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摆完庆贺升迁的酒宴、料理完那些官场迎来送往之后。沈廷扬这边继续留京、执掌户部承运司,推进漕运改革,一切自不必提。

沈树人那边,再有半个多月的工作交接,也该南下赴任黄州了。

对于这个结果,沈树人也是颇为感慨,至今仍有几分不真实感,也为自己的抉择而庆幸。

如果去年八月、刚入国子监买官时,就直接买个沦陷区的地方官。那充其量只能是副县级,说不定如今已经白给流贼送人头了。

多拖了九个月时间,拖到第二年五月,期间自己巧立了那么多功勋,还考了会试,一通加成把自己硬生生提到正六品、实掌一个府的资源。这才真正有了跟一方豪强掰腕子的实力。

当然,离京之前,他还有最后一项工作必须交接——

枪手幕僚顾炎武,已经被沈树人请进京一个月了。这段时间顾炎武一直在按照沈树人提供的理论思路,埋头着书立说。

现在,沈树人要趁着自己翰林修撰的头衔还没拿掉,抓紧最后时机,把这部政治理论着作发表出来。将来也能更好地鼓舞人心士气、激发大明百姓的民族注意抵抗意志。

自从穿越之初、决定将来不救崇祯之后,沈树人就把这项工作提高了一个非常重视的高度。他知道未来北方如果沦陷,对人民的打击会有多大。必须做些堵漏工作,才好扭转这一切。

……

这天已是四月下旬,为漕运验收和庆祝升官忙碌许久的沈树人,总算得闲,回到翰林院办公。

顾炎武也在那儿,沈树人进门时他还在埋头奋笔疾书。

作为沈树人正式雇佣的幕僚,他当然也有权在翰林院的值房里做事,并且可以查阅本院收藏的一切史料着作。

顾炎武对这儿的工作环境很满意,虽然他已经决定一辈子不再参加科举了,可是能到翰林院办办公,哪怕是“实习”,也是很过瘾的。

这儿的杂书又那么多,还有不少是昆山顾家也没见过的藏书。顾炎武这人喜欢读三教九流乱七八糟的书又是出了名的,堪称嗜书如命,所以也就非常积极。

每天上班跟打了鸡血一样,晚上还秉烛夜读。一个月下来顾炎武都能瘦上十几斤,看上去眼窝和脸颊都凹陷进去了。

他很清楚东家这个翰林修撰当不久。东家调任之后,他也不能蹭翰林藏书了,怎能不抓紧机会。

“顾兄,不日前天喝酒的时候就说写完了么,怎么还在忙呢。手稿能借我一观么。”沈树人随性地在旁边坐下,拿起几张稿子。

“精益求精嘛,有时间就能继续改。你想刊印,随时都可以。”顾炎武也不抬头,还在那儿推敲揣摩。

沈树人就自顾自看了起来。

他手上这份稿子,有相当一部分细节内容,跟历史上顾炎武自己写的《日知录》里、涉及“民族大义、天下兴亡”的部分差不多。

比如,顾炎武提前多年提出了“一姓之兴衰,食禄者谋之。亡天下者,匹夫有责”。

文章里的具体措辞,当然跟另一个时空的《日知录》有所差异,毕竟如今崇祯还活着,大明也没亡,不好说“兴亡”,只能说“兴衰”。

诸如此类的调整还有不少,总的原则都是修饰得更加委婉、确保不犯禁。

顾炎武很系统地阐述了朝廷抵抗外敌有保种卫族、保卫文明,防止野蛮率兽食人的意义。所以即使形势再艰难,天下百姓也该为本民族尽一份力,这不是为了统治者。

沈树人看得很仔细,对这部分也比较满意。

历史上顾炎武的政治哲学水平就很不错,如今靠着翰林藏书随他查阅,竟能提前那么多年、达到这样的理论高度,也是很可喜可贺了。

除了顾炎武自己想到的这些素材以外,这部书里还有一些内容,是沈树人交办的命题作文。

主要涉及的问题,是论证南北民风尚武程度的差异、北伐中原还我河山的历史成功经验。

这个问题,沈树人觉得也是非常有必要正视听的。因为他作为现代穿越回来的人,知道后世有不少攻击明该亡的言论,拿出“以南统北很难,所以清灭明、金元灭宋都是应该的”来说事。

来到明朝之后,沈树人跟一些喜欢纵论历史的朋友探讨,也注意到了这种倾向。这种思维惯性对于未来的民族抵抗意志当然是大毒草,必须正本清源。

所以,他要顾炎武系统性地梳理历史上“以南伐北、成功光复中原”的成功例子,并总结其共同点,说明“符合哪些条件下,则以南伐北可以成功”。

明朝人最熟悉的例子,自然就是朱元璋了,他成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不用多说,直接让人歌颂太祖功绩就行。

如果是现代人,那还能拿清末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拿来说一次事儿,可如今这些事情都没发生,也就没法提。

于是乎,只有朱元璋一个孤证,貌似不太好用。

好在,沈树人自己也很会总结,元末和清末,那都是民族注意凝聚力最强盛的时候,说白了,南方不是不能打,而是要扛起民族大义的旗帜,就能无往而不利。

如果不扛民族的大旗,只是为了皇帝一家一姓而奋斗,那才会万分艰难。

总结出这个原理后,再往古代历史上套,多多少少也能找出几个不那么严谨、但也可以用的例子来。

沈树人和顾炎武切磋后,就把刘邦项羽拿来用了一下——秦灭六国时,天下人的民族认同并不统一,也不认为自己是秦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周人,只认同自己的封国。

所以可以推而广之一下,认为秦灭六国是民族征服战争,是“西戎南蛮和中原华夏融合的过程”。

而项羽刘邦都是楚人,以楚灭秦,当然是以南伐北,也是推翻“文明程度更低的西戎商鞅暴政”。

刘邦破咸阳走的可是武关道,是从南阳经商洛杀进咸阳的,这当然是北伐。后来被封为汉王后,从汉中走陈仓道杀回关中,这也是一次北伐。

可以说刘邦是连续北伐成功了两次、分别干掉了秦王子婴和项羽新封的章邯等三秦封君。

所以,扛起民族大义的旗帜,防止“亡天下”、防止“野蛮战胜文明”的战争,而非为了皇帝一家一姓,北伐都能成功!

除此之外,顾炎武还自己考据添油加醋,再往前追溯,恨不能把武王伐纣也加上——

毕竟严格看地图,商朝的殷墟也好,朝歌也好,都在后世安阳附近,是黄河以北不少距离,都靠近漳水了。相比之下周人的根据地岐山纬度上来说还偏南一些。

当然,要把这个论据往上套,光有胜负和南北还不够,还得证明“周罚商是文明战胜了野蛮”。

这一点对于沈树人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作为现代人不觉得商周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有明显优劣。

但对顾炎武这样的大儒来说,这种论证简直是信手拈来——儒家最早尊奉圣人时,拜的可不是孔子,而是周公。周公最大的功绩,就是创造了礼乐,把商人的“鬼神崇拜”往周朝的“圣人崇拜”转型。

不管商周经济制度的优劣,周人的人殉、人祭比商朝少得多,减少鬼神献祭、改为崇拜先贤,这总归是一大进步。

顾炎武有备而来,就揪着这些点严密考据、大书特书,最后把古今民族大义、以文明反击野蛮的种种举措都说了,最后证明:

如今的建奴也不例外,最终胜利必然属于大明!以文明抗野蛮,为了天下的文明,北伐也能成功!

最后几句话,当然是为了让这个观点能在如今崇祯十三年的形势下顺利发表、别被皇帝查,才必须加上的。

虽然“不是为了保护姓朱的”这个说辞对崇祯会比较刺耳,但尽量淡化这方面,着重强调“大明对建奴必胜”的信念,对皇帝也是有好处的。

只要总体来说对皇帝利大于弊,皇帝就会默许这玩意儿出版。

沈树人把这本由他授意创作动机和选才思路、顾炎武捉刀执笔的小册子,反复通读了好几遍,心中也是颇感意外之喜。

顾炎武的政治哲学功底果然了得,很多论证和论据,真是沈树人自己都没想到的。

“顾兄真乃博学鸿儒,小弟这个二甲进士,都是自愧不如呐。这书,小弟也无颜独自署名,不如便算是你我合着,以付雕印吧。”

看完之后,沈树人诚恳地表示,不会夺取顾炎武的署名权。

顾炎武听了,也有感于沈树人的通达,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他并没有想过自己单独署名,因为他只是个秀才功名,以他的名字单独雕版刻印,只会让这本书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大大降低。沈树人有翰林院修撰的名头,不傍白不傍。

就好比后世一个野路子网文作者,就算觉得自己才高八斗、有超强的政治哲学着作功底。但如果他写出来的书,有个社科院院士肯跟他联署,那网文作者绝对巴不得抱大腿。

“这事儿就依贤弟所言,愚兄求之不得。”顾炎武直接就应了。

“既如此,这几天我就让人分页雕出来。”沈树人说着,收集好稿子,立刻去找了个京城的刻书商,做雕版印刷。

明末的读书人,对于一辈子能雕一部自己的稿,还是很看重的,哪怕没东西出,出自己的诗集也好。

如果不考虑销量的话,刻书是很贵的,需要长时间雇佣工匠,薄薄的诗集都能要三五百两,靠卖书至少要卖出好几千册才能勉强摊销回本。

但对沈树人而言,这都不叫事,他为了加快进度,甚至特地同时请了一大堆工匠、每人只雕刻几页,以确保最快速度成书。

请大量临时工的成本,当然比请一两个长期工更贵。最后算下来,沈树人为了刻这部《日知史鉴》,一共花了一两千两银子。

好处则是短短十天之内,就把样刊印出来了,堪称砸钱买施工进度。

转眼就快到沈树人这个翰林修撰离任的日子,他把这部书的样稿往上一献,算是他当修撰这两个月的工作成果。

也学司马光写史鉴一样,“鉴”了一下历史上的民族大义之战、北伐成功率。

崇祯亲自过目了这部稿子,据说刚看的时候忍不住想拍桌子怒斥。但看到后来,发现确实是处心积虑为了鼓舞大明军民抗清的意志,其中稍有忤逆也就忍了。

皇帝都没说什么,其他几个跟沈树人不对付的翰林编修,也就暂时掀不起什么浪来。

魏藻德、高尔俨背地里痛批沈树人不知天高地厚,但骂完也就没下文了。

这部《日知史鉴》很快开始传播、扩散,大量朝臣和读书人听说是那位耿介敢谏的硬骨头翰林修撰所着,纷纷给个面子看一下。

沈树人收拾好行李,坐船南下。一路无话,走了半个多月,终于抵达合肥,拜会了上官史可法后,又入长江、逆流而上,到黄州赴任。

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0章 屡败屡战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52章 奇葩说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46章 忽略不计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章 大局为重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261章 连锁应对
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86章 钱谦益: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么!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262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0章 屡败屡战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369章 兵临沈阳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52章 奇葩说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46章 忽略不计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章 大局为重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93章 疯狂升官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261章 连锁应对