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

为了给郑家人放烟雾弹,沈树人让父亲假装写了一封给南京国子监的回信,还另外做了一些布局,花了整整一下午。

次日清晨,沈家一大早准备好了车驾,伺候大少爷出门。

穿越到明朝之后的第三天,沈树人总算是第一次出门了。

目的地也不远,就在太仓刘家港镇上、一处郑家商号。郑鸿逵在苏州期间,便是在那儿下榻。

明朝的刘家港,是长江口最大的江海转运港,也是当初郑和七下西洋的启航根据地。

而郑家号称拥有“山海五商”的商业网络,在苏、杭都有负责采购海贸货物的商行,这刘家港当然也少不了郑家的据点。

刚出门时,沈树人内心颇有些好奇。

虽然有肉身留给他的一部分记忆,让他能适应明末的生活方式,可亲眼看见市井百态,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苏州府如今正是天下繁华所在,下辖各县和散州,也都各领风骚。

作为府治的吴县,蚕桑刺绣、奢侈珍玩极为发达;

太仓是江海水运贸易重地,长途富商云集;

吴县和太仓之间的昆山,则是文化风尚的标杆,“昆曲”就诞生于此。

沈树人为了多熟悉一些情况,吩咐沈福特地让马车在镇子里稍微绕一绕,原本只是五六里的路程,愣是走了十几里。

港区沿江一溜儿都是各种商行、货栈,行人如云,最多的就是米铺和绸缎庄、棉布庄。

源源不断的运粮船从外地运来粮食,在刘家港卸货。再把苏湖的丝绸、松江的棉布装船,贩往大明各地,或是南下转运去福建后、再转卖海外。

沈树人看着这一切,也略微惊讶了一下:“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太有名了,哪有鱼米之乡还得从外面买米的道理?

但很快他就想起了一种可能性:估计是商业太发达,种别的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吧。

他便用折扇掀开车帘,跟沈福确认道:“阿福,去问问如今米价几何。苏州府都得从外边买粮,周边府县的良田,莫不是都种桑养蚕了?”

“少爷有所不知,这苏、湖二府的良田,确实种桑养蚕的多。只因湖丝和苏丝的质地特别细滑,天下数一数二,一担本地生丝的售价,能抵外地两担不止。

不过临近的松江府和扬州府,土质不如太湖周边肥沃,多是贫瘠沙壤,不宜种桑养蚕。好在灌溉依然充沛,所以广种木棉,松江棉布所用的棉料,倒有一小半是江北种的。”

沈福先回答了少爷的后半个问题,然后才去路边的米行询问行情,不一会儿就折回来补充道:

“少爷,刚问过了,今年的米特别贵。往年早稻只要一两八钱银一石,晚稻贵些。但今年嘉兴府的余粮也不够了,还有从绍兴府贩过来的,足要三两四钱。连浙江都大旱了,入夏就没下过雨。”

沈树人听了这数字,也是触目惊心,苏州的物价确实贵得离谱。

再看这苏州府的繁华街景时,顿时觉得“滤镜”都不一样了。连街边那些奄奄一息的码头工人,都越看越像是流民。

崇祯后期的天灾,真的是太夸张了。

按《明史》的说法,从崇祯十年到十四年,居然连续五年、年年大旱——当然,不可能是全国范围同时大旱,但至少也是每年要轮到三四成的省份大旱。

今年连沿海气候温润的浙江都能大旱,以至于苏州从外面买粮都受到了影响,也算是邪门到头了。

好在江南早就普及了双季稻,浙江今年春天还算雨水充足,所以夏粮是收下来了,眼下的干旱只会导致后续秋粮绝收。

一年两季收成能保住一季,还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但北方那些只能种一季的省份,遇到同等级别的旱情,绝对会赤地千里,难怪张献忠随便一扯旗,又裹挟了那么多人。

沈树人长叹一声,放下车帘,也没心情继续逛了,吩咐沈福直接驱车去目的地。

沈福刚来不久,对少爷的脾气还不太了解。但他善于察言观色,便悄悄递了个台阶:

“少爷若是觉得不忍,我安排人给码头上的饥民散些铜钱,或是明日着人来舍粥。”

“不必,这种地方人太多,而且流窜频繁,会出乱子的。我宁可回去和父亲说,提高码头力工的计件工钱。但限制每天的工量,多用几个人便是。”

沈树人毕竟接受过系统的公共管理教育,知道直接撒钱肯定会引起升米恩斗米仇,而且管理成本太高。

沈福听了,内心颇为佩服,连忙表示一切按吩咐办。

马车很快就到了郑家商号所在的那条街。位于镇子东北角、浏河与长江交汇处,也是刘家港最热闹的所在。

浏河是苏州地界上一条重要的河流,连接了太湖和长江。吴县、昆山和太仓三处州县,也都是沿着浏河分布的。刘家港这个地名,也因位于浏河入江口而得名。

临近郑家商号,沈树人一路掀着车帘随意观望,不经意又看到一些奇怪现象,便随口问仆人:

“沈福,此处已是港口最繁忙的所在,怎得路两旁货栈、店铺反而越少了,倒有那么多勾栏消闲之地。”

原来,沈树人看见路旁铺面很多都挂着彩灯笼,虽然大白天的没有点亮,但一眼就看得出是娱乐场所。

而沈福听了这问题,立刻来了精神,用一种“男人都懂的”语气,滔滔不绝解释:

“此地乃是苏松两府赶考秀才聚集之所,每到乡试之年,选择走长江水路去南京秋闱的,便在这候船。只是大船要凑够人数才肯启航。来得早的,便在此多盘桓几日。

这附近的堂会,价钱公道,多有本地豪绅贴钱经营,算是跟穷秀才们结个善缘——少爷,斜对面第三家,便是咱自己家开的。”

沈树人点点头,倒也没再横生枝节。无非是一些低端娱乐场所而已,不值得好奇。

……

到了郑家商行,沈树人让人捧了礼物,便径直入内。

郑鸿逵闻报也出来嘘寒问暖,双方虚与委蛇了一会儿,外人见了肯定会误以为两家关系不错。

沈树人知道历史,所以他对郑家除了郑森以外的人,都没好感。

当然,反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沈树人也知道,郑鸿逵好歹比他三个哥哥有骨气一点,历史上没有直接降清,还跟着大侄儿郑森抗清,只是经常明哲保身、出工不出力。

双方先客套了几句沈树人的病情,进屋分宾主坐定,随后郑鸿逵就念念不忘地问起后续安排:

“贤侄这精神看着不错,不过还是要调养……”

沈树人有备而来,见对方终于上钩聊到了戏肉,他也连忙摆出一副感激的表情:

“说起这事儿,还真要感激世叔帮我忙。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本就不想去南京,可惜家父严厉,一直逼着我念书。幸亏那日的郎中说我还需调养,又能逃学一段日子了。”

郑鸿逵一愣,好一会儿才想明白其中反转,顿时大喜,对沈树人也放松了几分戒心。

他心中暗忖:“果然是个纨绔草包、不爱读书,坊间关于这小子的顽劣传闻,多半是不虚的了。沈家需要担心的,只是一个沈廷扬而已。”

不过,他虽鄙夷沈树人草包,潜意识里也觉得这小子更亲近了些。毕竟郑家人也都不爱读书,包括他郑鸿逵,平时就喜欢结交狐朋狗友。

理顺了思路后,郑鸿逵还有几分不踏实,又进一步追问细节:

“贤侄,说句不见外的话,以你们沈家的家业,读书还有什么用?难道将来还差你捐官那点银子不成?你去了南京一样可以逍遥,还远离家人管束,你就真心不想去?”

这个怀疑非常合理,沈树人来之前,当然也早就想到了。

所以他只是露出一个男人都能看懂的笑容,假装不好意思地解释:

“唉,这事本不想多说,有些家丑外扬了。不过世叔也不是外人,你应该知道,我前阵子,就是跟家父闹了别扭,赌气之下,不慎中暑的。”

郑鸿逵不动声色地接话:“倒是略有耳闻。”

沈树人:“事情的起因,是我想要一万两买个姐儿做妾,父亲却不松口,还卡我的银子。如今虽然我病好了,那事儿却还依然不肯松口。

要是去了南京,这边又不能给那些相好的姐儿赎身,岂不是要分隔两地?虽说十里秦淮也多有烟柳,但我是个念旧的,总得等这边的放下了,才好动身。”

郑鸿逵一听,顿时又多信了五六分。

原来是在苏州这边还有一群女人放不下!沈廷扬也不让他给那些女人赎身,所以才不想去南京!

但转念一想,郑鸿逵还有最后一点疑虑:“你家怎会在买妾上这般悭啬?”

沈树人装作无奈地叹息:“其实我也想明白了,家父是为我好。他当初成亲时,还没有官身,家里只是巨富,所以娶不到钟鸣鼎食之家的女子。先妣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宁波府秀才之女。

后来先妣亡故,家父续弦时,因为已经捐了户部的官职,所以我后母的家世反而显赫不少。

家父也是不想我走他的老路,就一直告诫我不许纳妾,也别急着早娶,等将来捐了官再成亲,才能跟高门大户联姻。至于狎玩侍女、寻花问柳,他倒是不管我的。”

话说到这份上,沈树人的语气也像是毫无城府,完全是在跟狐朋狗友聊天一般,郑鸿逵便彻底信了。

明朝是有不少相信自己能高中或者买官的读书人,不急着娶妻纳妾,就想憋到出人头地,再娶个门当户对的。

反正没老婆又不等于不能玩女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决生理需求的嘛。

郑家人彻底放松了警惕,双方又聊了一会儿,沈树人就留下礼物、有说有笑地起身告辞。

郑鸿逵送他出门,沈树人还虚拦了一下,装作不经意地说:“世叔不必送了,小侄还有些事儿,不急着回府,要去码头一趟。”

“去码头?可有我们帮得上忙的。”郑鸿逵随口客套。

沈树人:“不用,小事一桩——家父昨晚写了一封给国子监司业的回信,给我请病假的。今日我家恰好有船要去南京,我出门时就把信捎上了,送上船就回。”

沈树人一边说,一边自然而然把袖子里一封用火漆封口、但并未在火漆上加盖印信的信封,在郑鸿逵眼前一晃,然后又收回袖子。

郑鸿逵原本已经对他彻底放心,闻言又警觉起来。

他唯恐沈树人送信上船后、跟着船就直接跑去南京,连忙表示:“这么巧?愚叔恰好也想起,今日要去码头上接一批货,一起走一趟吧。”

说着,沈家郑家两辆马车,就一前一后往码头驶去。

沈树人刚上车,伺候他上车的沈福也一个箭步跨了上来。沈树人微微有些意外,但还是镇定地问:“一切都按计划准备了吧?”

沈福脸色有些难看,解释道:“刚才稍稍出了点意外。老爷昨日吩咐下去,给码头上留守咱家船的水手,都放出去歇息,还给了他们银子听曲喝酒。

谁知今早我二哥去查验的时候,发现竟有个别过于勤勉的水手,明明给了假还守在船上。昨晚我们的人明明在船底一处打麻补桐油的位置坐了手脚,居然被勤勉巡查的水手又补好了。

我二哥刚才火急过来和我说了这事儿,让咱再拖一时半刻再去码头,否则怕是会被郑家那些行家里手看出破绽。”

沈树人听了,顿时暗暗叫糟。

他原本跟父亲定的计划,是昨晚把码头上沈家的船都派出去,今天只留一条。

然后这一条,也会恰好在启航前检查时,被临时发现“上次回坞保养时,船底打麻保养的位置,没有刷够桐油,遇到大风浪有可能渗水,必须重新检修延期起航”。

这样就能顺势给郑家人一个机会,让郑鸿逵主动提出“我们郑家刚好也有船要去南京,不如让咱帮你捎这封信”。

而这封信只加了火漆,却没在火漆上额外盖印信,只是一封密级不太高的普通私信。所以只要沈家的信使上了郑家的船,就肯定会被借机拆封、偷看完之后再重新另封火漆。

如此,“沈廷扬真心想让沈树人长期请病假”这个烟雾弹,也就实打实传递给了郑家。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沈家父子为了尽量保密,这种事情操作起来肯定知情的人越少越少,也就不可能让自己船上的普通水手都知道内幕。

他们原本以为只要给水手们一些钱、找借口放一天假,把他们调开,就能顺利搞破坏了。

谁知,水手中冒出一个自愿不拿加班费都主动为主人996的家伙,夜里也守在船上勤勉地巡查,结果把刚刚破坏了的桐油打麻部位临时补漆补上了!

沈福的二哥沈寿一大早去船上偷偷验收确认时,看见昨晚刚破坏的位置重新补好了,顿时傻眼,只好连忙把那个加班坏事的水手调开,然后再紧急二次搞破坏。

另一边,他也趁着沈树人跟郑鸿逵在聊天,火急通知了在外面等候的沈福,让他多拖住一段时间。

沈树人捋清了状况后,不由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眼下可如何拖延?”

还好沈福和沈寿刚才已经想过办法了,沈福连忙说:“好在刚才打听过了,今日表少爷刚好在咱家在码头上开的那家勾栏开堂会,请了不少客——少爷您还记得吧?就是一早来的路上,咱路过的那家自家开的勾栏。

一会儿马车还会从那儿过,您记得掀开车帘。我二哥已经通知了表少爷,到时候会刚好在送客出门、凑巧看见您,您就顺势跟郑家人告辞,说半路偶遇亲友,要顺道听几曲,反正送信的事儿不急,咱家的船要午后才出港。”

“表少爷?哪个表少爷?”沈树人还有些发虚,他现在对家里亲戚还有些认不全。

沈福倒是不疑有他:“宁波张家的,先夫人的远房侄儿。”

“行,那就这么办。”沈树人琢磨了一下,点头示意可行。多亏了沈家在太仓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备胎后手资源多得很。

刚定下计策,沈树人就掀开车厢帘子,假装观赏路两旁的娱乐场所街景。

走了没一会儿,马车缓缓路过一早见过的那家沈家自己开的勾栏,然后就看到几个年轻公子扣肩搭背地出来,拱手道别。

其中一个看上去像是东道主的公子,眼神顺便往沈树人这边一瞟,很自然地惊呼一声:“呦?车上可是沈家表弟?今日怎会来此,快请快请。”

沈树人也露出惊讶之色,连忙停车,后面的郑家马车自然也被堵路停了下来。

沈树人下车寒暄了一句,随后转向郑鸿逵:“世叔,您要是有事去码头,就不耽误您了,这位是我表哥,余姚张苍水,是准备去南京赶考的,暂时路过太仓在此候船。今日恰巧路遇,我顺便听两曲叙叙旧再走。”

郑鸿逵本来就是来监视沈树人的,哪里肯先走。

于是连忙表示他也不急,郑家的船也要下午才卸完货呢,他赶在卸完前到场就行。

于是,郑鸿逵也跟着厚着脸皮进了这座勾栏,一起听曲。

——

五千字大章,求票求评论,如果觉得节奏慢可以喷可以提出。

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25章 得国本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90章 全胜而归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98章 虚实相济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
第291章 尸漫金山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25章 得国本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90章 全胜而归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98章 虚实相济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