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实事求是

“你这数字不对,这两个乡,这几日我便亲自去过,远离铁山,地势低洼。就算加以整治,也不过是多些圩田,种水稻就很好,怎么可能要改种玉米?当地预领的种子借贷,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还有,这三个乡,今年的收成我也看了,八月底,别处已经在收割晚稻,当地却还没熟透。问了老农,才知那儿灌溉不足、铁山附近土地相对贫瘠。

都是每年只种一季晚稻、以豆菽替代早稻,往年鱼鳞册上也多是记为下田!这种土地,虽然能种土豆,生长期却对不上!只能先种一季别的长势快的蔬菜或是山芋过渡!”

沈树人仔仔细细看了大冶县官员和豪绅递交上来的统计数据和图册,一开始貌似人畜无害,走走过场,但很快他眼睛就眯了起来。

也一改这段时间的散漫之状,条分缕析地说出了好多不对之处。

沈树人这段时间的暗访,也不可能真的做到详细清丈土地、划分用途,那工作量太巨大了,得专门组织检地,一年都未必搞得完。

所以他只能是定性地大致观察一下,而非定量核查。利用自己的表面松懈,引诱下面心思活的人自己路出马脚来。

这种假账,如果大差不差,只是细节数据稍微改改,沈树人还真看不出来。

但显然大冶知县和豪绅胃口很大,加上了误判沈树人是不务实的狗官,几乎是涉及整个乡整个乡不适合推广新作物的田地、或是生长周期来不及换种的土地,造假摊派种子贷,这就轻易被看出来了。

这种人如果摆到北宋,显然是最积极支持王安石强推青苗法的那群人,因为不但可以帮朝廷变法,也可以趁机过手沾更多的油水。

沈树人说这番话,虽然语气神色并不严厉,却也让知县刘民生和豪绅秦家众人都有些变色,只能认栽请罪:

“道台大人明鉴!许是我等之前查验不周,一时仓促,有些错漏之处……”

沈树人这才脸色一冷:“大冶虽是矿区,相比武昌其余各县,多山少田,却也有一百余万亩耕地!涉及十万农户!你们就是这么统计需要借贷种粮的百姓规模的!

如今张献忠在西,随时会窜犯我湖广腹地,要是当官的都这般借机以利息盘剥百姓,到时候又要给张献忠制造多少从贼兵源!

我看你们是根本不识时务!说到底还是我和方巡抚太爱民,驱贼太积极!让你们生在太平,不知疾苦!

看看河南那边,李自成陷洛阳之前,福王也是聚敛财赋,让他拿点银子出来犒军跟割他肉一般!现在倒好,听说洛阳沦陷两月有余,李自成休整收编、缓过气力,要继续东犯开封——你们应该没有关心北方剿贼军情吧?那你们倒是猜猜,这次开封守住了么?”

刘知县和秦家,外加大冶县其他几个到场的主官,被沈树人一番话骂得狗血淋头,正在惴惴,见沈树人忽然话锋一转提到剿贼的事儿上,不由有些纳闷,不理解这话题切换的逻辑。

但刘知县也知道说朝廷天兵能打胜仗、肯定属于政治正确。所以哪怕他心里觉得开封这次多半也会凶多吉少,他嘴上也只能说:

“洛阳之败,定是奸猾刁民、兵匪一时不察,贪财从贼,才偶致败绩。开封有河南汪巡抚亲自坐镇,诸将士用命,铁定是能守住的……”

沈树人拿扇子拍拍他后脑勺,冷哼哂笑:“结果你倒是说对了,开封不会那么容易被闯贼攻下的,不过,理由你们这种人定然是想不到的了——

那是坐镇开封的周王,终于想明白了,闯贼张逆所到之处,定然杀尽藩王、官员、富户。这次李自成刚要兵临城下,周王就拿出了好几成家产犒赏全军和助战民壮!河南巡抚及以下官员,也难得慷慨了一把!我看这开封之战,是有得打了。

杨阁老指挥着我们殚精竭虑苦战,才保得一方平安,如果还有人不识好歹,那就是指望着张献忠兵临城下、才肯收手盘剥百姓么!”

这些人在官府组织分发种子放贷的事儿上,原本也不算多重的罪名,无非就是一个强行摊派多收利息,而且被沈树人发现猫腻后,最多也就是个未遂。

所以要直接借故撤去官职,也是不太可能的。

沈树人这才需要把事情描述得严重一些,以震慑人心,让大家对他后续的相对严厉手段不至于太逆反。

果然,他把“此时此刻,搜刮逼反百姓,就等同于通敌”的歪理牵强附会了一番后,果然让众人都噤若寒蝉。

沈树人这才继续往下推进,铁口直断地宣布:“来人,把大冶县做过一乡粮长以上的豪绅,都叫到这儿来,本官要亲自考察。

刘知县,这事儿本官会另派人来查验,你直接让县丞和典史配合就好,你和萧主簿就不用过问了!一会儿这些乡绅也是!”

今天是道台大人来视察,捧场的人自然多,大冶县当过一乡粮长以上的乡绅,也都在其列。

只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没资格进内院、跟道台大人坐一屋。只有沈树人传唤,才有资格进来。

所以当下沈树人也不跟他们客气,让自己的亲随给这些头面乡绅都发了纸笔,然后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把各乡的田地情况梗概、哪些地方适合推广新作物、原先的农作物收成播种季节节奏,全部写下来,不用太详细。

一个个问太费时间了,还容易给人根据前人回答调整掩饰的机会,直接突击考验写下来最方便。

众人也没想到道台大人会突然一改之前的奢靡和稀泥状态,来这么一个下马威把刘知县等人绕开,只好纷纷照办。

不一会儿,沈树人非常勤政地一个个看过来,发现其中还确实有一些比较实事求是的。

表现最好的一个,甚至还写了一些结合实际情况的劝农建议,诚恳地说:武昌府气候暖湿,又少山地,大冶县除铁山周边,其余各乡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玉米。

还分析了玉米的生长周期,认为玉米生长所需时间略显尴尬,从前两年在黄州等地听到的经验,玉米普遍要长四到五个月,跟晚稻相当,比早稻长一个多月。

但玉米的下种时间却要比晚稻早,最晚四月份就必须下种,所以跟南方的水稻种植区并不契合。如果种了玉米,早晚两季水稻都种不了了,只能在开春后种一季两个月之内就能收获的速生蔬菜。玉米产量虽高,一下子取代两季水稻,最后也没多赚多少产量。

倒是在北方,秋收之后能种植小麦,冬小麦是越冬生长的,占用的春夏生长期较短。开春后三四月份就可以作为夏粮收割了、然后接上种玉米,可以做到初夏玉米和冬小麦一年两季。

那乡绅最后的结论,就是恳请沈树人越往南方水乡,就该考虑实际情况,别强行推广种植太多玉米,倒是山区土地可以继续推广土豆,作为补充。

沈树人看完之后,倒也没立刻表态,还准备吓一下周边的人。

毕竟这些乡绅才刚进来,之前也没机会跟内堂的刘知县等人串供,并不知道自己对农政的态度。

沈树人便说:“这份答卷是谁写的?玉米比稻麦高产,本官推广也是为了利国利民!居然有人反对多种玉米?”

众人都有些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最后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起身答道:“学生并不敢反对道台大人善政,只是实话实说。

玉米虽好,却跟南方的其他作物季节衔接不好,要推广,也得细细算总账,否则纵然有所增产,也不如百姓借贷种子后、凭空多缴两成收成的利息,来得沉重。

如果为了追求多收利息,一味多放种贷,那与前朝吕惠卿歪曲王安石青苗法本意,又有何异?”

旁边一堆乡绅、小吏,听了都不由为此人捏了一把冷汗,但更多是幸灾乐祸,似乎这厮本来就不合群。

还有人见他只讲道理、没有自报家门,就帮着他报:“道台大人,千万别跟这书呆子一般见识,他叫宋明德,祖籍南昌,十几年前才搬来的,与咱本地人一直格格不入。”

沈树人假装表情抽搐了几下,似乎是被拂了面子而恼怒,随后才恢复如常,问那宋明德:“你还是个外地人?当初怎么来的武昌府?”

宋明德如实陈述:“天启年间,武昌府扩产大冶铁山,官府重金寻觅懂得点堪舆地理、探矿打井的人。

我虽是读书人,中了秀才后便无心圣人之学,跟着族中长辈学些杂学。来大冶后,十几年间,靠着给官府做事,渐渐攒下家业,也当过数乡粮长。”

沈树人点点头,出人意料地说:“你能面刺本官之过,指出玉米与南方水田的两季月令不合,倒也算实事求是。那本官就给你个机会。今年这大冶县的玉米、土豆种子放贷、秋收后收贷,就由你家负责。

各乡会上报借贷多少,你先去统计,本官自会让人盯着你的,别想偷奸耍滑!否则秋收之后,本官自会清算,明年也别想了。”

沈树人也不会傻到因为对方一时面试表现好,就彻底相信对方。该有的后续核查监督还得有。

旁边一些豪绅和官员小吏见状,也是觉得颇为不合常理,知县刘民生嘴唇都扇动了几下,只是没发出声音。

但他的表情动静落在沈树人眼里,沈树人扭过头去,很和善地询问道:“怎么?本官的想法,刘知县有什么意见?”

刘民生连忙摆手:“没意见没意见!大人误会了!”

嘴里这么说,心中却是有些忧虑的。这沈树人虽然挂着道台和佥都御史头衔,可理论上对武昌府、汉阳府的民政没那么大的权力,不可能随便任命换人。

如今这么霸道,难道方巡抚也没意见?

众人都决定再观望一下,看看后续武昌其他各县,对沈树人的独断专行,如何反应。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别人要是不闹事,那他们也就忍了。

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8章 乡试揭晓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6章 天下泰斗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46章 忽略不计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
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27章 困兽之斗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13章 多铎:终于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坍缩回纯死态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8章 乡试揭晓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6章 天下泰斗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46章 忽略不计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