯定有充分的准备。

这是一场“守敌之所必攻”的布局。

怀着这一丝隐约的不安,第二天凌晨,清军主力还是陆续开拔,从金山寺前线撤退,往丹阳县和武进县收缩。

清军倒也不怕明军在野战中追击,因为但凡明军肯追击,多铎一定会开心得不得了:憋了大半个月没野战打,明军终于肯从乌龟壳工事里钻出来了!那还不赶紧反杀!

因为清军转移的第一时间比较隐蔽,而且是分批转移的,明军也没有立刻发现端倪。

只是当天白天,郑成功忽然发现金山寺战场上清军的攻势放缓了很多,而且后来发展到只偶尔开炮放箭,并不实打实派人冲锋填绞肉机。

经过一天的确认后,次日明军才知道多铎的主力是真的转移了,留在镇江方向的只是一些殿后部队。

这个消息当然是立刻传回南京,也传回前线的句容县,送到了朱树人那儿。

驻防在句容县这个前进基地的,是明军骑兵名将曹变蛟,曹变蛟立刻请示朱树人,请求追击后撤的清军。

“部堂!多铎肯定是后继乏力了,想要东窜江阴,让末将带兵衔尾追杀吧!趁着清军转移,必然混乱脱节!”

朱树人已经挂了兵部尚书衔,所以部将们也不再称呼他总督大人,而是改口喊部堂。

朱树人闻言,立刻抬手制止了曹变蛟的求战心切:“曹将军不必急躁,多铎虽然受挫,野战的军力还是够的,我们现在追上去,正中多铎下怀。

我也估算过多铎的补给了,这次在金山寺拉锯超过十日,弹药损耗必然极为巨大,不亚于南京城之战。估计至少已经用掉了军中七成的火器储备。

若是再来这么一场,在江阴城下依然受挫、困兽犹斗突围不得,怕是他的炮兵就彻底报废了,没有弹药就是一堆铁疙瘩,

清军不重视火枪只重视大炮,那点火枪也会变成烧火棍。箭失倒是未必会射光,但也前景堪忧。我们就等他在江阴城下最后碰得头破血流、耗材耗尽,最终一举全歼多铎!”

曹变蛟有些不甘心,忧虑地说:“部堂所见,固然是持重。但末将担心的是,江阴县未必能守住多少时日,

若是我们不立刻逼上去,江阴又很快失守,无锡、苏州等富饶之地,必然被清军屠戮洗劫!

这江阴县不比金山寺,金山寺虽残破,没有城墙,只有山势硬寨,但毕竟有临江码头,我军可以源源不断拼消耗。江阴纵然比金山寺坚固,援军却是无法水路运进城的!那等小县的城墙,能扛住清军几炮?”

朱树人却依然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放心,阎应元跟我多年,已深得我部下众将习学的守城精髓真传,我估计他的守城之能,不在我表哥张煌言之下。

而且我是战前就把他派到江阴,以防不测的。如今距离多铎渡江,已有近二十天,江阴原本都不是主要承担压力的方向,他有那么多天准备抢修工事。

加上我此前趁着清军还没打过去,就从长江水运提前给他拨了些枪炮弹药,哪怕现在开始被围,光靠之前运进去那点物资,够他守城的了。

我们就安心等多铎再在江阴城下受挫个十天半个月的、锐气进一步耗尽、物资进一步耗竭,再去决战打扫战场!”

属下其他将领,看朱树人对于阎应元这个老部下如此信任,坚信阎应元能撑住许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明军就这样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南京周边的明军主力,完全是一副结硬寨打呆仗的样子,虽然要推进,但都是走几十里就立一个寨,绝不给清军立刻返身逮住野战的机会。

清军但凡回身,明军就立刻紧守营寨,逼着清军来攻营。

这番压迫,也是搞得多铎没了脾气,过程中他也不是没派完颜叶臣试图突然杀个回马枪,但回马枪直接撞在了铁板上,什么好处没讨到还白白伤亡了数百上千人。

双方就这么拉扯着,任由清军抵达了江阴城下,开始全力攻城。

这也是清军最后一个突围方向的尝试,这儿还突围不出去,就不用突围了。

——

PS:六千字就不拆章了。也免得审起来麻烦,最近管得严。

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0章 鲜廉寡耻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84章 惹火烧身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30章 为何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2章 新年计划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69章 秦淮金粉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0章 鲜廉寡耻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84章 惹火烧身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30章 为何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2章 新年计划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23章 部分美洲农作物有害健康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69章 秦淮金粉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