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

多尔衮对于如何在顺治四年重开边衅、找一个足以鼓舞全军的好借口,似乎想得很周到。

而且直到最后一刻之前,他对于事态的发展、能否按照他的设想执行,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原因无他,只因过去二十年明清交战的历史早已告诉世人:清军总是背信弃义毁约开战的一方,而大明始终是怯懦死守苟安求和的一方。

这个惯性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当敌我强弱出现扭转时,人们的心态却还有一个滞后,迟迟未能扭转。

明人也敢主动求战?或者至少是敢设局挤兑,不惜以提前点爆火药桶为代价,换取一个开战初期时更主动的局面?不可能的!

而这种思维惯性,注定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

隆武三年七月初,西安。

坐镇陕西的吴三桂,正陷入一个抉择。

自从整整三年前,他追杀李自成残部至此,最终破了李自成名义上的起家都城西安,他也算是给自己扯了一块遮羞布,有脸说自己是为先帝崇祯报仇,并不是故意放清兵入关。

因为历史变化的蝴蝶效应,陕西比历史同期更加残破(顺治二年时让他统计人口,全省平民只剩三十万了。当然不排除逃散的流民隐户),吴三桂到陕西后,清廷也没逼迫他明确表态,只是放任他骑墙形成一道明清在西线的隔离带。

这种情况看似诡异,实则合理,也实打实发生了。

清廷一方面觉得陕西毫无经济压榨的价值,吞进来直辖后,反而有可能连累其他省,背上更加沉重的无底洞包袱,

那还不如暂时丢给吴三桂自治,他想怎么胡搞都行,只要别问大清要钱粮,他就是把陕西剩下那点人折腾绝尽也不关大清屁事。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清军执着于陕西,目的并不是陕西本身,只是为了一个入川的跳板。既然四川很稳固,入不了川,谁还要陕西?

南面的大明朝廷,还有四川巡抚方孔炤,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通过秦良玉,以及作为降将的袁宗第,偶尔派人跟吴三桂联络,向他宣示大明朝廷的政策:

说南京朝廷可以认定他放清兵入关的行为只是一时湖涂,为了给先帝报仇不惜代价,到目前为止吴三桂只是跟农民军打过仗,并没有跟大明直属的地盘和军队内战,

说明他作为明臣的天良尚未泯灭殆尽,大明还是期待将来他重新在战场上为大明出力的,也会给他一个安稳富贵的结局——但没说将来会让他一辈子掌握兵权。

方孔炤无权乱开空头支票,他也不想做背信弃义的事情,朝廷也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玩得太虚。

地球人都知道,吴三桂放纵过清兵。以后大明重新统一天下,他若是还指望长久掌握兵权,那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他现在开始弃暗投明,重新明确帮着大明打清军,将来能给他杯酒释兵权当个有爵位的富家翁,安度晚年,子孙有长远饭票,也就算不错了。

所以方孔炤没有乱许诺,吴三桂也不当回事,反而觉得方孔炤讨价还价说的应该都是真的——

要真是跟刘邦那样,用到你的时候、什么都答应得很爽快,那才叫可怕,鬼知道将来会不会跟韩信彭越英布一样被灭。

前两年,这种接触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反正明清之间一直休战着。

去年开始,玉米、土豆这些作物终于开始往北扩散,淮北和山东、河洛的清军占领区军屯,也尝试性地种了一部分,

而到了收获的时候,收成也都中规中矩,给了北方统治者极大的惊喜,连忙要求尽量全部留种、下一季继续扩大种植,

并且要想方设法跟南明占领区的贪财奸商扩大私下贸易,多进口一点种子,加快这个扩大种植的速度、规模。

相比之下,陕西、山西、河北三地,算是受惠于玉米和土豆等作物比较晚的。

山西和河北是因为跟南明占领区不接壤,新作物种子刚扩散过来时,被接壤各省截留全种都不够,哪里有种子分润给更北方的省份?

陕西倒是跟南明占领的四川接壤,可惜蜀道艰难,战时封关状态下,陕西驻军连对面的四川官府在做些什么都不知道,还何谈私下扩大交易、获取种子?

要知道当年刘备死后,诸葛亮宣布封关,结果一直到曹丕死了、诸葛亮北伐,中间整整四年曹魏都不知道季汉在干什么。方孔炤只要想封关,效果也是一样的。

吴三桂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玉米和土豆种子,又从河洛的同行那里得知,玉米的产量能比小麦将近翻倍不止,最关键的是还耐旱,需要的灌既极少,这让他如何不眼红?

毕竟陕西弄到今天这模样,天灾尚在其次,关键是不修水利,没有永佃权保护下的地主和农民都破坏式开垦,竭泽而渔,水土流失早就黄土高原化了。

在黄土化保不住水资源的地区,能省水的作物简直就是天赐圣物。

而且吴三桂带着数万关宁军、十几二十万关宁军家属来到陕西,前两年的统治,已经把本地吃干抹净了,他必须找出路。

吴三桂刚到时,陕西账面上还有人口三十万,实际上可能会多一些,因为有流民隐户、各处结成山寨自种自吃(当时陕西的山贼也没东西可抢了,所谓做贼就是圈一块地自己种自己吃,不给任何人缴税而已)

吴三桂要供给军粮,当地的三十万人口哪里够他压榨?山贼也不肯重新当顺民,当时天灾也还没结束,两年厮杀下来,又折腾掉一半多人口。

最后只剩下十几万平民,被吴三桂彻底收编军事化管理,整个陕西一个自由民、流贼都没有了,只有死人和吴三桂麾下的军屯户。

所以,如今陕西全省,倒也依然有三十万活人,但这三十万里,有一成多是关宁军的战兵,还有五成是关宁军家属,剩下不到四成才是被征服军事化管理的本地平民。

不过完全军事化管理下来之后,吴三桂才算是勉强能不让属下再大规模饿死。因为当地人再想流窜式耕种、破坏式耕种也没机会,被彻底管死了。也就是“小国寡民”,总人数少到了一定程度,才允许这样精细化管理,但凡人口超过五十万,他这样都管不起来。

在这样艰难度日的大环境下,当吴三桂得知,方孔炤手上有他急需的玉米和土豆种子时,他当然会眼红。

河洛的清廷督抚自己都种不过来、不肯给他,吴三桂就趁着去年秋收后、方孔炤又一次派人来接触时,有枣没枣打一杆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当时也没抱多大希望。

谁知方孔炤内部请示了一下后,居然很快就给了吴三桂答复,表示愿意给他玉米种子。这让吴三桂大喜过望,对于南京的大明朝廷的信任度,又提高了一截。

而方孔炤这么做,当然也是请示过朱树人的,最终实际决策者就是朱树人。

朱树人是这么想的:既然清廷已经在淮北和山东小范围种成玉米和土豆,那最多经过三五年的繁殖扩散,每次尽量留种,最后肯定能覆盖到整个北方的。

种子的繁殖是每年乘以至少十几倍的几何级数增长,甚至更快,这是控制不住的。

所以给不给吴三桂,吴三桂最终也都能得到,无非是打个时间差。现在给,还能跟吴三桂多做做人情,拉拢示好一下,说不定能争取过来。就算不成功,这个损失也是可控的。

朱树人只是给方孔炤额外提了一点要求:要吴三桂拿玉米种子的时候承诺,五年内只自己在陕西种,私下偷偷种,别让清廷其他督抚知道,也不许把种子卖给其他清廷督抚。否则他要是毁约在先,大明自然会曝光他和大明之间的其他勾连!

只要吴三桂不把种子卖去山西、河北等清廷实控区,不增强鞑子的综合国力,吴三桂自己在陕西关起门来种粮食自己吃,是不太会影响北伐大局的。

吴三桂有求于人,当时自然也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他觉得自己都种不够,哪里可能对外输出,何必做这个恶人呢。

如今,已经是隆武三年/顺治四年七月,吴三桂从方孔炤那儿弄来的大批玉米种子,也已经在关中平原上大规模收获了。

直到收获之前,被他军事化强令播种新作物的军屯农户,都还大多心情忐忑。当地百姓穷苦闭塞了多年,也没机会去外面开眼界,对任何新事物都是不信任的,全靠刀枪逼迫着他们种、不种就要直接处刑,才强推了下来。

现在总算收获,居然还是个丰收,终于让吴三桂在陕西彻底站稳脚跟,获得了民心,也解决了军粮问题。

陕西再残破,毕竟那么大地皮呢,只要人口少到了三十万,广种薄收每人管好几百亩地的话,总归能养活自己的。

有了余粮再慢慢把水利重新整治起来,在北边植树造林或者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沙化,总有活路的。

……

可惜,吴三桂偏偏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在他跟方孔炤达成玉米种子秘密交易后,第一次丰收季时,遇到了多尔衮发来的旨意,

“邀请”他派嫡长子吴应熊去北京“学习满洲礼仪、骑射,以融入满洲高层圈子,量才擢用”。

这如何让吴三桂不紧张?他还以为是自己跟方孔炤眉来眼去的事儿,终于被多尔衮抓到把柄了呢。

他赶忙打听邻省的大同总兵姜瓖有没有送儿子去京城,得到的消息却是让他愈发紧张:姜瓖已经毫不犹豫地送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姜瓖都送了,那不说明多尔衮这是针对所有人的嘛?又不是针对他吴三桂一个!

但吴三桂不敢赌,因为他很快联想到了一个数年前他亲耳听到过的同类桉例:

八年前,当时的崇祯朝兵部尚书杨嗣昌,就在张献忠降而复反时,把其他所有当年曾经跟张献忠一样被熊文灿招抚的军阀的子嗣,都招去南京国子监读书……

当时杨嗣昌可是也掩饰过的,明面上没说,为了骗郑芝龙把郑森(郑成功)送去,还苦心积虑让沉廷扬也把沉树人(朱树人)送去。

今日多尔衮之举,凭什么就不是学杨嗣昌?姜瓖凭什么就不是这个时代的沉廷扬?他吴三桂凭什么就不是这个时代的郑芝龙?

犹豫再三,考虑到这几年观察下来,他觉得大明的国力,隐隐然已经重新超越了清国,朱树人治理下的南方井井有条,军工进步也是神速。

他和朱树人多年前还有点交情,既然双方一直还留着一条沟通的路子,骑在墙顶往哪边滑都行,那就索性扯旗吧!

……

隆武三年七月初四,吴三桂收到了多尔衮的旨意,把传旨使者在西安拖了大约十天八天,稳住对方以拖延起兵的准备时间。

到了七月十二,在使者的再三催促下,吴三桂才表示“犬子重病,不利于行”,婉拒了多尔衮招人质进京的要求。

当然,这时候双方也还没彻底撕破脸,吴三桂是让使者带回去一道表章,陈述他的难处的。

使者纵然已经察觉到吴三桂的不稳,却也不敢立刻揭穿,毕竟他也要保命,所以只是拿到吴三桂的回复后,就飞马直奔北京,回去时几乎是六百里加急。

短短六天后,七月十八,在京城的多尔衮就得知了吴三桂的抗拒,他当然要一边进一步责令强压对方,另一边也要做两手准备,派兵威慑吴三桂。

对于拿下、彻底实际控制陕西,清廷的兴趣倒是不大,因为陕西的地理环境依然闭塞,也不足以调度当地的资源动员到其他战场(倒是可以提供兵源,但关宁军这些年也不肯为清廷所用,一直是游离状态)

所以,就算陕西出现麻烦,关键也是堵住口子,别让吴三桂蔓延、扰乱大清后方、为南明所用。只要吴三桂发挥不了用途,把陕西跟其他战场彻底割裂开来,这事儿也就罢了。

而且如果吴三桂真的勾结大明,清廷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个消息,团结内部——原本多尔衮想的还是找借口挑衅,重新启动南侵。

出了吴三桂这档子事的话,那就是大明先主动北侵清国,多尔衮完全可以拿来宣传,让满清上上下下扮演出保家卫国的姿态,极大激励起士气。

毕竟任何时候,卫国战争的士气总是比侵略战争要更高一些的,这层心理上的BUFF不叠白不叠。

……

考虑到重新闹乱子的陕西战场,不容易出军功,可能要长期低烈度相持消耗,多尔衮权衡再三之后,决定派豪格再去陕西战场,跟吴三桂对线,

同时要把山西姜瓖的军队也临时划拨给豪格统一调度,主要靠后方的山西军跟陕西关宁军相持,顺便也紧守潼关险隘。

三年半前吴三桂灭李自成的关中残部时,清军就控制了蒲坂津和潼关,这也是为了确保咽喉要地都在清军之手,这才允许吴三桂事实上在西北自立。吴三桂当然不希望这样,但他当时没得选,因为如果他非要亲自驻军潼关的话,清廷当时就会跟他撕破脸。

也正因为清军手握潼关,才一直不太担心吴三桂搞事情。

多尔衮一番安排,第二道给吴三桂的安抚旨意,在七月二十六从北京送出,按计划应当在八月初三抵达西安。

豪格本人,也在七月二十日就已经开始动身前往山西,豪格统领的满正蓝旗也逐步往西调动。在豪格抵达之前,山西和潼关当地的清军,也已经提前得到消息,进入戒备。

而多尔衮的使者,最终也并没能按计划于八月初三抵达西安——因为就在八月初一这天,也就是多尔衮的第二批使者抵达前两天,吴三桂正式扯旗,响应大明抗拒清廷,

吴三桂第一时间出兵堵住了潼关道的西出口,当道扎营跟清军相持,并且在另一边派兵堵住了蒲坂津西岸。

吴三桂对外宣称的,只是正式承认南京朝廷为正朔、帮助南京朝廷保住陕西,还没说要进攻清国占领区。

但仅仅是陕西的正式易帜,作为两国彻底全面开战的导火索,却是已经足够得不得了。

豪格与吴三桂,很快在潼关一线互掐起来,双方互有死伤,按说豪格是占据地利的,可清军却并不能快速取得战果。

吴三桂的关宁军战力也不弱,最关键的是,四川的方孔炤也在一直紧密监视吴三桂的举动,

北线开战后,他也从成都把衙门临时迁到了汉中,以尽快获取第一手的战局情报。发现吴三桂是真弃暗投明、下血本跟豪格厮杀,方孔炤便下令秦良玉,把三年前受降的原闯贼袁宗第部,也派去关中给吴三桂助战,可以暂时归吴三桂节制。

当然,方孔炤对于这个援军和军备的补给速度,是拿捏得很好的,基本上不会导致吴三桂越战越强做大,只是吴三桂损失多少就给补上多少,让吴三桂跟豪格慢慢耗着。

而且方孔炤的理由也很充分:蜀道艰难,运输不易,能按这个速度补给就算不错了,一下子上再多人,怕是吴三桂在西安的存粮也难以持续到明年春荒吧?

蜀道的基础设施条件,注定了方孔炤只能给兵源给弹药箭失,不可能连口粮都要指望汉中。吴三桂自己有多少粮食,就只能维持关中平原同一时刻有多少活人。

……

西线开战并进入相持后,明清之间也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多尔衮当然知道西线并非决定性的用武之地,道路条件太差,也太远离腹心。

真正能一锤定音的,还是中路这几条战线。

所以仅仅在吴三桂扯旗后短短半个月之内,清军在信阳和凤阳,就再次拉开了攻势。

南阳、信阳一线,依然由三年前的带兵统帅阿济格指挥,于八月初十展开攻势。

凤阳一线,则是阿巴泰带着他俩儿子博洛、岳乐负责进攻,于八月十五展开攻势。

最东边的淮安北部地区,也就是淮北的宿迁、邳州、海州等县,清军则采取了守势,只留了防御所需的部队规模,由满达海统领。

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章 大局为重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42章 尘埃落定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48章 实事求是第325章 得国本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9章 随州炮战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5章 奋勇争先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80章 塔山血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08章 席卷残敌
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章 大局为重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42章 尘埃落定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48章 实事求是第325章 得国本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9章 随州炮战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25章 奋勇争先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80章 塔山血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08章 席卷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